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田黎明,1955年生於北京。1989年考取盧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畫學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員。

樸素的宣紙

桌上鋪展著潔白的宣紙,清柔如水一般,讓人幻發出內心的光明。宣紙已生長千年之久,歷經世代勞動人的辛勤培育,以智慧之思,取自然之源,聚天地人造化之功,呈現出平凡樸素,潔淨淳厚的美德。宣紙散發著中國文化的心性,用心境去接觸,它會漸自成為你的知己,其純性有若月光的朗照,當你寂靜之時,才能體味入真的奧妙。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陽光下游泳的男孩 69.6x46cm 2008年

面朝宣紙的潔淨天地,自然有筆有墨。三者如同歲寒三友,以人為伴,日月正心。筆是中國古代書寫工具,其筆跡最適宜宣紙生髮。墨早在殷代形成,入水可分五色,也可融入硃砂,花青等,以此宣紙、筆、墨的相融,共同追尋著品格。中國先賢哲人借紙以文,元人《秀石疏林圖》在宣紙記下了寫心傳意的體悟過程,歷代學人在宣紙上承載著心性所住。宣紙若水,無私給予,接受著平常的苦樂交集。面對宣紙,不如說是在尋找一種接近體驗生命的方式。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藍天 68x48cm 1994年

當畫筆輕輕落在宣紙上,像蜻蜓點水。宣紙的靈性觸動著心緒,只在行筆一剎那,像步入沙漠行走——天地間留下自己一行足跡,淺深之印感覺如老子所言“道生一”;宣紙又若土地的寬廣,境生萬物,更成為筆墨與宣紙對心性的感應——王羲之作書稱“橫應如千里排雲”,而先人用筆則有“如錐畫沙”。此時宣紙的時空內涵著人生朝夕起始,透出味外之旨,像是體悟人與自然無間隔之距。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雪域淨土 210x150cm 2002年

漸漸宣紙上幾條弧線圍在一起,似雪花,卻是梅。此時宣紙的潔白也賦予了梅的潔淨,似”攜鏡自照”來品咂寒苦之樂。這種立格觀照方式,按照宣紙的感知產生了“意象”。極簡數筆,透徹而浸染的濃淡賦予了宣紙的情操。宣紙最能承載筆意、墨意,從一畫之始,不論寒天樹低或秋山風雨,宣紙也會時刻提示著尋求超越。心性皆在空處,這正是宣紙的樸素之境。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西藏陽光 210x123.6cm 2001年

面對宣紙,以最簡的練習,古人有“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對性情的涵養是日漸體會。筆法墨韻各陳其變,如陽光和風雨圍繞宣紙來經歷求道者的生存之境。漸漸宣紙上又開始了關於山體的建造,從品咂自然至心象之跡。筆法力透紙背,墨韻濃淡之極,在宣紙心境中,形成了筆、墨、宣紙三友之和。其又沿溪流前後,登山石上下,越繁木古林,沿山體碎石,穿過迷霧,層層登高。宣紙滿載信念,放眼眺望,山巒極遠,風清天高。此刻宣紙含物,有無之間,直指人心,實則人之知己。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都市女孩 69x46cm 2007年

筆與墨層層積在宣紙中,似乎宣紙反應越發愚鈍。而近山者厚之方式,使宣紙又若空氣一樣透明,讓人於其中深深呼吸。宣紙之薄而柔弱,卻可承受山體之碩大,又能作溪流百回之疊,從而生髮清氣如嵐的渾穆之象。此時最能印證老子“大智若愚”的思想傳頌,這是宣紙所能給予的樸素境象。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海軍戰士寫生之三 136x70cm 2015年

面對宣紙若清風拂來,像小河泛起的清波。宣紙最喜水,柔是本真,剛是承載。老子有“上善若水”,可以說宣紙浸水方式承載了真善之厚,以清水無香溫潤著筆墨中的酸甜苦澀。勞動人菜籃子,文人窗前一抹竹葉,還有自然中瓜果草蟲無不成為宣紙的平常所在。生活給予宣紙時重時輕,人生路遇,時寬時讓。宣紙是一束人與自然之光,充滿生機。它似乎讓一切事在其中放下自己,讓潔白的空間照亮自己也照亮旁人。這是宣紙所能給予的平常心。

田黎明:樸素的宣紙,做樸素的畫家

松的生活 54x46cm 2017年

面對宣紙的樸素,就像隨著山澗的清泉,漸漸溢出的生活點點滴滴,又緩緩流向自然。

2015年1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