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985、211這樣的高等學府,是每個學生的嚮往,誰不想手拿錄取通知書,踏入這樣的學校。

很多人沒有機會能讀清華北大,當然會有疑問,中國高等學府,到底有什麼樣牛逼的課。

我曾經看到有人提問: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不是人人都能回答的。

一位清華大學,在讀中國史博士生是這麼回答的:

來清華讀博第二年,我發現在清華還可以給六級刷分,然後發現清華神奇的選課制度,是吧六級作為一門課在選課系統裡面選,繼而我發現其實只要你敢上,不怕掛科、不在乎學分績點的話,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選全校所有的課。只要一個時間段選一門就行,還能因此挖掘到全校的課表。

於是在博士二年級的上學期,自己的專業課基本修完的前提下,我搜遍了全校課表發現建築學院的古建築學專業,有一門課叫做《文物保護修復技術》,我覺得這個主題跟我們學歷史的還是蠻有觀點的,看課程大綱有很多實際操作的過程。

於是我就選了這門課,授課老師叫劉暢,第一節課發現老師一口濃重的京片子味道,原來是清本畢業的,去故宮工作了8年之後又回到了清華讀研讀博之後留校任教。

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第一節課正式選課的一共只有五個人,其中一個是我,我問老師說:您概論上講的那些化學物質和圖標曲線我啥也看不懂,這課我還能上的下去嗎?劉老師說,沒問題,你只要會用就可以了。

第二節課,劉老師從潘家園淘了三個價值在200塊錢左右的“文物”。說它是文物呢,也不太像。畢竟太便宜了,況且眾所周知潘家園也沒什麼真東西,用200塊錢撿漏的話,有點兒太難了。我記得其中一個木雕像、一個是漆畫的很大的木盒子,還有一個圓形的小的梳妝盒,劉老師說這就是期末作業了。人多的組選大文物,人少的可以選小文物。

我和組員分到的是一個漆面梳妝盒,看封面像是日本回流的“文物”,是不是真的不敢妄下結論。

老師說這幾個文物本學期我交給你們保管,但這是我精心挑的教學工具,等期末了你們要還給我。

還有另一個作業是這門課會交給我們一些文物鑑定的基本常識,哪些形態一看就是假文物的鑑定竅門。最後每個組需要合作書寫一份文物鑑定報告,這個報告除了文獻考證與文字描述部分意外,還要有實驗報告部分,我們會萃取文物當中的一小塊拿去故宮做實驗。

最令我震驚的是。

what?!竟然可以去故宮上課!

那個學期恰好是2015-2016學年的秋季學期,故宮上下正在慶賀建院110週年,舉辦著“石渠寶笈”的大展。於是在上課一個月之後,十一月左右我們開始去故宮修繕技藝部上課,修繕技藝部在慈寧宮南邊,原來是太監們的居所,現在改造了,外面看上去還是磚瓦宮殿建築,裡面卻是粉刷一新,很高級的講臺,圍坐的塑料長桌,兩側有各種各樣的操作檯。

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大致實現在外面聽故宮的修復師傅講課,然後去裡面學習如何製作切片,如何檢測。

老師最初的安排是每個人至少去故宮學習三次,第一節聽課,第二節學習如何製作切片,第三節課檢測收穫數據,但是我和我的組員對文物都太仁慈了,切片太小,第一次實驗以失敗告終。

於是去的次數多了,有時候在小實驗室裡面等著別的組算數據的間隙,可以出來挺修復部大師傅講課,當時有個負責故宮明清傢俱的師傅在外面講,每次去國展的明清傢俱展,只要自己去亮亮身份,對方就不敢接話茬了。

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後來我們實驗做成功了,鑑定出來文物是假的,其中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證據是顯微鏡下,漆面表面物質的反射光譜顯示色彩奪目,像是化學顏料,另外在漆面上的灰層是整整一層灰,而不是積灰,積灰在顯微鏡下顯示的應該是有厚薄不均的現象,厚薄程度一致說明灰是粘上去的,這就是文物做舊的基本套路。

最後我的期末成績是87分。央視推出了一檔紀錄片,火遍大江南北,叫做《我在故宮修文物》,看了這紀錄片,又結合了自己所學,對此深有感觸。

你在清華上過最牛逼的課是什麼?

這樣的課程確實是大部分人都體驗不到的,並且清華有些課的熱門程度超乎想象,曾有清華學子形容,選熱門課比在北京買車牌搖號還難。

禾禾生活:seegogrou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