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外出差,月薪1.5萬,每年只能與妻兒見4-5次,這種生活方式你們能接受嗎?

浙江宣和電器有限公司


我是繆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精神動力取向,致力於婚姻情感、親子關係、情緒困擾、個人成長等諮詢方向。

就我個人來說,我不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因為在我的價值體系裡,工作和家庭都各自佔有很大的比例,我不會因為工作的原因和家人長期分開。

因為作為一個社會人,我有某某公司職員的身份,也有女兒、妻子、母親的職責,哪一個身份都有一份責任在裡面,所以我會選擇各方面都比較平衡的生活狀態——既對企業有責任,也對家庭有責任。

但是我也知道有很多人,被迫或者是主動選擇這樣的生活。比如有很多來自貧困地區的人,迫於生計只能選擇去大城市打工,賺取基本的生活費。還有一些人,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主動選擇去做可以掙更多錢,但可能沒有辦法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的工作。

有一部紀錄片叫《含淚活著》,就是講述這樣一個男人,在日本打工15年,期間只見過妻女一面。他一人打數份工,每天清晨就出門,到凌晨末班車都沒有了,才步行下班回家。他把掙到的錢都寄回家裡,供女兒讀書。

截圖自《含淚活著》

後來當女兒考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後,他幹得更多,以此支持女兒的留學和生活費用。現在女兒在美國成了一名出色的婦產科醫生,他們全家也都在美國團聚並定居下來,可謂苦盡甘來。

截圖自《含淚活著》

其實,每一種活法,沒有好壞之分,總是有得也有失。關鍵是你在做選擇之前,是否衡量過可能會有的得失,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最後,選擇了,就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目前是一年回家四五趟吧。但是我很支持他。

1.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在4線小城市,原來的工作一點升職空間也沒有不說,也學不到什麼技能。再荒廢幾年,原有的技能也都荒廢了。剛30多歲,就開始混日子,實在是浪費生命。

2.眼下的工作也不是一輩子的,有機會還能在一起,或者離家近一些。

3.現在的工資是原來的2.5倍左右,對於家庭開支也有了很大的幫助。(我也上班的)

4.困難是暫時的,現在的社會沒有錢孩子都養不起,困難克服了,以後還是覺得值得的。

老公出門在外,自己在家確實很辛苦,父母在幫看孩子,倆娃。但是,雙方彼此信任,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美美74563009


我老公就是這種情況,我在家帶孩子,一年見面幾次。別人還以為我是他外面的小三兒呢。只不過我們結婚8年,從談朋友到現在10年了。說習慣了吧,也是習慣了,除了多了孩子,要不然真感覺自己還是單身。他回來的時間,還不習慣呢。

有時候也鑽牛角尖,為何不能和平常夫妻一樣,朝夕相對,為何我要像塊望夫石一樣,望穿秋水。。。。最後總結,還不是生活所迫,沒有辦法造成的。有時候開玩笑說我是留守婦女,孩子是留守兒童。他也挺難過的,說他豈不是流浪漢咯?全國各地跑。。。

雖然我們聚少離多,但是感情一直很好。他也很愛我們和我們這個家。只要一回家就天天陪著孩子,孩子雖然和我一起經歷著期盼爸爸回來的苦日子,但是孩子漸漸大了,也能體諒爸爸的辛苦了。以前每次孩子對我說,為什麼別人的爸爸天天在家,我的爸爸很少在家,抱著複雜的心情,我盡力給孩子解釋,爸爸是愛我們的,只不過爸爸的工作需要長期出差而已。

現在我們都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也不知道何時是個頭。一家人能真正意義的在一起。走一步看一步了,我也很愛他們的!


0素姬0


完全不能接受!

最近的身邊例子,我司有個小夥子,年紀29歲,原來任我司東部某省會城市經理,妻兒都在該省會。年初被挖到某同行業中等公司任總監,薪資翻了3倍,你沒看錯,是翻了3倍,從此他的朋友圈全是各種高大上的行業聚會展會交流會等。


由於新公司總部在北京,而他又負責全國業務,基本和題主說的一樣,每月只能休息一兩天,而這一兩天可能又在北京,再坐高鐵長途跋涉回家,在家最多能呆一天。工作十個月後,快兩歲的小孩已經不認識爸爸,妻子提出離婚!


現在果斷辭職後,又回到原來的省會城市工作,雖然薪資低了一些,出差依舊很多,但是起碼每個週末都能回家。而現在他的朋友圈裡,已經全部是雲淡風輕,各種帶小孩玩,或者週末旅遊爬山之類的。


我們的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如果一份工作,他讓你沒有了生活,那麼工作幾乎就沒有意義。除非你是世間的英雄,因為英雄是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為了人民的生活的。


現在很多職場人最大的誤區,就是努力賺錢非要去阿爾卑斯山,但是去了又如何?你的父母最喜歡的,是你回家陪他們坐一會兒,而不是你給他們吹你去過什麼鳥阿爾卑斯山,你的孩子最喜歡的,是你陪他們玩玩積木踩踩草地,而不是你給他們講什麼鳥阿爾卑斯山。


人生漫長,但其實很短,一轉眼就人到中年,再一轉眼就人到花甲,你曾經以為的所有努力帶來的驕傲,不會有一個人記得;但是你陪伴過你親人的每個瞬間,他們都記得。等你年老時,你不會感嘆你年輕時多麼成功,你會感嘆,你當年怎麼沒多花點時間教育孩子!就這樣!


沒有結婚的,這工作我建議可以挑戰一把,已經結婚有娃的,這樣的工作要遠離,你就問問孩子還認不認識爸爸,再做選擇吧。不要給我講什麼要賺錢養家,我就不信,你和父母妻兒在一起,能餓死?

500強經理,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大家好,我是婉晴。你的情感傾聽者。

從女性的角度來講,老公如果月薪1.5萬,但是每年只能和老婆孩子見4-5次面,這樣的生活方式一般的女性肯定是很難接受的。相信很多男性即使能接受內心都是難受或者糾結的,因為人們對現代婚姻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除了有物質要求外,人們可能更多會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對家人的陪伴,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都非常重要,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婚姻狀況下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這樣的婚姻內容是非常空洞的,妻子除了能感受到每個月丈夫帶回家的工資以外,很難感受到丈夫的存在感,當老婆生病最需要丈夫的時候他不在身邊,當孩子生病發燒妻子最無助的時候丈夫也不在身邊,而妻子自要獨自處理各種家務瑣事,人情世故。獨自承擔培養孩子的主要責任,相信每一個這樣的妻子內心都會有很多不滿,除非她是一個特別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忍受力又超強的女人,而作為丈夫,如果有這樣一份工作也是很無奈的,一邊是生活所迫為了養家餬口,一邊是對老婆孩子的內疚之情,還要忍受漂泊在外對老婆孩子的思念之苦,也是有苦難言了。


婉晴輕語


如果月薪只有1.5萬,長期在外出差,每年只能與妻兒見面4-5次,這樣的生活方面能不能不能接受,我想要看情況吧,畢竟1.5萬的工資也還算可以。

如果自己處於事業初期,經過這樣一年之後,贏得事業的上升期,待遇和職位都可以上升一個層次,變成3萬-5萬,我想這樣的情況是可以接受的,想得到就要付出,沒有工資高,離家近,事情少的工作。要想給妻兒更好的生活條件,必須得有犧牲和付出,只要值得可以去做吧。另外,如果自己走不開,也可以安排好妻兒生活工作,讓他們抽空過來見面,或者暫時就在一個地方生活,也是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如果這份工作是長期的,後期也沒有多大升職加薪的空間,還要犧牲家庭,我想是接受不了的。完全可以在可以照顧妻兒的地方,找一份這樣薪資待遇或者少點工資的工作,沒必要錢賺得也不到,妻兒也照顧不了,得不償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很多人可能更慘,工資待遇低,常年在外,和家人聚少離多,為了生活同樣要堅持。

在農村外出的農民工,他們為了孩子上學,為了家庭,可能家裡就是孩子老人,自己就是春節回家一次,有的幾年回家一次。

生活很現實,對於有條件的,不差那點工資的人來說,生活品質才是他們追求的。而對於另外一種,工資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最基礎生活保障,沒有連生活都沒有了,還談什麼質量。

我是老張,朋友們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老張閒言碎語


瀉藥~回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想想提問者的用意.....

首先我不知道什麼差能出成這樣。是你的工作base地就不在家附近,應該是長期外派這種形式吧。不管怎樣,題主就是苦逼出差猿中的一個,但是幸好有不錯的月薪暫時能夠支撐住家裡的不滿以及一年只有四五次的家庭團聚,現在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矛盾凸顯,又沒有很好的機會保住這個月薪返回到妻兒身邊工作,又有點迷茫...是這個意思嗎。

如果不是,那就忽略的以下的正文回答哈。

我就說說我對“丈夫&妻女”的看法:

一、小孩長大就這麼幾年,有些母親會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放棄不錯的工作及薪水,全身心的投入育兒當中。父親當然是一個很關鍵的角色,父親陪伴的多少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情商等發展。錯過了再補救,不易哦。如果孩子還小,題主一年只見四五面,如果總共還不足30天,那父親這個角色就空是個名頭。

二、家庭里長時間丈夫角色的缺失,難免使得夫妻間的感情出現嫌隙,不過這事可大可小,你也可以天天視頻溝通交流感情。如果妻子對你這種工作、生活狀態完全沒有抱怨。那這裡面就有問題了:1.她是不是把你僅當成了養家的錢袋子?2.她精神上是不是另外有了傾訴和依靠?沒有女人願意丈夫成年不著家的。女人相對事業,一般更看重家庭,因此也會要求男人顧家的。

我上面這樣說,首先題主是一個不錯的工薪階層,這樣的人多半有學歷,有一定能力或技術,那麼生活在一起的伴侶自然很難匹配到學識淺薄,當男人為天的思想守舊女子,所以家庭責任分擔,必然會是夫妻之間的主要矛盾點。

如何解決?!

先說說我自己,我每月出差1周~10天,也算是個“經常不著家”的男人了。這種出差頻次是我愛人能夠忍受的極限了。因為很多人覺得每月六七天出差不算什麼,當然這個問題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看.......這個“妻子的極限”我們換個角度去理解:我現在的月薪對家庭的貢獻+我在家裡分擔責任對家裡的貢獻是我妻子能夠接受的“平衡點”。那麼,如果那天我告訴我妻子“我每個月還能往家裡多拿5000塊錢回來,條件是要去一個地方出差談業務,每月多出差三天”。我想除了我妻子之外,大多數普通家庭裡的妻子也會願意讓丈夫每月多出這三天差的。

或者咱比喻個大的:“媳婦,現在有個機會,我要去外面工作三年時間,每年只有四五次能回家看你倆,但三年以後給我們解決一家三口的北京戶口,還能在單位裡分一套房子.......”其他人怎樣,我不知道,但換我媳婦會同意的。

我鋪墊上面這麼多,最後就是想說明:題主的家人,甚至包括題主本人已經不滿意當下的這種工作及生活狀態了,只有更多的月薪,又或者更多的探家時間及頻次。這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了。具體怎麼做,我相信題主在明白我的用意之後一定有最適合自己方案了。




承納萬源


在看到您的問題時,我忽然腦中就浮現出一個畫面。

這是央視曾播過的一個農民工生存情況調查,電視中的這些農民工住在工棚或簡陋的出租屋中,吃的大多也不太好,穿的也僅算衣能遮體而已。

在調查中發現,這些背井離鄉的人,不僅僅是生活條件差,還要忍受著世人的白眼、工頭的欺壓,雖然忍受著辛酸,但他們的收入卻很微薄。

他們中的有些人,為了節約車票錢,有的已經二、三年未曾回家了。

我相信,如果月薪給到一萬五,甚至打個對摺,給到七千五,也仍會有大批人搶著幹,別說一年僅能見妻兒4、5次,就是4、5年見一次,也會有人搶著幹。

沒辦法,為了生活。為了讓父母有病時能得到醫治,為了讓孩子有學上不再走他們的老路。生活很現實,要先活著,才能活得更好。沒有了最基礎生活保障,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

大約十年前,我曾隨團丨市|委去過貴州山區,看到過有些困難家庭的真實生活狀況,甚至比我們一般人想象到的還讓人心酸。

而對於追求生活質量的人來說,可能就無法忍受您說的情況,寧肯放棄這個收入,也要家人團圓。

所以,我的結論是因人而異吧。


老王觀職場


我算了一下,每個月8300元,想要掙錢,肯定要付出代價的,你妻子能這麼支持你一人出遠門去掙錢,您應該感激她,她幫你照顧一家老小的,可是很辛苦的,你什麼都放不下,就成不了“大事”,要麼你放棄“高薪的工作”,要麼你就近原則在附近找工作,做著“低薪的工作”。

提醒:你不要變成“有錢人”,就忘恩負義,把你妻子和孩子不放在眼裡,你每個月有錢的情況下,不要忘了你的“初衷”,你是為了誰工作,不要忘記你妻子的付出,記得打電話報一下“平安”。

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我相信,你妻子都會支持你的決定,因為她相信你的“為人”。


積極思想的力量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分情況,也得分人。如果是每個月能拿1.5萬的話,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做出這樣的生活方式。你不知道的是,在我們老家,很多人外出打工,一個月大概能賺個五六千塊錢,一年基本就回家一次,可是他們還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如果一個月能賺1.5萬,一年還能跟妻兒見面四五次,這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一種福利。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是一年只能見妻兒一兩次面,有的甚至一兩年才會見一次面。而他們的工資也遠遠達不到1.5萬。所以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絕對能接受的。

如果對於家境殷實的人來說,每個月寧肯賺個四五千也得守在家裡。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們則會不能接受這個方式。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賺錢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跟家人一塊生活,團聚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且還有一點最重要,對於他們來說,賺錢並不是特別緊迫的事。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能接受這種生活方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