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去招惹蘇聯呢?

李冉靜


這個問題,希特勒表示:我真的控幾不住几几啦!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特別是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德國更是引人注目。

很多人認為如果希特勒不去招惹蘇聯,而是遵循《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專心解決西歐或者美國的問題,那麼德國一定不至於敗得這麼慘。

當時的德國雖然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大陸,但是相比於蘇聯而言,無論是人口還是國土面積都相差甚遠。那麼希特勒為什麼敢於向蘇聯發起挑戰呢?難道真的是因為進攻西歐之後膨脹了嗎?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消滅蘇聯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標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此協定是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為了避免一戰時期德國兩線作戰的窘境,希特勒選擇了先和蘇聯媾和。

但是和蘇聯媾和絕對不是希特勒的最終目的,這只是希特勒的權宜之計。因為進攻蘇聯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標。

因為此時的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其綜合國力已經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和昔日孱弱的沙俄帝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希特勒想要消滅蘇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於是希特勒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他的準備包括:

和蘇聯合夥瓜分波蘭。通過對波蘭的分割佔領,使蘇德成為鄰國。由於國土新增,蘇聯不得不將大量的精銳兵力佈置在蘇德邊境,這有利於德國實施閃擊作戰,在第一時間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

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蘇聯開始為德國提供大量資源。這使得希特勒有充足的本錢橫掃西歐,消滅法國等歐洲列強。

橫掃西歐是為進攻蘇聯做最後準備,鑑於一戰時期德國兩線作戰的困境,希特勒有意避免這一情景重現,所以在進攻蘇聯前希特勒不允許德國的後院起火。

一直以來希特勒在其自傳《我的奮鬥》中一再強調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但是他們佔據了大量的資源和土地,所以德國的使命就是消滅這些劣等民族,掠奪他們的土地和資源來幫助德意志發展。

二戰前世界石油的主要產區位於蘇聯的裡海沿岸以及伊朗高原,歐洲的主要糧食產區位於東歐的烏克蘭平原。對於希特勒而言,拿下蘇聯就意味著擁有了持續作戰的本錢,所以希特勒一定要進攻蘇聯。

2、蘇聯從來不安分守己

希特勒之所以要招惹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蘇聯在不斷的招惹德國。

相比於希特勒的蠢蠢欲動,蘇聯絕對沒有坐以待斃。相反斯大林也在進行著積極的謀劃,以使蘇聯能夠取得更大的利益。

斯大林之所以要和希特勒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方面是因為此時的日本正在和蘇聯在遠東的諾門坎交戰。和德國媾和,能夠集中全力阻擋日軍的入侵,防止其染指西伯利亞。

另一方面,面對希特勒的咄咄逼人,蘇聯並未做好完全的戰爭準備,由於大清洗運動帶來的巨大創傷,蘇軍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很多連級指揮官甚至只有初中學歷,軍隊建設已經嚴重滯後,根本無法阻擋精銳的德國法西斯部隊的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於蘇聯而言,可以爭取寶貴的備戰時間。

一直以來,雖然蘇聯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深受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圍堵,但是蘇聯從未放棄將紅旗插遍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的野心。

革命導師列寧去世後,斯大林一改列寧的革命政策,將蘇聯打造成重工業強國,為蘇聯實施共產主義輸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9年經濟危機後,西方世界普遍市場週轉失靈,這為蘇聯革命輸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納粹德國實際上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抗蘇聯的一個擋箭牌。他們通過綏靖政策,一再縱容德國的膨脹,目的就是促使蘇德火併,進而使西方漁翁得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如果無所作為,勢必要被西方徹底打垮,因此在德國橫掃西歐的過程中,蘇聯也開始了自己的擴張行動。

1939年11月,蘇聯進攻芬蘭,以慘重代價奪取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

1940年3月,蘇聯紅軍開進波羅的海三國,將波羅的海三國強行納入蘇聯版圖;

1940年6月,蘇聯紅軍強戰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

斯大林的進攻使希特勒深感憤怒和震驚,因為此時的德國正深陷於不列顛之戰中,蘇聯進攻的區域比如比薩拉比亞地區是盟友羅馬尼亞的國土。如果德國不盡快進攻蘇聯,那麼接下來等蘇聯主動進攻德國,德國將面臨更加被動的局面。

因此在1941年6月22日,在納粹德國尚未完全搞定英國時,希特勒發動了對蘇聯的閃擊戰。

概括起來,招惹蘇聯是希特勒膨脹的必經之路。所以希特勒最終也會敗於蘇聯腳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事實上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就徹底失去了打敗蘇聯的機會,希特勒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而且當年斯大林早已經準備了西進政策,也就是說德國的擴張引起了斯大林的不安,斯大林加強軍備的同時,已經做好了建立緩衝區的打算。這對於德國來說,蘇聯只要踏出東歐一步,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威脅,比英美更甚。

希特勒這個人總的來說戰略眼光還是有的,他明白蘇德之間必有一戰,而且德國越早進攻越好。而英法一開始也是打算將禍水東引,希特勒利用了英法這一點,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的同時,也做好了進攻法國的準備。按照當時的設想,法國是德國頭號敵人,因為其兩百萬陸軍始終壓制著德國的戰略空間。

出於一戰的教訓,希特勒明白兩線作戰是不可取的,所以希特勒才會選擇先處理法國,於是背地裡同斯大林達成了互不侵犯的條約。不過這個條約是在法國存在的時候簽訂的,這就意味著一旦西線淪陷,希特勒必然要趕緊處理蘇聯,一旦蘇聯崛起,依舊是要牽制德國,使得德國不能全力對付英國。

對於德國而言,蘇聯就像一頭冬眠的熊,就算他沒有攻擊自己,但是也始終是一個威脅。不趁著蘇聯未徹底崛起之時將其消滅,就不能實現希特勒征服世界的目標。總的來說戰略沒錯,只不過希特勒高估了德國的實力,更沒有料到豬隊友會把美國拉入戰爭。從德軍滅亡法國之後,其實德軍就基本具備了進攻蘇聯的條件,然而變數太多。


小司馬遷論史


二戰初期,德國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拿下了法國,進而對英國展開了瘋狂的空襲,本以為,英國也會在無法承受空襲重創的情況下采用綏靖政策。無奈,具有高度戰略眼光的丘吉爾,一遍遍地演說,一遍遍地鼓動,又激起了英國國會和民眾與德國作戰下去的信心,再加上美國的暗中支持,一時間,自知無法快速穿越英吉利海峽,在英國投放地面部隊的希特勒,竟然放緩的進攻英國的軍事部署,轉而將目標鎖定在了德國東面的蘇聯。

拉開東線,進攻蘇聯,這也是希特勒的戰略部署。倘若,德國在41年的6月不與蘇聯開戰,那他們只能一門心思地攻打英國,希特勒知道,只要德國的地面部隊入侵到英國,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美國提早參與到戰爭中來,是希特勒不願意看到的。攻打蘇聯就不太一樣了,原因是,蘇聯在意識形態上是共產主義,與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相悖,蘇聯政治市場相對孤立。所以,德國打敗了蘇聯,不至於讓自己馬上成為美國的敵人,英國因此被震懾,兩全局面,說不定,美國還可能在明面上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呢。

然而,美好的想象總會被殘酷的現實打得稀巴爛。希特勒萬萬沒想到,經過了大清洗之後的蘇聯,雖然少有得力的軍事指揮,但在與德國交戰時,蘇聯軍人堅韌頑強的意志力,讓德國人領教了什麼叫死纏爛打,什麼叫寧死不鬆手。就這樣,原本打算取勝的德國被拖死在了蘇聯。

也許那時候,希特勒後悔不該招惹蘇聯了。但,就算他在蘇聯取勝了又怎樣?被他的盟友日本轟炸了珍珠港的美國,還是在英國倒下之前向德國宣戰了。

德國真的是,東線走不了,西線拿不下,逼著美國和蘇聯結成了聯盟,加速了自己走向滅亡的進程!


燕園輔導中心


這個道理就是希特勒像美國今天的特靠譜總統一樣,是一個精準的白人優先,日耳曼人至上的愛國者。

希特勒一戰時是自願參軍,參加過四年戰鬥,得到過表彰勇敢的鐵十字勳章。在德國一戰後軍方的宣傳舞動下,大多數德國退伍軍人認定德國人軍事上的失敗不是美軍參戰造成的,而是德國共產黨人組織了紅色斯巴達克團起義和基爾軍港的德國海軍的十一月起義,而德國共產黨是莫斯科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希特勒認定是一小攝十一月罪人在德國國防軍背後插了一刀。使

希特勒的中學歷史老師是一個日耳曼民族主義者,歷史課是希特勒最願意上的課,其次是美術課。希特勒深刻的領悟到條頓十字軍騎士團對東方劍與火的征服。是霍享索倫普魯士帝國立國精神支柱!波蘭是一個早就不復存在的歷史上的名詞,它是在德國領導人沒有同協約國談好投降條件就趕急著放棄武器裝備,被協約國趕製出來的"凡爾賽條約"的怪胎。德國機械化部隊付出了十萬德國軍人的鮮血打碎了波蘭人的骨頭,而:敲詐大師斯大林兵不血刃就由德國人手裡搶去了里加城等大片土地(歷史上這都是十字軍騎士團的勢力範圍,說德語的居民也佔多數,按一戰後凡爾賽條約民族自治自決的理解,應該是德國人自己的事情)

斯大林還乘著希特勒德國忙著對抗英法聯軍的時間,在巴爾幹半島的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地區越境出兵,強佔了比薩拉比亞地區,兵鋒直接掃蕩供應德軍石油的羅馬尼亞油田,讓希特勒怒不可遏,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941年元月,希特勒讓後來德國第六集團軍的司令,當時的參謀總部筆桿子保羅斯將軍,策劃了震撼世界歷史的〈巴巴羅薩計劃〉,準備用把閃電戰應用的爐火純青的德國國防軍,去踢一下俄羅斯那個希特勒認為腐敗不能容忍的破房子,其中的結果是,破房子沒有如希特勒所願,沒有倒也沒有被大揭蓋,反到是千秋帝國的首都柏林被T一34坦克炮轟得七零八落,元首自己也服毒自盡了!


user4210272105487


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政治制度天生就相互敵視,希特勒和他的官僚體系本身就是非常排斥蘇聯制度的。

第二,雙方有領土的糾紛。在共同瓜分波蘭的戰爭中,雙方就曾因為領土分割的問題,發生過一些外交談判上的矛盾。

兩個領土接壤的軍事大國發生衝突,這是很正常。

第三,蘇芬戰爭的時候,蘇聯的軍事體制相當落後,表現的非常差勁。

這和斯大林之間搞的大清洗是有關係的。

在那場大清洗之中,蘇聯當局很多有經驗的軍事將領都被清洗掉了。

蘇芬戰爭的時候,蘇聯軍傷亡極其慘重,在可以說在全世界面前丟了一個大人。

暴露了自己軍事實力的軟肋。

第四,雙方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石油危機衝突。

要知道德國的境內是沒有石油的。

而歐洲主要的油田都在黑海周邊,也就是蘇聯控制的區域。

當時雙方因為種種經濟外交軍事的矛盾,斯大林曾經威脅過停止對德國供應原油。

原油是德國戰車的重要戰略資源。

沒有原油安全,希特勒的戰爭就無法維持。

為了石油,這場戰爭也必須要打。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再加上之前德國的戰爭打得非常的順利,造成了整個民族的狂妄思想氾濫。

最終這場戰爭也就不可避免了。


隱龍之眼


因為當時德國已經拿下了歐洲的多個國家,獲取了人口,工業等資源,東部地區靠近蘇聯的國家也已經被德國佔領,另外德國一旦進攻蘇聯,將會得到意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蘇聯的死對頭芬蘭等國家的支援。蘇聯當時剛剛經歷過“大清洗”運動,蘇聯軍隊的指揮系統出現了斷層,這在德蘇開戰之初就是證明。


兵魂常在


希魔認為蘇聯是對自己最大的威脅,他做夢都想消除這個威脅。蘇德戰爭爆發前,希魔認為蘇聯人民對斯大林的統治極為不滿。認為推翻蘇維埃政權的機會來了,於是做出了揮師進攻蘇聯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