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曾經有個海歸朋友,信了基督教,還經常去東南亞各國遊歷,回來就和我吹牛逼,說國外有各種各樣的好,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東南亞信仰佛教,大家都很虔誠,平安喜樂,我們中國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歸根結底就是一句——中國人沒有信仰。

我就指著自己的鼻子問他:“老子和和氣氣,掙錢養家,遛狗喂貓,不平安喜樂嗎?怎麼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

“但是你沒有信仰,你對未知的東西不敬畏!所以你總是橫行霸道、滿嘴粗話的。。。。。”

我說:“放你奶奶的屁,老子有信仰,老子的信仰是讀書學習,做個好人,多賺點錢,過上更好的生活,老子尊敬任何比我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老子不敬畏任何東西,我只會好奇,只會尊敬,只會學習,我畏他做什麼?我且問你,你號稱信基督教,請問你知道基督是個什麼人嗎?你信的是天主教,還是新教,還是東正教?你信的是長老會,浸信會,信義會,公理會,循道會,弟兄會,還是貴格會,聖公會?聖母瑪利亞的位置在哪裡?你推崇三位一體?還是耶穌最大?你讀的《聖經》是哪一本?你知不知道人家猶太教、伊斯蘭教其實和你們同出一源,知不知道人家的《猶太聖經》和《古蘭經》裡面也有救世主和摩西?”

他張口結舌,我嘆息道:“你看,你作為一個信徒,《聖經》的版本都沒搞清楚,本教的知識都不如我豐富,還敢自稱什麼有信仰?要不然咱們再聊聊佛教有幾個宗派,有哪些經書?”

其實我從來不反對任何宗教,我國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宗教的自由,我身邊的朋友,有信基督教的,也有信佛教的,有信本土道教的,甚至還有信飛天拉麵神教的,一般情況下,咱們相處都很融洽。但我最反感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

中國人怎麼就沒有信仰了?中國人確實不太敬什麼天地鬼神,不追求什麼虛無縹緲的來世和神格化的偶像,但我們尊重人啊,我們敬祖先和英雄啊,我們信仰的不是什麼神靈,而是開天闢地的夸父,煉石補天的女媧,嘗百草的神農,推演天機的伏羲,治水的大禹,填海的精衛,射日的後裔,取火的燧人氏,造房子的有巢氏,造字的倉頡,逐鹿中原的軒轅黃帝。這些都不是天下掉下來的救世主,而是人間自己長出來的英雄。我們信仰的是書同文、車同軌、混一天下的始皇帝,是有教無類的孔子,是道法自然的老子,是兼愛非攻的墨子,是大呼“自反而縮,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孟子,是寫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吾輩先人聖賢。

《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我們的信仰,還是上下求索的屈原,是筆落驚風雨的李杜,是“一尊還酹江月”的蘇子。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是天地有正氣的文丞相,是還我河山的嶽武穆,是“背水縱神兵,今來宇宙平”的李世民。是菜市口的譚嗣同,是古北亭口的秋瑾,是大呼“少年中國”的梁啟超,是“天下為公”的孫中山,是橘子洲頭望蒼茫大地,發出“誰主浮沉”浩嘆的那個青年書生。

我們中國人信仰的,其實是人,是千千萬萬個了不起的人,是祖先,是同胞,也是自己,是那捲帙浩繁的文章中展現出的“人”的精神,我們信的這點東西,不來自什麼天上,也不來自什麼淨土,就來自每一個人內心,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只要勇敢、正直、善良、智慧,都可以學習,都值得信仰。

說來慚愧,最近我在追電視劇《將夜》,因為電視劇還挺好看,然後我又隨手追了原著,也就是貓膩的網絡小說《將夜》,貓膩也在自己的網絡小說中探討了“信仰”這個哲學話題,從這個小說中,我也得到了不少有趣的思考。

我以前不看貓膩的小說,這回看了電視劇,被其中的打鬥、音樂吸引住了,這個武術指導真是棒,雖然不算血腥,但動作設計讓我有種玩《刺客信條》的感覺,特別是開場沙漠砍人那一戰、朝小樹春風亭一戰、寧缺小巷子被伏擊、勾欄瓦舍間跑酷那一戰、書院考試小山上真人CS混亂射箭那一戰,配上《來取你的命》的奇葩音樂,讓我重看了好幾遍。

《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然後,我忽然興起去翻了翻原著《將夜》——還真的很有趣。一下子成了貓膩和這本書這部劇的粉絲了。

比如說,這個架空的“大唐帝國”,電視劇裡叫“唐國”,書院為尊,包容百家,因材施教,夫子地位至高無上,十二先生各個都是人才,連帝王的繼承,都要由書院和夫子來決定。這個,肯定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唐帝國”,而是中國文人想象中的加強版唐帝國,武功強盛,文治繁榮,尊重知識,擁有一點“民主”的影子。但是無論是佛宗,還是昊天道,還是魔宗,都喜歡吐槽書院和唐人沒有信仰。

小說和電視劇中的這個“唐國”,武功是極其強盛的,兵鋒所向,幾乎彈指之間就可以破城滅國,邊城小卒都以多砍人多立功為榮。燕國皇子要來當人質,西陵和南門的高端人才都得為帝國服務,四夷臣服,堪稱“巨唐”,但帝國對外其實又是頗為寬容懷柔的,包容各種宗教各種信仰各種勢力,質子在都城很受優待,西陵的宗教四處傳教,而國師卻是昊天道南門的傳人。強大、包容、人性,這就是《將夜》中的盛唐。

《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將夜》中,“唐人”這個描寫也很有趣,在貓膩筆下,唐人很驕傲,但也很樸實,尚武卻不好鬥,講究“規矩”,寧缺眼中的普通邊城唐人,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邊關士卒,都有個脾氣——脾氣很好,但你沒事別惹我,惹了我,哪怕你是昊天神仙,老子也要和你玩命。

書院二層樓的夫子和學生們,明明強大到了移山填海的地步,但自控能力極強,不會輕易參與政治,不會輕易和人動手。他們打鐵的打鐵,吃飯的吃飯,繡花的繡花,寫字的寫字,吹簫的吹簫,裝逼的裝逼,雖然各有各的怪癖,但都是溫和的好人。但你若是惹上他們了,哪怕是昊天神仙,都得嘗一嘗“人”的力量。

書院雖然重視規矩,但卻懂得寬容和變通,兼容幷包,有教無類,能夠理解人,知人冷暖,沒有門戶私見,讓昊天道門的顏瑟大師都欽佩不已,說以德服人,唯有夫子。

唐國的精神也是兼容幷包的,但西陵這個宗教勢力,卻有著亞伯拉罕三大教的極端和固執,非黑即白,隆慶進長安的時候,感慨“書院只是一群山野村夫,根本沒有信仰”。他只知道仇恨唐國和書院,仇恨夫子曾孤身一人殺上桃山,斬盡滿山桃花,西陵神官們無一人敢擋,但他不明白夫子為什麼如此強大?

寧缺曾在二層樓考驗之後說:“這個世界真美好啊!”。這就是唐國人的信仰,對人間美妙的守護和熱愛,生在黑暗,心向光明,瞭解生活的殘酷,依然熱愛它!而不是像那些裝逼狗,嘴上喊著光明正義,背地裡幹著沒有人性的事情。

夫子之所以強大,正因為夫子實事求是,兼容幷包,夫子喜歡人間的煙火味,崇尚“人定勝天”,沒有他們狗屁光明殿刻舟求劍的狗屁信仰。所以書院不把昊天道、佛宗放在眼裡。小師叔曾經蕩平天下,夫子曾獨上神山斬盡桃花,還曾開天屠龍,斬殺神使,大師兄面對肉身成佛的高僧,開口就是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

夫子信仰的是人,他的力量是“人間之力”。當然了,夫子還惡趣味地讓自己的徒弟把天給日了......

《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知守觀的葉蘇來到長安城,感慨大唐人民沒有信仰,他看到一個昊天道的道士在傳教,那個道士的傳教就是講故事,編段子,老百姓圍著他聽說書,很開心,聽完了每個人還可以領一袋米一袋油半斤肉之類的。

虔誠的葉蘇很憤怒,心想唐國的老百姓是什麼玩意兒,唐國的本土化宗教也是狗屁異端,他們對昊天的信仰根本就是假的,他們聽傳教就為了拿點東西,這是對昊天的欺騙和侮辱。

葉蘇急了就說你讓讓,我來講道,於是他舌燦蓮花,開始講解高深的經義道法,老百姓聽了半天,都開始吐槽,你講的什麼狗屁,我們都聽不懂,還不如一開始那個瘦子道士講故事好玩了,也不發大米豬肉了,散了散了。

葉蘇非常生氣,唐國的瘦道士勸他,說傳教不是這麼傳的,你得深入淺出,讓老百姓理解昊天,理解你高深的思考。葉蘇說,高深的道法本來不是這些卑微的螻蟻可以明白的,他們只需要虔誠地相信就可以了。瘦道士笑道:“要是咱們的祖師爺第一次傳道的時候,也像你這樣,瞧不起老百姓,不給卑微的螻蟻講道理,不給他們好處,那麼我們的‘道’怎麼可能傳下去?”

葉蘇還問:“這裡的人信個教,為什麼還要好處?這麼功利,還算有信仰嗎?”瘦道士笑道:“沒有好處,誰他媽還信教?在我唐國,我們昊天道的道士,想要讓老百姓喜歡我們,信仰我們,不能靠高高在上裝逼,要靠平時給老百姓好處,幫老百姓幹活,賑濟貧弱,扶老奶奶過馬路,給小朋友找貓,幫寡婦劈柴之類的。。。。”

這本小說中還提到了——“不容置疑,不容挑戰”的信仰是不可靠的,真正的信仰,是可以質疑、挑戰、糾錯和更新的。因為人會犯錯,聖賢會犯錯,“天”也會犯錯,既然可以犯錯,那就可以質疑,可以挑戰,可以糾正,可以更新。

葉蘇和書院的大師兄也談了這個話題,大師兄說我們唐人不是沒有信仰,我們國內大部分人也信昊天,但我們不會全盤信任昊天和昊天道,我們會質疑,我們會問為什麼,因為昊天道也未必什麼都對。葉蘇冷笑道:“你在書院裡,敢質疑夫子嗎?敢說夫子錯了嗎?

大師兄愣了一下,隨即高興地說:“怎麼不敢,前段時間夫子燒紅燒肉,多放了一瓢醬油,我就說夫子你錯了,紅燒肉不是這麼做的

。。。。。。”

《將夜》中的哲學思考:大唐帝國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