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你怎麼看?

默然151321690


三水三心觀點:

到點自然評,是變相的論資排輩,是不科學的管理評價方式。

三水三心分析:

當前,在教師的經濟待遇普遍有待於提高的背景下,職稱背後所隱含的學術地位、經濟收入,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但又由於職稱評聘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的客觀存在,又引起了部分教師取消職稱的呼籲。於是,乾脆有人就提出能否“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呢?(據報載,已經有地區在2014年就開始實行了)

對於當前職稱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辦法,這是可取的——三水三心一直以為,批評容易建設難——再多的批評都比不上一條沒用的建議!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對提出這個建議的人,表示尊敬!但三水三心認為,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行的,原因何在呢?

一,到點自然評,是論資排輩,不利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三水三心以為,“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的核心和實質,就是論資排隊——著名相聲大師常寶華說“生一輩子都在熬”,對於“到點自然評”,其實就是慢慢的熬,熬到30年,職稱就解決了——事實上,真的熬到了30年,離退休也不遠了,但傳遞的信息,卻是,不管你幹得好不好,用心不用心,只要到了30年,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這樣一來,教育質量如何保證?

學生髮展如何保證?

教育創新從何而來?

或許,你會說,現在的職稱評聘也沒有這些啊。是的,但至少其評定的條件中,包含有學術成果——即使,有些人的成果只能用“你懂的”來表述!

你或許還會說,我們的師德高尚,我們自己會把這些事情做好。是的,管理學尚有“二八理論”,但管理制度的設計起到兩種作用,一種是導向,一種是懲治!到點自然評,導向是什麼?如何懲治?

再說了,憑啥農村教師30年自然評,城鎮教師就不行?這其實是在變相的激化城鄉教師之間的矛盾!

二,改指標評價為標準評價,可能是解決當前職稱評聘困局的最好的辦法

正如前面所說,批評容易建設難。對於職稱問題,三水三心一直在高度關注,並寫過好幾篇文章來談論當前職稱評聘過程中的問題。三水三心以為,當前職稱評聘,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評聘過程中不公開不公正的因素,而是指標設定!

其實,從財政的角度而言,設定指標可以理解——涉及到的是錢啊!但從教育的角度,卻顯得荒唐——我明明符合條件,卻沒有指標,於是,只能苦苦再等!

改革成評聘,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標準評聘,也就是說,打破指標的瓶頸,用標準來代替。用哪些標準呢?三水三心就不再說什麼“忠誠教育事業”之類的軟性標準了,直接上乾貨:

一是工作年限標準。比如,初級職稱多少年,現行的限制是5年,就可以評中級,中級滿多少年,可以評高級。那麼,究竟多少年,我以為,現行的5年還是比較科學的(其實,最好是6年,剛好小學一輪,中學兩輪)。

二是師德滿意率標準。比如,針對授課班級的學生和家長,進行師德滿意率測評,只要達到多少比例,就有資格評。現在多數地方是90%。

三是工作量的標準。你不能一邊要評職稱,一邊又要求減少工作量吧?所以,評職稱,應該在規定的年度,都是滿工作量。我這裡所說的滿工作量,不僅僅指的是教學工作,管理和後勤服務,也是重要的工作,那也是學校一盤棋裡的重要棋子。

四是工作業績標準。其實,對於教師工作來說,工作業績是最不好評定的。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大不一樣。比如,有的城郊學校,把老師逼死,他也教不出幾個重點——生源在哪裡擺著啊!我曾經在一個偏遠地區工作過,哪裡的孩子,能及格就是萬幸——你想,用一根尺子來衡量,合適嗎?

還有,非考試科目呢?管理和服務崗位呢?限於篇幅,我不再具體,以後有時間再詳談。

五是班主任工作標準。沒有做過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其職業生涯是不完整的。所以,要評上高一級的教師職稱,應該有做班主任的經歷——起碼應該有一屆吧?

六是課題與科研標準。高職稱教師,應該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雖不能要求每一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專家,但沒有一點研究能力,豈能成就專業工作?但目前的課題管理,問題多多,所以,也只能是依靠專業論文了!

這些標準,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指標,不能用模糊的表述。只要標準達到,你就應該並且必須被評為某類職稱,反之,標準沒有達到,你工作100年,也沒用!


三水三心


起初看到這個問題,我以為是我眼花了,使勁揉揉雙眼,沒錯,寫的就是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是的,沒寫錯,我也沒看錯,是一級教師。

而我以為的是,農村中小學教師30教齡自然晉升高級教師,是的,高級教師,我真是這麼以為的。

一級教師什麼概念?也就是中級職稱。

在現行的中小學職稱中,二級教師為初級職稱,一般大學本科畢業一年即可直接轉為二級教師,在二級教師崗位滿四年,即有資格參加一級教師的評定。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本科畢業生從教,最快五年可以拿到一級教師的職稱。

而提問中說30年教齡晉升一級教師,這個,讀來竟是一把辛酸淚。

這說明什麼呢?

這裡面有無數的想象空間。

從教30年還沒評上中級職稱,把希望寄託於自然晉升,這樣的教師心裡有多少苦楚,恐怕都是難以表達的。

從教30年,過不了多久就面臨退休,也就是僅僅奢望能在退休前評上中級職稱,這是哀莫大於心死,還是無言的諷刺?

說到底,這是在打教育的臉,打那些天天高喊著“尊師重教”人的臉,打把教師當太陽、蠟燭的人的臉。

設身處地來想一想,這樣公平嗎?這樣合適嗎?這樣就是尊師重教了?

30年要上多少節課,寫多少教案,改多少作業,這些都是沒法計算的,而職稱與工資收入掛鉤,自然晉升,也就是讓奉獻了一輩子的教師能在退休前拿到一個較為合適的收入,不是施捨,這應該是對其奉獻的肯定。

以我看來,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中小學,從教30年,自然晉升為高級教師,沒毛病。

而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希望這樣的問題能夠涼涼。

當然,我也知道,這恐怕就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呵呵。


浮雲西邊來


應該等同於公務員晉升條件。



公務員任辦事員滿8年,就可以晉升科員。科員滿12年就可以晉升為副科級。副科級滿15年就可以晉升為正科級。農村中小學教師就應該如此。

教育部長在2018年的兩會上就提到: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參考公務員晉升方法,讓從教30年的教師自然晉升為一級教師,也就是中級教師,應該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老師們更加安教樂教,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一線教學當中。老師也是一個人,應該說令他們真正開心的事情,無非也是升職加人工。能夠做到踏踏實實在一個崗位上30年,就很讓人佩服。



希望這樣的好消息,能讓更多的老師,為新時代的學生探尋出更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令社會放心,讓家長開心,給學生信心。


天地和教育


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在河南省己明文規定。雖然這對個別一直奮戰在農村中小學一線但仍是中小學二級老師來說,是一個福音,抑或是一種安慰,但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沒有大的驚喜!因為他們不需要。

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多數老師就能晉升中教一級。極個別老師才會拖到三十年教齡。畢竟晉升中一相對容易!

若想要老師能安心教學,不再為取得一些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條件而去求人找門路,弄得心煩意亂,應該在職稱晉升上分兩步走。一是自然晉升。比如工作二十五年,受到過鄉縣表彰,沒受到過鄉縣市級各種處分的,每年師德考核沒有不合格的的老師都應由中二自然晉升為中一,三十年教齡晉升副高。當然,如果一些特別優秀的老師,則按現在的辦法與條件,結合一定比倒,提前晉升高一級職稱!


一襲輕嵐


2018年教師職稱評審新變化

教師職稱評選對於教師們來說是一塊心病,也是近幾年社會上廣泛熱議的話題。教師工資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因為教師的工資難以養家餬口,所以師範院校畢業的男學生大多去謀其他職業了。而對於女教師來說,中小學新入崗教師每月兩三千元,也就剛剛只夠溫飽。教師工資水平與職稱直接掛鉤,意味著職稱越高工資越高。所以提高職稱對每一位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2018年1月22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印發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點》,關於教師職稱方面做出了部署。明確指出了2018年要出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改革指導意見",職稱改革首先會從中等職業學校開始,隨後向高校開展。


近日,出臺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提及了職稱方面的問題。"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增加了職稱名額,這對廣大教師評職稱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名額增多了,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競爭壓力減小,評職稱更容易了。

近些年,事業單位改革在教師工資和職稱評選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變化。職稱評選改變了往年論文、計算機、能力的審核標準。學歷放低,教齡也成為重要的考核標準。中專、大專學歷也能評高級教師。這對教師們來說是可喜的消息。

由於名額限制,僧多粥少,為了從許多夠條件的教師中選出幾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學校會組織召開全體教師會議等多個會議,按上級各主管部門要求和相關制度,確定學校職稱評審辦法。由於教師年齡結構不同,各年齡段的教師都會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所以最後評審辦法的形成是充分聽取各年齡段全體教師意見的結果。其中就涉及班主任工作年限、教齡、獲得榮譽的等級、論文課題等級、輔導學生獲獎等級、公開課示範課等級等等,多項綜合成績打分。

由於年輕教師承擔的工作面寬量大,得到的榮譽、業績也就多。所以老年教師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但評職稱把教齡作為評選的標準,這樣的政策無疑是向老教師傾斜的。老教師們在教師崗位辛苦一輩子,由於年紀大對很多考核標準接受的慢,許多老教師的工資卻遠不及剛來的新老師。以教齡為標準的評選辦法,也是對老教師工作的一種肯定。

對於這樣的政策大部分教師都是接受的,但也有網友還是希望取消教師職稱評選,心太累。也有網友對職稱評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照顧老教師,年輕人就沒有動力了,不如直接給工作三十年的教師直接晉升副高。這樣年輕人也不會憂慮,老教師也可以安心。

但網友們表示,還是希望能取消職稱和工資掛鉤,儘早取消教師職稱!對於教師職稱你怎麼看呢?


平方驛


我不知道這個題主是哪裡的老師,對於題主所說的30年教齡自然晉升為一級教師這個說法,我們這裡是25年教齡就可以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一級教師是現在的統稱,過去在中學任教是中學一級教師,在小學裡就是小學高級教師,現在合併為一級教師)



我們這裡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過去凡是教齡夠25年的,就可以自然晉級為一級教師。不過現在這個文件已經不在實行了。試想一下,大部分參加工作時年齡大多在二十三四歲,教齡25年時,就是將近50左右的中老年教師了。那時不會連個中級職稱也評不上。在我們這裡很少有將近50歲連個中級職稱都沒有評上的事情。

如果有一定是硬條件不達標。比如學歷,微機證,論文。而現在老師們大多通過各種自學手段取得了學歷證書。微機證只要報名參加考試,考多少分當年評職稱都有效。論文可以通過掏錢給雜誌社買一個影響力大點的論文,增加自己的參評時的分數。除了這些就是教學成績了。

大部分人參加工作後第二年,自然就定級為中學二級或者小學一級。五年後就可以參評一級教師了。也就是上班六七年開始參評一級教師,到教齡25年有十八九年參評的機會。我覺得大部分老師,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真實水平評上一級教師。所以我們這裡很少有用到25年直接晉級這個條件的。後來這個條件就作廢了。不知道題主是哪裡的老師,教齡30年直接晉級一級教師,這優惠政策到底還有啥實際意義呢。

目前我們這裡競爭激烈的是中學高級教師職稱。過去我們小學裡到了小學高級教師就封頂了,不許在進高級職稱了。從前年開始,小學也可以評副高了。現在競爭是相當激烈。名額太少了,每年小學只有3個指標。肉少狼多,粥少僧多。有的快退休的老師,真的有點急紅了眼,各種辦法手段都有用的,每次評職稱都會有告狀的。誰有能力誰上。


評上副高之後每個月工資可以直接漲將近千元。這對於靠工資吃飯的老師來說是個多麼大的誘惑。為了得到高級職稱大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沒有本事就只有怨天尤人了。

不管網絡上如何議論職稱給老師帶來多少負面的消極作用。大家都想取消職稱跟工資掛鉤。可是這是老師們的一廂情願而已。

暑假我們開始調工資了,還是按職稱來的。這次不同的是相同職稱,還分年限,2004年以前的二級教師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工資進檔。比如說專技十級的晉為專技九級。以後的原地踏步,一毛不漲。

盼了好久的漲工資消息,結果卻是這樣。很多老師又失去了漲工資的機會。抱怨聲一片!

說多了都是淚呀!


同行們,你那裡是什麼情況,說來聽聽唄,交流下,互相安慰下受傷的心。(捂嘴笑)


心中百合靜靜開


三十年教齡漲一級看似對教齡的尊重,而這是錯誤的教師管理評價方式,是對教師職業的不尊重。

其實,教師的待遇應該主要與教齡掛鉤,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的,要以此激勵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讓優秀教師樂於長期從教。目前,我國的教師管理與評價體系,強調職稱,強調績效,這貌似重視教師的貢獻,防止教師“出工不出活”,但這是採取外部壓力、考核方式,來要求教師,而非對教師產生自我激勵。

實踐表明,用各種行政指標考核教師,把績效與工資掛鉤,並沒有起到提高教師職業榮譽感的作用,反而導致教育急功近利,以及在急功近利中,教師們對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越來越失去信心,職業倦怠感嚴重。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學生生活更美好,因此,教師的管理與評價,應該注重引導教師做默默無聞但認真投入的耕耘。為此,各種對教師的考核,只會分散教師的精力,而評職稱,以職稱定工資級別,把績效與工資掛鉤,都把教師引導到追求顯性的教育成果上,包括自身的論文、課題,學生的成績、競賽表現等等。在這種管理和評價體系中,教育看似碩果累累,但育人卻漸行漸遠。除了分數外,還有多少學校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只看分數,教育培養的“成功者”永遠只有能拿高分的10%,甚至只有5%,其餘的都是難以進名校的“失敗者”。

社會的功利教育觀,也對教師管理、評價產生很大影響。近年來,很多地區、學校搞教師末位淘汰,搞合同教師改革競聘上崗,有的從教幾十年的教師被淘汰。還有很多人對此叫好,但如果真瞭解教育是什麼回事,就會發現這樣的做法走偏了。

在強調效率的發達國家,對教師的管理卻沒有嚴格的淘汰制,動不動就淘汰,也沒有按績效論工資待遇,而是實行年薪制加終身教職制度,年薪主要由從教年齡決定。年輕教師進教師隊伍時考核比較嚴格,但經過五到六年的考核後,被聘為終身教職,則實行長週期考核,且由教師進行同行評價。這種管理、評價制度是基於教師職業的特點,激發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來提高教師隊伍質量與對事業的投入。哪一種能讓教育辦得更好,這需要我國教育部門、全社會共同思考。


熊丙奇看教育


必需支持,本人在農村,教齡30年。1997成為二級教師,2002滿5年,開始有資格晉升一級教師,卻一直沒有指標,一直到2016才有了指標,只可惜,曾經意氣風發,豪情萬丈,而今風華不再,兩鬢蒼蒼。

心有不甘終放平,順其自然樂生平。

職稱雖是煩心事,一朝看透身心輕。

年過五旬知天命,不悔當年拜孔聖。

自誇桃李滿天下,功過自有後人評。

雖然盼望職稱晉升,然而已經看淡了,晉升一級自然好,不能晉升心中平。個人觀點,不求苟同。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支持三十年教齡的老師應升為中高,這樣才對農村教師公平。農村教師太辛苦。歌詞:學生的淚一滴就醉,,老師的心.啊快要操碎,,教也累批改也累.不教不改良心昧,,不願老師錯.不原家長對,,為了學生不能鬧事非,,老師的苦幾人能猜對,,辛勤的園丁是為下輩。(願天下人尊重教你的老師)。


我畢業於師範學校,曾經也做過一段時間老師,深知其中難處。看了很多關於教師喊待遇低的問題。其實,教師不是工資低,都是走的專業技術路線,為啥就這群體再喊。因為這個群體職稱晉升難度最大。職稱,是個很嚴肅的事情,很多都在考慮怎樣降低職稱評審條件之類,這樣下去會導致高級職稱氾濫,造就一批偽專家。我個人覺得,借鑑公務員晉升的某些好的舉措,在專業技術崗位中,引入一種新的機制。比如正常中級職稱5年可以評副高級,一如果沒有限額,符合評審條件,任職6年或者8年,可以享受副高級待遇,而職稱不變。二,即便不滿足評審條件,任職8年或者10年甚至更長時間可以享受高一級待遇,而沒有高一級職稱。~~~~這樣,既能很好解決因為職稱帶來的工資性收入差距,又能保證職稱的嚴肅性和職稱的含金量~~


網絡大實話大大


倘如是,我點13億個贊。我就是一位30年教齡還是一級的小教師。我點贊,絕不是為我自己。因為;一、僧多粥少 全鄉鎮幾百號教師一年只有一個指標。那麼多虎視眈眈的盯著,中國的國情你懂的——先有權有勢的——再沾親帶故的——最後請客送禮的,到你時已是猴年馬月了。二、晉級條件有點多,特別是一些榮譽證書,而一些榮譽的獲得來路讓人不敢恭維,也很具有中國特色。不再贅述。三、生活所迫。當下老師的工資太低,壓力大。以我為例,工資3700多,上有八十多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上學的孩子需要救濟,辛辛苦苦,不敢鬆口氣。四、社會上的一些汙衊之詞我不苟同。說老師上課不教課後補習班補,老師渾水摸魚,老師濫竽充數等等我周圍的教師都是這樣的: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 ,盡職盡責。學校都有規章制度在,老師更知道不用揚鞭自奮蹄。?三十年教齡的老師年齡上已接近半百,他們飽經風霜,曾經滄海,責任心,事業心,甚至素養都不是現在的年輕人可比的。真誠的希望照關照一下這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