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後端程序員,13寸的Macbook pro好還是15寸的好?

夏夜念晴


你好,這個問題前面很多人都列出來他們兩個的屬性,並進行了對比,這裡我們從實用性,以及你的自身條件出發去考慮:

1.實用性

作為一名程序員,mac本用起來確實挺好,無論是性能還是外觀,都比較耐看,13寸的屏幕肯定是比15寸的小,但是15寸的價格也要高出不少,根據我自己的親身體驗,我還是喜歡13寸的,給人一種輕便小巧的感覺,走哪兒帶哪兒,很是舒服,13寸的性價比已經夠用了。

2.自身條件

前邊說出了他們兩個的實用性,這裡你不妨考慮下自身的條件,如果你薪資夠高,又喜歡大屏幕,那麼你可以考慮下15寸的,如果你要近視的話,那麼我還是建議你選用大屏幕的mac呵,畢竟大屏看著不那麼費眼。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說的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IT講壇


我肯定選擇15的!兩臺都是。還有個27寸5K的iMac。



借我你的一生6


好了回到正題,那麼作為一名後端Coder,13寸的MBP好還是15寸的好呢?我覺得從移動便攜性這一點上就能考量了。

個人使用的2015款的MBP,說實話對2016款的MBP沒有什麼感覺,除了內置硬件升級了,TouchBar和Type-C接口完全就是強制你把使用習慣都按照Apple的標準來了,這對於已經習慣了原有鍵盤模式和便攜性至上的我,完全不能接受,我不能出去就帶一把Type-C轉接口吧,另外對於其鋼板式的鍵盤手感真的不敢恭維,超短鍵程的設置完全不考慮手指的感受麼?不過這個因人而異,在這裡就打住不表了。

移動便攜性上,13寸的重量比15寸的重量輕了將近500克,尺寸也比15寸的小了一圈,如果你需要長時間在單位辦公,建議直接使用13寸 MBP+外接一個大屏顯示器,絕對提升工作效率。同樣的價格,也可以直選一個15寸的MBP作為備選,這個就看自己的喜好了,不過你也有可能經常出去出差的話,13寸是絕對輕薄之選,重量無所謂,關鍵看大小。

作為一個程序猿,東西只要夠用就好,但是以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有升級新款的價格,不如把差價直接升級配置到16G的內存,512G SSD的頂配機型,絕對比你購買新款的機器要划得來,當然如果是對價格不敏感,或者追求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那就直接剁手新款把。


用戶60127628236


作為一名“資深”碼農,建議13寸,帶著方便,再配個口袋式高分激光投影儀,那是相當滴嗨呸!

既然是“資深”嘛,就得vim+小紅帽哦!




下面這配置更發神了!


江河2016


重量和大小

13英寸MacBook Pro的重量為3.02磅(1.37千克)。 15英寸MacBook Pro重量為4.02磅(1.83千克)。 這可能聽起來不是一個巨大的差異,但如果你整天走動,它可能只是感覺像一個。

  • 如果便攜性對您來說最重要,請購買13英寸MacBook Pro。

  • 如果功率超便攜,請購買15英寸MacBook Pro。

分辨率

MacBook Pro是第一款推出Retina的Mac,或Apple稱之為足夠密集的顯示器,讓您無法再看到正常工作距離的像素。 他們至今仍然是Retina,所以無論你得到哪一個,質量都是一樣的。 但是數量怎麼樣?

  • 13英寸的MacBook Pro擁有2560x1600 16:10的顯示屏,分辨率為227 ppi。

  • 15英寸的MacBook Pro擁有2880x1800 16:10的顯示屏,分辨率為220 ppi。

更多的分辨率意味著可以看到更多可以包含在其中的應用程序,包括界面和工具欄。

額外顯示器

您還可以使用MacBook Pro驅動外部顯示器。 然而,由於提供給2016款MacBook Pro兩側的Thunderbolt 3端口的帶寬不同,您無法在13英寸的驅動器上行駛。 具體來說,13英寸MacBook Pro最多可支持兩個4096x2304(4K)或一個5120x2880(5K)顯示器。 不過,15英寸MacBook Pro可以驅動多達四個4096x2304(4K)或兩個5120x2880(5K)顯示器。

處理器

CPU是MacBook Pro的強大之處,相對於air來說。 MacBook Pro 2016採用英特爾Skylake處理器,適用於13英寸和15英寸兩種型號。

13英寸機型採用2.0GHz雙核英特爾酷睿i5或2.4GHz雙核英特爾酷睿i7處理器,適用於不帶Touch Bar的版本,以及2.9GHz或3.1GHz雙核英特爾酷睿i5或3.3GHz 適用於Touch Bar版本的雙核英特爾酷睿i7處理器。

15英寸可選配2.6GHz,2.7GHz或2.9GHz四核英特爾酷睿i7處理器。

  • 如果絕對功率無關緊要,不要給英特爾更多錢,堅持使用13英寸MacBook Pro。

  • 如果您想要視頻編輯等內容的最高性能,您需要一個四核15英寸MacBook Pro。

內存

Mac中隨機存取內存(RAM)的數量決定了您可以一次能加載多少個應用程序,無需在硬盤上來回交換數據,您的照片或視頻編輯項目的大小,以及保持不變一切都超級快。

沒有Touch Bar的13英寸MacBook Pro 2016採用8GB的1866MHz LPDDR3內存,最高可達16GB。

配備Touch Bar的13英寸MacBook Pro 2016起始於8GB的2133MHz LPDDR3內存,最高可達16GB,15英寸MacBook Pro 2016僅配備16GB的2133MHz LPDDR3內存。

如果你不想要16 GB的RAM,你需要使用13英寸的MacBook Pro。

所有MacBooks Pro目前的最大容量都是16 GB,所以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那就買任何你想要的MacBook Pro。

存儲

13英寸MacBook Pro 2016配備256GB PCIe閃存,但最高可達1 TB, 15英寸MacBook Pro 2016在低端型號上採用256GB PCI閃存,在高端型號上採用512GB PCIe閃存,兩者都可以達到2TB。

端口

USB-C和Thunderbolt 3等有線連接可以連接外部顯示器,驅動器,網絡等高性能附件。

沒有Touch Bar的13英寸MacBook Pro 2016有2個Thunderbolt 3端口(USB-C),帶觸摸條的13英寸和15英寸MacBook Pro 2016都有4個Thunderbolt 3端口(USB-C),不過13英寸上的兩個右側端口不是全速。

如果您想要最快,最快的端口,您需要15英寸MacBook Pro。

以上就是MacBook Pro的一些主要參數,你可以參考參考,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我會在這裡發佈所有與科技、科學有關的有趣文章,歡迎訂閱我的頭條號。偶爾也回答有趣的問題,有問題可隨時在評論區回覆和討論。


楊沐白


這個問題已經有這麼多人回答過了,我就分享一下我的選擇的思考角度給大家參考(以下問題更注重碼農的角度)

怎麼用?

碼農嘛,主要是寫代碼。那麼你問一下自己,會不會用它來看視頻,聽音樂。有沒有可能未來會用它玩下魔獸或者吃雞?我問的是會或者不會,哪怕只玩一次,也算會。

然後玩吃雞的時候開哪種程度的效果你能接受,都是個人的感受。

本來我的mac也沒考慮視頻啥的,製作ios app的時候,非需要錄個視頻,去做幾個截圖需要ps,只能在mac上裝,打開ps那些的時候,我就開始後悔,我的小mac你還好嗎?

小結:如果是碼農寫代碼(不考慮ide,不考慮編譯時間等問題),我的親身體驗是,即使用mac air,編輯文本文檔都不是問題的。

編寫什麼?

即使是碼農寫代碼,也有很多的細分。

寫java的,主流用idea的IDE,少數用eclipse。ideal的主要問題就在於比較吃性能,選擇性能比較低的筆記本,就會聽到風扇刷刷的響。

寫Android的用Android Studio,其實也是ideal的改裝版,一樣是性能吃緊。

寫IOS開發的,用Xcode,裝一次你就知道了,N個G的大軟件,還只此一家,在mac上跑的還挺好,可也絕對不省性能。

寫C#的,用mac電腦來寫C#,其實本身就比較坑,建議轉會windows平臺更好。也不是沒有選擇,用vs code也可以。但我還是覺得生態的問題,用起來各種不爽。這裡插一句,既然選了mac,也就是選了類linux系統,千萬別在上面裝windows。

寫node的,我寫node的時候,用的更多的文本編輯工具,例如sublime,清爽簡潔,性能再差的mac也沒問題。

寫前端的,平時也是文本工具居多(先不說UI設計的問題,這是另一個領域)

小結:工具的選擇很重要,因為這個筆記本必然是要跑一些東西的,是不是撐的住,我目前還沒看到雲平臺開發工具搞的特別好的,很多還是在筆記本上跑。

移動嗎?

移動的問題其實很重要。有的程序員喜歡抱著筆記本到處走,隨便找個星巴克,連上wifi就可以開始工作了。有的呢就像老樹樁,做在位置上就不動了,可能十幾個小時都不挪窩的,連廁所都不去。你是哪種我不知道。

移動的程序員,更習慣小屏,能小點最好小點,能不帶的儘量不帶。說句誇張的,如果手機也可以寫代碼,他一定會放棄筆記本的。

不移動的程序員,更喜歡大屏,不過不是這個問題中說的13和15的分別了。而是35寸,還是42寸的問題,是2個還是3個的問題了,各種轉接線,各種外設。甚至見過誇張的,那種投到電視牆上玩的。

所以,移動的程序員,能小盡量小,不移動的程序員無所謂,不過考慮以下筆記本性能的問題,要帶動很多顯示器的話,顯卡不能差。

錢包怎樣?

13或15,還有cpu,內存,在購買的時候都有選擇的餘地,都選高配的話,還真會差上50%。我的想法是,優先保內存,再CPU,其他的看情況選。這個問題的選擇一個是預算,一個是性能要求,一個是預期使用時間,三者的平衡。

啥時候換?

你是打算買這個筆記本用多久?mac的系統都是免費升級的,蘋果也老是推薦你去升級系統。升級系統就會帶來一個比較影響巨大的問題,你發現你的筆記本越來越慢了。應用軟件導致慢,我可以說不用它,系統慢,就沒辦法了。到時候只能換筆記本了。結論是筆記本有效期必然是有限的。

我最近階段的建議是2年換一臺筆記本,2年內的筆記本一般性能下降比較少,損壞的幾率也比較低,基本不用去找售後,考慮到性能升級,2年的話,市面上的筆記本性能提升1倍左右的話,你的筆記本基本上是弱於市面性能的就可以直接換掉。如果你要考慮4年的話,自己在初次選擇的時候,就要選更高的配置,也要選好質保。


總結

13寸和15寸的MacBook Pro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其實更主要是看人。一個是預算,一個是性能要求,一個是預期使用時間,三者的平衡。其中性能要求更多的和怎麼使用有關係,自己心裡盤算一下。


歡迎訂閱我的頭條號。偶爾也回答有趣的問題,有問題可隨時在評論區回覆和討論。


林松simon


5月份買了13寸8G內存512硬盤的,使用下來感覺不錯,唯一不足,就是當時應該買16g內存256硬盤的 。512日常來說三分之一都用不到,有點小後悔加錢再硬盤容量上了。13寸夠用了。



吮指原味雞233


14款的13寸用到現在剛好4年多,前幾天剛換18款的15寸pro,

說下13寸的感受,主要是輕便,攜帶更便捷,日常開發調試不重的情況下還是很可以,如果需要開多個ide,比如idea,eclipse,代碼多,那13寸的電腦的cpu相對吃力,特別是做後臺的,cpu,內存非常重要。

前幾天換的原因

1 新款電腦升級帶來的性能吸引 。

2 後端開發,多方聯調,多任務開發,舊款的電腦的低壓cpu確實太吃力了,太卡了

18款15寸256g新電腦的感受:

優點:性能帶來的提升相對我來說太明顯了,卡頓很少,續航也有很大的提升,開多個idea很遊刃有餘.

缺點:相對13寸的重了不少

發熱問題 貌似我給我的感覺 蘋果電腦還是比較熱的,不過影響不大 總之我比較無視😆


騾拉摩托


我是一名Java程序員,愛好攝影。

自己買的是13寸的 macbook pro。

方便攜帶,性能也足夠。

上班寫代碼,麻溜兒的!

下班修修圖,寫寫文章,感覺都很方便。


我的中國行


我昨天剛回答了一個同樣的問題。糾結13寸和15寸如果不是因為錢那麼我推薦你買15的,原因如下:

首先,13寸能把眼累瞎(說的是誇張了點,不過我們那個MacBookPro群凡是買13寸都後悔,太小了);

其次:13和15在便攜上沒有區別,僅僅重了500克而已。最便攜是不帶,只要帶著都一樣;

最後:15寸起步內存16G,你不必在意CPU性能的差距,i7和i9沒什麼區別,你真的感覺不出來,但是內存16G和32G就區別大了,在做PS 剪輯視頻確實有用,如果預算夠上32G的,四五年不用換機子了。就算你不在意這些,光那個屏幕大出來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