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鵬:我國天然氣消費重心是否會發生轉移

文/於鵬

中阿商品貿易服務平臺負責人

近年來,由於居民和工業領域的煤改氣措施以及能源結構的持續清潔化,我國天然氣市場快速擴張,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可以預見的是,在人們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天然氣高速發展的態勢仍將持續。考慮到煤改氣進程步步推進,城市燃氣大規模普及,未來我國天然氣市場的消費重心是否會發生轉移?

於鵬:我國天然氣消費重心是否會發生轉移

城市燃氣仍是主力 重心轉移時機未到

對於缺少天然氣礦藏的中國來說,近年來天然氣消費量不斷提高,同時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2016年,國內能源消費總量為42.6億噸標準煤,天然氣佔比6.4%。我國天然氣在能源消費比重不大,但消費量增速較快。

2005年國內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2015年增至1350億立方米。200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468億立方米,2015年增至1931億立方米。消費量增速遠超產量,供需缺口逐年擴大。我國自2006年開始成為天然氣淨進口國以來,進口量逐年攀升。2017年我國共計進口天然氣955.47億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長26.99%,對外依存度達38.43%。推動我國的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於城市化、生活方式轉變、生活質量提高和環保需求。

中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拉動消費增長。199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30.89%,到2017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8.52%,18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7.63%。強勁增長的城鎮人口集中居住率為燃氣管網普及和集中取暖供應打下良好的增長基礎。

中國北方城市多采用集中供熱方式,由於城市集中採暖方式更經濟,採暖效率高,集中採暖模式還有擴大到南方的趨勢,我國南方地區地產商建設集中供暖和自建集中供暖比例在上升。在煤改氣的大環境下,中國城市供熱對天然氣的需求將越來越高,城市燃氣用量還會進一步提升。

在當前我國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推進煤改氣的政策背景下,我國主要地區以做飯、取暖為主的居民用煤正在管網普及和城市化雙重作用下逐步被天然氣取代。在當前天然氣化工水平有限、工業用氣依然成本過高的條件下,居民燃氣消費增長勢頭將超過工業消費增長趨勢。

我國現階段天然氣消費主要分為工業燃料、城市燃氣、發電、化工四個部門。除了工業燃料和城市燃氣外,在環保發電的大環境下,近年來我國建成較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廠。國際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廠一般和天然氣長期協議配套建設,以此來確保電廠的盈利空間。然而,中國燃氣發電市場氣源部分依賴現貨市場採購補充,當天然氣價格低於煤炭的時候,電廠盈利;當油價帶動天然氣價格高企的時候,電廠就會虧損,只能提高檢修率、少開工。當氣源供應發生問題的時候,電廠就只能停工或者使用煤粉作為燃料。因此,如何多籤優惠的天然氣長期協議成為天然氣發電推廣的關鍵。

對於交通用氣來說,氣價也是制約增長的根本原因。目前交通燃氣應用更多的是享受燃氣補貼的燃氣公共汽車和專跑長途運輸的大貨車。從天然氣的特性以及我國交通用能的發展趨勢來看,筆者認為,未來我國交通用能將逐漸發展成這樣一種態勢:私家車以電動汽車為主,重卡和公交車以及高速大型船舶用天然氣替代柴油,部分野外作業和重型工礦車輛用柴油,還有很多越野車、高性能汽車以及不發達地區繼續使用汽油。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分子結構穩定,發生分解反應再去合成其他有機化工品耗能較高,在目前條件下天然氣化工的應用範圍還是很有限的。

綜上所述,未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城市燃氣尤其是天然氣集中供暖為主。受制於價格、氣源和天然氣本身的特性,工業燃氣、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化工等其他領域很難得到大規模普及。

於鵬:我國天然氣消費重心是否會發生轉移

市場面臨兩大難題 靈活開展能源供應

在天然氣市場正以較快速度擴張的現實基礎上,如何保障氣源、穩定氣價成為天然氣市場最重要的兩大難題。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有一定週期性,很難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產量和進口量,因此天然氣消費需求以較快速度增長,必然會給供應端帶來壓力,甚至帶來供需缺口的不斷擴大。

在進口氣源中,我們通過長期協議採購的比例並不高,主要是因為中國開發利用天然氣的歷史較短,是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後來者。天然氣開發前期成本很高,而且為穩定天然氣藏後期供應,開採調整成本也不低。而中國城市建設早,大多缺少燃氣管網建設規劃,導致建設成本高、管網普及較慢,直到進入21世紀燃氣管網建設鼓勵政策落地,市政管網建設意願才被調動起來,到2004年我國才開始大規模普及天然氣。

然而,法國20世紀60年代從阿爾及利亞進口LNG,日韓從1970年代開始將中東天然氣作為主要發電能源。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天然氣價格不高,日、韓、歐盟國家都參與天然氣開發,簽署天然氣採購長期協議的價格非常有優勢。而遲到的中國面臨的國際優質天然氣資源本就不多,參與時間也短,所以我們長期協議簽得少,40年照付不議的合同簽得更少。因此,現階段通過現貨市場採購仍是補充氣源的重要渠道。

國際LNG現貨市場將天然氣視作原油的熱量替代能源,採取熱值等價換算,與國際油價高度掛鉤。2008年以來全球油價大部分時間居於高位,LNG價格也隨之上漲,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購氣成本,並降低了氣源穩定性。

所以綜合看來,中國目前天然氣用量增長快、廉價氣源少,高度依賴現貨市場導致價格波動大,直接影響了天然氣的應用範圍。

面對高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和海外天然氣生產的動盪環境以及採購、調峰、調解效果等各種複雜挑戰,我國應當加強頁岩氣、煤層氣、煤化氣的生產,通過多種氣源開發確保能源安全。目前我國頁岩氣開發,南海的深海天然氣、可燃冰、凝析油開發,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煤層氣等項目開發進展順利。這些氣藏的前期投入很高,需要各方面保障穩定的投資力度。能源自給率提高是能源安全的基礎,只有提高天然氣自給率,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氣源和價格受制於人的困境。

對於國際上重要氣藏要堅定步伐,儘早藉助有利時機介入開發,併力爭成為主要的開發者和融資提供者。從長遠來看,全球LNG市場是供大於求的,或者說供需寬鬆是大概率。特別是隨著美國天然氣出口的增加以及LNG貿易的靈活性不斷增強,天然氣逐步從區域市場向全球市場轉變,北美、歐洲、亞太區域市場價格差距將逐步縮小。我國既可增加管道氣的進口量,也可以在沿海地區多進口LNG,具備多元化進口選擇的條件。我國應打好市場優勢這張牌,提高對外談判的議價籌碼,努力降低進口氣價和成本。

同時,要加強管網和接收站、儲氣庫建設,提高調解和儲存能力。我國包括LNG在內的天然氣儲存能力預計從2015年到2025年每年增長17%,2025年將達到400億立方米。LNG接收能力預計年增8.6%,在2025年前達到1億噸。全國擬在建LNG接收站項目達64個。屆時,我國北方LNG接收站偏少的局面將徹底得到改觀。

在確實不利於天然氣管網普及的地區,因地制宜使用清潔能源。在我國西部部分富煤地區,清潔燃煤比天然氣價格便宜,燃氣管網鋪設成本過高,而清潔燃煤廠投入不足,生產標準低。在這樣的地區應加大力度推廣潔淨煤技術,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一些便於開展液化石油氣、新能源供暖的地區也應靈活開展能源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