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今天上午,重慶公交墜江視真相浮出水面:系因乘客坐過站與司機激烈爭執並互毆,致使車輛失控墜江。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這起引起轟動的事件居然全因兩個人的衝動導致,在此之前,我們都在猜測是什麼讓司機突然左轉方向盤,有的說是爆胎了,有的說是沒休息好疲勞了,有的說是突發疾病……誰能想到,竟是一個女乘客因為錯過一站和司機發生口角,並上升至動手地步。

這本是週末一個明媚的上午,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女乘客坐錯了站而對公交車司機進行辱罵和毆打,如果公交車司機可以把安全放在第一妥善處理突如其來的情況,或許,車上的老人此刻正在家中看著電視報紙;或許,車上的孩子現在正在公園裡蕩著鞦韆笑聲朗朗;或許,那個救援隊的小夥子正在陪老父親下著象棋......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重慶墜江公交打撈現場

但此刻,包括肇事者在內的15條人命已經逝去,悲劇已經釀成,留給我們的除了悲慟,還有深深的反思,這件事值得每個人反思。

對此,新華網這樣評論: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原因查明,教訓慘痛。人們痛心於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更憤恨於始作俑者的無所顧忌。一個人錯過了一站,卻讓一車人錯過了一生。全社會都應該正視,讓遵守規則、敬畏生命成為普遍共識,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代價太沉重了!

網友評論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事故原因,不少網友建議在乘客和司機之間應該安裝隔離門。小金認為這也是短暫時間內可以實現的有效措施,但是此舉是全社會在為少數人的戾氣埋單,乘客和司機的素質提升才是關鍵。

其實,乘客和司機之間常常有糾紛是常態,最危險的莫過於搶奪“方向盤”,歷年來,這種事件不在少數,如果遇到這種事情,千萬不要當看客,立馬制止糾紛,保護司機,就是保護方向盤,也等於保護你自己的生命安全。

案例一

2011年12月,在黑龍江哈爾濱市一輛340路公交車上,一名不到30歲的女乘客與司機發生口角,並上前搶奪方向盤,拔車鑰匙,爭執中公交車失控撞到設在人行道上的指示牌鐵柱上,又向前衝了幾十米才停下。司機死亡,17名乘客受傷入院。

案例二

2012年5月,公交集團公交第三汽車分公司司機楊大姐與女乘客張某因是否刷卡產生爭執,在途經朝暉六區時,女乘客突然拉扯正在駕駛公交車的楊大姐,致使公交車失控,撞上路邊朝暉消防中隊大門,導致車上共14位司乘人員受傷、建築物破損、公交車輛嚴重損毀的事故。

以上公交車乘客奪方向盤事件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司機遇見這種乘客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的職業操守,一車的生命在你手裡,千萬不要慌,像以下事件中司機做得就比較好。

案例三

2016年3月,周口發生了一起因為搶奪方向盤造成的嚴重交通事故。肇事人文某因調戲女乘客張某,被張某丈夫打,並遭到全車人的譴責,繼而去搶奪方向盤,最終造成6人死亡33人受傷,文某也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

案例四

2018年3月,海南瓊中出了這樣一個事件,公交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突然一名乘客跑到駕駛室搶奪方向盤,還好司機牢牢把住方向盤,憑藉多年的駕駛技術和應急能力,安全的停靠到了路邊,保證了二十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隨後搶奪者被抓獲,最終被行政拘留10天。

案例五

2016年5月27日,一輛610路公交車行駛在長江二橋中部時,一中年女乘客突然上前搶奪女駕駛員戚婷婷手中的方向盤。當時,該車搭載有約20位乘客,正行駛在橋面的公交專用道上。車的左邊是密集的車流,右邊橋下就是長江。危急時刻,坐在車廂後部座位上的乘客吳燁猛地衝上前,死死抱住正搶奪方向盤的女乘客並將其拖離駕駛室。隨後在其他乘客的協助下,吳燁等乘客一起將該女子圍在座位上。

乘客搶奪公交車司機方向盤的行為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理由是搶奪方向盤的行為,對公共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構成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依據《刑法》第114條的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他人重傷、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最高可處死刑。

我們該怎麼做?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面對車內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車內司乘產生糾紛,不管什麼原因,都會造成駕駛員的情緒波動,影響行車安全。

作為乘客,覺得是司機方的過錯,可以選擇投訴相關部門,而不是干擾司機的正常駕駛。同樣的,公交車司機也要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將安全行駛放在首位。其他乘客不要當看客心理,必要時刻當機立斷及時制止。

牢記,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十五條生命的逝去,很痛。十五條生命的代價,切要警醒。請逝者安息!希望再也不要有這種痛心的事情發生!

也希望每一個人能把這件事告訴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姑大姑父大姨大姨夫……畢竟他們有可能年紀大了,不會上網,看不到這些消息。轉發就是提醒和預防。

最後,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防範類似事件的發生嗎?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