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鄭成功之前是否被漢人有效統治過?

張進娣


在鄭成功之前,有顏思齊、鄭芝龍經營臺灣。

顏思齊被譽為“開臺聖祖”,在現存所有的史料中,清人江日昇所著的《臺灣外記》對顏思齊的紀載最為詳盡。顏思齊,字振泉,早年在家鄉為官宦人家所欺辱,一怒之下打死其僕,背了人命官司,逃命至日本平戶。他初以裁縫為生,後來有了些積蓄,與一群華人海商混熟了,由於他性情豪爽、仗義疏財、身強體健,武藝高強,久而久之在日本華僑中聞名遐邇,為當地華人領袖之一。

當時,日本國家權力落入德川幕府之手。懷有遠大抱負的顏思齊認為可以聯合當地華商勢力共舉大事,推倒德川幕府,將日本三島據為華人所有。他糾集陳衷紀、楊天生、鄭芝龍等二十八人,歃血結義,稱兄道弟。約定於1624年的中秋節舉事,可是百密一疏,起義前幾天消息走漏,顏思齊等人緊急拼湊十三艘商船出海,逃到臺灣。

顏思齊等在臺灣島西海岸的笨港(今為北港)登陸,此處距澎湖島四十里,與之隔海相望。登島後,顏思齊做的第一件事是鎮撫土番。他會見土番首領,商定雙方各自地盤,互不侵擾。

緊接著,這位開臺英雄開始了拓荒笨港的嘗試。他闢置十個寮寨,分別稱為:主寨、前寨、後寨、左寨、右寨、海防寨、糧草寨、哨船寨、撫番寨、北寨。由於笨港地處北迴歸線附近,日照充足,雨水豐沛,土壤肥沃,是一塊極為適宜耕作的土地,顏思齊集團要長期經營,勢必要解決糧食問題,同時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增強實力並擴大影響力。要做到這些,就必須要有更多的人口。為此,顏思齊派遣心腹楊天生秘密回到福建,在漳州、泉州一帶招募三千多名勞力,用船運到臺灣笨港,這也是大陸漢人大規模遷移臺灣的開始。

1625年農曆九月,顏思齊意外染疾,不治身亡。臨終前他對結義兄弟們說:“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創建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此時距他入臺僅有一年的時間,去世時年僅三十七歲。

在今天台灣北港的街道中心,樹有一座“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這位拓荒英雄也被冠於“開臺王”、“開臺聖祖”的稱號。


君山話史


《孟子說史》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初中歷史課本,也說到了臺灣。臺灣島在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時又稱琉球。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派大將衛溫到達臺灣,漢人從那時定居臺灣島,並帶去了先進的文化和知識。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臺灣島上只有原始居民沒有建立國家,只有部落存在,也就是處於蠻荒,未被開發。臺灣島上除了原始的土著居民就漢人,從唐朝開始福建沿海漁民不斷登陸臺灣島,而且在上面長期定居。說明最早在島上居住的文明人類,是漢人。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曾經在臺灣有過停留,到明末,開始有漢人大量移民到臺灣島。進入15世紀和16世紀,西方國家進入航海時代,在全球拓展殖民地。荷蘭首先進入臺灣省,並佔據臺灣島。後來西部也曾進入臺灣,被荷蘭趕走,所以荷蘭長期佔據臺灣島。

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才真正意義上,成為中國人的領地。雖然,在鄭成功沒有收復臺灣島前,當時的王朝沒有對臺灣宣誓主權,但是臺灣島也沒有政權,只有原始部落,而且當時的大陸移民已經比島上的土著居民還多。所以,在那是一個是漢人的土地,而不屬於任何一個王朝。直到清政府將鄭成功的後人打敗,臺灣島才劃歸清政府管轄。


謀士說


臺灣第一個疑似政權是土著的大肚王國。第一個外來政權是荷蘭人的建立的。荷蘭人建造熱蘭遮城、赤嵌城,開始了有效統治。 鄭成功趕跑荷蘭人,自己統治臺灣。 不難看出,鄭成功也是後來人,所以從鄭成功“佔據”臺灣,比鄭成功“收復”臺灣更符合史實。

另外一地是不是一國領土,“自古以來”基本沒啥作用。關鍵看現政權是不是有效控制、現在主體人口是不是和聲索國保持同心同德。新加坡、舊港,這些都符合“自古以來”,但是卻不是中國的。藏南對印度絕不是“自古以來”,但哪裡的老百姓就聽印度的。

當今領土的法理,源自二戰後的國際秩序,而非什麼自古以來。


盜德高點


回答這個問題很讓人糾結,語言要好好斟酌一番,否則容易犯錯誤。

樓主問的是漢人有效的統治,那麼就先從統治談一談。

這個問題其實看一看咱們歷史教科書的各朝代地圖就能知道,鄭成功以前臺灣島是從未被納入中原版圖的,未被中原王朝有效統治。





咱們這邊(大陸)常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曾派一萬甲士去過臺灣……”

可是想一想,派兵過去就能說明那地方歸你管嗎?現在美國在很多地方都有駐兵,那也不能說明它對這些地方都有主權。還有說孫權派兵去就是掠奪資源去了…而且待了近一年就回來了…再有就是說“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但澎湖只是臺灣海峽裡的島,並不是臺灣島,所以宋元也沒有統治臺灣。

直到後來荷蘭等歐洲人來到臺灣島,才正式開始了臺灣島的有效統治,這也是國際上的主流說法,一般臺灣歷史也是從這開始講。

再到後來鄭成功來到臺灣島趕走了歐洲人,才正式開始了漢人對臺灣島的有效統治,後來再傳到清朝、民國和我們現在。

所以說從鄭成功開始才有漢人對臺灣的有效統治,臺灣人對鄭成功也很尊崇,位於綠營大本營臺南的成功大學,名字就是源於“鄭成功”。



雖然鄭成功之前沒有漢人對臺灣的有效統治,但臺灣卻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土地,從古到今不斷有大陸這邊的人移居到臺灣,上面生活的都是我們炎黃子孫!所以,同為一家人,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走向統一!


SB體育


在臺灣,有一首古老的歌謠《渡臺悲歌》,描述了十七世紀閩、粵漢人離開故土,偷渡海峽,移民開拓臺灣的血淚史。

與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同時期的,還有1624年顏思齊登臺。

在臺灣開發史上,顏思齊是最早對臺灣進行有組織的大規模開墾,因此被譽為“開臺王”。其實他的身份是海盜,並且是鄭芝龍的結拜兄弟,在農耕社會,能離開故土,漂洋過海者基本都是海盜。

為開拓臺灣,顏思齊從泉州、漳州招募三千人,這是漢人移民臺灣的開始。

但顏思齊登臺僅一年,便逝世,鄭芝龍成為繼承人,繼續開拓臺灣的事業。與此同時,西班牙、荷蘭等勢力已經開始染指臺灣,最終荷蘭取代西班牙,並驅趕其他勢力,獨佔臺灣,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

顏思齊時期,臺灣僅屬於漢人開墾階段,並未是進行有效統治。鄭芝龍初期,在開墾臺灣的基礎上,逐漸建立鄭氏政權,但不久被荷蘭勢力驅逐。因此,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臺灣應該曾有過短暫的漢人有效統治期,但統治範圍不包括原住民勢力。


五味社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由於氣候變遷等各種原因,在千年前中原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長江以南幾乎一片荒蕪,那麼臺灣在鄭成功之前是否被漢人有效統治過?

臺灣基本情況

東南地區並沒有除漢人朝廷以外的政權存在。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海盜組織在管理著地方事物。在鄭成功帶領漢人大規模開墾臺灣前,有一個叫開臺王的人物曾經在臺灣開墾。但是由於氣候條件過於惡劣,地形複雜,當時的技術條件並不足以支撐人們在那裡生活,於是他放棄了臺灣,帶著臺灣的漢人到了海南島,後來這塊土地上就廖無人煙。

開臺王

開臺王這個稱號的由來,確實有開墾臺灣第一人的意思。在當時生產力水平條件下,臺灣島的用處多是躲避風浪汲取淡水。開臺王顏思齊最開始並沒有相中這一畝三分地兒。因為臺灣實在是太荒蕪了,基本上沒有漢人居住。臺灣的土著居民驍勇善戰,拿著魚叉分分鐘將外來人口趕出臺灣島島嶼。

顏思齊

此人曾經雄心勃勃跨過海峽抵達日本,妄圖裂土稱王被現實所打敗。只得灰溜溜的回到了臺灣島上,他著是大量的漢人,想方設法籌措了大量資金用來開墾臺灣島。從福建地區移居過去的漢人可達萬人之多,這就是臺灣最初的祖先。荷蘭人也曾經抵達臺灣,但稍微晚於他,一個從東北登陸,一個在西南登陸。雙方由於距離太遠,沒有利益衝突也都相安無事。當時臺灣島上的荷蘭人僅有百餘人,除了武器先進並無其它優點。顏思齊因生病突然去世,他開創的百年基業眼看要毀於一旦,鄭成功正好來到了臺灣接手了他的事業。

鄭成功對開墾臺灣做了進一步規劃,將自己家族中幾千人通通遷徙到這裡,大大提高了臺灣地區的生產力水平。


品讀武器裝備


臺灣,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心裡的臺灣哀愁與小確幸。


一、地理上屬於大陸架,大約在一百多萬年也是第四紀地球打個嗝,中間出現下沉便是現在臺灣海峽。考古學家在濱鄉八仙洞出土的舊石器的石頭生活用品基本和閩南發現石製品基本一樣的,後面發現動物化石如:象、犀牛、劍齒虎也是長的模樣一樣,只是沒有食肉動物—恐龍。

二、三國演義東吳丹陽太守沈瑩在《臨海水土誌》出現人類最早夷洲“臺灣”記錄,公元230年衛溫和諸葛直乘著三十多艘戰艦,也是赤壁之戰後的水師一萬多人到達,因為孫權正在向南徵南蠻。



元朝的打遍歐亞大陸的冷兵器時代宇宙最強的騎兵,順便也在澎湖巡撫司管理臺灣島。明代資本市場出現貿易發達,隨著鄭和多次下南洋也是我們現在所說“海絲之路”大發現,大量的福建移民隨著三寶到達臺灣、遠至現在呂宋、新加坡和馬來半島,建房耕地。

明萬曆年間正式釆納閩南人語“大員”稱呼臺灣。這時滿族八旗兵與李自成與南明開始逐鹿中原、無㗇理會海外之島。

三、正式管理在具有戰略眼光康熙大帝滅三藩後,康熙二十三年設臺廈道,設一府三縣,臺灣府在臺南,管理記錄20萬人口。

明末閉關鎖國給了荷蘭人機會,荷蘭人正在全球尋找殖民地,臺灣氣侯與土地適合種植甘蔗糖。於1624年入侵臺灣,長達38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在“國姓爺”鄭成功長達九個月的圍攻,揆一簽字投降,退出臺灣,1662年2月1日中國正式收回臺灣。在清政府軍事壓力下,鄭氏後人歸順朝廷,歸屬中央直接管理。


戀愛的犀牛V


存地失人 人地兩失 存人失地 人地兩存

要說臺灣歸屬。應以臺灣歷史 文化 人文 信仰來了解。 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說臺灣歸屬是荷蘭 因為荷蘭是有效統治, 請問臺灣人給鄭成功立廟宇,有給荷蘭人立廟宇嗎? 臺灣人心向鄭成功還是荷蘭人。 臺灣歸屬臺灣人需要荷蘭人決定嗎。


言不由汙


鄭成功之前,臺灣有漢人移,但王朝並沒有在臺灣設置縣,所有並沒有統治臺灣,臺灣只有民間漢人移民而沒有官府。


不安分2010


當初明荷在澎湖打得難分難解之時,駐澎湖巡檢司的明朝長官沈有容竟然慫恿荷蘭人去佔據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