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的研究生看到很多同學是三本考研過來的,覺得心裡不爽,這是種病嗎?

蜜瓜醬


在現如今的某些高校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看不起”,而這種“看不起”存在於一些研究生之間。具體是什麼情況呢?就是一些被保送的研究生,很瞧不起那些通過考試,特別是那些從二本大學考上來的研究生。甚至覺得看見他們不爽,覺得他們“討厭”。這種現象,算是一種病嗎?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這種情況肯定是病,而且是那種很難治癒的心病。那麼這種心病是從何而來的呢?

我們先看看這些所謂的保送的研究生。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呢?在上大學之前,他們大多數都是“天之驕子”一樣的孩子,憑藉著自己的聰明,從小就很受人寵愛。而對於他們而言,學習,只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似乎用不著像其他人說的那樣辛苦勞累。甚至在高中三年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日子裡,他們都是那種“隨便看看就會了”“一不小心又刷完一本練習冊,沒有題做了怎麼辦”的那種學生。對於他們而言,高考,似乎完全沒有那麼可怕,因為以他們的分數,大多數的大學都是任他們挑的。所以,他們很自然的,以一個優異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


在進入大學之後,他們的天賦依舊得到了完美的展現。他們的學習能力出眾,完全不需要像大多數大學生一樣,去上自習,去圖書館,只需要聽聽課,就都會了。同時,他們也是各種社團的中堅力量,他們多才多藝,領導能力出色。同時他們積極地參加各種比賽,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憑藉著這些光輝的履歷,耀眼的簡歷,他們成功的被自己的大學保送研究生,進入了自己喜歡的大學,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進一步研究。未來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優秀的工作、或者更高的學位。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保送研究生的同學,他們的人生基本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打擊。所以他們對於那些從不如他們大學考試上來的研究生,這種不爽其實就是簡單的“瞧不起”:高中你不如我,考上那樣一個不好的大學,現在我保了研,卻要和你這種各方面都不如我的人合作、學習?你們憑什麼和我在一起呢?


所以,這種不爽是哪裡來的呢?就是從小到大,家長、老師們慣出來的。你學習好,你就有一些特權,你考的好,你就可以少寫一點作業,甚至如果你沒寫,老師都不會批評你。家長把孩子寵的不像樣,孩子的要求儘可能的滿足。這樣教育下出來的孩子,學習好的是心高氣傲的:學習不好的是自卑的。所以,這些學習好的孩子就帶著一種驕傲感,進入未來的生活。故而對於那些一直以來都不如他們的人,這些學生自詡為“精英”,對這些“草根”排斥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 在此想對那些保送研究生說:“無論你們曾經有多麼輝煌,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是全新的開始。你們經歷的是保送,但是每一年考研的殘酷你們卻未曾體驗過。你們面對的,並不是一群永遠不如你們的人,而是一群經歷過殘酷的競爭與選拔,摔倒過一次又一次的人。論起經驗,你們不如他們,論起韌性,你們更是差的遠!與其看人家不爽,還不如去錘鍊一下自己,讓自己真正地成長起來,拋棄這些幼稚低級的情感


大三老學長


我有個朋友在洛杉磯留學。在他們那裡層級和社交圈的劃分是非常明確的。有錢的富二代和有錢的富二代一起玩。學霸有學霸的天地。什麼都沒有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有一天,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普通學生。通過自己的奮鬥賺到了很多錢。也買了跑車,租上了大房子。一點都不輸給那些富二代。

這時候這個普通學生想要加入富二代們的圈子,卻被拒之門外。以前富二代們看不起他是因為他沒錢。可是有了錢,這些富二代自然看不起他。

所以,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他們的區別在於一種身份認同感。

那些保送研究生的同學和這些富二代的心態是一樣的。因為保送,他們覺得高人一等,也有高人一等的底氣。這個時候,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身份認同。同樣都是保送的人會形成一種人上人的感覺。這一刻,他們已經和那些對考研生死未卜的人劃清了界限。

界限只要一旦劃清,想要再取消就非常難了。因為承認對方和自己一樣優秀,就是變相的承認自己和對方一樣差勁。這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心理考驗。

我記得前段時間法國發布了一則消息。說要取消法語當中的陰陽性區分。這則消息引發了法國人的強烈不滿。在他們看來,取消法語中的陰陽性,就是降低了法語的難度。因為法語難,他們會感覺到很自豪。假如法語變成英語一樣,人人都會說,他們的那一種心理優越感就會蕩然無存。

總有某些東西,承載著區分人和人的作用。可能是家庭環境,可能是某種能力,可能是昂貴的套裝,可能是美麗的外表,可能是一門語言,也可能是一個保送的指標。

一個國王需要戴王冠,是因為只有這樣別人才知道他是國王。如果他手底下的每一個臣民都有一隻王冠。那麼誰又能夠知道,他才是國王呢?你說他能爽嗎?

所以我覺得保送研究生的人看到別人三本考過來心裡會不爽,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任何人處在那個位置,也許都會不爽。


源靖


考研,考名校研,是當下眾多年輕人的選擇。有些名校研究生的履歷是這樣的:高考的佼佼者;名校的學生會主席;保送的名校研究生……不得不說,他們是天資極高,能力超強的一群人。然而,天才只是極少數,更多的名校研究生,則不是如此。他們只有一般的第一學歷:二本、三本,甚至專接本。學校呢,甚至可能是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學院……他們往往要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才能躋身名校研究生。

同樣是研究生,兩種人的心態大不一樣。究其原因,還在於現階段的社會對第一學歷還是有較為苛刻的要求。這使得保送研究生不僅有一種優越感,而且有一種不可超越的自豪感;這也使得後考的研究生,心裡總有一點小遺憾,甚至有點兒鹹魚難以翻身的小心酸。

這兩種心態都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保送的研究生不必心裡不爽,放平心態,繼續努力,未來一定會成為社會競爭中的佼佼者。後考的研究生,克服了異地、異校考研的重重困難,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成功為自己的命運扳回一局的人們同樣讓人欽佩。多少人被高考失利改寫了命運,而他們沒有。上天是不公平的,幸運兒是少數,但我們可以用雙手盡己所能去創造公平,能夠扼住命運咽喉,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值得尊敬。

人與人之間,天資方面相差不了很多。如果說這社會中的競爭者能力有高低之分,我想,可能是某些關鍵時刻他們自身的狀態,以及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機遇造就了不同的人。所以,搶佔先機者儘可自傲,但也需謹慎前行;後來者不必自卑,將相尚且有出自寒門者,一時的學歷豈能阻止你前進的腳步。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保研未必成功一輩子,自主考研一樣可以逆襲。人生是一條長遠充滿磨難的路,一時的成敗只能說明一個階段的成果,

最重要的時刻是當下,最重要的是前行。


佛系告別少年


又是一個典型的歧視,一個本科出身就成了終身的烙印,這和不久前網曝那個陝師大因候選人本科學校差而取消已公示職位的事件一樣是經典的“歧視”。在那個事件中,候選人後來進入名校中山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已證實了本人的實力,因此也拿到了教職被公示的機會,卻被此前早已知道的本科出身被拒。

一個人本科就讀的學校比較差,有可能是因為家庭比較拮据,高考之前接觸的教育資源等有限;也有可能醒得晚,上了大學才知道努力;還有可能是高考失常,沒有反映出自己實力和水平等等。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些學生在三本的大學裡,克服了起點差的劣勢,考上或被保送進了名校,這種結果證實了這些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術潛力已經後來居上,趕上了985的學生,這些學生應該為自己自豪才是,千萬不要自卑,

有人不爽那是別人的錯,不能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繼續堅持做最好的自己,記住過去的努力已見成效,繼續努力的話未來只會更好。

而那些不爽的985學生,真沒有什麼值得高高在上的理由,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是很害人的,且不說人人生來平等,本科名校只能說明在高考這一個考試中有些優勢罷了,並不能保證將來就其他人成功。現如今大家進入同一個學校已經在同一個起點上了,不爽別人的心理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讓別人不舒服,也影響自己的同學關係,一個不愉快的環境中求學生活應該是每一個人都不想要的吧。

很多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經常不願意多錄取自己學校的本科生,其根本原因是避免近親結婚,提倡多元化。譬如在弗吉尼亞州最棒的弗吉尼亞大學會錄取一些來自整個弗吉尼亞州其他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這些本科生的學校雖然沒有弗吉尼亞大學有名,但他們卻帶來了每個學校的風格和優點,揉入本已經有名的弗吉尼亞大學,從而使其更充滿活力,以致200年建校以來長盛不衰。以弗吉尼亞大學著名的法學院為例,生源有來自常青藤的,如肯尼迪家族不少的人在這裡法學院畢業,也有像丫爸這樣來自弗吉尼亞其他大學的,後者頂多開始會羨慕一下前者有過名校生活經歷,真正開始課程後沒人再會去關注其他人來自哪裡,誰能遊刃有餘繁重的功課誰就是“老大”,畢竟美國法學院的課程是有名的繁重的。

當歧視已經入侵象牙塔,尤其入住年輕人的心裡,這是何其可怕的一件事情。年輕人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他們還沒進入社會就已經開始給人分成三六九等,背後的社會原因不免讓人細思極恐。


心路獨舞


這也許算不上病,但問題也不小。具體來說就是心理狀態不對,要麼是不平衡,要麼是歧視,總之不是什麼好事。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有如下三點看法意見:

第一,我們不能以一個人在某一個階段的優秀和成功,來定義其一生的優秀和成功。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切人和事,都是在發展變化的。人的起點雖然很重要,但它遠遠不及在路上的努力重要。如果僅僅因為別人是從三本考進來的,就“心裡不爽”,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說明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心態出問題了。

第二,別人既然能從三本考入名校研究生,正說明別人的優秀程度不亞於你,努力程度甚至超過你,所以此時保送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證明自己。人的一生充滿挑戰,最讓人震撼的,不是一個強者做成一件大事,而是一個弱者,通過不懈的努力,做成一件大事,也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屌絲逆襲”式故事。就這個具體問題來說,保送生就是強者,三本錄取生就是弱者,強者要想體現自己的強大,不是去嘲笑、挖苦甚至欺負弱者,那隻會讓公眾更同情弱者,而是要去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第三,在完成學業步入社會時,用人單位在挑人時,最看重的肯定是應聘者的綜合能力素質,本科背景也許能起一點作用,但非常有限。與其對三本錄取生“心裡不爽”,不如去踏踏實實地學點東西。而且,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既然在同一所學校讀研,今後就是同學,可謂同氣連枝,榮辱與共。嘲笑同學無法帶給你任何好處,只會稀釋自己的未來資源。這種百害而無一益的事情,稍微有點頭腦的人就不會幹。

但願大家能把生命浪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成就自己未來的精彩人生。


陳向東


對於這個問題,我其實深有感觸。我當時大學是在某211高校,但是在全國高校來看名聲不算非常大。收到自己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覺得非常興奮。

但是當研究生開學的時候,看到身邊的同學,都來自全國名校。後來還得知自己是班裡最後一名考進學校的。剛開始心裡確實有些自卑,覺得自己會不會不如別人。我想如果有遇到這樣情況的話,大家可能都有過相似的心情。

而有些學生可能由於在本科期間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就得到學校的研究生推免名額。當開學之後發現自己的同學有些是從二三本學校考進來的,心裡難免會有些不平衡。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其實我覺得這兩者的心理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對於從二三本學校考上研究生的同學,我認為沒有必要覺得自卑。你能和其他名校的人一樣考進同一所學校的研究生就說明,你已經很不錯了。

也許你大學期間是比他們落後的,但是研究生新學期的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在同一起跑線,只要自己以後好好學習,你完全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優秀。

再者,現在已經不是唯分數論的時代了,而且,不能只注重一時的成績。更應該看重以後的進步。不要故步自封。

我們應該明白,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從二三本學校考上研究生這就說明你已經進步很多了。應該放平心態,繼續努力。

而對於保送的同學,不應該只留戀自己過去的輝煌,更應該注重現實。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否則只會被其他人不斷超越。

研究生新學期的開始,就意味著新徵程的開始。應該和過去告別,以後的人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END——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前陣子特火的考研培訓師張雪峰說:“別看你年年獎學金,你不一定比我會考研”。他說得很有道理,四門課程中除了數學靠硬考,其它都有應試技巧。如果二三本的學生都是以這種捷徑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保送生心裡爽才怪!話說回來,能考上的985高校研究生的概率:一本>二本,三本可以忽略,因為實力決定一切!


愛喜30


答案竟然是清一色的一面倒,真讓人有點意外。

本人和一些負責研究生工作的老師很熟,經常在一起聊天,以下摘自某資深老師的對話。

“自從武大開放接收其他學校的考研的學生後,學生質量大幅下降”

“有些東西不是光靠考試就能學到的,你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本校不管是考研還是保研的,在自主性,能動性上都比從外面考進來的強很多”

“從外面考進來的學生,第一批今年要畢業答辯了,我真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不上心的學生,以前都是學生追著老師問各種問題生怕自己答辯不過,現在這批你追著他們,他們都不搭不理似乎不是自己要答辯。”

“不過學校也看到這些問題啦,以後應該不會從外面招了,真是個好消息”


也許你們會覺得這位老師看法很片面甚至很偏激,但從客觀上來說,他是我見過對學生最負責的老師之一,這批學生雖然不合他意,但他依然做足了功夫和努力,讓他們順利畢業。但套用他的一句話“我感覺他們畢業都是我求著讓他們過的”。


175834619


我來講個故事。本科時,寢室樓裡丟了校園卡,宿管阿姨會說:我給你留意下,這邊找到了聯繫你。換了研究生寢室樓,阿姨會說:校園卡一旦丟失,立即掛失。

我是本校讀研,所以前天入住,入住第一天晚上校園卡遺失在水房,第二天早上再找就沒了。按照本科慣例,校園卡要不在原處,要不讓好心人送到宿管阿姨那,可是我都沒找到。於是,我想當然的認為這位好心人是想把校園卡親手給我,於是在水房貼了聯繫方式,可是晚上再過去看,貼的紙被撕的稀爛,卡也沒放回去。今天是第三天,上午去補辦校園卡,發現校園卡里一分錢沒有,沒有絲毫誇張,全是000,我很好奇這位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同學是如何把校園卡能花的如此乾淨。

大路上撿了一百塊錢,那是撿。校園卡有名有姓有院系,撿了刷卡,那是偷。從宿管阿姨的反應來講,這在研究生寢室是普遍現象。至於素質,遠不如一把鎖頭,一個攝像頭來的有效。

PS:我們學校是部屬師範院校,名校行列,90%學生做了中學教師。我的錢是沒了,只希望這位同學能不去禍害祖國的花朵了。


尼古拉斯o狗蛋


我是三本出身,以前也一直有自卑感,感覺自己不是就讀的985 211,感覺比別人差。我主觀認為,985 211的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技能確實比三本大部分學生是要學的好一點,不能否認985 211的那些學生高考的時候表現的好,至少也是優秀的體現的一部分,然後他們大學的資源以及辦學質量確實要高一點,整個學習氛圍也要好一點。985 211的在校學生的機會也多一點,比如保研、出國等等。雖然三本學生可能沒有他們優勢大,但是隻要足夠努力堅持有夢想有目標,同樣可以補齊自己的短板。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努力學習,最後考上了研,想起復試的時候很多名校的學生一起競爭,最後也有被刷掉的。複試完畢,我去一家輔導機構做兼職(通過考試考進去的),裡面上班的青年人畢業都是三年內的,很多985 211的學生,和他們交流一起上班,發現他們可能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優秀。所以說985 211的學生也不要一直覺得有優越感,要有危機感弄不好你就被超越了,三本的學生也不要有自卑感,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夠掌握大量的知識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