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孩兩歲了,基本上每個月都生病,感冒發燒咳嗽。為什麼會這樣啊?

小偉鍋99


這個是正常的。

因為,孩子在三歲~四歲之間,才會培養出自體的免疫力 。在此之前,孩子是依靠母體帶來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比如喝母奶,喝到三歲。

也許你家孩子的免疫力,消失的早了一點,二歲就開始月月感冒發燒了,不過,這個很正常啊。等孩子長大,到三四歲,順利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統,也就好了。就怕孩子三四歲都無法建立起自己的免疫力,那就糟糕了。

但是

中國人最怕的就是這個但是。。。

但是,孩子的父母,極有可能是做錯了什麼,才會導致孩子的免疫力過早衰微而月月生病。

理論上說,即使孩子的自體免疫力沒有建立,也不可能一個月感冒一次,這個太頻繁了一點。說明孩子的體質極差了

我們家孩子其實也是在那個年紀也是如此,差不多一個月病一次。

後來終於知道了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孩子一病的時候就去醫院打針吃藥,這才是罪魁禍首。你要讓孩子吃藥可以,找中醫開一點藥吃吃,千萬不要打針退燒,或者吃退燒藥退燒,那是破壞人體體質的最快最迅速的辦法。因此,當孩子感冒發燒了之後,你只能第一,物理療法,實在你不能戰勝自己的心理障礙,就找中醫開點感冒退燒藥,就好了。

物理療法就是用物理的方法退燒。比如冰冰貼,熱水泡澡,溼毛巾敷頭,等等。我家孩子曾經有一天泡了五次熱水澡的記錄。曾經兩次高達39.7°,一次39.6°,我們因為知道物理療法,有經驗,當然不會驚慌。只要你有一次物理療法的經驗,你就是高手了。三次以後,孩子的體質就自然提升了。

當感冒繼發細菌感染時,西方現代醫學一般採用抗生素直接代替人體免疫系統來消滅細菌,這種方式叫借兵或請外援。這些方式都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燒,馬上可以退,咳,馬上可以止,血糖,馬上可以降下來,病人的痛苦馬上可以得到緩解,因此這種借兵打仗的策略也深受現代人【比較愚昧無知的人】的喜愛,他們對此樂此不彼。

但是對疾病的這種處理策略將引發人體功能的逐漸退化,使人體免疫力、自愈力越來越低下,抗生素的用量必須逐次增加,最後人體的免疫力和自愈力變得非常薄弱,再加大劑量的抗生素也沒辦法治好感冒,造成很多人一個簡單的感冒都要花幾個月才能好。

喜歡養生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太素老道


每個月都生病,而且都是感冒發燒咳嗽,很有可能互相之間被交叉感染了。小兒一天之內大部分的正常體表溫度波動在36-37度之間,若平均體溫或者最高體溫達到或超過38攝氏度,即可以考慮寶寶發熱了。

由於寶寶身體沒有發育成熟,免疫系統比較差,很容易被病毒傳染,所以,寶寶在上學的第一年生病會比較頻繁。就是交叉感染的原因。

1.儘快找出發燒得原因,對症下藥。

小兒發熱並非獨立的疾病,常為臨床上某些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症狀。最常見的發熱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喉發炎、幼兒急疹、疫苗接種、敗血症、尿路感染、腦炎、腦膜炎、捂熱、腸胃炎合併脫水、川崎病等。所以發熱的原因非常多,並不一定就是著涼。治療也要針對病因,對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不要盲目降溫,要結合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等對症治療。

2. 寶寶經常發熱並不是免疫力太差的原因。

當孩子受到外部刺激時,如病原微生物(包括疫苗接種),機體會對外界動用一些防禦機制,比如具有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等。動用人體防禦機制的啟動信號中,發燒就是最為主要的一項。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上調控制體溫的水平,導致發燒。反應越強烈,說明對抗侵襲的實際效果越好,反而越證實了機體的免疫力比較強。所以發熱並不是免疫力太差的表現,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從這個層面上講對人體是非常有利的。


孩子王育兒顧問


兩歲的孩子經常感冒發燒咳嗽,根源就在於脾虛。

我有一個5歲的孩子,在3-4歲的時候,也是經常感冒發燒咳嗽,是醫院的常客。而自從開始調理脾胃之後,一年的感冒發燒次數已經很少,即使感冒發燒,用中成藥就能搞定。

因為脾是人的基礎,屬土,中醫方面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五臟六腑均有賴其充養以正常發揮生理功能,因此是最為關鍵的臟腑。小兒階段不僅與成人一樣需要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還有生長髮育的需要,故經常表現為“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現象。小兒從臨床觀察來看,經常患感冒的孩子大多有脾虛的症狀,具體可以分為脾氣虛、脾陽虛和脾陰虛。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大致瞭解自己的孩子屬於哪種體質。

脾氣虛的寶寶常常會表現為胃口不好、消瘦、大便不成形或便秘,容易出現肚子痛,精力不充沛,舌色淡,面色不紅潤。

脾陽虛的寶寶和脾氣虛的寶寶在症狀上比較相似,但是在各方面都可能會表現得更嚴重一些,比如說動不動就拉肚子、不想吃東西、面色蒼白、容易疲勞、怕冷、手腳冰涼。

脾陰虛的寶寶表現則不同。和脾氣虛脾陽虛的寶寶不想吃東西不同,脾陰虛的寶寶會很想吃東西,但卻吃不下,他們常常會說口乾,舌苔比較少,大便也比較乾硬,在睡眠方面也不是很好,常常會因煩躁而入睡困難,而且他們的手心、腳心也常常是熱熱的。

雖然孩子感冒發燒多是因為天氣變化迅速,而媽媽們還沒來得及給寶寶增減衣物造成的。但寶寶容易感冒歸根到底是因為寶寶脾氣虛,而天氣變化只是導火索。從中醫的角度說,治療寶寶反覆感冒還得從調理脾氣開始。

一般容易引發小兒脾虛的主要有四個時間段。

一、小兒剛出生時期。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母體裡有鬱熱所造成的,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進行補脾,可能會傷了孩子的脾胃,造成孩子發育緩慢。

二、小兒三個月大的時候。這個時候隨著孩子食量的增加,家長的過度餵養,或是因為孩子對母乳不耐受的原因,孩子脾胃容易積勞成疾。

三、小兒添加輔食以後。孩子在添加輔食以後,食量增多,容易發生積食腹瀉等引起脾虛。

四、小兒一歲以後。這個時候,孩子具備了自主選擇食物的能力,往往食慾旺盛而暴飲暴食,加之此前脾胃沒有調理好,更容易發生脾虛。

此外,脾虛還可能會引起小兒脾氣煩躁不安,對小兒性格的形成極其不利!

一.飲食要遠離生冷寒涼

脾虛寶寶的飲食要忌生冷寒涼,特別是不要動不動就喝涼茶或冰凍飲料,這些都會非常傷脾的。日常飲食儘量選擇平和、偏溫的食材,比如南瓜、胡蘿蔔、柑桔、橙、木瓜、李子、蓮子、、大棗、葡萄、糯米等。

二.堅持適量運動

脾虛的寶寶能夠堅持輕度運動,運動是不宜出汗較多,不然會適得其反。

另外,戶外活動可以促進食慾。給寶寶騎小自行車、玩球、跑步比賽,經過活動,胃腸蠕動加快,食物易排空,寶寶就會有飢餓感。運動後先洗洗手,安靜一會,再吃飯。

建議可以給寶寶吃八珍粉健脾。這是羅大老師推薦的兒童補脾方。效果不錯

平時也可以給寶寶按摩一下穴位或者做艾灸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髮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症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複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食療粥可調理脾胃虛弱

1、山藥粥

山藥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補氣健脾胃,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洩。

2、八寶粥

蓮子、芡實、薏苡、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

3、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滲溼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

4、山楂麥芽粥


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開胃,緩解由於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等問題。

5、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滲溼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


保健師七月


小孩子免疫力低,容易生病。我家大寶八個月開始就開始生病各種感冒咳嗽流鼻涕,三歲之前一年要跑幾次醫院。特別是上幼兒園以後,感冒更是成了家常便飯,幼兒園兒童多,有一個感冒的傳染一大串,其中必然有他。 有一次生病了去兒童醫院掛到了一位老大夫的號,老大夫很老了,頭髮都白了很慈祥,我向她吐糟了孩子頻繁生病的苦惱,老大夫告訴我別急,小孩子五歲之前要頻繁生病來獲得免疫力,她說五歲之前有有可能感染三百多種病毒,有的很輕微所以沒有症狀。生病不可怕要讓孩子均衡飲食,適當運動,生病控制好病情……。 果然我家大寶五歲以後一下子變強壯了,幼兒園再有小朋友感冒,他不是必然被感染的對象了。所以各位寶媽們對於幼兒頻繁生病不要慌張,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他們也會因此變得強壯。這樣想是不是就覺得沒那麼可怕了?


沒傘的孩子只能拼命跑


抱抱你!因為我很理解你!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現在八歲,女兒六歲。

我兒子在小的時候讓我非常心累!因為他總是生病。

雖然達不到你家孩子一個月一病,至少一個季度也會一病。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活蹦亂跳的跑來跑去,而我家淏仔只能在家休息,心裡很不是滋味。

淏仔最容易得的就是扁桃體炎、咳嗽、發燒。

大多看的都是西醫,用的西藥。

因為中藥太苦,再說我那時也沒想到中藥能有多好!

可是,同時,我也不知道西藥對身體傷害有多大!

淏仔的咳嗽,每次吃西藥,見效快,幾天就治好了。可是下一次又咳嗽時,時間會更久,咳嗽的會更厲害,後來咳嗽都會連著氣的咳嗽,咳吐了,連憋紅了都有過。

可是那時,我還沒意識到應該換換方法。

一直到淏仔上幼兒園中班,他都基本都保持一個季度一感冒(或發燒或咳嗽)的狀態。都說孩子每次生病,都會提高一點抵抗力,我是真沒看出來,我覺得淏仔的抵抗力反而越來越不好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中醫。

那是在他五歲中班時,中醫院貼三伏貼。我見附近有孩子和大人都去貼的,於是本著增加孩子抵抗力的想法,就去帖三伏貼。

第一次貼是去了青島八一,我發現他們給孩子和大人貼的部位都是相同的。我覺得納悶,每個人身體狀態不同,都貼同樣的部位到底合適不合適呢?

於是,第二次我百度查到青島中醫比較有名的,是海慈醫院。所以,我就帶著孩子去那裡貼第二貼貼。

有兩個醫生給孩子在大廳貼伏貼。一個女醫生前面排了好長的隊。我就走過去問為什麼都擠在這裡排隊?

他們說,這個醫生看的特別好,平時掛她的號都是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現在趁著她在大廳給孩子貼三伏貼,不用像平時一樣搶號,直接過來可以讓她看,很難得的機會。

既然如此,我也就排到了這位葛湄菲大夫那一隊了。

輪到淏仔時,我問她是否可以開點中藥調理一下孩子的身體,孩子總是生病。

葛大夫先是摸脈,後看嗓子,舌頭。看完以後,說孩子現在嗓子還有炎症,先給開點治療的藥,等三伏貼貼完之後來掛她的號,如果那時他身體健康了,就可以根據身體情況開調理的中藥。

這裡的三伏貼果然每個孩子的位置都有不同。我想,這才對了嘛。

等到三伏貼全部貼完後,我們提前預約葛大夫的號,給淏仔調理身體。

葛大夫給開了三副藥,每服藥熬完喝兩天,每天兩次。也就是六天一個療程。才用了100多元,這些錢在現在看病,真不貴!

一個月後再次去找她,摸脈,開藥,又是三副藥喝六天。這是第二個療程。

又過了一個月,再去掛她的號,再摸脈,調整藥劑含量,又開三副喝六天。這次葛大夫就對我們說喝完這些藥就不用再來了。

這調理的三個月中,淏仔沒有生病。

調理之後的半年內,淏仔沒有生病。

半年多後,有一次淏仔著涼了,感冒,沒有發燒,沒有咳嗽,兩三天就好了。

我從這次真的相信中醫的力量了!

中醫很神奇,只是現在被很多資質差的庸醫帶壞了名聲!

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淏仔最嚴重的一次是肺炎。

就是在去年年底的時候。

那時淏仔發燒,我比較忙,沒第一時間去醫院,以為抗抗就過去了,誰知越來越嚴重,燒到第三天才去看的醫生,說已經肺炎了。

即使這樣,葛大夫也沒有說讓輸液甚至住院,依然是開中藥,配著三天的西藥消炎藥一起用。三天後複查,撤了西藥,只喝中藥。

對了,每次去還拔罐、艾灸了。

三四天一複查,去了三趟,用了十天左右,淏仔的肺炎就好了!

那一次,女兒也不小心被哥哥傳染了,也是肺炎,但是情況又與哥哥有點不同。女兒的病症輕,但時間長,20天才好的,中間去了好幾次,配了好幾次藥。

雖然中醫治療效果慢一點,但是我一直認為:

中藥治病不傷身體的根,下次生病也會病程會短一點。

西藥治病確實效果好,但是病好了,抵抗力卻更差了。

所以,我建議:

你找一找你家附近的中醫館,找一位真正有水平的中醫,讓他給孩子摸摸脈調理一下,真的非常管用!

還有,我現在也自己學了一些基礎的保健按摩方法, 每天給孩子按一按,雖然技術有限,但我想怎麼也能有一點點幫助吧!哈哈

在孩子健康的情況下,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儘量別去商場超市和室內遊樂場,空氣不流通,細菌多,容易被傳染。戶外活動,空氣又好,又能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祝你家寶貝抵抗力越來越好!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家寶寶現在六歲了,我感覺我是終於熬過了那個月月生病月月請假的階段了。從兩歲上幼兒園開始,基本就是一個月一次,感冒咳嗽發燒。按著這幾年的經驗,這麼頻繁生病的原因有二。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小,整個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免疫力低下。我家孩子從小還是不挑食比較壯實那種,也避免不了頻繁生病。生病也是增強免疫力的過程,孩子大些之後自然就好了,我家孩子從去年開始一個學期只感冒了一次。

第二就是孩子生活環境的原因了,兩歲多的寶寶開始上幼兒園,本身孩子就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且幼兒園小朋友多,通常一個感冒了,全班就全躲不掉。

作為家長,只能從飲食上讓孩子均衡營養,多多戶外活動鍛鍊身體,注意衣物的添減,逐漸提高免疫力。


愛笑西西媽


小孩子感冒發燒很正常,因為孩子是純陽之體,稍微有點風吹草動身體就會發出警告,提示身體出現問題了。但是,如果頻繁感冒就不正常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兩種:

第一,你在懷孕前有宮寒症狀,來例假的時候會痛經,有血塊。或者孕期吃了比較多的寒涼水果食物,導致孩子生下來就體寒,脾胃不好。

第二,孩子有病的時候用藥過多,因為藥物都是寒涼的,用藥會傷害脾胃。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傷了,就不能很好的吸收吃進去的五穀精微,這時候抵抗力就會下降。

這裡我提供兩點建議,僅供參考。第一,平時給孩子從下往上捏脊,艾灸身柱,肚臍,給孩子增強免疫力。平時飲食一定注意,不吃或者少吃寒涼水果牛奶,水果可以蒸熟了吃,這樣有利於脾胃吸收。

第二,這個方法首要條件是媽媽心態要好,一定要淡定。孩子再感冒發燒的時候,一定不能吃藥打針,做到孩子手腳熱,水分充足,讓身體自己調整就好。如果低燒,要給孩子增加能量,儘量發高燒39度以上,高燒才能徹底把體內垃圾排出來,修復身體薄弱病灶區。發燒的時候孩子不吃東西沒事,只要喝水就行,更不能給孩子吃寒涼水果牛奶肉蛋,如果不忌口,病程會反覆加長。如果咳嗽就給孩子從上到下推背,推到發紅發熱,然後艾灸身柱,肺腧,神闕。這樣經過2~3次高燒就能把孩子體質改變過來。


希望提供的方法對你有幫助,更希望寶寶健康成長!


鄭姐育兒經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調查數據,內容說:
美國的一個調查顯示,3歲之前的孩子平均一年會患6-10次感冒。上幼兒園後因為公共的環境,因容易交叉感染,可能會達到12次感冒/每年。

所以,我們父母在面對孩子感冒的時候,

不必過於擔心和焦慮,孩子感冒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事實上,孩子患的普通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發的,寶寶一次次的感冒,免疫力系統和病毒一次一次的“作戰”,正是孩子免疫力增強的時機,感冒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我們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巧應對,好好護理,避免病程中再次遭受細菌二次感染、引發中耳炎等疾病就好了。

一、恰當應對感冒病症

儘管如此,作為父母,在孩子患感冒的時候,也並不代表“無所作為”地等著孩子自愈就好了。
普通感冒是一種自限疾病,吃不吃藥都需要那麼長的病程自愈。但是,作為孩子的感冒,當他感冒病症難受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有辦法幫忙他緩解一下症狀:
1、發燒
下面是我實踐的經驗,當發燒超過39度的時候,我會介入使用退燒藥。

如果寶貝都是低燒,溫度低於39度,我會用我最近這一年學習和實踐的自然療法——芳香療法,藉助純植物芳療精油的抗病毒、抗菌和消炎的功效給寶貝退燒。

2、咳嗽
孩子還小一點的時候,還不會咳嗽,有痰的時候也不太會吐出來。如果痰液很濃稠,孩子會咳得很難受。
特別注意的是:咳嗽是孩子排出體內垃圾的一個病症,咳嗽本身並不會拖延久了引發肺炎(因果關係是因為肺炎才導致非感冒型的咳嗽),所以我們千萬不能選擇非處方類的抑制中樞神經,壓制咳嗽症狀的藥。

而是要選擇幫助化解痰液的中成藥物。

當我接觸和使用芳香療法之後,因為了解芳療精油本身具備強大的抗菌抗病毒性,同時也有助於激勵免疫系統,在粘液的化解方面也具有不錯的表現。所以,我家寶貝普通感冒的咳嗽,我都是用精油來護理和緩解。

二、同步幫助提高寶貝免疫力

除了幫助寶貝應對感冒,我們也可以提前採取一些性價比高的措施幫助提高寶貝的免疫力,幫助他少遭受病毒感染,比如:
1、帶寶貝多外出鍛鍊,活動,曬曬太陽

2、微笑是最好的免疫力良藥,讓寶貝喜樂幸福。所以,當寶貝超出自己心裡預期那樣的容易生病,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也可以自察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是不是平和喜樂的。

3、均衡的飲食,適量增加雜糧,深綠色果蔬的攝入,每週吃魚。
4、把該接種疫苗都接種了。

我的個人經驗,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減緩寶貝感冒生病時候自己的焦慮,合理的應對。


橙色蘋果幸福力信差


孩子體質較弱,可以找一下原因,給孩子改善一下。

首先,從孩子的吃穿找原因。有句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小孩子吃的太飽或者經常穿得太厚,都是導致小孩生病的原因。

我朋友的孩子,三週歲之前,從沒有生過病,吃藥的次數都非常有限。她就是給孩子的穿衣很合適,比大人少穿一件的原則。他家的飯菜也是特別豐盛,都是普通的食材,做出很多花樣,孩子喜歡吃。

第二,孩子生病的處理,每次都吃藥嗎?用量大不大?還是扎針,輸液等,用的藥量安全嗎?這些原因會導致孩子的勉免疫力已越來越弱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儘量少用藥,調動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參與抗病,會越來越健康。

第三,可以選擇靠譜的小兒推拿,堅持給孩子調理一下身體。我身邊有過這樣一個例子,小孩子一週歲多,經常生病,後來在一家小兒推拿店堅持推拿,身體調理得非常好,很少生病了。堅持幾個月,效果最好,要找到靠譜的按摩師。

家長只要好好改善,孩子的身體還是可以恢復的,現在正是調整孩子身體的好機會,要不然到幼兒園之後,孩子接觸小朋友多,更容易生病和傳染,那時候會更麻煩呢。所以,抓住機會,把孩子身體養好吧!健康最重要!


Veeyn


孩子每個月都生病,感冒發燒咳嗽,過來人提起來就肝兒顫啊。雖說這些都是寶寶易發的常見病,但也足夠讓媽媽操心了。

我寶寶在2歲半以前基本也這樣,排除其他病因後還這樣,後來我就總結了一下,那就只有兩個結果:1、沒有照顧到位,2、寶寶體質差。

對於第一項沒有照顧到位的寶寶,很多媽媽可能會說,我恨不得把她當寶貝疙瘩疼著,怎麼會照顧不到位呢?實際並不是這樣,照顧到位並不是天冷加衣,餓了餵奶。而是講究一個適當的度。我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剛兩個多月多點吧,是十一假期,我回老家,天剛有點涼,早上我給寶寶穿了薄棉的衣服,外面要給她包加棉的包被,家裡人說是小孩子不用捂太厚。我也聽過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樣的話,而且我心裡也反對給孩子捂太厚,於是就沒有給她包包被。結果呢,到了第二天寶寶就開始鼻子吭吭哧哧的,很輕微,都沒在意,等我小姨說這孩子嗓子是有炎症吧,再去醫院,就真的中招了,可憐的娃,三個月不到就感冒了。我心裡真是後悔極了,又因為都說小孩子太小不讓用太多藥,耽誤了治療,現在落了個鼻炎的毛病。想想吧,孩子為我的愚昧買單。你說這是照顧的太到位還是照顧的不到位呢?

對於第二項體質差的寶寶,除了加強營養,適當鍛鍊,儘量呵護,別無他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抵抗力也會變強。

我寶寶是三歲以後才開始慢慢好轉,其間我們也沒有因為生病的問題對她做過多的限制,戶外活動從來不少,現在的情況比前幾年好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