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網文根本不算文學,你怎麼看?為什麼?

白穎小說


首先,網文是否算文學,不能以載體來評判。

假如拿載體來評判,則紙質書、報刊上的文學作品都不能算文學,因為竹簡時代的文學才是文學啊!

不錯,竹簡時代的高古樸質,紙質書刊永遠無法迴歸了,唐朝詩歌那麼偉大,由於人類理性不斷加重,想要寫出《詩經》的天真爛漫,也是不可能了!

人類有很多東西是在不斷失去,永遠回不去。

其次,網文是否算文學,不能以是否政論體來評判。

政治是人性的需要,直接描寫人性未嘗不可。

其三,文學除了提升人性的教化功能,還有娛樂安撫功能。當代人是多麼焦慮不安。

其四,網文沒有偽崇高。

網文寫的,無非人的野心和慾望,但也沒有歌頌惡,但也提倡奮發有為。

其五,不管怎麼說,寫作和閱讀是一種高雅和提升,在這物慾橫流的音像時代。

其六,有些文學名著也是通俗讀物,如《西遊記》、《水滸》,只不過網文有待加油。

凡事最怕雙重標準,速朽的前面加上”純文學”,不朽的前面加上”通俗文學”,於事無補。



大悔憶智冰


網絡文學,就是以網絡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在我看來,連載網文就像每天一期的期刊,各大閱讀平臺就是這個期刊,只不過是紙質期刊變成了一個個網頁。就如紙質書籍代替竹簡一樣,網絡閱讀會慢慢成為主流。

一些人可能會對網文有失偏頗,但是我們人云亦云。我們來看看那些強大的網文IP。

在騰訊視頻上有許多網絡文學改編的國產動漫《斗羅大陸》、《鬥破蒼穹》《全職高手》《全職法師》《星辰變》等等。有網絡小說改編的遊戲更是數不勝數。

網絡文學不是文學,這是一個偏頗的看法。優秀的網絡文學不亞於傳統文學,只是他們用一種更受青年人的方式去傳播。

當然現在網絡文學也存在著問題。各類盜版網站違法轉載,監管困難。不知名作者難以生存。



大東677


謝謝好友Shirley滄海1,這個觀點,無論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提出來的,都證明主人是不懂文學,也沒有學術素養的!

文學的本質目的,就是消遣娛樂

什麼是文學?文學是語言的一種優美存在方式。

語言是什麼?是一種交流工具――標準定義會加一個定語“人類的”,但現代科學與大哲學觀告訴我們,語言並非人類的特權,交流也並非人類獨有,只是其他物種的“語言”人類不懂,就被人類傲慢的不承認罷了。

就要啟動腦洞了:為什麼要將語言以“優美的方式表達”呢?就是創造喜悅、親切、震撼等方式,讓被交流者“樂”於聽取與記憶。

“樂”,就是消遣娛樂,絕無歧義!

眾所周知,我們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作品是《詩經》,“風、雅、頌”,風是主體,收集於民間,如同後來的“山歌”,雅是貴族們仿風創作的規範的作品,頌是盛典時專用作品。人們為什麼要“風”要“頌”?本質是娛樂!


西方最早的文學作品是《荷馬史詩》,公認是以“詩歌”形式在民間傳唱,經荷馬整理完成,在沒有文字的時代,這種“傳頌”是上古史實的唯一保留方式,而對於荷馬,一位盲人,他如何能夠學習會並組織聽到被記錄?是因其可在民間形成娛樂,與四五十年前我們鄉村的人們聚在月夜聽老人講故事沒兩樣!

東西方文學都由詩歌起,由民間起,是偶然還是必然?民間傳頌的語言是正事還是業餘?打漁、耕地的世界裡,“遊手好閒”可是要被遣責的,所以,西方是“盲人唱歌”東方是“老人講故事”,算命看相一定是瞎子跛子――好人也必須裝出來!

因此,文學是從消遣娛樂開始。

記錄、教育、教化,是文學擴展的功能

隨著社會管理的不斷加強,記錄、教育、教化確實成了文學的使命。東方有了專業的機構與官職“樂府”,西方也有了專司的長老(羅馬)與後來的文學院,都在探尋“文學的技巧”與“更好的形式”,併成為眾多藝術品類的腳本。而“技巧的探尋”與“形式的探討”,依然是追求如何讓人“喜聞樂見”,也就是娛樂性,而新的主要的文學形式無一例外從“消遣娛樂”中來:小說起於民間新的盲人與老人們的故事,戲劇也起於民間的消遣場――莎士比亞與關漢卿都是將戲劇從民間搬進朝堂的大師,散文是“文人”自我排遣的方式與成果。

直接宣揚思想的“論文”與“經書”不是起於娛樂消遣,可惜也沒人視之為文學。

而在天下戰亂時,任何文學或者被作為激勵士氣的方式,或者被遺忘,只有天下興寧時,才會再出才子佳人舞文弄墨斗機巧,“文學”的創作者雖然自己很清高,但在幹正事的人眼中是不能登堂入室的,如巴爾扎克要憑文學成為有爵的貴族奮鬥了近四十年才得陪末座,東方朔是武帝弄臣――搞笑取樂的,李白也因不能參與軍政含怒而去。

文學具有極強的時代性

只論時代性的一點:文學評論總守舊落後於時代,文學形式總變革把握住新時代。

遠的,如文學家們將格律詩與古散文當正統時,新詩、白話文成了時代精神的傳遞者與現代文明的象徵!

近的,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家是王蒙劉心武浩然等時,金庸瓊瑤們被斥為“流行文學”或者叫“通俗文學”,課堂上、學校裡有人抱著他們的作品被視為“不求上進”自甘墮落而繳、撕、燒無所不用,但今天金庸離世各界緬懷,“不知金庸”者被視為無知!

請問,當初有誰讀徐志摩朱自清魯迅、金庸古龍作品是在學道義、求真知、斷是非,而不是追求心的愉悅?

今天,我們已全面進入網絡時代,不得不承認曾經偉大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滿足不了今天的需求,才會有今天的網文勃勃發展,“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古人早已明白此理,是誰還在酸溜溜地貶損網文呢?

敢肯定,三五十年後,最受人們尊重的文學家,一定將從今天網文作者中誕生!


bashanlaike


人類曾經在無文字的環境中度過漫漫長河,那時人們交流甚至連語言也不曾會用。由於社會和人類的進化與科技初淺的發展,人類產生了語言,懂得了用符號記載所經歷的事物。

也如同人類在漫漫不斷淘汰演變的過程中提高一樣,過去紙質的文字人們一下還無法擺脫,伴之而興起的是更先進的網絡文字,這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也是一個慢慢過渡的過程。

在這新舊交替轉換過程中,人們就會有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不習慣到習以為常的經歷。

現在不少愛讀書、看報的人正改變著過去傳統的閱讀方式,使紙質書報刋物印刷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微觀生活環境,手機變成了一種新型的無法拋棄的媒介物,充當著文字的傳播者。


高山流水詩賦


網文算不算文學,根本無法界定,因為沒有統一的標尺,每個人的文化層次和欣賞角度不同,所以對於文學一詞的界定也不同。

唐詩宋詞可流傳千古,民間童謠也可膾炙人口,誰能分清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吃大蒜的和喝咖啡的都能各領風騷,有了對比,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一個大祭司


我覺得,當下網文應該是文學的一部分。因為歷史總要前進,而前進的動力就是追求“出新”,比如;“五四運動”的“白化文”的出新,看似簡單,實際上是起到了推動社會歷史前進步伐的革命。


真誠做人真誠學習


這個看法有點偏見。文學是什麼,簡單來說文字就是文學,當然是要有人看的文字。昰的,文學也分為有價值的和垃圾的。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也算是有價值的了吧!那網絡文學那麼多人看,必然也有人對它產生共鳴,暫且不知道是那些人在共鳴。我看過不少網文,不過能感動我的現在還沒有。也沒有看到有什麼值得去 研究的地方,更沒有什麼描寫人生,剖析人性的作品。說它不是文學是有點武斷,但說它有什麼價值,那真是不敢恭維了。為了賺錢,建議您去寫網文,但請您不要談什麼價值。


啟銘2


96%的網文不算,但也有偶爾個把算,真正的純文學是有經濟價值和的,在免費平臺上極少見到,免費平臺上實用型文章是很多的


Dinny559


不能說網文不能算文學,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越來越多的網絡平臺、網絡作品。只是有些平臺為了收粉、發展會員放低了審核門檻,導致作者水準沒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有些文不對題、用詞不精準也能上傳發布成功。


個人文學作品


只能說網文屬於快餐文。娛樂性質居多。相比名著帶給人的思考是有差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