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典故是什麼?古人是如何表達絕交的?

OneSky


“割席而坐”典故來源於《世說新語》:華歆和管寧一起在園子裡鋤菜,看到地上有塊金子,管寧好像沒看見一樣,華歆撿起來遠遠地扔了開去;兩人還曾經坐在一起讀書,門外有人乘坐著豪華的車輛路過,管寧好像沒聽見一樣,華歆放下書跑出去看。管寧把席子割開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是,華歆面對富貴的態度和自己不一樣,所以絕交不再把華歆當成朋友了。

後來,華歆的所作所為好像印證了管寧的預言,雖然官職顯赫,但很多人認為他依附於曹操,甚至把華歆當成曹操殺害伏皇后最大的幫兇。認為華歆在品行上有缺陷,跟管寧沒法比。後來更把割席而坐當成與某人絕交。類似的還有“一刀兩斷”、“割袍斷義”等成語。

關於華歆的品德,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上面說的那麼不堪。《世說新語》上還有一則典故,說的是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準備開船時,跑來一個人想要搭乘,華歆看起來很為難,王朗說:“船這麼大,為什麼不讓他一起乘船呢”,華歆就答應了。後來強盜追了上來,王朗害怕了就想把那人拋下不管,華歆說:“我已開始之所以猶豫不決,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但既然答應了讓他乘船,又怎能因為情況緊急而把他拋下呢?”於是,像開始答應的那樣帶著那個人開船出發了。從這個典故能看出華歆其實是一個智慧且有擔當的人。後來,華歆任豫章太守時,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雖然管寧不認可華歆,但華歆卻多次舉薦管寧,甚至想把自己太尉的職位讓給管寧,但管寧都沒有接受。也說明,華歆一直都沒有忘了管寧這個一直都不太喜歡自己的朋友。


檸橙在線


割席分座一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曰:‘子非吾友也。’”文言文翻譯過來就是(三國時)。魏國管寧與華歆同坐一張席子讀書。外面鑼鼓喧天,華歆跑出去看。回來後,管寧用刀把席子割開,不與華歆同坐,並說他不是自己的朋友。

這個詞用於描寫朋友絕交。也作“割席斷交”、“割席絕交”。

表示絕交的成語還有很多,如1割袍斷義,2.恩斷義絕:恩愛和情義完全斷絕,形容感情破裂。

3.一刀兩斷: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係。

4.音問兩絕: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5.水盡鵝飛:比喻恩情斷絕,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點兒也不剩。

6.杜絕人事:杜絕:斷絕;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7.不相聞問: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繫或斷絕往來。

8.雨斷雲銷: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電建人


成語:割席分坐。出自【世說新語】席,坐席。把坐席割斷分開做,比喻朋友絕交。古人常常用來表達和某某人絕交。這句成語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其門,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爾非吾友也。意思是說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裡鋤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沒有理會,揮鋤除去,如同瓦片一樣。華歆卻將金子撿起來扔了出去。還有一次,兩個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門口有達官貴人坐車經過,管寧照常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出去看,管寧就把席子割斷,說:你不是我的朋友。整體的意思就是華歆這個人太看重錢財與榮華富貴這些外物。管寧不願與這樣的人交朋友。古人表達和某人絕交除了這句成語,還有【割袍斷義】【恩斷義絕】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