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你的媳婦和母親發生矛盾,你站在哪一邊?為什麼?

華0706


婆婆也是媽媽,媳婦也可以是女兒

婆媳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不是有一首歌唱道,山下的女人都是老虎。也有人說女人是母老虎,許多影視劇中把那些霸道,強勢的女性會稱之為母老虎,可是母老虎有時候也有善變的一刻,她只不過就是這樣的一種性格,凡事都喜歡掙個一二。


在農村,就有這麼一些說法,婆婆要是一個強勢的人的話,兒媳婦要是依然強勢的話那這個家就會三天兩頭的“出事”,直至分家。婆媳問題自古都是一個大問題,有一些女性朋友喜歡問自己的丈夫或者男朋友一個問題,就是她和男方媽媽同時掉進河中,男方會先救哪一位?有許多網友說這是一道送命題,很好回答的一道題,但同時也是一道根本就不能回答的問題。


要是先救媳婦,那媽媽知道了會傷心,要是說先救媽媽的話,媳婦會說他不喜歡她,這可就不好說了。也有一些男同胞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會反問一句“你愛不愛我”,女方大多會說愛,男方則會說“愛我就別問這些問題”。

那些送命題,不是誰都能回答的完美的,稍不留意就會“釀成大禍”。大多數婆婆都和媳婦過不到一起,畢竟是婆婆不是媽,而另一個是媳婦不是女兒。女兒可以在媽媽面前說的一些話卻不能在婆婆面前說,女兒可以在媽媽面前撒嬌,而婆婆就沒有這個待遇。畢竟媳婦和婆婆在以前的二十多年來是兩家人,是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兩個陌生人想要在一下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家人”這個有點兒難。

婆婆也是媽,這是每個媳婦在結婚的時候,自己的媽媽告誡的自己的一句記憶猶新的話。可是兩個女人,兩代人,兩個陌生人,還是要通過一定的時間,一起經歷過一些事,逐漸的撕破兩者之間的隔膜,只有這層隔膜徹底消失,才是真正的婆婆就是媽,媳婦就是女兒!


曉輝侃生活


我哪一邊也不站,在父母面前,我跟父母是一波的,在媳婦面前,我跟媳婦是一波的

可能您會說了,總有一天會露餡的,其實不然,兩頭都高興了,誰還會在意你是怎麼做的

自打搞對象開始,我就經常跟媳婦說,我父母在你面前永遠都是對的,你父母在我面前也永遠都是對的,假如我父母哪天做錯了或者說的不對了,你不要反駁或者質疑,你私下告訴我,我來告訴他們,同樣,你父母這我也會這樣做,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咱倆,他們最大

也是自打搞對象開始,我就經常跟我媽唸叨,我媳婦跟您差三十多歲,您吃的鹽比她吃的飯都多,您放心,她來了我絕對把她治的服服帖帖的,絕對不敢跟您呲毛炸翅,但有一樣,我說的您得聽,我媽說必須聽

結婚後倆人親的不行,我也沒受過夾板氣,只因我有先見之明,把話說到前邊了而已

祝您好運



七秒鐘的記憶498


網上有個段子,說媽媽問兒子:如果我和你媳婦同時掉進河裡,你先救誰?兒子說:媽,您先告訴我掉進了哪條河裡。媽媽說:先別管掉進哪條河裡,我就問你先救誰?兒子說:那您告訴我恁倆為啥同時去河邊,又咋會同時掉河裡呢?對兒子一系列的問題,媽媽佯裝生氣地說:不問你了,滾一邊去吧!

在這個段子中,聰明的兒子善於轉移注意力,巧妙地迴避問題,引導著媽媽的思路東奔西跑,使媽媽在左思右想中忘記了原有問題的重要性。當媽媽與媳婦衝突時,作為兒子不能立即或明顯地偏袒某一方,要想方設法讓雙方先冷靜下來。比如邀請媽媽或媳婦關係不錯的朋友打來電話,說有事要幫忙,使雙方先離開衝突現場,待雙方冷靜下來了再處理問題。

兒子在媽媽和媳婦之間要充當潤滑劑,在平時要注意拉近媽媽和媳婦之間的距離。必要時要有一點善意的欺騙,比如給媽媽買東西時說是媳婦讓買了送來的,對媳婦也是如此。兒子不要在媽媽面前總說媳婦的不是,也不能在媳婦面前總說媽媽的不是,不能自已一個人當好人,而把媽媽和媳婦都當壞人,越是這樣,兒子越是兩頭都不得好。

有時間了,就帶著媽媽和媳婦一起出去旅旅遊,散散心,讓媳婦和媽媽在遊覽祖國大好河山中多一些溝通理解、分享快樂的機會。不要急於一時解決問題,要相信時間的力量,讓時間磨平人性的稜角,填平人生的隔閡。





一縷情絲飛揚


遇到婆媳矛盾,如果不是因為某一方的無理取鬧的,那麼就是自己的問題,假如我是個男人,我會跟老婆經常講些母親以前的不容易,和壞脾氣,上一代人沒讀過多少書,遇到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會有些偏激,會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很多的毛病,比如賴床了,花錢大手大腳了,,種種都是矛盾的開始,相反現在的年輕人也看不慣她們的做法,比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收拾,過慣了苦日子的她們什麼都是好的,剩菜剩飯一粒都不會糟蹋,路上的瓶子罐子都是寶貝,等等,在一起過日子哪有筷子碰不到碗的,何況老婆初到自己的家裡生活,生活習慣,環境都不一樣,只有自己在沒事的時候,多多提點他們,千萬不要有點小矛盾就由著它慢慢惡化,要互相包容理解,多看對方的優點,時間久了,她們就會慢慢習慣對方的生活,成為彼此的依靠,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歡迎大家來評論


華夏快報


我個人認為這個不應該是一個選擇題,就像很多女人喜歡問老公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河裡,你先救誰?”,這種感情題往往是無法有一個完美答案的。

當自己的媳婦和自己的母親發生矛盾時你作為一個丈夫,應該心疼妻子,而你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孝敬母親,所以你無論站哪邊都不是最佳的選擇,無論你幫了媳婦還是幫了母親,總會讓另一方傷心;幫了母親,媳婦會認為你們都欺負她,會覺得自己委屈,這時候媳婦對於婆婆的恨意會不減反增;你幫了媳婦,如遇到稍微不通情達理的母親會覺得你娶了媳婦忘了娘,會傷了母親的心。聰明的男人不會去選擇站哪邊,聰明的男人會保持“中立”,這個中立不是說對於他們的矛盾不聞不問做旁觀者,這個中立是指這個男人會做為一個矛盾化解者。

很多時候婆媳間的矛盾只是一些小矛盾,但是出於面子誰也不願意服軟,所以這樣僵持下去也就會矛盾升級;而這個時候作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就至關重要了,如果男人情商足夠高的話,可以分開做兩個人的工作,舉個例子:媳婦和母親發生了矛盾,這時候你先弄清楚事情原委,然後分頭遊說,和母親說你已經和媳婦共溝通過了,其實媳婦沒有那個意思嗎,只是說話沒多想而已,媳婦不好意思和目前道歉,就讓自己代替了希望母親不要生氣。然後再去媳婦那邊告訴媳婦自己和母親溝通過了,母親其實沒有生媳婦的氣,母親說一直把媳婦當做自己的親閨女看待的,而且母親年紀大了,咱能讓的儘量讓著點。這樣一來矛盾自然緩和了。當人這只是一個例子,具體操作還是要根據具體的事情來的。


瑾年情感格子


站在中立!

而且必須以強硬態度分開兩人令爭吵熄火,但是要注意現場千萬要冷靜不要發表任何的言論,無論對錯誰是誰非,給足兩人面子與尊重!

私下再瞭解爭吵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思想代溝、誤會還是什麼原因,誰做錯了要進行批評,但要記住重要的一點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除了大是大非嚴重事件,一般情況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婆婆錯了就和她說媳婦的不易,別人家養大的女兒從陌生人到自己家成為家人,為家操心為自己操心,為自己生兒育女,為自己同甘共苦陪伴一生,應把媳婦當成女兒……如果媳婦真的做錯什麼事,應當以長輩的身份面慈聲和的找個好的方式溝通,或者告訴我一起商量!

媳婦錯了就和她說婆婆的不易,老人的通病,當兒子兒媳的理應孝順,以後對待老人的錯誤要心平氣和的溝通,或者和我一起商量以解決問題為主而沒必要爭吵。

再做好一些就是向婆婆代媳婦表示歉意!向媳婦代婆婆表示歉意。

一方母恩似海!一方相濡以沫!

切記:家和萬事興!!!


萬哥情感微小說


丈夫的這個角色的確挺難扮演的,一邊是生養父母,一邊是同床共枕媳婦,勸那頭都不是。我嫁到夫家婆婆已去世多年,婆媳關係緊張不存在,所以沒什麼感受。但是,個人覺得應該先把媳婦勸走支開,問明起因;其次安撫父母,聽聽父母的說法。丈夫要兩頭和稀泥,講理固然重要,但對家來說又不太重要。多唸對方的好,不對的地方就會鬆動,淡化了。

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在此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相處,幸福平安!


花鄉李子


1.兒媳婦畢竟不是婆婆所親生,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有嫌隙很正常。

2.好兒子,好丈夫。是男子的應有責任。當好紐帶是必須的。

3.母親,媳婦,考慮問題的基點不同,大家和小家。當今錢財過於受人重視,由此產生矛盾很正常,但是如何處置相當關鍵。需要格外認真對待。

4.沒有站在哪一邊的道理。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總之,家庭無小事。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包公難斷家務事嗎!


逍遙144112844


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應該會站在媳婦這一方,母親永遠是你的母親,但是媳婦有可能不一定是你的了,母親不會因為一件事,一句話,就和你鬧得不可開交,更不會斷絕關係,只要在事後去哄哄母親就好了,畢竟你長這麼大了,你一直頂嘴,多少次讓母親一個人偷偷哭,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並沒有因為這些你們的關係就變得不可開交,然後你媳婦就不同了,同樣是女人,你的關心,關愛,會使得她更愛你,但是她也會因為你沒有在她的立場上而和你鬧矛盾,覺得你沒有尊重她,這就是她們思考的……個人觀點


華0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