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近几年来,随着量子信息的飞速发展,量子走进我们的视野,再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和社会人士有意无意的夸大传播,“量子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众说纷纭,将量子与神秘主义的幽灵、宗教、神话牵扯在一起,说的十分玄乎。11月15日,中科院院士郭光灿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颠覆性创新技术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称量子是一种科学,而不是玄学,对于近几年的炒作进行了纠正与解释。

“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量子科学不能被“妖魔化”

郭光灿在之后《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中提到:量子信息是科学,不是玄学!科普不应当是科幻。郭光灿强调,量子技术不管发展到多先进的地步,有两点是肯定做不到的:第一,量子世界里不存在“超光速的信息传输”;第二,量子信息不可能将人从一个地方瞬间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这种所谓的瞬移技能只能存在于科幻、神话或者武侠世界里,而在现实生活里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这根本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原理的限制。正如郭院士所言,量子力学虽然神奇,但是那是现代科学,不能被妖魔化。

“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量子和分子有关系吗?

既然量子最近这么火热,不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量子。简单来说,量子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概念,是物理量中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可以翻译为“相当数量的某物质”。有的人可能会把量子和分子、原子和电子之类的物质混在一起,认为量子是比电子更小的物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要说量子与分子的区别,通俗来说正如“牛奶“和”五瓶可乐“的区别,你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的,没有可比较性。

量子是统筹的范围,分子却是单个的概念。换句话说,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这些物质本身就是粒子,而量子却对应着不同的粒子。例如,光是由许多光子组成的,所以光子其实就是光的量子,阴极射线是由一系列电子组成的,因此电子就是阴极射线的量子。

“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摩尔定律的极限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提出摩尔定律:每隔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计算机微处理器的速度就会增长一倍,性能也会随之提高一倍。可以说,摩尔定律对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而言意义非凡,它昭示着时代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同时使得计算机产品能够持续降低成本,增加功能。然而,随着处理器速度的直线增长,单位面积上集成元件数目也在相应增加,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它的性能极限。所以,可以预测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芯片元件就会达到它工作的最大极限尺度。摩尔法则将会走到尽头。有中国科学家预言,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30年后摩尔法则很可能就会失效。

“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量子计算机

“一旦摩尔定律终结了,什么技术能继续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演讲中,郭教授的提问引人深思。是啊,摩尔定律的终结,意味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停滞,我们该怎样在信息科技的道路上前进?紧接着,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最大不同,是来自于量子世界特性的并行运算能力——量子计算机就是靠并行运算能力来加速运算速度的。”

量子计算机与普通的电子计算机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教授表示,两者的速度之差,就好像算盘跟电子计算机相比一样,具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比如要分解一个129位大数的质因数,科学家需要用1600台计算机用时8个月能分解完毕,然而,如果量子计算机能成功问世,这个质因数只需几秒钟就能破解。当然,那个时候世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重要信息一定会重新封锁,各种密码也会被全方面替换。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量子技术”不应该太过炒作!中国老院士:这是科学,不是玄学!

总而言之,量子的确是一个很神奇的科学技术,它终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其过分渲染和炒作,而应该时刻铭记——科学不是玄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