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東西,往往更貴

1

我的助理,小蚊子,是個勤儉的姑娘,很會替公司省錢。

但有時的省法,也有點副作用。

比如,前段時間,一次培訓活動,客戶領導突然生病,臨時取消。

小蚊子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我,她為講師訂的酒店無法取消,費用不能退回。

細問才知道,攜程上有兩個房價,一個1200,一個1150,區別是前者可以入住前取消,而後者無論怎樣都不予退款。

因為差了50元,小蚊子選擇了後者,結果損失了1150元。

作為接手不久的新人,我並沒有埋怨她,而是告訴她,只有50元的優惠時,當然要選能退掉的。

小蚊子覺得委屈,說自己前幾次都是這麼訂,並沒問題,誰知道會有這種突發狀況。

我說,要會算前後帳,有時前面看起來佔了點便宜,後面可能會付出更多的成本。

如果瞭解一下客戶臨時取消的概率,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50元要對沖1150元的風險,大體是1:20的賠率,但客戶臨時取消的概率,明顯是大於這個賠率的,所以,這個選擇並不明智。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意思是,為了營銷需要,同一種產品,會根據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價格。

商家往往會在低價的基礎上,設計一些限制,能佔到便宜的是少數,多數人會付出更多的成本。

所以,便宜的東西,到後來往往更貴。

知乎作者橙色貓,之前開美容院,講了一個秘密。

她們70%的利潤,來自辦會員的收益。單次項目,價格奇高,讓顧客咂舌。

但是,負責接待的萌妹紙,會甜甜的建議你辦張會員卡,這樣下來,單次相當於打了4折,會員含二十次項目,統算下來,省老鼻子錢了。

可是最後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根本用不完這二十次,會員卡就已經過期。

甚至相當一部分顧客,只用過一、兩次,這些人對美容院來講簡直是金主。

橙色貓說:不僅是美容院,其實很多行業都這樣,利用人討便宜的心理,捆綁套餐,其實最後算總賬,買家永遠搞不過賣家。

這個案例其實蠻普遍的吧,很多人辦健身卡,感覺包年的更便宜,結果到期一算,中間只去過兩次。

你看,你不僅浪費了錢,還消耗了自己熱情,增添了自我鄙視,虧了吧?

很多人在淘寶上左右廝殺,便宜的戰利品一堆,到最後,能穿出門的幾乎沒有,還不如爽快點,搞套精品。

你看,你不僅浪費了錢,還消耗了自己的時間,磨滅了提升口味的機會,虧了吧?

所以,便宜的東西,必然存在其它代價,就像那問江湖黑話: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2

還有一樣用起來便宜,還起來特別貴的東西,那就是人情。

剛剛大學畢業那會,我經營了一家小服裝店,我這人也挺愛交際,和周邊的商戶打成一片。

尤其是隔壁一開飯店的哥們,熱情的不分彼此,讓我有種莫逆之交的感覺。

一次,帶女朋友,去那飯店吃飯,三菜一湯,小酒一瓶,吃完飯去買單,那哥們趕緊從櫃檯裡跑出來,拉住我,義正言辭說到:

“是哥們不?這頓飯哥請了,你要出錢,哥跟你急!”

遇到這麼仗義的朋友,心裡激動似火,手裡的錢又裝回了口袋,拍了拍那哥們的肩,意味深長的說到:

“夠兄弟!”

出來後,女朋友也甜甜的說:“你好有面子啊......”

我不以為然的撇了她一眼:“那是,哥們嘛......”

沒過幾天,飯店那哥們,帶著他老婆來到了我的服裝店,一邊和我攀談,一邊讓他老婆試衣服。

他老婆也挺有眼光,直接挑了件最貴的穿在了身上。那老哥,眼睛一亮說到:“就這件了,太稱你了!兄弟,這件得多少錢吶?”

我沉吟著,考慮是按進貨價報,還是再便宜點給他。

他卻爽朗的大笑,對老婆說到:“我都給你說了,小徐兄弟肯定不好意思收錢,你還不趕緊謝謝。”

他老婆連聲道謝,我一時蒙圈,回了句:“別客氣,嫂子”,饋贈就這樣被坐實。

老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意味深長的說到:“夠兄弟!”

夠尼瑪兄弟,他那頓飯撐死不超過100元,我這套衣服,進貨價都要280,我特麼虧大了,可誰讓我之前佔了人家便宜,現在竟以更貴的方式來償還。

當時年輕,人情世故懵懵懂懂,但那次就通曉了一個道理,為什麼叫“人情債”?因為是債,你就得還啊,而且這債還起來成本還更高。

中國素來有“投之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的傳統,加倍償還人情債,就在世俗情理之中,隱形規則之下,你不遵守,反而會陷自我於不義,被他人所唾棄。

馮侖講過另一個人情債的故事。

有一人開車,闖了紅燈,被警察扣住,司機一看警察,原來是熟人,

馬上說:“哎呀,原來是兄弟你啊,高抬貴手哦......”

警察也很識趣:“都是自家兄弟,過去吧,下次還是注意點。”

結果,沒過兩天,那司機又違規了,想著警察老關係,又找對方幫忙。

警察又給他辦了,司機不好意思,說要答謝,警察倒挺大度,小肥手一擺:

“自己人,客氣啥,找時間一起坐坐就行了。”

一起坐坐,不就是吃頓飯唄,司機也懂事,馬上張羅。

於是花了兩百多塊錢,請老熟人警察吃了飯。

飯桌上,稱兄論弟,其樂融融,警察一看,既然關係這麼好,我也不跟你客氣了,於是說:

“兄弟啊,我們這行當不好乾吶,拮据得很,你弟妹呢,學歷不高,找不到什麼工作,你不是開公司的嗎?給個面子唄,讓她去你們公司上班吧?”

司機磨不過情面,讓他老婆第二天就去報到。

誰知道,那警察老婆完全是個吃貨+事兒B,班沒上幾天,活啥都沒幹,事兒惹了一堆,全是負貢獻。

這哥們實在煩不了,去求那位警察:

“這樣吧,讓弟妹回家待著,我照常發工資,每個月一千二......”

於是,這哥們得每年花一萬五千塊錢,養著人家老婆......

馮侖說,本來闖個紅燈,也就50塊罰款,非要動用人情關係,最後,每年賠上一萬五千塊錢,這也太不划算了......

這故事,你可能覺得奇葩,但透出的理兒,卻很日常。

中國人愛攀交情,愛利用交情,因為那意味著可以“抄近道”,“佔便宜”,可到最後呢?往往付出更多的代價。

在中國,最貴的就是人情債,就像《蝸居》裡面那句臺詞:

金錢的債能欠,就是人情債不能欠,你一旦沾上,就要掏心掏肺來還。

3

在這個世界上,要說最便宜的東西,應該就是時間了,它甚至是免費的。

大多數人都享受著同樣的待遇,一出生2萬多張萬能貨幣,你幾乎可以交換任何東西,有人交換了口水泡茶,有人交換了伏案疾書,有人交換了逍遙自在,有人交換了艱苦卓絕......

那些前期交換到甜頭,而暗爽的人啊,豈不知,後期你可能會買更多的單。

網絡作家長風吟,講過他的經歷,當年他傳播學專業畢業,最佳選擇是去地方性報社,收入高,活又少。

他覺得沒有成長性,去了一家小雜誌社做編輯,而很多同學都進了地方報社。

一次聚會,同學們都說他傻,去地方報社多好,根本不用幹什麼活,因為大家看的都是電視節目預告那欄,其它內容幾乎沒人看,但又不得不買。

所以,隨便在百科全書上摘幾篇文章,就湊成一版,報紙永遠不愁賣,待遇永遠低不了。

長風吟說,當時自己也挺失衡,小雜誌社待遇少的可憐,又是市場化運作,如果精選不好文章,銷量下去,還要挨領導罵。

讀者的來信,他每封都要看,還要寫總結給領導,因為從讀者的反饋中,可以知道哪類文章受歡迎。

遇到投稿質量不佳,或者投稿太少時,自己還要動筆充數。

總之,投入產出比太低,和同學比起來覺得太不公平了。但他總覺得付出總會有點回報,說不定這雜誌社做大了呢?

結果,長風吟猜中了開頭,猜錯了結尾,雜誌社不到三年就倒閉了,可是他竟然也等來了回報。

在老闆的推薦下,他去了某互聯網平臺,做新媒體編輯,再後來又被挖到某公眾號做主編兼合夥人,一年內,他就把那個公眾號,從原來1萬多粉絲,做到百萬粉絲,當然物質上的回報,也異常的豐厚。

而那些地方性報社的同學們呢,大多苟延殘喘,風雨飄零。

長風吟的故事,讓我想起《斷頭女王》裡的一句話:

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我們常說生命可貴,可生命不就是時間的總和嗎?時間雖免費,可卻最貴,因為那張貨幣一旦花出去,就再也掙不回來了。

4

很多時候,便宜和昂貴是不能彼此分離的,他們總是在不同維度下,相互成全,相互轉化。

就像和菜頭總結出的那個天道守恆定律:

做一件事情有許多路徑,無論選擇其中哪一條都意味著某種取捨。比如說可以省時間,可以省資金,可以省人力,可以省麻煩等等等等。

但是到了最後你會發現,都避不開,都省不掉,之前省掉的時間會在後面耗費更多,資金、人力、麻煩都是一樣。

你怎麼設計是你的事情,老天負責審定總付出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