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屬於漢族王朝嗎?有何歷史依據?

巭孬嫑浪x


屬於漢族王朝。

李淵自己的說法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

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涼後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國後投奔南朝劉宋,任汝南太守。北魏進攻劉宋,李重耳以城歸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門鎮將,後改鎮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隨著遷居於此。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生三子,即李起頭、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

李世民承認是老子李耳之後。

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毫州老君廟祭拜,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舊唐書,高宗記下》。

高宗儀鳳三年,詔 《道德經》為上經。

天寶元年,詔 《史記,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太上聖(《舊唐書,禮儀志四》)。

這些都是有史書記載的,說明大唐李氏皇族對自己身份的認可是很明確的。

李唐自己堅定說自己是漢族,千年後有些人非說不是,難不成這些人是李唐的祖宗!

而且從姓氏來說就不是鮮卑族,史書記載外族人改李姓就那幾個人,一個皇帝家族根本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改名,因為追封制度要上查5代祖先名諱來拜祭,連朱元璋不願捏造自己出身。

因為華夏民族的祖先崇拜,誰會去拜個假祖宗。

中國是歷來是父系社會。

例如我

我母親是白族,我奶奶也是白族,算下來我白族血統佔多數,但我的身份證和我對宣稱都漢族,因為我父親是漢族。

看下老李家

李氏家族,老子後代,飛將軍李廣後裔

李暠——李歆——李重耳——生李熙——李虎

李昞:父親李虎(漢),母親梁氏(漢)

李淵:父親李昞(漢),母親獨孤氏(鮮卑)

李世民:父親李淵(漢),母親竇氏(漢)

李世民(漢),妻長孫氏(鮮卑)

看下漢多還是鮮卑多。

至於李唐是鮮卑大野部改姓的說法,其實更不架不住推敲。

當時西魏時對漢族大族通過賜姓來拉攏,當時李虎、閻慶都被賜姓大野;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樣姓李,卻分別賜姓徒何、拓跋。而後來這些人也都改回原姓。

而且鮮卑姓未必是鮮卑人,當時很多人是漢改鮮卑,因為政治高壓導致的。其實很多很多鮮卑就是漢人。所以沒法子證明他們的老婆是真正鮮卑。

而且基因考證李唐是炎帝之後,別忘了王朝沒了,骨頭還在。

昭昭正史,千古正論是漢家王朝。說李唐是鮮卑王朝的,休已!


蓉兒是傻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中國從來都不是單一民族國家。現在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民族構成的。當然我們不能用今天中華民族的概念往上倒推,套用到古人的頭上。但是,在歷史上的中國,也並非是僅有一個主體民族,在主體民族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少數民族。他們的所建立的王朝同樣也是中國歷史的有效組成部分,他們也是中國的一員。這是我們必須首先明確的。

漢朝是漢民族形成的關鍵時刻

其次,我們的漢族是中華民族中的主體民族,這一主體地位是歷史形成的。而漢民族的形成也是經歷了一個民族融合的過程。在漢民族形成之前,就有多個不同的族源。比如炎黃部落、東夷部落、南蠻部落等,他們融合為華夏族。比如文獻記載中就說到舜是東夷人,文王是西夷人。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更是有萊人、曾人、戎人、狄人、鮮虞等等族群與華夏族實現了融合,到了秦滅六國前夕,戰國七雄的百姓已經成為一個整體。而到了秦漢四百年的長期大一統,最終形成了漢民族這一主體民族。

漢民族形成之後,民族融合並未停止

再次,漢民族形成之後,漢民族依然在發展壯大之中,民族融合的腳步並沒有停止。民族融合的過程當然是有血腥、殺戮等苦難。但民族融合之後的結果卻是,大家已經不分彼此而成為一體。在漢民族形成之後,先後有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柔然、高車、薛延陀、沙陀族、党項族、契丹族、山越等等不同的族群融入到漢民族之中。曾經有一本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研究漢民族形成的著作,名字就叫《雪球》。漢民族的發展歷程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唐朝前期的疆域

接下來我們具體看看唐朝。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李世民他們宣稱自己是老子之後,他們說自己是隴西李氏,也是當時的一個望族。他們宣稱自己祖先是戰國時期的李牧,西漢時期的李廣、李陵,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李暠。如此說來,他們肯定是漢族。而且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漢族人。這一點十分明確。

唐高祖李淵畫像

但是,我們前面說了,在漢民族形成之後,東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一點在李唐皇室身上也有十分顯著的體現。首先,李淵的祖父李虎在北魏末年以軍功漸露頭角,西魏皇帝給李虎賜姓為大野氏,這是一個鮮卑姓氏。直到隋文帝掌權的時候,才恢復了他們家族的李姓。而從李虎開始,這個家族也與鮮卑人聯姻。李虎為兒子李昞娶了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子,李昞和獨孤氏生下了李淵。李昞又為李淵娶了鮮卑人竇毅的女兒為妻子,李淵和竇氏生下了李世民。李世民的身上有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統。這就是那個時期民族融合的結果。

唐太宗李世民

而唐朝建立以後,在如此廣闊的天下範圍內,也並非是只有一個民族。唐朝的皇帝都有著比較開闊的胸襟,比如李世民就說過:“自古貴中華而賤夷狄,朕獨遇之若一。”在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尉遲恭、屈突通、長孫無忌、長孫順德都是鮮卑人之後。唐朝建立後,在唐太宗、唐高宗時期,也還有大將契苾何力,鐵勒族人,對唐朝忠心耿耿,曾經出征高麗,奪取了高麗國的都城平壤,俘獲了高麗國王。不僅在唐朝初年,後來在唐朝宮廷裡任職的胡人,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安史之亂中,有反叛的胡人安祿山,也有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的契丹人李光弼。至於社會生活層面,更是豐富多彩,詩人元稹曾經有詩云:“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年畫裡的尉遲恭,後來他與秦瓊一起成為門神

這也是我們所歆羨的盛唐氣象的重要表現!


野叟雜談


不屬於,李世民的媽是鮮卑族,長孫皇后也是鮮卑族。其實從秦王朝開始就已經沒有正統的漢族,秦統一六國之後就開始了民族大融合,只不過漢族人數多,絕大多數風俗生活習慣通化了其他民族,前段時間我做了dna檢測,我有南方漢族,北方漢族,日本人,還有一個極其罕見民族四個民族主要血統。


薄暮金剛


答案是肯定的。唐朝是漢族王朝。中國歷史上是有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最有名的莫過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滿族人建立的清朝。但唐朝確實是漢族人建立的。正史的記載也是確鑿無疑的。

《舊唐書 高祖本紀》: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為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諱虎,仕魏為左僕射,封隴西郡公。皇考諱昞,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

李家的族譜,清清楚楚的,如果從李世民上溯到李暠,剛好祖宗八代。李暠是漢族,他的兒孫後代自然也是漢族。如果從李暠再向上溯,可以追到漢代飛將軍李廣。李唐王朝居然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後,大概許多人沒有想到吧。請看歷史資料。

《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於素昌,素昌即狄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於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晉並歷位郡守。祖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玄盛。

李廣的後代當然是漢人了。

日本人的說法,是有意混淆是非。偷換概念。其最終的目的是否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和東亞文明中的主導地位。否認日本文化受漢文化影響,是漢文化支流的事實。在文化方面向中國人擺老大資格,從而打擊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日本人的做法,是聰明和驕滑的,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從上面這個問題來說,李唐王朝後代帝王的血統中,確實有少數民族的成分。比如李世民的奶奶獨孤氏,以及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都是鮮卑血統。從生物學的意義上來說,李唐王室後代君主的身上,確實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但不能因此否定他們漢族的身份。日本人以此得出唐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當然是不科學的。

按現代的中國法律。父母親不是同一民族的。子女的民族可以隨父,也可以隨母。這是日本人得出上述結論的依據。但這個理論放在現代是成立的,放在歷史中,是絕對不能成立的。

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子女的一切社會身份和屬性都是隨父,而不是隨母。以現代的事實去反證歷史,當然是不成立的。

日本人的這種研究歷史的方法,不只是用在唐代,大概還用在明清歷史的論述中。比如,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松是日本華僑,因此有些日本人說鄭成功是日本人。他們當然有他們的理由,但是他們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就算是鄭成功的母親自己也確不會說鄭成功是日本人。但日本人之所以這樣說,背後的原因很明白。假如鄭成功是日本人,那麼臺灣在歷史上不就和日本有關係了嗎?這種把戲和背後的狼子野心有識之士一眼就能看穿,但並不防礙日本的一些不厭其煩的繼續玩下去。

對唐朝歷史的曲解,其本意也是為了打擊解構中國文化。消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他們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背後掩飾著骯髒的目的。他們把謊言編的天花亂墜,比真的還真,騙取了不少人的信任。社會存在的許多“精日”分子,就是在他們這種“學術”營養的滋補之下,成長起來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唐朝屬於漢族王朝,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很好奇怎麼還有人提出這麼個幼稚的問題,大概是李世民的老婆長孫皇后是鮮卑人,李淵的媽媽獨孤氏也是鮮卑貴族,然後就說李世民,李隆基是胡人之後,這是錯誤的。李淵的先祖是古隴西狄道人,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人。他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孫。這是《舊唐書》第一卷第七十三頁記載的內容。他的先祖曾被西魏皇帝賜姓大野氏,後追封唐國公,爺爺叫李虎,爸爸叫李昞。


鄒偉鴻1


唐朝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朝代。是不是漢人不是重點,因為唐代沒有漢人的說法,漢人的說法到了檯面上是蒙古,把北方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叫漢人,南方的漢人叫南人。因此,原來西南少數民族和東北少數民族的人稱呼沒啥變化,可是長城黃河之間的人都成了漢人。

唐朝的文化屬於中原文化,最主要的依據有三點。主要現在人看書太少,不認真想。這三點都是歷史課本有的,是中華文化的光輝之處。

首先是農業政策。中國自從炎黃子孫開始以農治國,到北魏開始,北方開始了租掉制,大唐農業的租庸調職鼻祖。租庸調職一直用到了清朝,這個政策除了反動的蒙古元朝不好好用,別的朝代這都是基本制度。這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農業政策,能說是外國的?

其次是禪讓制。中國禪讓制從古至今,堯舜禹是禪讓,漢魏晉也是禪讓。後來西晉脆弱東渡,北朝開始北魏-東西魏-北周齊-隋-唐這一脈,需要註明的是,禪讓制是中國特有制度,今天最明顯的是漢傳佛教寺廟,之所以說是漢傳就是因為禪讓制。

這一脈到了唐沒結束,五代還有後唐,和這個唐從法理上是一脈。

第三是文化。大唐的唐詩文化是中國歷史高峰,也是世界文化寶珠。


童琪雅


這是必須的,也是肯定的。首先,唐朝皇帝的父系就是漢族,這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是,唐朝全面的繼承了漢家的文化傳承,而沒有走鮮卑化的道路。一個民族被認同,更重要的是看文化認同感,而不僅僅是血緣。如果通讀歷史,你會明白,到了今天,恐怕沒有哪個人敢說他身上的血就是最原始的哪一族,最重要的還是相同的文化將大家扭結在一起。


星火辰


照他這麼說,中國的歷史就是夷人的歷史了,先是夷人黃帝吞併正統炎帝,後有殷人取代正統夏人(注意他們不是一個部族,後面也是這樣),再有西面人牲周人取代殷人,接著一群養馬的部族又統一了六國,連我們的老祖宗夏人後裔(匈奴)都不認了,你們說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漢人?同姓之人五百年前尚且還是一家人,何況華夏大地上的民族,同樣是以前分開生活的兄弟而已,口音變了,就不相認了?


文軍


你該是搞錯了民族觀念,現在人類社會是按照父系傳承的,該是以祖源來搞民族認同,而不是單單靠血統成分比例。查DNA可以查血統成分也可以查染色體祖源,如果O3的就是正宗漢族,這是漢藏語系民族的主要染色體類型。你這文盲都沒文化,不懂民族大義,丟臉[機智]


心飛揚9093


對,他們是故意這麼說的。

為什麼他們故意這麼說?就是為了讓中國人對自己的國族身份產生疑惑,進而讓中國像東歐、中東、北非那樣亂起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為什麼會產生疑惑?因為有一些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很容易讓人疑惑。比如‘漢族王朝’,你覺得什麼是漢族?什麼是漢族的王朝?

民族並不是中國的固有觀念。中國和歐洲不同,歷史上的中國長期是個統一的大國。所有的大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弱化容易造成分裂的部族、家族、民族,強調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否則大國就會分裂成一些彼此紛爭的小國,大國將不復存在!就像前蘇聯,強調共同的信念和理想,當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崩潰時,前蘇聯解體了。就像美國,蘇聯解體後,一家獨大的美國強調:全人類有共同的祖先,全人類有普世的價值觀。。。

長期統一強大的古代中國,很久以前就這樣做了。漢武帝的時候,司馬遷在《史記》記載:匈奴是夏后氏的後裔,是夏朝滅亡後,一些王族逃到北方,以獫狁部族為主,聚集很多部族組成的王朝。唐太宗的時候 ,房玄齡在《晉書》記載:鮮卑乃有熊之後裔,世居北狄,號東胡。。。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匈奴、鮮卑和我們一樣——是炎黃子孫。

什麼是炎黃子孫?炎黃子孫就是神農氏炎帝和軒轅氏黃帝的子孫。東周末年的春秋戰國時期,以炎黃子孫自居的周人曾經有過‘華夷之辨’。好端端的周人為何會有‘華夷之辨’?因為戎狄入侵,周人要與戎狄開戰。。。戎狄是誰?你知道炎帝嗎?神農氏的炎帝姓姜,姜同羌,就是說:炎帝的母系祖先是古羌人,羌人屬於西戎。你知道黃帝嗎?姬姓的黃帝是軒轅氏,不看字形念一下讀音:軒轅、葷粥、獫狁,周朝的獫狁就是殷商時期的葷粥,在更古老的時代叫做軒轅,就是說:黃帝的父系祖先屬於北狄。。。對於重視血脈的古代人,必須分辨華夷——強調‘華夷之別’在於文化、在於生活方式。強調相同是為了‘和’,強調不同是為了‘爭’。強調文化有別,才能動員大家與流著相同血脈的戎狄爭戰。

但是近代的中國羸弱了,為了保存華夏,與列強抗爭,先輩們從西方引進民族和國家觀念。清末康有為第一次提出‘黃族’或者‘中華民族’的概念。民國的時候提出‘五族共和’,中國才粗粗劃分了‘滿蒙回藏漢’五個民族,漢族這才第一次確定名字。當時白崇禧將軍反對把‘回’劃分為民族,認為‘回’屬於宗教。若按照宗教劃分民族,那麼回族應該和佛族、道族、基督族、、、並列。還有,若把回教劃為回族,不但白崇禧將軍成了回族,明朝的十大開國將領中,至少有七、八個是鐵釘釘的回族。

劃分民族對於一個長期統一強大的文明來說,是一件很複雜的工程。共和國建國後用了三十多年時間劃分了56個民族,有些民族的族名還是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起名,才確定下來。如此吃力不討好,為何還要劃分民族?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是為了現代化(西方化)。為什麼要現代化(西方化)?看看中國近代百年恥辱,你覺得日本人憑什麼覺得可以‘三個月征服中國’?因為傳統中國文化的民族觀是很淡的,抗戰期間偽軍的數量甚至超過日軍。。。你還覺得‘三個月征服中國’狂妄嗎?

是百年恥辱讓華夏的主體人群成為漢族,但是我們不應該把近代西方的民族觀強加給我們的祖先。漢族是民國時期才確定的名字,共和國成立後才具體劃分的民族,就是說:中國有王朝的時候,還沒有漢族;而中國有漢族的時候,已經沒有王朝。‘漢族的王朝’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穿越歷史,混淆歷史。

古代的‘漢人、唐人’和現代的‘漢族’不是一個概念。漢人是漢朝的國人,唐人是唐朝的國人。漢人和唐人的後裔在近代劃分民族的時候,大多劃為漢族。比如,鮮卑人多是唐朝的國人,他們的子孫在現代大多劃為漢族。我們只能說:‘古鮮卑人是現代漢族的來源之一’,不能說‘唐朝是鮮卑族的王朝’。很明顯的道理:部族不是現代意義的民族,鮮卑旗下的漢人多到讓鮮卑人不說漢語,不寫漢字就無法指揮部隊,無法推行政令的程度。。。而且唐朝的國人可不只是鮮卑人,還有很多突厥人,當然更多的是漢朝遺民的後裔——漢人。

再比如,匈奴人和氐人都是漢朝的國人,漢朝滅亡後,他們分別以‘漢’的名義建國,企圖推翻晉朝,復辟漢朝。但是他們屠殺平民行為,導致自己不斷分裂內鬥,所謂‘拯救漢族的英雄冉閔’也在其中。這段長期的亂世,後人稱之為‘五胡亂華’。

現代有一些人學著‘五胡’那樣——不知道‘漢’的本質是什麼,卻以‘漢’的名義,分裂中國的歷史和族群,誘導中國人內鬥,,,中國人才吃飽幾天飯?。。。不要上這種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