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接孩子時,被告知班裡其他小朋友都上臺講故事了,只有自己家的孩子害羞沒講,你會怎麼做呢?

媛媛的LOVE


首先我們為幼兒園的這種教學方法拍手叫好,畢竟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鍛鍊的,從幼兒階段就開始這種鍛鍊,說明幼兒園的教學是非常有效的。

同時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感覺到家長也是比較積極的,畢竟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的努力。

所以我們認為既然家長問到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細心的考慮一下,如何讓孩子能夠當眾講話,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我們可以從生活實際中和他的生活環境中來考慮入手,通常孩子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面前可以侃侃而談,但是如果把這種侃侃而談變成另外一種場合的時候,孩子有可能也會害羞,也可能會說不出話。

就要求我們家長要有意識的鍛鍊孩子,首先應當在父母面前表演一些自己能夠表演的東西,畢竟父母作為孩子的觀眾,能夠有著足夠的寬容和理解,比如說讓孩子把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向家長講一講和哪個小朋友玩了什麼遊戲,玩了什麼玩具,和老師說了什麼話都可以和家長進行復述。

當孩子能夠漸漸的熟悉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他就會主動的表達,畢竟孩子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學校生活。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事情,然後把這個環境稍微擴大一些,擴大的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環境中,比如說在人多的時候表演一下在幼兒園學的歌曲學的舞蹈。

在每個過程中,家長朋友都應當主動積極的表揚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讓孩子理解,在公共場合需要勇氣,是個勇敢的孩子。

當孩子慢慢接受了這種表揚,接受了這種自信,他就可以在更多的人面前講話,包括在幼兒園的班級內和小朋友的集體活動中都可以。

總之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講話,需要的是孩子的一種自信,需要的是一種能力,這些能力家長都應當有意識的進行訓練。


談笑有白丁往來無鴻儒


剛好我兒子就屬於這種情況的一員,他快六歲了。

他真正會不會我不知道,但更重要的是他怕犯錯,他害羞,也不太會表達自己。

學校有什麼需要表演的活動,我就知道我家的不用參加了。

我問過他,為什麼不參加,他說就是不想參加。

我說你是不會,還是不敢?他說有的不會,也不敢。

我說 你是不是怕表演的不好,怕犯錯了?他說是的。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我是沒太大的辦法,只能理解他。

道理呢反正我是這樣跟他說的: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倒不怕,怕就怕你不敢嘗試。如果你喜歡錶演但是不敢,你可以試著勇敢,慢慢來,不著急,即使沒做好,但你是勇敢的,沒有人會不喜歡勇敢的孩子。如果你是真的不喜歡錶演,那你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我都會支持你。

我覺得以現在的年紀口頭上的安慰和鼓勵目前沒多大作用,只能等他自己大一點想明白。

其實孩子還小,不用太在意這些,給他時間。


魔香姐姐


說一下我的看法:我的孩子就屬於慢熱型和偏膽小的孩子,孩子上美術課的時候在最後分享的階段,老師都要求小朋友們舉手分享,而我那個孩子經常就是唯一不舉手的那一個,針對這個問題,孩子的老師也會經常和我溝通,我的意見是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應該充分尊重,家長不應過於焦慮。2.針對孩子的特點可以加以引導,畢竟孩子以後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家小孩現在比原來就好多了。3.在引導過程中,我覺著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和老師溝通,根據不同的情況,是孩子膽怯還是孩子不會呢?這在以後的引導過程中是很重要區別的。總之既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又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說著容易,其實挺難的,因為很多時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幽幽醉蘭


首先,我個人很反感老師的這種類似告狀的行為,比如我兒子的班主任每次我去接孩子都要留我談談心,什麼上英語課別的孩子都說你兒子不開口回答不上來沒有小紅花,什麼早晨做操別的小朋友都動你兒子就站著,我覺得這種談話十分沒有營養。我送兒子去幼兒園是去玩的,讓他多接觸小朋友順便學點東西,難道說等他考大學的時候就考他兒歌嗎?數1到10就能上清華了?不動就不動不說就不說,為什麼要告訴我?我很尊重我兒子的個性發展,不是讓他傲不是叫他狂,是保留他的純真自然發展,但是我不介意老師說孩子生活方面的問題,比如不穿衣服不刷牙,其實每次她說完我都不當一回事,除了生活方面的問題,我會自動過濾什麼該跟孩子講,什麼不適合說。比如你說的孩子不發言的問題,這要是放在大人身上,我可以說他內向害羞不喜鬧,但是你能去教育他讓他改嗎?人家會說你神經病的,那怎麼放到孩子身上就成了問題了呢?孩子比大人表達感情更直接,不想說就是不想說,誰規定了孩子就要活潑?誰規定了孩子就要善良?誰又規定了孩子必須聽話?對於這樣的老師和家長,我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不是責備,而是警告,有多少青春期的孩子自殺的遺書上都會寫:不要再逼我了,我真的做不到。就連我們這些大人的都會有這種思想,更何況是孩子?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先跟孩子溝通,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不會說,也許理由真的沒有那麼嚴重。


fatchoy金鍂鍂鑫


我真的覺得沒什麼關係,我的孩子也還小,剛剛兩歲,在上早教,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給一個話筒,孩子可以唱歌或者發出一些自己喜歡的聲音,別的小朋友總是能表現的很好,但是我的孩子每次都不願意說,那我就叫她如果不說的話就傳遞給下一個小朋友吧,我並不沒有因為她不說就覺得很難堪,我也不會讓她覺得難堪,我甚至不會對她講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唱歌了之類的話,因為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個成長階段,你如果讓她覺得很難堪,把她可能就很難去突破自己了。後來我每天都教她唱歌,並且跟她商量下次我們上課的時候就唱這首歌吧!孩子開始的時候還是不願意唱歌,我就去鼓勵她,帶動她,她竟然就唱了出來,獲得了老師的誇獎,她自己也很開心。我本人非常的不贊同拿孩子去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個性,教養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循序漸進,共同成長的過程。


花火179640461


家長這麼提問,一定是在意孩子這次的表現,覺得孩子應該和別人一樣上臺講故事才是正常的。帶著這樣的心態看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容易渾身都是問題。

但同時我也理解,畢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大部分常人都羨慕和期待的品質,只是當孩子與眾不同沒有上臺表演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內心就焦慮了。總悲觀的覺得自己孩子怎麼跟別人不一樣,是不是膽子太小?太害羞了?後還怎麼跟人打交道?還怎麼成為優秀的人才呢?也就是以上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我們過度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過度在意他和別人的不一樣,不允許他不一樣,不允許他不優秀。如果是我,可能我會跟孩子通過聊天來了解他的想法。

先是聊一聊他的感受,他對其他小朋友上臺講的故事喜不喜歡,好不好聽,有什麼看法。那如果他也貢獻一個故事,他會挑選哪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和小朋友分享呢?用什麼樣的形式和小朋友分享他最願意。最後問一問,如果上臺分享能讓全班全班同學都聽見,他喜歡這種方式嗎?通過這個聊天把注意點放在分享故事上,讓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產生分享的慾望,從而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分享。

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瞭解到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不講故事,不分享的,而不要上來就指責孩子為什麼不上臺,膽小鬼等等。這麼一指責,目的性太強,孩子反而可能因為受到指責,過度在意評價而更不可能去上臺講故事了。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看來題主家孩子有點內向。我女兒性格也有點內向,小時候在人多的地方不敢主動說話。現在長大了,膽子也大了很多。孩子不敢大膽講故事除了膽子小,還有可能是孩子對自己要求高,認為自己沒準備怕講不好。不像有些心大的孩子,即使沒準備,講的故事牛頭不對馬嘴也敢講。

其實,演員不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建議家長在家裡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比如讓孩子先講故事給家裡人聽,家人要及時誇獎孩子。爸爸媽媽教孩子怎樣生動有趣地把故事講出來,語氣,動作一點一點地教孩子。孩子熟悉了整個故事後,和老師溝通讓孩子在班裡講一次故事。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孩子即使有點緊張也能把故事完整講出來。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以後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她就會膽子大起來。這就是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始,以後孩子在處理其他事情上也會自信滿滿,不斷進步的。


正月十八的月亮


首先我們要對於孩子的表現給予理解。因為所有的孩子都上臺去講故事了,他一個人沒有上去,因為自己覺得害羞或者害怕,其實自己的內心已經非常的難受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再去指責我們的孩子說:“你看看所有的孩子都上去了,而你為什麼不敢上去講故事呢?膽子這麼小”之類的話,那樣絕不會對孩子有任何的幫助,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面子,更加的愧疚。

接下來我們其實要做的事情是找到孩子害羞的真正原因。比如說,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平和的問孩子“你沒有上去講故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害怕老師?還是害怕會講故事講的不好?還是說你害怕站在講臺上的感覺?只要孩子願意真心的跟大人溝通的話,我們總能找到原因,最怕的就是孩子不願意跟大人說真話。

孩子害羞有很多種原因,有的是自身的性格問題。本身有的就是內向的。上臺去講話,對於他來說要比外向的孩子難很多。其實他的表現也是很正常的。你說要強行的讓每個孩子都變成外向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鍛鍊他的勇氣是可以的。勇氣可以戰勝他的害羞。讓他可以完成他本來因為害羞而不能完成的任務。這樣就要求我們家長平時要注意,對於孩子這方面的鍛鍊。比如說在家裡,我們可以多讓孩子表現,在他願意的時候開心的時候。平常多帶孩子去見世面,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他多與人接觸和交流。要知道能說會講,不怕人,其實有時候都是鍛煉出來的。

還有就是我們要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孩子一犯錯我們就會批評他。長時間這樣的話,他會處於一個非常被動警惕的狀態。因為怕犯錯誤,也就會表現出怯懦和害羞。

所以多方面的考慮,孩子害羞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再對症下藥。

謝謝大家



貓爸育兒記


首先要感謝老師的提醒,讓父母知道孩子的真實狀況。

接下來就是回家慢慢引導孩子,克服害羞膽小,找到孩子容易害羞的原因。

1、如果因父母管束過於嚴格,而使孩子畏首畏尾,那父母就需要放寬心態,讓孩子放開了玩,家庭氛圍不要過於緊張。我的育兒原則是:只要不傷害到自己和別人,孩子可以隨便玩!不怕髒不怕累不怕亂不怕被人嫌,只要讓孩子盡興地玩,總是會收穫不一樣的小孩!父母總是管東管西,怕弄髒了衣服,怕弄髒了手,怕細菌會有機可乘,怕各種不安全因素,那麼,你的孩子永遠處於被管理狀態,沒有主動意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本來父母的一片好心,養出廢物一樣的小孩,那是多麼失敗的教育!可是我們身邊就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孩子想玩沙子都不允許,嫌髒,嫌會弄到衣服鞋裡,孩子眼睛裡的期待漸漸的變成被拒絕後的麻木,黯然失色!

2、如果因缺乏安全感而膽小怯懦,那麼父母就需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儘量彌補孩子心中父母之愛,讓孩子在有愛的情況下,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父母有時間就跟孩子待在一起,陪孩子玩,陪他做遊戲,陪他一起和小朋友玩,陪他讀書畫畫講故事,在父母有質量的陪伴和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健康成長,不會有哪個方面出現問題!

3、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走出去,只有見過世面的孩子才不會畏首畏尾。我的孩子從週歲起就跟著我到處走,無論工作還是旅行,甚至簡單的去逛街去超市去菜市場買菜都要帶上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去過不同的城市吃過各種不同的食物,光幼兒園就唸過三個不同檔次的。私立的,公立的,老家農村的幼兒園。孩子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以後,他不會再膽小,孩子見過父母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他便不會懼怕跟他人相處。人際交往能力自然不會太差。常常外出的孩子,他自理能力強,知道出門自己要帶什麼收拾哪些東西,知道怎樣上車檢票,怎樣登機放行李找座位。各種生活常識都會讓孩子自立自信。小小的人兒因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而變得越來越強大!

希望膽小害羞的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漸漸改變!



少兒讀書吧


幼兒園接孩子時,被告知班裡其他小朋友都上臺講故事了,只有自己家的孩子害羞沒講,你會怎麼做呢?

對這個問題我持有個人看法。在沒有與孩子溝通了解清楚之前,老師的定論有些武斷。孩子沒上臺講故事,並不一定是因害羞,或許還有些其它原因,若不瞭解真正問題,就無法打開孩子的心門。

說個我的真實案例。我孩子上小學,為提升表達能力,前兩週孩子語文老師組織個講故事活動,要求每個孩子都要上臺。為促進大家都積極參與,對於選擇不上臺,當然要給出些相應的處置措施:那就是罰抄。這個處罰我認為合理,做為全班性的活動,重在參與,既然選擇不說,那就用抄。

奇怪的是我孩子平常看得書籍非常多,可他卻寧願選擇罰抄三遍小故事,也不上臺講。聽老師說後,我甚覺奇怪問我孩子:”你看了那麼多書,為何不上臺講,寧願用抄的?“

結果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因為老師說要報名講故事時,我不知要說什麼。晚上聽你說得睡前故事後,現在我想上去講啦。”

而在此之前,因為我們知道他看的書非常多,不論老師還有我都認為他是故意不想上臺講故事。實際卻是,他雖然看了很多書,但日常卻很少說,缺乏表達能力。故老師突然說要舉辦這個活動時,他一時接受不了而選擇躲避。

改變他想法的只是:在前一天晚上我跟說得睡前故事,讓他受到啟發,原來說故事並沒有那麼難,所以有了嘗試的勇氣。

所以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不僅要了解原因,更要言傳身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次遇到的問題,都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