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比賽,發表過論文,考研複試的時候會不會很容易被刷呢?

只如_初見


好一點的學校,研究生畢業,需要發一篇SCI的文章,博士畢業需要兩篇SCI文章。



雖然學校裡有的研究生能出好幾篇文章,但對於大多數研究生來說,能在三年內,順利發一篇SCI文章,還是需要一些努力才能辦到。

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即使對於研究生,發表論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又怎麼會苛求還沒入門的本科師弟師妹一定要發文章呢?

相反,對於本科發表論文,自然有一些屬於天賦異稟,確實非常優秀。但據我所知,大多其實是跟著研究生師兄師姐做實驗,然後掛名,或者用師兄師姐的邊角數據寫的。這些事情,老師心裡也有數,所以也不會因為你發了文章,就真非錄取不可了。學生好不好,是否符合自己實驗室的需要,通過面試,老師是有鑑別能力的。



我當年考研,本科階段有一篇二作的文章,但我覺得老師錄取我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有這篇文章,而是我一開始就坦率的說了,這篇文章我沒做什麼事,就跟著師兄做了幾天實驗,文章也是師兄寫的,跟我的關係不大。

考研複試,需要的是跟老師真誠的溝通,他覺得你適合他這個方向,就成了。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題主你好~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大三、大四的學生,尤其是一些臨近考研的人,都會有相同的疑問。畢竟,的確會有很多的學生之前都沒有意識到論文、比賽獎項和考得的證件的必要性,沒有意識到一張漂亮的簡歷,對於考研、保研、就業有多麼重要。但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這裡給有想同疑問的同學一些小小的建議~

論文、比賽經歷的意義在哪?

首先,回答大家的疑問之一?為什麼考研面試考核標準一變再變,但對比賽經歷和論文的考察項就沒有變過,甚至於還加上了對本科科研經歷的要求?

其實很簡單,考研招到是未來的研究生(大多是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習時間短,工作時間短,短則兩年,長則三年就畢業走人了(碩士延期的還是很少很少的)。於是,

科研經歷可以證明你曾經參加過相應的項目,知道科研的流程和內容,論文證明你會寫科研文本,且專業基礎優秀,專業深度不錯。比賽證明你的操作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強。

因此,要招到能快速適應研究生生活,馬上就能進實驗室幹活的,這是很好的考核標準了。

大三的同志們如果沒有這些怎麼辦?

大三的同志們也很無奈,比賽也不是想參加就能參加的,高含金量的比賽絕不是什麼數學建模比賽,而是高專業性的比賽,比如機械行業的機械設計競賽、周培源力學競賽等等。節能減排競賽賽程長達五個月(從提交作品到頒獎),周培源力學競賽甚至兩年一次,錯過機會就基本再也來不及了。

這時候,就能用一種東西補足了:考證。

現如今,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幾乎人手一張,如何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優秀?一張CATTI筆譯三級證書就能解決你的問題~如何證明自己動手能力強、專業底子好?一些公司的工程師認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四的同學實在來不及了怎麼辦?

要是已經大四了,甚至是這次的考研黨(離考研只有十幾天了。。。),那怎麼辦呢?

同樣記住一點:這些東西,不論是論文還是比賽,是加分項,而不是決定項

如今的面試有一個原則:絕不因為一次面試否定一個人四年的努力。把專業課考高,整體排名靠前,在面試時能夠對專業問題對答如流,這樣,

即使沒有這些東西證明你的專業深度和廣度,你也能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試問,有哪個學校,會淘汰初試第一,複試表現不錯的學生呢?

所以,不要糾結自己得不到的,努力去做自己能做到的~

加油~題主,前程似錦,只靠自己拼搏。


北庭懷雪


在高校工作多年,隨著這幾年高校對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研究性教學的重視,不少本科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專業類的比賽並獲獎,或者發表專業論文,甚至有本科生髮表nature、science這個級別的論文。但對於整個本科生群體來說,這部分人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本科生是無緣於此的。

另一方面,參加比賽也並不是件很難的事,關鍵在於指導教師和團隊。如果可以,選擇業內大牛作為指導教師,從他的研究課題內拿出一小塊內容來研究,出來的成果獲獎肯定是沒問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實際上也得到了學術訓練,對上研究生是有幫助的。如果找不到大牛,可以找對各類競賽比較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和實驗教師,這些老師每年都帶學生參賽,對比賽規則熟悉,學生做起來會事半功倍。此外,參賽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團隊至少應該有2個核心骨幹。前段時間和一個學生聊起數學建模大賽,他說整個團隊就他能編程,其他都是來蹭榮譽的,所以比賽那幾天,他幾乎沒睡覺,其他人倒是也知趣,跟伺候皇帝似的伺候他。總之就是選對指導教師,拒絕豬隊友。

至於本科生髮表論文,我認為還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化學、材料、生物之類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方向,本科生可以承擔一個實驗,可以就自己的實驗數據寫一篇。對其他一些學科,比如機械、控制等,一般都需要有技術上的創新點才能出文章,而這些創新點多半會留給研究生或者導師自己。所以,本科生們也不要自視太高,本科期間進實驗室就是學徒工,打打雜,動手為主動腦為輔。

說這麼多,歸納一句就是,即便沒有論文沒有競賽獲獎,你在考研面試時也不會有明顯的劣勢。如果有,老師們多半會多問上幾句,到時就要看你的真本事了。


高校人才真經


明天就要考研了,作為一個曾經考過研,畢業後又成為教師偶爾指導學生考研的考研的人來說,這個考試和複習過程我一輩子不會忘。對於考研是否成功,主要還是看成績,初試成績複試成績,你所謂的參加比賽、發表論文只是在成績之上的一些附加值,當然有了可以提高複試的競爭力,但複試也不是全靠這些的。簡單來說一說考研。

1.考研成功路上一般要經歷兩次考試,第一關大家都比較清楚純粹筆試,考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提前開始進行復習,這個時間有長有短。外語和政治是統一試卷必考,專業課按報考院校、專業的不同分別用不同的試卷考試。初試主要看你的分數是否過了國家規定的分數線,注意總分和外語政治都要過線。過了之後才有可能提檔,但還得看是否能在你報考的學校初試排名中進入有一定錄取比例的複試名單。舉個例子,如果國家線是350,你考了355,但是報考學校進入複試最低分為360的話,你依然無法進入複試,而要儘快選擇其他學校進行調劑。

2.複試,複試一般為筆試和麵試,具體情況不完全相同。我以前複試時就是專業筆試+面試+英語口語面試。所以一旦初試通過也不能放鬆要抓緊時間準備複試。很多同學對筆試相對熟悉不緊張,而面對報考院校的專業老師卻膽怯,所以比較擔心複試面試的發揮,好似有些東西寫的出來卻說不出來。專業課準備要多看些專業書和課外知識,如果實踐性強的學科或者應用性學科要多結合實例進行思考。例如傳媒類專業,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就不要忽略,要把握熱點。與面試考試交流時不要太緊張,儘量發揮出自己的水平,侃侃而談,但不要亂說話。回答問題要有邏輯性條理清晰,要有自信,聲音清楚明白,對答自如,同時說話有禮貌。有些問題如果不會千萬不要胡說八道,有時候老師會覺得誠實比不懂裝懂會更好。

3.複試時,很多同學會將自己本科取得的成績帶上為自己增加分數,在這裡專業性的比賽獲獎分量是挺重的,很直觀的讓老師看到你之前在專業領域的成績。還有就是論文,如果在本科期間已經開始進行科研,說明其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基礎,一般也會受到老師們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本科時老師會提醒想考研的同學可以提前發論文。但是切記不要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優秀而不注重謙虛甚至和老師發生爭執。與老師適度的探討沒問題,但考試時不要亂犯傻,可以提出不同觀點但要注意說話方式。

4. 如果沒有這些加分項也不用太緊張,因為一般大部分考生可能都沒有,所以還是看複試發揮,運氣在此時也很重要哦!



最後舉兩個例子,有一個學妹初試分數特別高384分,排報考學校前五,原本覺得毫無懸念,但是複試竟然刷掉了,具體原因到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要提醒初試分數高的同學不可驕傲,高分之後依然要多看多想繼續準備。還有一個是我的學生,男孩,上學期間實踐性作業完成度不高,專業能力一般,但是報考了一個新開專業的學校,筆試進了複試,然後緊張不安,因為沒有完成度高的作品,到處去找同學借,筆試寫寫還可以,面試一說話就很容易露怯,最後也沒能成功。同學們不要覺得本科學習無所謂,到時候我努力考研就好了。臨時抱佛腳一時可行但不是所向披靡,同學們如果想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績,還是在本科的課程中好好聽課認真學習。


小八kikoxu


題主的擔憂要分情況來說,缺乏其他條件,談論會不會被刷,是沒有意義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大學期間參加過比賽發表過論文,在考研複試的時候絕對是加分項。但是沒有的話,在同樣的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前提下,的確沒有優勢。


1.參加比賽和發表論文,屬於加分項

如果本科階段,在校級及以上級別獲得過榮譽,是加分項,如果這類榮譽屬於在專業方面獲得過獎項,就更加的加分。如果是發表了專業論文,尤其是一定級別的期刊論文,不用你多說,只要面試不是非常差,那簡直就是香餑餑,導師們搶著要的!

2.相關的榮譽證書和專業實踐經歷也非常的重要

切記,是專業相關的實踐經歷哦~千萬不要以為兼職打工發發傳單、肯德基打工、家教什麼的都往上寫,這些只能證明你不夠專業!

3.本科專業成績非常重要

在複試的時候,帶上本科成績單,能夠凸顯出專業實力的科目成績,那就非常的加分。否則,一般而言,面試考官會懷疑專業性到底強不強,尤其是跨學校又跨專業的,會多方面考察學生的專業能力。

如果本科院校的級別,比如也是985或211,與志願學校的級別一致,難就減輕了難度,如果是二本或者三本,報考的是一本甚至是重點院校或者名校,那麼除了本科成績單之外,最好還能夠有其他的佐證材料,來證明你的專業實力。

4.同等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有各類榮譽和比賽獎勵的優先考慮

比賽獎勵一般是指校級及以上的,省級國家級的更佳,這個是最加分的。榮譽可別拿出來一個某某社團幹事什麼的證明,這個實在拿不出手。連學生會主席這類都可能老師都需要掂量掂量。

但是,如果你是校園“十佳歌手”,或者是校園級別晚會主持人什麼的,倒是會吸引老師們的興趣。尤其是面試的時候口齒伶俐,絕對是個加分項。


5.如果什麼都沒有,請拿出獎學金獲獎等級和次數的證明。 看本科成績,就說明了一切。


活動,比賽,論文,成績,好歹要有一方面突出的吧?否則,僅僅依靠研究生初試成績,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人才濟濟,錄取標準水漲船高,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的。所以,還是多長點心眼吧,考研考研,不是等到大四才需要考慮的問題。競爭越來越激烈,還是早點準備為妙啊!

我是一位高校老師,歡迎大家多交流多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點個贊並關注下唄~謝謝~

旅遊業的小喵老師


我本人就是沒參加比賽、沒發表論文的一名大學生,複試的時候一切很順利。所以你要明白一點:世界上最多的是普通人。不要說這些了,你六級過了基本可以碾壓大部分人了。

也別拿學校檔次說事,我報的是普通985,一起面試的學生感覺都是普普通通,說白了本科期間真那麼優秀,還需要考研?

上網多了有個壞處,就是感覺自己越來越差勁,因為有很多優秀的同齡人。但是我好歹也在某所985呆了四年,像網上這種比賽得獎發論文的本科生也沒見幾個。

知乎為什麼變成了編乎,我覺得這些喜歡吹牛的學生,也是負很大責任的吧,自己有一分好能吹出十分來,也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網上跟現實是有差別的,自信一點。


小鎮青年說


應該說沒有什麼直接聯繫。

如果大學期間參加過比賽,也發表過論文,這樣的學生,比較大的可能性就是推薦免試。一般不會參加統招復試。只是參加推免生的面試。當然,也有少數學校把兩種面試放到一起的。應該是招生人數比較少的專業。

其實參加過競賽不是什麼優勢,要參加競賽拿到獎才有優勢。至於論文寫得怎麼樣,有的面試要求說明論文的一些核心論點,接受當場質疑,如果不是自己親力親為,可能說不清楚,反而減分。因為有虛假或別人操筆的嫌疑。

所以,進入複試,就是老老實實,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是自己親力親為,最好不要展示。要展示一定要有底氣。否則,弄巧成拙。

至於說沒有參加過競賽或沒有發表過論文,這應該是大多數考研究生的本科畢業生的現狀,是合理存在。所以不會成為被淘汰的理由。如果被淘汰,首先應該檢討的是複試的筆試或面試中,自己有沒有應對失誤的地方。


GCZ72624137


準考研生,感覺比賽證書什麼的只是加分點,成績是硬道理,只要初試成績排名考前,沒有這些東西也沒問題。但是要是成績較一般,感覺這些加分點還是挺有用的。

個人建議,要是能考高分,或是在校成績很優秀,可以不用在意(成績是硬道理);要是成績較為普通或是認為自己創不了奇蹟,最好還是爭取點證書作為閃光點,畢竟成績一般的話,競爭對手不是前幾名(比不過),真正的對手是和你半斤八兩的人,複試的時候你有對方沒有證書,導師的印象分會高出來。


咖啡綠茶小檸檬


試問在所有的考研人當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發表論文呢?

本科期間主要側重的還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大部分學生是沒有條件參與研究課題的,所以不用擔心。當然,你如果能在本科就發表論文,那在複試中一定佔得優勢,畢竟做到的學生太少。

複試能不能順利通過最主要的還是你的初試成績和最基本的面試成績。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