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群中,教師發通知,家長一定要回復“收到”嗎?

寧玉新


首先,我19年班主任經歷,目前還在當班主任,從沒有搞家長QQ群,微信群!七年級新生入校開家長會,留下聯繫方式,有事都是班級教室裡宣佈,這樣也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別情況電話和家長聯繫!搞這個群就是添煩惱!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家長群人數只多不少!公告發布應該默認為收到比較合理!要不,挨個看來看去,再統計找漏,沒法幹!!難道還要給班主任配個書記?

2 禮貌性的回覆是應該有的,回覆不代表拍馬屁,是對老師工作的認可。

3 沒有回應的,重要事件,還得私聊,或者電話,確保人人收到信息。

4 我家孩子幼兒園家長群發通知都是回覆收到。

5 有時候不回覆是怕通知頂上去了,有的家長看不到有時家長回覆收到,還要多加一些奉承的話,全班六十多個學生,有些學生還是父母親都在群的,都回復,那老師發的通知都不知道去哪了,得找半天了;

6 老師可能也煩,一次老師看見兩個回覆收到,就直接說不用回覆,有時需要回復,就說報數回覆。

7 我家小孩班主任做的比較好,建了一個聊天群,一個禁言群,禁言群專門發通知,禁止回覆,有問題在聊天群問。

結束語:看完大家發言,看來我也要搞一個家長微信群了!


遊戲大咖王


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有自己的班級群。對於我發的通知,雖然並不是需要家長必須要回復“收到”,但是還是希望有點回響,有點反應。

為什麼呢?

我想這主要就是一個內心的感受問題。什麼感受?失落,不被尊重,或是被漠視的感覺。

  1. 首先是失落,感覺自己為了學生,編輯一條通知,尤其是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學校要求方面、家長需要配合方面的等內容,很多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但發出去後,卻沒有一聲附和。心裡會有哇涼哇涼的感覺!

  2. 其次是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自己為了別人的家的孩子,用心教育,掏空心思的想把他們教育好,有時候需要家長的配合和理解,但是卻毫無音信。尤其是需要家長配合,卻沒有幾個家長附和時,心裡很不是滋味。

  3. 第三就是漠視的感覺。畢竟自己是他們孩子的老師,自己發出的通知或是要求也是為了教育他們的孩子,但是卻無人搭理,的確有種被拋棄,被漠視的感覺。

在悟空問答上原來就有一個問題,說很多家長在群裡說“老師辛苦了”、“收到”之類的附和之言是一種拍須溜馬的行為。我直接就進行了很不客氣的反駁!

他們那群家長才是對孩子學習不尊重,對老師不尊重的表現。他們才是真正讓老師看不起的家長!


初中一線教師,兼任班主任德育工作。每天為大家帶來專業、可信的教育評述。我會盡量回答您的留言,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您的高抬貴手——“點贊”支持!


教育苦行僧


老師在微信群裡發通知,是很常見得,至於要不要回復“收到”,不同的老師有不一樣的要求,我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們老師發完通知,就會要求家長回覆“收到”。

現在我家老大已經上小學了,老師發完通知,通常不會做要求,有的家長也會回覆“收到”,有時沒及時看微信,打開一看,滿屏都是“收到”,還得爬樓很久,才能找到老師發的通知。

我個人覺得,如果老師沒有做要求,發的通知也沒有必要回復收到的話,還是不要回復得好,畢竟家長也有上班,不可能時時盯著微信看,等到看到微信的時候,估計滿屏都是“收到”了,為了別人方便,還是不要回復“收到”的話。

今年教師節的時候,有一個寶媽在群裡祝老師節日快樂,寫了幾句祝福的話,後面的家長就跟著祝福,有的家長甚至原封不動地抄襲前面家長髮過的祝福,我個人覺得這種流於形式的祝福沒有必要,那天,老師也沒有回覆信息。

每個老師的脾氣秉性都不一樣,對家長的要求也不太一樣,所以,是否回覆“收到”,要具體情況而定。


沛澤媽讀心理


針對這個問題,拾趣松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在班級群建成之後,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就建立起了一定的聯繫。孩子每天在學校裡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很長,有些事情不是提前計劃的,是隨時會出現的。教師需要立刻把信息轉告家長,或者直接和家長聯繫。

如果,老師發佈的信息或通知,只是為了告訴家長,不需要及時反饋,家長願意回覆“收到”,就可以回覆,如果因為工作忙沒看到或者看到後時間已經很晚了,就可以不回覆了。老師肯定會理解的。

有時,老師可能只是和個別家長交流,如果加了好友,不重要的事情,老師和家長在微信上就交流了,如果問題真的很嚴重,老師現在微信群裡詢問:“某某家長在嗎?”如果家長直接回復,一般老師和家長就私信交流學生的情況了,不會影響其他家長的。

如果家長在微信上沒有回覆,老師就會查詢家長通訊錄,直接打電話和家長聯繫了,避免了等待回覆耽誤時間的情況。畢竟,學生很多時候出現問題,都是需要緊急處理的。

自然,幾個孩子出現問題,老師也會同時詢問幾位家長的存在,微信或電話交流,需要到學校處理再到學校來。

微信班級群的存在,是為了及時處理學生的問題,不要糾結回覆這個問題。

關注拾趣松,感受個性化交流!


拾趣松


這可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先說回覆吧。一個班的家長群裡如果家長人數較多,回覆較勤,很快就會把老師發的通知淹沒了。後面的家長還得持續爬樓才能看到內容。如果遇上熱情過度的“話癆型”家長,他(她)的回覆兼且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就刷屏了,部分人根本看不到老師發佈的通知,會造成貽誤。

如果不回覆呢?教師心裡又不得勁。感覺就像往一潭死水裡扔了顆石子,沒有激起一絲漣漪。覺得自己說話沒有分量,得不到回應,不受家長重視,此其一;其二呢,就是擔心發佈的消息家長們沒有看見,那麼這個通知就不起效果,如果事情緊急或者重要,就不得不挨個兒給沒有回覆的家長打電話。

電話裡第一句話會問家長有沒有看群通知,如果家長說看了,教師就會很生氣,尼瑪,看到了吱一聲要死啊?害老子又要打電話!如果家長說沒看,教師心裡也不爽,乖噻,你日理萬機啊?連班級群都沒工夫看,還關不關心自己孩子啊?

所以,建群之初便要立下群規。群裡只作發佈消息用,收到家長只需依次回覆數字即可。其他未盡事宜,可以私聊或電話、當面詢問,不在群裡公開討論。


劍客談教育


班級群,老師發通知,要不要回復“收到”,這主要看老師有沒有要求回覆“收到”。

孩子上學後,老師為了方便溝通建了幾個微信群。孩子班主任是一個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她把群具體分為“通知群”、“家長群”、“班級群”。各群分工明確,重要通知及作業都在通知群,家長可以方便查看各種重要信息;需要回復的通知,會在通知群通知並備註到班級群回覆“收到”並接龍,確保每個家長都有收到;家長群則方便了家長之間的溝通。

如此一來,解決了要不要回復收到的尷尬,也能把工作準確地開展。也不會出現什麼馬屁精家長,或者家長找不到通知的情況了。



等等8899



先談談家長方面吧。

老師在群裡發了個通知,家長就面臨兩難選擇,不回覆吧,就怕會讓老師產生誤會,一是怕老師不知道自己已經看到了通知,二是怕老師覺得自己不配合老師的工作,不關心自己的孩子。而回復吧,群裡家長又多,每個家長回覆一句,那就直接刷屏,把老師的通知頂到不知哪去了,搞得後面的家長要麼錯過了通知,要麼持續爬樓才能看到,累!

再來說說老師方面。

發個通知下去,家長不回覆,老師可能就會覺得:這些家長是沒看到通知呢,還是不把學校的事情放在心上,怎麼沒半點反應,一點都不配合我的工作。老師的心裡可能不會很舒服。家長回覆吧,群裡一長溜的“收到,謝謝老師”,看得又有點煩!

那教師發通知,家長要不要回復呢?我覺得這應該由老師決定。如果這個通知很重要,一定要通知到每一個家長,那麼老師就應該在通知後面註明“通知很重要,家長收到請回復”的字樣。如果只是一種提示性的通知,不是很重要,只需家長了解就行,那老師就要在通知後面註明“通知只需關注,家長收到不用回覆”的字樣。這樣一來,家長們不糾結,老師們也不煩惱,皆大歡喜!!!


誰鼓勵蛋糕


當然不是一定。

我也是個班主任,也建立了班級家長群,雖然還有個別家長沒有加入(應該是學生父母年齡大,沒有微信)

微信群通知📢,這只是個工具,不能代替一切,畢竟這是近幾年才有的,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不可能人人天天玩手機,天天盯著手機📱屏幕,所以通知很難讓人人知道。

因此,必須靈活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