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高二,每次回家就玩電腦遊戲,怎麼辦?

銀城旺南方


孩子讀高二,每次回家就玩電腦遊戲,怎麼辦?根據描述,孩子的成績班級前十,成績也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說明孩子在學校學習還是比較認真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孩子兩週回來一次玩電腦遊戲,家長也不用過分擔憂。但是如果孩子在學校因為遊戲等影響了學習,那麼家長就要適當的介入,不能放任不管。

家長可以和學校老師溝通下,看看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逃課去網吧,或者上課經常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狀態不好的一些現象,沒有沒有這種現象,那麼家長就不必過於擔憂了,說明孩子的自主能力還是很強的,能夠分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孩子在學校一直是屬於高壓狀態,在家裡適當放鬆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家長和老師溝通過程中,瞭解到孩子偷偷上網玩遊戲,學習狀態不是很好,那麼家長就適當介入一下。孩子回到家中,家長可以和孩子正式的交流一下,已經是高中生了,太囉嗦了孩子也不想聽,讓孩子分清主次,適當放鬆可以的,不要因為遊戲影響了學習。到了高中,孩子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孩子不想父母過多幹涉或者是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家長要以提建議的方式來進行。可以適當提起孩子的學習目標,家長也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激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獎勵。


愛數學的喵喵


糾結可以理解,方法必須得當。

一、儘量不要批評。

孩子學習也不容易,在學校裡壓力很大,學習任務很重,回家放鬆一下,未嘗不可,沒有什麼大了不起的。高二的孩子處於叛逆期,批評,特別是嘮叨式的批評最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家庭是港灣,是加油站,不能成為加壓器。

二、家長參與遊戲。

家長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通過這個行為,讓孩子知道,家長並不完全反對他遊戲。家長參與的好處,不但可以密切親子關係,而且可以掌控一些情況,比如遊戲的內容、遊戲的時間,防止孩子沉迷遊戲,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必須約法三章。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孩子游戲也是這樣的。家長可與孩子約法三章,比如學習成績不能退步只能進步,前十名作為底線,必須保住,如果有所提升,還要有所獎勵。比如,每次遊戲的最長時間。所有這些,跟孩子約法三章。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同見解,請關注教師妹子一枝花,繼續交流探討。


教師妹子一枝花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沒必要過分擔心,但也不可完全大意

1.首先孩子成績班級前十,說明孩子成績不錯。起碼孩子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法得當才可能有此成績。家長擔心孩子沉迷遊戲影響成績,心情可以理解,不過偶爾的放鬆,也不必太在意。我家孩子上高中時也是這樣,高一高二時兩週回一次家,高三時四周回一次家,回到家裡,他也會玩遊戲,我也曾經擔心過。不過想到孩子這麼長時間才回來一次,放鬆一下也是應該的。再說,如果遊戲不讓孩子玩,電視也不讓孩子看,可能孩子到了學校和同學還沒法交流呢。

2.其次,孩子玩的時間很短,一般不會沉迷其中,有癮難戒。畢竟兩週才回一次家,一般來說,孩子回家不得洗涮,理髮或買點什麼學習或生活用品之類的嗎,留給他玩遊戲的時間能有多少呢?畢竟在家裡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那麼短,因此,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是在寒暑假裡,孩子一直玩遊戲,那問題就不能輕視了!

3.家長必須重視這件事,遊戲的誘惑力太大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被遊戲帶走了學習興趣,以至於荒廢學業,一事無成。家長必須做好思想工作,引導孩子注意把握好度。雖說孩子成績前十,可是不知道孩子所在的學校是不是重點高中,所在的班級是否是重點班。班級前十並不意味著升學無憂,還要告誡孩子,必須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即便只是中間回家時玩遊戲,如果不加控制,到了假期孩子肯定還會玩,一旦沉迷其中必然後果很嚴重。


4.建議家長和孩子深入溝通,告訴孩子自己的擔憂,讓孩子明確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講清玩遊戲的利弊,尤其是危害;然後和孩子達成共識,制定協議,規定好玩遊戲的時間。雖然孩子處於叛逆期,但叛逆不等於不明事理,相信家長真誠地和孩子交流,不要武斷地粗暴制止,還是可以得到孩子的支持的。我當時就是這樣做的,我孩子高三回家時還會玩遊戲,高考成績也不錯,目前在一所211大學就讀。算是一點經驗之談吧,希望能幫到題主。


道道快談


我先給你說個道理:如果你見過了大海,還會在意小溪嗎?如果你一直想去什麼地方,一直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讓你去不了,這會不會成為你的心結?因為在每一次希望又失望以後,人的心理會不斷的得到強化。

孩子在高二這個時期,愛玩是他們這個年紀的特點,我們很多家長很喜歡去扼殺他們的這個天性,殊不知這正是他們這個年紀的特點。相信我們家長也是這樣過來的,在想玩的年紀父母不讓我們玩。你的做法首先是對的,沒有直接去扼殺孩子。

那麼,我們要看到的是什麼呢?首先,這個孩子有沒有因為這個遊戲而耽誤他的學習,我相信是沒有的,第二個的話,如果你怕孩子會沉迷的話,那麼你可以從旁協助指引它。怎麼指引呢,最好的辦法是你跟他一起玩這個遊戲,規定好做完功課就可以玩,這也是一種獎勵制度一樣,再有一個,孩子玩遊戲不就是為了在遊戲中得到一個成就感,那麼你還可以告訴他,如果你考試前進了幾名,你幫他玩他的遊戲,或者是說我給你買遊戲裡面的什麼裝備。

這就是堵不如疏了,如果我們硬性的說不讓他玩,可以啊,他大把的時間讓你看不到他,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跟在孩子身後,他要去玩的話就麻煩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你先觀察一下你孩子玩遊戲的一個時間,是不是不叫他就一直玩,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表明他就有點沉迷遊戲了,要多帶他出去玩,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讓他沒有時間玩。如果說他玩遊戲都是自己有時間觀念的,比如玩3個小時,到了吃飯時間就不玩,那麼表明他的自律能力非常強,你只要稍微的說說就好了。

有種理論叫做齊物論,就是當你見識了更高的高山以後,你看什麼山都是平的了。你還可以讓他玩個夠,比如讓他一天靜靜的在玩,全家人都不搭理他,他自己也會受不了,再來跟他溝通,讓他明白玩遊戲除了得到一個快感以外,什麼都沒有得到。


照了汗青




實際上這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握“度”的問題。家長如何要求才讓孩子既接受有又不至於很反感的問題,孩子如把好“玩與學”的度的問題。

家長擔心很正常,孩子玩會也很正常,既然孩子成績能保持班級前十,說明學習習慣不差,對於學習的認識也比較高,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家長要做的是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知道你的擔心是什麼,讓孩子知道高中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要向孩子提出要求,必須先造成作業然後再上網,必須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讓孩子自己來安排放假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和你協商後訂立時間表,嚴格按時間表執行,家長注意監督就好。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高二學生正處於青春逆反期,有時候要求過嚴會導致嚴重的牴觸,對於孩子成長和學習來說適得其反,家長要做的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到也要注意細心觀察,適時提醒。只要把握好了嚴與慈的度,相信你的孩子會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


文軒閣


謝謝!孩子正讀高二,成績在班級前十,每兩週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就玩電腦遊戲,怎麼辦!咱來分析論證一下,孩子成績在班級前十,說明孩子有一定好的學習基礎,每兩週回家一次,說明學校對學生學習抓的緊,是好事。回家玩玩電腦也不為過,你想啊,孩子在校兩週,腦子高度集中,學習太累,回家玩玩電腦,給腦子減減壓力,是件好事,並不是壞事。腦子減壓休息好了,就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特別孩子在家這兩天,家長可以讓孩子自由些,也要與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及時回饋孩子的班主任,做到學核、學生、家庭三位一體式。說句真話,該讓孩子減壓就減壓。如果壓力過大,孩子就會產生厭學心理,事得其反。孩子在校兩週才回家一次,讓孩子多休息一下,不為過,有了足夠的精神投入學習,可能不是前十,更有可能是前三。但這只是咱的分析吧了!


開心_73258937


高二是高中裡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很多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裡逐漸拉開,你的著急也可以理解。其實孩子兩個星期才回一次家,回來玩一玩電腦遊戲適當放鬆沒有什麼不妥的,但是如果孩子回來整天整夜的躲在電腦前玩遊戲的話,你就應該注意了。如果孩子對遊戲上癮,很大程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都很叛逆,如果你採取一些強制措施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在他們心裡覺得,自己在學校學習了很長時間,回家想放鬆一下都不可以,你越不允許,會讓孩子越要去玩遊戲。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你必須多和孩子溝通,和孩子說出你的擔心和建議,讓他們明白自己是為他們好,並且聽一下孩子的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如果他覺得遊戲只是放鬆,那麼你們可以規定一個時間,在一個時間段玩遊戲,剩下的時間合理應用,比如做運動或者看書複習。如果孩子對遊戲非常感興趣,你應該合理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說不,逐漸減少玩遊戲的時間。


大話精神


現在學生的智商高,學習成績不好,體現在會利用自身的年齡特徵,社會給予他們的權利逃避學習而玩得得心應手。

一、隨意的放肆的叛逆,控制了家長。

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叛逆,認為自己的叛逆可以任意的要求和隨意的對家長髮脾氣。

家長們也確實被孩子掌控。要拿錢就拿錢,要買什麼就買什麼。

家長的這種“愛”會讓學生變本加厲。

二、學生利用了老師。

現在的社會,讓很多老師“明哲保身”。學生通過網絡等知道老師的現狀。

因此他們在家隨意的發脾氣,過分的要求;在學校過於自我中心過於隨意,讓他們喪失很多原本需要的東西,比如:勤勞,耐心,自律,自尊等等。

學習提高,思想,價值觀很重要。


凱米思琪老師


  可以理解家長的擔心與糾結,但這個問題只能從父母身上解決。

  首先,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以批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不適合的,反作用可能還很大;況且孩子的成績也不錯,說明他能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娛樂,家長首先要拋開自己的焦慮心態。

  其次,家長要理解這是孩子休息的一種方式。現在的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週末補課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一個月僅得兩次甚至只有一次休息的孩子而言,難得的一兩天休息時間,做些與學習無關、自己喜歡又可以放鬆身心的事情是應該被包容的。

  第三,防止孩子過度沉迷遊戲也是必要的,但需要講方法。作為父母,與其直接批評孩子引起親子矛盾,不如先從認同孩子玩遊戲的行為入手。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玩遊戲的行為是認可的,拉近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然後再找準適當的時機,向孩子傳達父母希望他能夠有節制的玩遊戲的信息。即告訴孩子適度的遊戲父母是支持的,但應以不影響正常作息為限,且每天要保證有戶外活動、運動等有益身心的時間。除了從言語交流方面著手,父母從行動上將孩子帶離電腦也是一種必要且有效的方式,如多花時間陪孩子,每個週末為孩子策劃一些戶外活動,陪孩子一起參加,還可以邀約上他的同學、朋友,通過此類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少孩子呆在電腦前的時間,比單純的批評會更有效。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我是從事招生考試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歡迎高中的孩子、家長朋友關注!


高考與教育


從我十多年育兒的體驗來看,

這個時代不讓孩子玩遊戲、用電子產品(手機、平板等)真不是與時俱進的做法。家長其實沒必要這麼怕,也不能蠻幹,一棍子打死。

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對新生事物視如洪水猛獸,對時代潮流不去主動順應,避之惟恐不及,最終只能反遭其害。

說說我是怎麼做的吧,有用的可資借鑑,有害的儘可避免。

我幹了許多其他家長不敢幹的事:

孩子4歲時,我就讓他玩電腦遊戲了。從一開始的金山打字通上的Apple遊戲到大富翁、CS、CF、DNF、紅警、使命召喚、魔獸,單機的、聯網的,單打獨鬥的、組隊PK的,益智的、反智的,我都沒有控制過他。

有些遊戲,甚至是我想方設法泡論壇逛社區才弄到最新版本的;為了遊戲體驗更好,我還數次升級了電腦,提高了網速。

我這樣做的原因有兩點:

1.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堵不如疏

,我無法控制電腦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力,倒不如讓他從小就形成習慣;

2.與其是他偷偷摸摸地去網吧玩,不如正大光明地在家裡玩。身邊同事、親戚家的孩子趁父母睡著,半夜溜去網吧的何止數例?孩子跟父母這樣“鬥智鬥勇”,既影響身心健康,又增加許多未知風險,這又何苦呢?

我與孩子約定了三條原則性意見:

1.次數

  • 小學階段:除雙休日外,每週可以任選一次學有餘力(騙他抓緊完成作業啦)的時候;
  • 初中階段:只能在雙休日,各玩一次;
  • 高中階段:只能一週一次,且截止到高二。

2.時間

每次最多2小時,以局數累計,兩局之間的休息時間不計。

3.獎懲

  • 儘可能在2小時以內,超時就扣減次數(守時);
  • 若不影響學習,成績正常就繼續,成績下滑就暫停一週(防沉迷);
  • 若自覺性強,或是考試成績上升,則獎勵一次(哄他用功)。

這件事的利弊總結:

利:孩子自覺性養成了,高二末果斷離開了遊戲。也沒有任何的不適;

弊:對視力確有損傷,對情緒、心理也果有影響。不過,好在可控。

我雖然不能像一些技術流的家長一樣,熟悉各款流行遊戲的玩法(我有個同事就是),讓孩子五體投地、言聽計從,但我可以與孩子約法三章啊。

題主的孩子住校,回家才玩,不影響成績就維持原狀,別把孩子搞逆反了,就悔之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