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微信支付猛追,支付寶已優勢不大,你怎麼看?

小道


支付寶對於微信支付來說,確實是沒有絕對優勢以及絕對壁壘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這裡面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夜之間爆發,搖、發、強讓微信支付一天跑完了支付寶八年的路

2015年央視春晚,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史上關於移動支付的一個奇蹟,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史上的一個奇蹟,當然這也是支付寶發展史上最大的疏忽,這個疏忽後來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馬老師稱為“珍珠港式”偷襲。

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為32.7億次,“春晚搖一搖”紅包互動的總量超過了110億次,在當晚22時34分達到峰值,峰值為每分鐘8.1億次,總計超過6.8億人次參與了春晚紅包活動,僅僅在除夕夜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就達到了2.4億個,總金額達到了40億元,2天時間微信銀行卡個人綁定賬戶超過2億張,就春節期間的微信紅包,就給騰訊帶來數百億的資金池流量。

微信體驗更好,使用門檻更低、線下優勢明顯

不得不說 ,微信的用戶體驗確實要好很多,微信功能設計上更加簡潔,但是微信就要難很多了,打開支付寶其實有點亂糟糟的感覺。

當然對於像我們這種用戶來說,支付寶使用並沒有太大的用戶成本,畢竟這部分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不需要太多的時間、經歷去學習,不過對於對於很多中老年用戶,支付寶的使用門檻其實還是比較高的,用戶教育成本極大。

這就造成了一個直接差異,深度的互聯網用戶可能會習慣支付寶,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四五線城市,已經中老年用戶,不屬於深度的互聯網用戶,這部分用戶沒有經歷過很好的互聯網產品用戶習慣教育,那麼對於這些用戶群體來說,微信更簡單。

微信有超過10億註冊用戶啊!這個用戶體量就算是拿到全球互聯網市場比較,那也是頂級的,當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量達到10億以後,可以說量變就能很大程度的引起的質變。

微信除了用戶多,還有一點最為重要的就是,微信本質上是社交產品,社交產品用戶之間不是相對獨立的,而是有一個穩定的關係鏈,無數的關係鏈就是一張非常難以拆散的關係網,這個關係網很難輕易被撕破,除非有一款真正的革命性產品。

說白了就是這個時代,讓你不用支付寶大部分人都可以,但是不用微信我相信對於幾乎90%以上的互聯網用戶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你可以不用微信,但是你不能讓你的朋友、親人、同學、同事、客戶等不用微信。

總體來說,目前在線上市場,支付寶佔據巨大的優勢,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淘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線下微信更具優勢,尤其是在一些中老年用戶等互聯網輕度用戶群體中優勢明顯。但是總體來說,未必支付寶就有絕對的優勢,畢竟微信追趕確實還是很猛的。



EmacserVimer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支付寶來到我們身邊已經有一些時間,我想大家也對支付寶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平時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已經離不開支付寶,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支付寶付費、繳費、儲蓄等等。由於支付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它也成為了移動支付的巨頭。
近期,國外媒體有報道微信支付猛追,支付寶所佔的優勢已經不大,我想先否定這種說法。我一直有關注我國各大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寫的文章,關於微信支付迅速增長的文章確實看到過不少,而並沒有看到過說支付寶與微信比較所佔優勢以不大的文章。關於外媒這樣的報道,我只能說是因為對支付寶以及微信瞭解還不夠深。
如果只是經過簡單的調查就有了這篇報道,那麼可以理解為外媒被中國現在所表現出來的現象騙了一次。現在,在中國的超市、商場裡邊最普及的移動支付是支付寶和微信。而它們兩者之間日常的生活支付中最常用的卻是微信,可能外媒就是被這種現象所迷惑了。
現在,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微信和支付寶裡面都會有錢,當我在商場或是超市購物時,我也會選擇微信支付,不過,我放在支付寶裡面的錢是放在微信裡面的很多倍。平時選擇微信支付只不過是因為微信作為一個社交軟件,我們時常都用得到,付款時不用切換軟件,圖個方便。另外,微信錢包是由於大部分人使用微信而衍生出來的產品,作為微信的附帶品。在專業性這方面,微信就不如支付寶,那麼對於資金安全這一方面,我始終相信的是越專業越安全。所以,在支付寶裡面我可能放上很多錢,而在微信上一般不會超過五百。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微信支付發展迅速,可是與支付寶相比較還差的很多,支付寶現在還佔有很大的優勢,至於未來二者會不會相平,還要看他們的發展。

變革家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對於移動支付我比較看好微信支付,我認為微信支付會最終超越支付寶的。

微信最終超越支付寶的原因是:微信有強大的社交基因,這是支付寶所不具備的。根植於社交的微信可以用微信支付做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一群同事或者家人建一個微信群,大家可以用微信紅包搶來搶去進行娛樂,搶到金額高的洋洋得意,搶的少了會不滿意,你如果只搶不發會被別人鄙視,這樣會極大了增加了趣味性和娛樂性,再比如,我和同事們喜歡通過鬥地主小遊戲建個房間,輸的要想贏的人發個紅包等等,那麼問題來了,通過社交形成的零錢怎麼辦呢?我們肯定會拿來消費,所以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咱們身邊的朋友或者同事是不是打開微信的頻率明顯要高了。另外微信支付的最近推廣力度也比較大,在我們鄭州可以一分錢乘公交車,還有微信支付免單的活動,這些活動極大的吸引了用戶。反觀一下,支付寶在社交方面就不擅長了,支付寶一直也想追趕微信,比如過年的時候發起了集五福的活動來拉好友,做社交,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

支付寶作為一個支付軟件,微信支付還未出來的時候是其輝煌的時期,因為支付寶作為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它的誕生很好的解決了電商和用戶之間不信任的矛盾。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興起了一批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軟件。但是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支付寶的份額也在逐年的下降,那麼支付寶會被微信支付完全取代嗎?我認為不會,因為支付寶除了移動支付外,還有大量的理財產品,貸款服務等等,網商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是比較大的,這一方面是微信支付的短板。

對於小額支付市場,如果支付寶不把社交做上去,是很難與微信支付正面競爭的,市場份額會被騰訊瓜分。


管窺歷史


支付寶曆經8年之久,可謂是沉澱雄厚。

馬化騰說“流量是一切的根源”,一夜之間,微信支付爆紅,用了1天的時間追趕上了累積跬步8年之久的支付寶支付。

支付寶支付起於阿里巴巴,當時為了解決線上支付難題,馬雲開創了支付寶,重點是用於用戶的線上支付,隨著這幾年的移動快捷支付興起,支付寶順勢成為了掃碼支付領域的龍頭。

微信支付也是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就像馬化騰說的那樣子,微信憑藉龐大的用戶量,幾乎在瞬間就趕上了支付寶。

不過現在很流行一句話那就是“大錢用支付寶,小錢用微信”,看起來人們還是覺得支付寶最安全,畢竟馬雲的支付寶是專業做金融的,而微信雖然方便,打開的速度快,但是畢竟是社交軟件,功能繁多,容易出現漏洞。

支付寶的專業性大家有目共睹,從借唄到花唄再到餘額寶以及備用金,支付寶的每一個產品可以說都對當今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良性影響作用,人們對支付寶的認可也是日益積累起來的,可以說根深蒂固。

我就是一個經常使用借唄的人,額度8萬,利息0.03%,通過借唄,我渡過了數次難關,對於支付寶我有一種莫名的感恩之情。

微信在金融領域的崛起很突然,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情,這就是流量的優勢,像微粒貸,備用週轉諸如此類的公眾服務呺,額度雖然只達倒20萬,不及支付寶借唄的多,但是憑藉流量優勢也是火爆的一塌糊塗。

微信能否超越支付寶,如果單從移動快捷掃碼支付上來說,確實有優勢,但是拿大額金融項目來講,微信與支付寶還有一定的差距,未來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睦崗


在中國內地可能看似微信多人用,但出國了你就知道那個份額大了,再說,國內一般小買用微信,大額都是用支付寶的,微信支付只是一個社交軟件的附帶,而支付寶是一個獨立有著完善交易系統的移動支付所軟件,更重點的是,支付寶它的同步雲數據端才是最牛的,國內六個雲數據端,歐洲也有,亞洲區也基本齊全,為什麼要那麼多雲端數據中心呢,簡單舉個例子,你在支付寶消費一塊錢,全球這些雲端中心都會同步跟新!你去買一張地鐵票,連在歐洲的阿里雲端也會更新提示!還有印度pay,雖然是啊三的公司,但是幕後也是螞蟻金服支付寶的技術,大股東也是馬雲!所以就這點,支付寶更勝一籌!


RainRain特搜


要不是評論 都不打開這半年多沒打開過的頁面



帥哥103096931




大橙子140016209


支付寶和微信的競爭是越來越明顯了,在支付領域兩家誰能更勝一籌,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微信和支付寶的競爭,上升一個層面就是騰訊和阿里的競爭。

在今年的年初,國外媒體報道稱微信對支付寶的窮追猛打,看到現在支付寶多佔的優勢也已經不大了,這樣的說法到底合不合理呢?其實,微信和支付寶兩家雖然都有移動支付,但是兩個功能設置,所傾向的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的。

微信主要側重於社交功能,在移動支付方面,其實並沒有支付寶所佔的優勢比較大,用戶使用微信錢包,更多的是方便移動支付,以及用戶之間的發紅包。而支付寶更多傾向的是理財功能,算是一個金融方面的軟件,雖說支付寶也在做社交,但是與維信相比,的確差了幾個等次了。

如今,微信和支付寶的競爭,其實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展現,例如:微信小程序的興起,支付寶也在線上上線小程序功能,支付寶做理財,微信零錢通的上線的,口碑什麼的也開始進行競爭。但從本質上來說,兩家還是各有優劣勢。

按照外媒的說法,可能更多的是對功能以及用戶量的一個對比,不可否認的是,微信小程序的上線,一定程度上是給微信用戶的活躍度增加了很多,加上現在支付寶的限額比較嚴重,微信的確是給支付寶帶來了壓力。但是,很多用戶習慣用支付寶的還是會用,本質上也是沒有什麼衝突的。


一棵會結果的樹


國內微信份額早已趕超支付寶,這是事實,不然馬雲不會天天支付寶發紅包吸引用戶。有的人說國外支付寶怎麼怎麼厲害,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國外銀行體系很發達,銀行卡直接支付,根本就不用什麼支付寶。簡直是多餘。支付寶怎麼怎麼強,那都是馬漢奸天天吹噓而已。


賭神高進先生


5月3日,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為美國的50倍多,規模高達5.5萬億美元。而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正在被一直被壓著的騰訊顛覆,其與領頭羊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差距已經明顯收窄。支付寶誕生於2004年,當時它旨在促進淘寶電商平臺上的交易。它主導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有很長一段時間。

起初支付寶是作為阿里巴巴電商網站的支付工具,並且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電子支付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消費者使用通訊app內置的支付功能——微信支付的習慣漸漸養成,這一情況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現在哪都可以用微信支付,特別方便。”這是用戶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為了買東西刻意去打開一個APP,為什麼要那麼麻煩呢?”是啊,現在人人每天不一定需要打開支付寶,但是人人都必須打開微信。微信已經不能用“打開”來形容,因為微信一整天都是在線的,隨時隨地接收信息,要支付的時候順手點擊掃一掃就好了。從用戶體驗來看,微信支付比支付寶支付更方便快捷。

微信支付正在迅猛發展,支付寶沒有社交通訊生態,沒有類似公眾號的媒體屬性,接下來的王者之爭,支付寶地位堪憂。

移動支付領域領跑全世界,主要是受網購繁榮發展,以及信用卡等替代支付選項相對較少。艾瑞諮詢公司依據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數據指出,去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5.5萬億美元,為美國(1120億美元)的50倍之多。在該市場,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度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而打起燒錢大戰。

在數字紅包的強勁驅動下,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取得爆發式增長。通過微信賬號在線發紅包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數百年的紅包傳統:今年6天的春節假期期間,微信紅包交易額達到640億美元。

騰訊副總裁張穎上個月在香港的一個大會上表示,“如果我們不考慮紅包,阿里巴巴不算淘寶交易,我們也不知道究竟哪一方的規模更大。”

雙方爭奪支付市場份額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創造利潤——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支付服務的收費只能勉強覆蓋它們的成本——而是獲得富有價值的支出習慣相關的數據和金融信息。行業顧問們將騰訊的崛起歸功於微信的廣泛流行,以及商家想要避免完全依靠一家支付服務提供商。

麥肯錫諮詢公司駐香港合夥人傑夫·加爾文(Jeff Galvin)說道,“淘寶和天貓電商平臺的主導地位最初幫助支付寶在中國成為人們默認的數字錢包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