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媽媽來說,已嫁女兒和兒媳誰才是外人?你怎麼看?

河苦


不用說肯定是兒媳婦!自己生的女兒只是嫁出去了,沒跟自己住一起了,不還是自己的女兒嗎!只是和自己媳婦一樣成了別人家的媳婦!

我是深有體會,我們的婚房是我婆婆買的,在我老公名下,沒事用她外孫女的口對我說這房子是她外婆的,不是我的,從此之後我不想把那當成家,而且他們家來了親戚,還讓我帶孩子回孃家住,我當時是真沒家庭地位,都把我當個外人!

保險櫃的鑰匙藏著,我說放點東西過去,我婆婆不願意開門,讓我放外面,和怕我拿東西似的,沒事,等我老公一回來,我把首飾和貴重物品全放我媽家去了!我老公還說咋放我媽家了,我說你二姐結婚照首飾不都放你媽家嗎?我放哪,要拿還不願意給鑰匙,我放那幹嘛!

大姑姐有一年在家裡住了大半年,我婆婆伺候一句閒話都沒有,她也不做家務,我懷孕在家呆了半年,孩子生下來,我婆婆說我好吃懶做,不做家務,這就是區別,大姑姐說看不慣我,我說看不慣就滾蛋,我婆婆說這不是我的房子,我做不了主!

我買東西給公婆吃,買啥她都說難吃,買啥都說不好,她女兒買回來,啥都是好的,從不會說半句不好,我買的就是在亂花她兒子錢!

最重要一點區別,婆婆的女兒生小孩,全程在醫院陪護,擦身,洗刷,照顧的無微不至,而對於我這個做媳婦的,除了送飯給你吃,啥事都不會做!

當然還是有婆婆的對媳婦和女兒一樣,但是少,太多女孩剛嫁進婆家,不把自己當個外面,把公公婆婆當父母一樣,甚至比對自己父母還好,可是經過太多的事,讓自己明白,在公婆的心裡,你永遠是個外人!


嘟嘟1900808


我相信對於一位顧全大局且明事理的母親來說,嫁出去的女兒和媳婦都不是外人。只不過一些事情的處理上有差異就是。我舉2個實例說明一下:

一.我的鄰居王嬸一子一女均已成家立業,且生活的都不錯。王叔是軍轉幹部臨近退休,王嬸當年下崗後做了專職的家庭主婦,這兩年又帶了孫子。她人勤快,又有一手好廚藝,隔三差五蒸包子什麼的總是忘不了給女兒一份;外孫不用她帶,但她總是會給外孫買些玩具、衣服、好吃好喝的東西,也就是說對女兒很不錯吧!可是女兒還時不時借話題說她親兒子媳婦。原因是父母名下有套獨家院,還又投資給兒子買了2居室。她每一次在媽媽面前提起這事,媽媽總是半開玩笑的說:“你將來有你公婆家業可得,我這都是你哥嫂的!”為此,女兒常常抱怨媽媽親媳婦勝過自己。

二.同事小周的公婆都是農村的,她因孕期反應強烈,她老公打算把婆婆接來幫助照料她,婆婆一聽急忙打電話讓在北京打工的女兒自己回來帶孩子,然後就來到了城裡。一日三餐給兒媳做合口味的飯菜,家務活也和兒媳婦搶著幹。媳婦坐月子更是把媳婦伺候的沒的說。現在孫子已經快2歲了,她還在這裡幫助帶孫子。用她的話說,兒媳婦不是親生的,兒子是親生的,把媳婦照顧好,月子不落下毛病,將來也是兒子福氣。女兒抱怨她,說是她坐月子前,曾三番五次和媽媽商量,讓媽媽去照顧自己一個月,他她都不去,還總是說她有婆婆,自己去了不合適,只是隔三差五去看看她……

儘管如此,誰能說清楚她們就是把嫁出去的女兒當外人呢?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我是媽媽的女兒,我理解也相信,在媽媽的心裡,兒子、女兒都是她的心頭肉,媳婦是兒子一輩子的伴侶,愛屋及烏的也愛著媳婦。好像在財力、體力、人力方面為媳婦(兒子)付出的更多,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傳統的習俗。

俗話說得好,兒女都是鞋底那麼大,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撫養大,父母只希望兒女今生生活的比他們更好。所以,還是那句話,女兒媳婦,好媽媽會一視同仁的!

對不?你說呢?





笑看紅塵7933


可真不一定,我媽媽疼我弟弟更多一些,應該會愛屋及烏愛他的媳婦。我這個當女兒的而且還是遠嫁了,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是比不上將來我弟妹在我媽心目中的地位,從幾年前開始我給老媽買的金手鍊啥的,我媽都不捨的戴,收拾起來說是給未來兒媳婦😂😂,不要懷疑我是親生的。原本我聽了心裡有點不舒服,可是後來我想明白了,我媽將來願意給兒媳婦,說明兒媳婦對她好,不好能捨得給嗎。既然對我媽好,那也就無所謂了,反正給老媽買的,她高興了收了,之後願意給誰給誰吧。反正都不是外人😁講真,我媽媽這個將來當婆婆的還是蠻不錯的。就一個弟弟還沒結婚,可以來找我喊大姑姐了,來吧小姑娘們😃


萌芽丫ll


個人觀點:

已婚女兒是親人,兒媳是外人,過個十年八載的兒媳有可能成為親人。這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傳統觀念的老人眼中兒媳就是外人,剛結婚還會處處防著。

記得剛結婚前兩年,還跟公婆住一起,婆婆什麼東西找不到了都會問我見了沒,比如丟了二百快,或者找不到自己的項鍊,但我從來不進老人的房間,該有的界限還是有的。大姑姐天天在家,我說找不到可以問下姐姐有沒有看見,婆婆就會說“你姐才不會動我東西的”。看看,連最基礎的信任都沒有,不是正常的詢問,而是質疑。

還有一件事,印象深刻,當時在家帶孩子,公公買的阿膠自己熬製,說給婆婆補補,熬好了以後放在冰箱裡,我做飯的時候打開冰箱問了句“這是什麼”,公公說:我熬的阿膠,補氣血的,你也可以吃。然後……然後婆婆晚上就把阿膠拿到她臥室,再也沒有拿出來過😂。但給大姑姐可是打包送到家的(後來姐夫說不讓給送了,因為大姑姐不吃都放發黴了)。你說誰是親人,誰是外人呢?

好多女兒覺得嫁人後在孃家沒有以前那麼嬌慣了,是不是父母把自己當外人了,其實大可放心,在大部分父母面前,兒媳永遠不及自己閨女親。做兒媳的也不必介意,自己當媽後就更能體會了,最愛的肯定是自己的孩子。家庭需要好好經營,最後都是親人,只是親人也有遠近,就像一個媽媽有兩個孩子,多多少少總會偏心其中一個是一樣的。


美麗小心晴411


對於媽媽來說,女兒 ( 出嫁 ) 和兒媳誰才是外人?這個問題要看這位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做出合理的回答。

就從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統來說起,女兒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是為別人姓氏血統傳宗接代的人,就會被看著是客人和外人。把娶進門的媳婦認為是為這個家族延續基因生命的,一輩子終老都在這個家裡,沒有血緣關係的外姓人當著了家裡人。

但是,當孃的,不論在任何時代,出嫁的姑娘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是有直系血緣關係至親的骨肉,永遠也會當做貼身小棉襖的,這是任何利刃都斬不斷心連心的母女情,一輩子也不會把女兒當外人。

明事理,宅心仁厚的母親,就會有天下母親最偉大的一顆心,能容納得下天底下所以有的孩子。媳婦雖然不是從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但是手裡手面都是肉,會對嫁進門的媳婦親如己出,當成自己生養的閨女,與嫁出門的女兒一視同仁。

但話又說回來,人總有一個私心,把女兒和媳婦一視同仁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真正在心頭上偏向的還是自己的親生閨女。能夠在表面上做到女兒媳婦,一視同仁已經很不錯了,再強求下去就不是人了,成了神。

對於私字當頭,心胸狹隘,媳婦做的再好都不入眼,女兒做的再壞都不嫌棄,這就屬於自屎不臭,自尿不騷的母親。一日三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媳婦,就會永遠把她當做外人。女兒嫁的再遠,哪怕此生永不能再相見,也會看成是家裡人。


老蔣閒言


1、對於媽媽來講,一般情況下,一定是女兒比兒媳婦親的。

女兒在媽面前說話,有恃無恐,即使吵鬧了,幾分鐘就過去了,永遠沒有間隔。兒媳婦能做到嗎?兩人有點隔閡吵鬧,也許就結下樑子了,兒子就要夾在中間。

女兒是媽一手帶大,吃這個家的飯長大的。但兒媳婦沒有在這個家長,沒吃這個媽一口飯長大。所以也無所謂親不親。

2、至於"外人"一說,看每個家庭。每個家庭幾乎都是把媳婦方"外人"。而媳婦也感覺自己是"外人"。有的女兒出嫁了,也總覺得"在孃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女性初婚時,有“外人“一說,等媳婦熬成了婆,自然你就是主人!



親子心說


出嫁的女兒是外人還是媳婦是外人?


出嫁之後自己到沒覺得自己是外人,只是經歷了很多事讓我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外人了,一直在婆家也覺得是外人。

有人說出嫁的女兒是外人,特別是有了嫂子以後。在家就沒有地位了,甚至連睡覺的房間也沒有了,而在兒媳婦們都覺得自己是外人? 小編在出嫁之後自己到沒覺得自己是外人,只是經歷了很多事讓我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外人了,一直在婆家也覺得是外人。

後來買房才覺得那才是自己的家,慢慢的時間長了,覺得婆婆家也是自己的家了,特別遇到難事之後覺得還是自己的老公是家人,婆婆也替你擔心以及幫忙,這時真的覺得這才是自己的家,至於孃家人真的比婆婆老公家心遠了些,不過還是擔心自己的父母,至於別的就是親戚吧,以前認為很親的親人,真的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親了,也可能經歷了太多事,繁華落幕,一生悔悟。

說出嫁的女兒是外人這是傳統思想在做怪:兒媳婦們都感覺自己是外人是個人的血統意識在做怪;其實大家都不是外人,是一家人,需要相互呵護、相互關照。現在不一樣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婦進了們感覺陌生,慢慢你就發現都是你的親人。 是親人還是外人,似乎取結於各人家庭成員的態度。不錯,在老話中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之說,但如果孃家中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時,女兒女婿還是要鼎力相助的,何來外人之實呢?



即使出嫁的女兒仍然是媽媽的心頭肉!除了血緣關係是永恆的,其他都是浮雲!基本上所有的婆婆都不能把兒媳當女兒,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很多時候把兒媳當作搶走兒子的情敵,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從有了兒媳,兒子不再聽自己的了,有時還跟自己唱反調,畢竟夫妻年齡相當,生活有更多的共同點,相信沒幾個男人喜歡跟老媽膩一塊吧!

應該說女兒是自已生的,媳婦是娶回來的。都是自已的親人,不分什麼外人,現在孩子又少,多隻有一個,頂多兩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咬一下都疼,都希望和晆相處,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真心待他們,他們也會死心塌地和你們溝通,相互幫助和關心,這不就是美滿和諧之家了嗎!


農家小曼


對於做媽媽的來講,已嫁女兒和兒媳都不是外人,因為自已都被她們叫媽媽!

只不過自己生養已嫁的女兒是陪伴自已前半生的,而娶來的兒媳婦卻是陪伴自已後半生的。

在古代,女兒是被媽媽當成寶貝的千金小姐,而兒媳婦在婆婆面前卻更像隨意使喚的丫頭,處處要陪小心,直到從媳婦熬成婆婆。但是在現代,卻好像反過來了,媽媽只能把女兒隨意使喚和說教,而在兒媳面前,卻處處要察言觀色,陪小心了。



但是,從嚴格的家族觀念上講,兒媳婦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因為兒媳婦生養的後代是孫子,是家族傳承的繼承人,兒媳婦的名字是能上家族的族譜的。而出嫁的女兒生的孩子是外孫,是別人家的,名字也上到別族的族譜上去了。

農村有句老話講:在媽媽的心裡,帶女不如帶媳婦。這其中,除了有很強的家族觀念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媳婦才是陪伴媽媽後半生的人;媽媽的養老還得靠兒子和媳婦,家族的繼承人孫子,也要靠兒媳婦來撫養。



很顯然,兒媳婦在一個家庭中,是處於很重要的中心位置的。不但是在家族的傳承上,還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如果,媽媽總是把媳婦當外人,或者是媳婦總認為自己是外人,那這個家庭的和諧和興旺就得不到保障了!


說到這,對於媽媽,女兒和兒媳,到底誰才是外人?大家去評判吧!

圖片摘自網絡


知足常樂1284922


相信有一部分會說,媳婦是外人,媳婦不是親生的,沒有血緣關係,有時侯說不敢說,罵不敢罵,更別提向古時候的打媳婦了。

女兒呢,就不同了,自己生自己養,說啥做啥母女都不會記恨,知心話真情話,心裡的歡樂與痛苦,都喜歡給女兒說。女兒呢,經常會在母親跟前撒嬌,經常給母親的生活帶來高興,因而可以說女兒是母親的消氣娃,母親煩人看到可愛的女兒,頓時一切都煙消雲散,緣於這些因素,女兒出嫁了,婆婆還從內心認為女兒是知己,是自己人。

其實從生活的時段上說,女兒跟母親生活了二十幾年,基本上都是母親付出,當然母親也樂意付出,以付出為樂,女兒帶給母親的僅僅只是開心的鑰匙,母親心頭的打心錘錘,從根本上幫不上母親什麼。媳婦就不同了,黃金時間進門,家裡一切風平浪靜還好,假若家庭有個三災六難,首當其衝的是媳婦,媳婦不論從心裡上行動上,都會義無反顧同丈夫扛起這付擔子。媳婦為婆婆生子養子,為丈夫為家庭努力打拼。以後你老了,兒子全天侯管你,一部分功勞還不應該記在媳婦頭上嗎?這時的女兒有自己的家,也需要女兒打理。你病了女兒最多問侯一下,安慰一下,說說娘兒們的心裡話,主要付出的還是媳婦,雖然說與媳婦的貼心話較少,但不會影響媳婦為婆婆所做的一切。

古人說,女兒是門客,這是真的。


風雨同舟1960


女人你要記得,在婆家你作為媳婦永遠是外人。。。和老公孩子才是一家人。。。去年中秋節,同村的一個女人婆拿來一個臉這麼大的月餅,月餅是那女人婆的女婿送的。然後她拿來給我家婆。有一次我看見我婆婆偷偷的拿了什麼東西上二樓我們客廳隔壁的房間。。她藏起來了,然後我就過去看是什麼東西,一看床底好傢伙一個我臉那麼大的月餅藏在床底。我假裝不知道,,,,後面我家婆自己說了,這個月餅要等到她女兒回來一起吃,,,,我看了下保質期沒差幾天就過期了,就跟她說放冰箱保鮮留到姐回來吃。。。。她說沒事。。。後面沒等到她女兒回來他們就自己開了那月餅。。。反正我沒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