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是幹什麼用?

大志思埠集團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是幹什麼用的?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咱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國產大豆主要特點是:蛋白質含量比較多,但是在出油率上比較低。所以我國的國產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做豆製品,主要的流通方式引也是以豆製品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的。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基本上國產大豆已經喪失了在糧油市場地位的地位,成為了“陪跑者”。

進口大豆的主要的特點是:出油率高,所以我國每年9000萬噸的進口大豆都直接從直接拉到各大油廠裡面去了。其間結果可想而知,被壓榨呈食用油,以大豆油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

弄明白了這個,我們就可以說其他的了。可能有的人不知道我國現在的幾個大的豆油企業都由美國入股的合資企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大豆從十年前就開始種植面積不斷下降,大豆的價格越來越低的原因,因為各個豆油企業不願意收購國產大豆作為豆油的原料。這一方面的原因卻確實有國產的大豆的出油率低的因素,和國產的大豆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貴,當然還有個因素是不排除美國在裡面的搞的鬼。

其實,我國的農業進口也在有意的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性,從大豆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每年進口的大豆達到9000萬噸,但是有5000萬噸以上的大豆都是來自於巴西,而不是來自於美國了,美國現在是我國的第二大大豆進口國。佔我國大豆進口總產量的1/3多一點、3100多萬噸。

還有一個因素是我們國產大豆的農藥殘留過多,導致了國產大豆的豆油無法出口。這個現象不光是大豆,包括其他的農副產品,尤其在水果方面的影響更為明顯,基本上我國的水果即使滯銷,以超低價也很難指出國,尤其是出口歐美那些國家,因為過不了人家的檢查這一關。


最近的的中美的貿易戰,著實給中國農業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豬肉價格、玉米和大豆價格是有所回升。在年初的時候,大豆價格一度跌到1.4-1.6元/斤,現在的大豆價格在1.8元左右。目前看來,在中國幾個糧食作物裡面,種大豆是最沒出路的。因為,大豆的單產產量比較低,而且大豆的價格還上不去,有的人去年大豆今年還沒賣出去。


這兩年的大豆盈利點,其實已經脫離了種田盈利的本質,主要的盈利點在於看國家的的補貼。你今年的大豆補貼比較理想,一畝達到200多塊錢。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我國的農業補貼是三年一個週期,也就是16、17、18這三年是第一期,今年是計劃補貼的最後一年,明年農業還補不補貼現在還很難說。所以老張覺得,有條件的話儘量少種大豆,多種點玉米之類的,雖然這些東西也價格低,但是不至於像大豆這樣完全賠本兒。


老張談三農


中國進口的美國大豆幾乎全部被運往加工企業壓榨成豆油了,而榨油後的產物豆粕則被養殖戶們買走,作為物美價廉的蛋白質來源來養殖雞鴨魚肉......

2017年,中國進口美豆3285.4萬噸!

近期,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其中較引人關注的是大豆。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費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在1.1億噸左右!美國

是世界上第一大大豆生產國,每年的大豆產量在1億噸左右!在前些年,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大豆來源國,但是,近幾年,巴西已經成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大豆來源國!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美國大豆3285.4萬噸,佔我國大豆進口量的34.4%。2016/2017年度美國大豆產量佔全球33.3%,其中50.6%用於出口。2017年對華大豆出口金額佔美對華出口總金額的9.1%。

我國大豆消費,壓榨佔大頭!

據本報此前的報道得知,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預計9600萬噸,而當年度的大豆榨油消費量預計為9560萬噸,約佔我國大豆總消費量的87%左右。

而這9560萬噸中包含180萬噸國產大豆及9380萬噸進口大豆,也就說,9600萬噸進口大豆中,有9380萬噸是進口大豆,這個比例有多麼的驚人,筆者就不再贅述了吧。

數據不說謊,所以,中國每年進口那麼多美國的大豆是幹什麼用,大家心中有答案了吧!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4.11


糧油市場報


在中國 大豆有兩種用途,一是食用,二是油用。

食用大豆用於豆製品如豆漿、豆腐、大豆蛋白等產品的生產。

由於國家轉基因政策,進口大豆不允許進入食用領域。因此食用大豆只能是國產大豆。

油用大豆用於榨油,榨出的豆油用於日常食用,目前國內所用的豆油絕大多數為進口大豆生產。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和轉基因相關政策,豆油必須以包裝油的形式銷售,原料大豆為轉基因大豆的,包裝上要明確註明為轉基因。 那麼在中國的企業為什麼一定要進口大豆呢?

1,由於中國加入的WTO即加入世界貿易體系,就必須放開大部分的市場,這樣國外市場才能也相應的放開,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裡,哪裡商品好,哪裡價格便宜,商人就會追逐到哪裡。美國地多人少,採取休耕政策,所謂休耕就是,一塊土地今年耕種了,明年就不能再種,讓它休息,隔年再種,土地得到了修養,就會很肥沃,產量也高。再有美國的轉基因技術比較先進,轉基因大豆質量好出油量高。而我們國產的大豆產量低,出油量又少,更重要的是價格高,為什麼價格高呢?因為機械化程度低,成本高,種大豆不如買大豆。你說商人買哪個?

2,國產大豆更適合用於食用。由於進口大豆成本低,所以把國產大豆用於油脂壓榨是虧的。因為虧錢,所以不如種糧食。

3,既然國產大豆不能抗衡進口大豆,那麼可以考慮利用政府行為禁止進口大豆進口嗎?不能,這是違反WTO規則的,而且中國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大豆替代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轉基因政策已經是一種貿易壁壘了,阻止了進口大豆向食用大豆延伸,這就是對國產大豆的保護。

4,如此這般,國產大豆產業就垮了嗎?當然不是。如前所說,國產大豆最好的出路是食用大豆,因為是非轉基因的。做的好不好是從業者能力問題,是政府導向的問題,不是大豆本身問題。

5,難道中國就不能大量種植大豆打垮美國的大豆嗎?不能。為什麼不能,因為中國的糧食安全!中國的糧食安全現在保的是主糧,即水稻、小麥、玉米。大豆不叫糧食。糧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線,即在配給制度下可以保證最低水平的熱量攝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類。如果我們國家的人口是現有人口的一半左右,我們可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自足。如果用大量的土地種植大豆,那麼糧食怎麼辦。

請相信我們的國家,國家的政策是高瞻遠矚的,會帶領我們的人民走出一條強國富民之路的。

謝謝走過路過讀過的朋友,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關注,以便更多的交流。

感謝我們的國家吧,強大的祖國與霸道的美國說“不”,讓全世界喝彩!


自由的因子


關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的人都知道,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是年年遞增,去年直接進口了9500多萬噸,而中國自己只產了一千多萬噸,進口大豆直接佔了差不多90%,而美國又是中國進口大豆比較多的國家,佔了整個進口的三分之一,還有巴西等等。

中國目前的大豆產業就是中國農業最大的傷痛,目前國內都還是以非轉基因的大豆為主,像美國很多都是轉基因大豆,在產量,出油率等等還是跟不上的,但是目前國內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也是不太放心的,所以目前進口的基本上都是去壓榨了,對於這些油製品公司來說,不管是什麼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的,只要出油率高就行,而進口的大豆出油率要比國內的大豆高出好幾個百分點。這個就是優勢、

目前中國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都是榨油了,榨油之後就會有豆粕,所以進口的大豆基本上都是用做製作飼料了,這個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如果中國不進口大豆的話,可能很多人豬肉,雞肉都吃不上了,當然這個也是有點誇張的,不過也正是反應了進口大豆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其實中國不是不想發展自己的大豆產業,但是目前全世界的大豆產業基本上已經被美國,巴西,阿根廷這幾個國家壟斷了,就像美國邦吉、美國嘉吉這些公司,從種子的研發生產培育,到種植,化肥,再到運輸,加工,最後到市場整個產業都已經被這些公司控制了。

而且中國目前的大豆產量太低,每畝只有三四百斤,而去年黑龍江推出的新品種算是產量最高的,黑農84也才280公斤,五百多斤而已,就算按照600斤算,中國要想自己滿足的話,也需要3億多畝的耕地面積,中國目前一共只有20億畝耕地,水稻,小麥,玉米這幾個優勢糧食最主要的種植作物。所以也是沒多餘的耕地來種植大豆。

而且中國如果現在開始發展大豆的話,那麼成本還要比進口的要多,那麼無論是國家,還是一些私營公司也是不願意去投資的。所以目前來說中國的大豆產業確實是一個很難改版現狀的問題,只能說從別的國家來代替美國,不再這麼依賴美國的大豆。


張家界小伍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是幹什麼用?

中國是大豆消耗大國,大豆最主要的用途是榨油以及榨油剩下的豆粕用來製作肥料和飼料。

原本中國也是黃豆種植大國,可惜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放開糧食進口,從而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大豆傾銷,從而摧毀了國內的大豆種植業。

1、榨油。豆油,是國內主要的食用油。雖然現在也有花生油、菜籽油等油料的消耗,但是豆油仍是國內食用油消耗的主體以及大頭。因此,進口大豆第一個用途就是榨油。因為國外傾銷的大豆價格低廉,其次是出油率要高於國內大豆的出油率10%以上。因此。國內大豆的競爭空間小很多。

2、飼料。黃豆榨油後的剩餘物豆粕,也是營養較為豐富的。豆粕的市場價格有的時候甚至比黃豆還高,由此可見豆粕的需求。豆粕中蛋白質、糖類、蛋白質含量較為豐富,可以提供較高的養分作為飼料來說。



3、肥料。豆粕作為有機肥的基料是相當好的。尤其是種植瓜類、水果等,對於提高瓜類、水果的甜度有相當好的效果。但是歸結於豆粕較高的價格,有機肥中使用豆粕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大家可以自己購買少量的豆粕,自己腐熟來使用。


而對於國外來說,食用油主要是以橄欖油、黃油為主,大豆除了傾銷到中國之外,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作為飼料的。我記著有個紀錄片叫做《食品公司》,英國BBC拍攝的,其中就有大豆作為飼料飼養肉牛、奶牛的片段。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中國進口大豆主要用於餵豬!不是壓榨豆油、更不是做豆腐,主要是用來製成豆粕,來作飼料養殖生豬。這也是中國為什麼要大量進口美國大豆的原因。

單純的吃大豆或者說大豆油的話,中國的大豆消耗量是有限的。大豆的缺口也不會那麼大,基本上都可以供應,而且大豆油的替代品又有很多,完全不用太發愁。這個在十幾年前,中國大豆沒有進口的時候,中國也沒有缺油吃。當時的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等,都是可以來炒菜吃,不比大豆油差。

中國開始大量進口大豆,是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興起的。產生這樣的大豆需求量主要來源就是中國人吃肉吃得越來越多了。

以前,一個月也就吃一次肉,但是現在基本上頓頓都有肉。據統計,中國一年吃掉的豬肉,佔全球豬肉產量的一半。

恐怖不恐怖?嚇人不嚇人?

大家也都知道,豬不是吃草長大的。豬肉是蛋白質,養豬也得給豬補充蛋白質,所以作為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大豆,就成了豬的最佳飼料來源。

中國要吃豬肉,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自己養,一個就是進口豬肉。但是顯然進口大量的豬肉並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就只能進口大量的大豆來養豬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加大美國大豆的進口關稅,養殖行業是比較關注這事兒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養殖行業是最消耗大豆的。80%以上的進口大豆都被養殖行業給消耗掉了。在養殖行業巨大的消耗量前,國產大豆那一點產量完全是不夠看的。

所以,別管國外進口的大豆是不是轉基因,都得從國外進口,不從美國進口,就得從巴西、智利等南美國家進口,保證大豆的供應量,才能保證豬肉的供應量,才能讓每個中國家庭都能吃得起豬肉。

國內大豆產量不足的情況下,進口大豆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我們必須把利益最大化。


新農民


1、主要用於榨油和飼料餵養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中國對以大豆為原料的食用油和飼料豆粕需求劇增。以食用豆油為例,在十幾億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費從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

農業企業還會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不僅如此,大豆富含無與倫比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80%會變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雞、豬和魚會迅速增肥。

2、國內生產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可是國內生產的大豆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沒辦法才選擇進口。2016年,中國全年大豆進口達到8391萬噸,大約是國內大豆產量的6.8倍,其中美國大豆佔進口總量的40.44%,價值高達140億美元。

3、自己種大豆“不划算”

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非要進口美國大豆,主要是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經濟作物,單位,我國人多地少,種植大豆沒有天然優勢,而且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種植起來不划算。

用數據簡單說明:2016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710萬公頃,相當於1.07億畝,總產量達到1310萬噸。同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如果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

4、種單產高的糧食作物更合適

如果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是糧食、蔬菜、水果就需要進口了。另外,我國2016年水稻和小麥的總播種面積是8.1億畝,與生產9700萬噸大豆所需要的7.9億畝耕地相當,但是小麥和水稻產量的總產量是3.4億噸,是同面積大豆產量的3.5倍。

5、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更符合國內需求

顯然,拿中國的耕地來種大豆,未免太“奢侈浪費”,也不能保證糧食安全。相比之下,美國種植大豆的優勢特別突出,由於農場化和機械化種植,美國大豆具有品質好和價格低廉的優勢。

據瞭解,美國大豆主產區平均種植規模是國內大豆戶均種植規模的600倍,加之政府實施農業高補貼,美國大豆比中國便宜接近一半。因此,進口美國大豆更多是現實的需要。據統計,在美對華出口產品中,總額第一的並非波音飛機、汽車等各類高科技產品,而是大豆。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中國進口美國大豆是幹什麼用的?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大豆的需求非常大。由於美國的大豆產量高,生產成本低,所以美國大豆的出口價格比國內還要低,在自由貿易下,國內大豆加工完全可以收購價格更低的美國大豆。



一,上世紀9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因為經濟開放而改變,經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肉,蛋,豆類,蛋白質製品,需求量急速增加。自1996年國家改革開放以來,98年進口達到400多萬噸,到了2017,年達到了9500萬噸。而我們國家所公佈的豆類產量僅1916.9萬噸,差近五倍的差距,所以只能進口。

二,目前中國進口的大豆,全部用於壓榨加工,20%的加工產品都有80%的加工產品為賭博,豆粕富含蛋白質,是豬牛羊雞等家禽牲畜的主要飼料。進口大量的大豆就是為了滿足中國老百姓最近這些年持續增長的對,肉,禽,蛋,奶,水產品和植物油的要求,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肉,禽,蛋等需求量增加。而中國的大豆產量又太少,所以只能進口大豆。

你對中國進口大豆,有什麼看法?評論區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


幽默乖巧


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基本用作食用油,過去我國人的餐桌上,燒菜一般以菜油為主,用大豆製作的食用油所佔比例不高,菜油受加工技術缺陷口感不如大豆油的不足,隨著近來人們生活水平的質的飛躍,逐漸退出主流市場而被大豆油唱主角,我國對食用大豆油的需求量是驚人的天文數字。我國的種植業又以小麥、玉米唱主角,大豆種植面積偏小,用我國大豆製作出的大豆油只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要靠外國進口的大豆製作大豆油,才能滿足市場需求,過去我國的大豆進口主渠道是美國,這場貿易戰打響後,我國會選擇巴西、俄羅斯等國進口大豆,滿足國內大眾對食用油的需求。


用戶21757487672


我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9000多萬噸的大豆,其中有3000多萬噸是從美國進口而來的。而進口的大豆基本上都會用來榨油,之後將豆粕用於飼料加工。因為我國的大豆產量每年只有1000多萬噸,且價格上更貴。因此國產大豆一直都不受重視,價格上持續低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也不高。



1.榨油和飼料加工

一般大豆的食用需求一直都比較高,畢竟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大豆所加工出來的副產品非常多。各種豆製品都是大家生活中最喜愛的食物,而大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榨油,而美國的大豆出油率達到了46%,但我國的只有18%,這樣一來那些食用油生產企業自然會選擇美國大豆,這樣的大豆成本降低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利潤。所以說大豆在進入海關之後,就會被各大企業分瓜完畢。而之後的豆粕就成為了最優質的飼料。當然大豆也可以用來製作生物柴油、墨汁等商品。



2.國內大豆產量低

我國每年都需要消耗1.1億噸的大豆,可見國人對豆製品的需求能力。但我國的大豆產量太低,儘管國家提出了大豆的種植補貼,但依舊沒有多少農戶種植大豆。主要還是大豆的畝產量太低了,一畝地500-600,且生產成本太高了。但大豆的收購價在進口大豆的影響下,價格壓得很低,農民不賺錢,只能形成惡性循環。



3.美國大豆價格低

雖然現在貿易戰已經正式交鋒,但實際上美國大豆卻通過巴西進入我國。之所以大量進口國外的大豆,還是因為價格更低,更符合國家的消費水平。所以說美國大豆很暢銷,且品質比國內的更好。 以上就是我國為什麼熱衷進口美國大豆的原因,在短時間內這種現象依舊很難改變。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