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作者 / 舍兒

“大家好,我們是NINE PERCENT,請多關照。”一句簡單平常的say hello,這次卻意義非凡。

昨晚, NINE PERCENT攜新作品《創新者》登《中國音樂公告牌》打歌,這是組合在出道發佈會後首次以完整體形式登臺表演。從練習生到成熟藝人尚不足一年,NINE PERCENT熱情張揚、富有感染力的舞臺令粉絲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成長與蛻變。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隨著《創新者》舞臺表演的結束,國內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首季正式收官。權威音樂榜單建立,歌手陸續迴歸舞臺,這個秋天的華語樂壇若有似無的經歷了一場變革。

歌手對舞臺的熱愛深入骨髓,作為內容生產與輸出者的視頻平臺愛奇藝是否有能力滿足歌手的“野心”?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舞臺背後的全力以赴:

張藝興驚喜三連,蔡徐坤審視自我


人物:張藝興

身份:歌手、音樂人、PD

“大廠時期我偷偷去看張pd排練《mask》,打開門屋裡全是蒸汽,所有的動作都要標記一邊,大家休息時張pd還在練,真的非常拼。”周銳和陸定昊在《打榜日記》中回憶起與張藝興共事的日子,帶著欽佩。

排練期間只花5分鐘吃飯,為音樂靈感特地邀請各行各業人士試聽並收集反饋。對音樂品質與舞臺表現力的雙重追求讓張藝興註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今年10月份,張藝興發行了第三張個人專輯《夢不落雨林/NAMANANA》,為了作品能夠被更多人聽到,張藝興在中美兩國不停奔波。

舞臺永遠是音樂最直接也最有力的呈現方式。因此在國內站,張藝興連續三次登上《中國音樂公告牌》的舞臺打歌。為給觀眾帶去不同的體驗感,張藝興特意為新作品《Give Me A Chance》準備了兩個舞臺,一個是空間感的排列與設計,一個是以互動氛圍為主的舞臺。主打歌《夢不落雨林》的現場也增加了前奏部分的舞蹈solo環節。

新專輯發行之際,張藝興全心全意準備的表演舞臺再次證明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與尊重。這不只是回饋粉絲的禮物,同時也是張藝興對音樂的詮釋與昇華。他需要這樣的舞臺,一個能夠釋放自己的舞臺。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人物:蔡徐坤

身份:歌手

蔡徐坤晉升為新生代藝人一年以來遭受了許多非議。年輕、愛豆、俊美等標籤讓路人無視了他的實力與才華,他想要證明自己。

三個月前,原創歌手蔡徐坤帶著親自作詞作曲,同時包攬製作與和聲的音樂作品《wait wait wait》來到了《中國音樂公告牌》的舞臺上完成現場首秀。

凌晨兩點,蔡徐坤依然在練習室揮汗如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要發揮到最好,似乎不知疲倦。現場彩排之時,蔡徐坤親力親為,從燈光到方位再到切景速度都要與導演溝通明確。近乎精準的要求足矣見得他對舞臺的重視與對自己的嚴苛。

9月7日,《wait wait wait》的打歌舞臺如約而至。蔡徐坤在現場上演變裝秀,從躺在寶座上慵懶高貴的王,化身為身著燕尾服的英俊騎士。這是蔡徐坤親自參與舞臺設計後,為表演注入的靈魂。

“繁華都市中的寂寞身影,每個人都曾有過孤獨時刻。”蔡徐坤通過變裝的方式詮釋兩種不同人生的交錯,進而表達對自我的審視。舞臺對蔡徐坤而言如同生命,因為在這裡,他可以找尋到內心深處的自己。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人物:張信哲

身份:情歌王子、資深歌手

張信哲十分羨慕現在的年輕歌手,不但可以享受到專業的訓練與包裝,還能夠擁有精良的舞臺資源。誠然,這同樣也是許多老牌歌手的心聲。時代雖然不可逆轉,但時代賜予的優勢卻是可以共享的。

上月17日,張信哲攜作品《有情世間》登上《中國音樂公告牌》第八期的打歌舞臺,出色的嗓音與優質的唱功力證寶刀不老。張信哲也同樣非常享受這個嶄新的舞臺,並讚歎其舞臺效果可與演唱會水準相媲美。

馳騁華語樂壇數十年,留下過大量經典金曲的“情歌王子”並沒有仰仗歌壇地位而止步於此,據悉,張信哲即將發行的黑膠大碟《歌時代2》將結合古典與流行,嘗試挑戰從未觸碰過的領域。

新人歌手在發力,老牌歌手也不希望被大眾遺忘。熱門音樂綜藝雖能夠給予歌手一定程度的曝光率,但因市場環境所致,綜藝節目所需要的網感與年輕化未必適合所有資深歌手。但音樂本身是不分年齡的,以《中國音樂公告牌》為首的打歌節目強調的是音樂的純粹性。歌手只需要享受舞臺,不需考慮其他。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大牌歌手光顧背後:

華語樂壇的革新,音樂人的期望


如同新晉歌手擔心不被認可,老牌歌手擔心被時代拋棄,任何領域的音樂人都有各自的擔憂與需求。同摩登兄弟劉宇寧一樣走紅於網絡的歌手需要專業舞臺鍍金;薛之謙、大張偉這類綜藝形象根深蒂固的藝人需要強調歌手身份,告知聽眾他們對音樂的執著;以陳粒、餘佳運為首的小眾音樂人更需要開拓聽眾範圍。

什麼樣的舞臺可以毫無顧慮的向所有類別的音樂人敞開?除了拼盤演唱會,就只有內地音樂市場的新物種——打歌節目。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音樂得到有效傳播是歌手們共同的期望。社交平臺傳播新歌發行訊息,音樂平臺負責提供音頻,通告綜藝沒有專業的舞臺,線下演出的傳播範圍又極其有限。上述渠道雖然必不可少,但還可以更加完善。

與唱片市場黃金年代下音樂傳播率大於歌手曝光率的情境不同,網絡時代下的藝人普遍需要先散發個人魅力,才能讓大眾關注到其作品。如何做到兩全其美?自然是歌手全心投入,通過自身的詮釋與表演加強聽眾印象,將作品推向新的高度。一場注入了歌手全部情感的現場表演,帶給聽眾的衝擊力絕對要勝過語言的包裝甚至於原聲帶。

另外,《中國音樂公告牌》聯合Billboard China以專業數據及算法建立起的權威排行榜,有利於歌手鑑定自己音樂的整體水準,更能起到監督作用促使歌手挑戰與突破。這也不難解釋《中國音樂公告牌》為何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大牌歌手前來打歌,因為它的確是華語歌手的剛需。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中國音樂公告牌》第十二週榜單top10


優質內容與核心價值決定了節目陣容,歌手的認可與全力以赴也意味著樂壇革新是必然性。而《中國音樂公告牌》則搭建起了承載歌手對樂壇期望的橋樑。打歌節目的誕生非推動音樂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但卻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中國音樂公告牌》誕生背後:

視頻平臺愛奇藝的責任與使命


網絡時代下的音樂市場利弊共存。

藉助網絡平臺豐富的傳播路徑,聽眾可第一時間聆聽新發行的音樂作品。但同時也因曲庫龐大用戶選擇性較多,導致近年來的音樂作品難以不依附於影視、綜藝等內容產品單獨走紅。

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十年前華語樂壇每年誕生金曲量超過兩位數。而近三年內推出的流行音樂中真正能夠出圈的卻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都只是粉絲音樂,這對歌手及樂壇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中國音樂公告牌》尚不能完全解決市場發展所帶來的弊端,但至少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


打歌節目誕生的背後:華語歌手到底要什麼?



打歌節目的誕生並不突兀,甚至在國外早已有了相當成熟的製作模式。因中國市場原因,週週集齊多位有新作品發行的歌手並不容易,加之內地沒有成形的打歌舞臺作為參考,致使國內遲遲沒有團隊敢於試水。

愛奇藝顯然洞悉了這個現象,並邁出了第一步。作為內容生產者,愛奇藝彌補了內地綜藝市場與音樂市場的領域空缺;作為內容輸出者,愛奇藝努力將歌手的音樂素養與舞臺魅力呈現給觀眾;作為視頻平臺,愛奇藝涉足音樂領域並將其現場化,有意識的推動樂壇發展與進步。

誠然,首度試水的《中國音樂公告牌》尚有不完美之處,但愛奇藝能夠考慮到歌手、大眾以及市場的需求並竭盡所能做到最好,這種洞察力與勇於挑戰的精神也為行業樹立了正確榜樣。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問世只是內地打歌節目市場的開端,待同類型綜藝普及並完善製作模式之日,必會起到監督華語音樂質量與為觀眾輸送優質作品的效果。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一個願意冒險的探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