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維自殺殉國後,仍然被人剖腹取膽?

姒莞萱


公元264年,姜維鼓動鍾會謀反,但鍾會手下官員都表示不支持,鍾會大怒,將所有官員收押,打算第二天殺雞給猴看,處決其中不服從的官員。

結果一不小心,其中一位官員的部下悄悄將消息報告給了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討伐鍾會。

大軍殺入鍾會府中,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眼看計謀失敗,最終自殺,可魏國將士仍然不放過姜維,將他剖腹取膽。

殺人不過頭點地,為什麼還要對姜維下此狠手呢?有書君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01從魏國到蜀國

姜維,魏國人。

公元228年,26歲的姜維在防守諸葛亮大軍時被領導猜疑背叛,丟棄在城門外,之後投奔了蜀國。

到了蜀國之後,姜維逐漸受到諸葛亮的賞識和重用,他心懷感激、一心為蜀。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接手了一個比諸葛亮時期更加惡劣的爛攤子。

在蜀國的派系鬥爭中,姜維這個蜀國的降將,一是無人照應,二是領軍被打壓、提案不受用,但姜維感激知遇之恩,一直為了恢復蜀漢這個願望,盡心竭力。

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

可是對於魏國將士來說,姜維這樣的做法等於是背國求榮、拋棄父母祖先、苟且偷生,而且還以敵國的復興為使命,自然巴不得殺了姜維。

02窮兵黷武

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十一次北伐中原。

這十一次窮兵黷武,造成魏國軍民死傷無數,尤其是洮西之戰,姜維給整個隴西造成了極大的創傷,魏國將士對姜維恨之入骨。

03 一計害三賢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兵圍成都之下,後主劉禪被迫投降了鄧艾。這個時候姜維再一次倒戈,投降鍾會。

可不料這一次投降是假。姜維設下一個計謀,企圖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恢復漢室。

其間姜維給劉禪寫了密信,信上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結果不料這個計策失敗,鍾會死,姜維自殺,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姜維間接害死了鄧艾,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一計害三賢”。

但是在曹魏士兵眼裡,看到的是:姜維你害得我們死傷無數,你戰敗了不自盡,還膽大包天地設計害死了鄧艾,拖死了鍾會。

自然而然地,姜維便成了魏軍發洩的對象,縱使姜維已經自殺,魏國將士仍然將他破腹取膽,挖心取肺,以洩憤怒。

覺得不過癮,又殺入到姜維府中,將姜維家小滿門抄斬,可憐姜維及其一家落得如此下場。

可以說,姜維死,漢亡。

姜維,本可以安享晚年,卻因感恩諸葛亮,更感恩劉禪,一直在為蜀漢的復興做最後的努力,哪怕被隊友坑陷,被隊友排擠,只為復興大業,拼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書君認為,這才是真的丈夫。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263年8月,曹魏發兵18萬進攻蜀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潰後,和前來救援的廖化、董厥、張翼等人退守劍閣關。鍾會的十多萬人馬進攻一個多月毫無結果,意欲退兵。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劉禪投降。

不久劉禪的詔書傳來,要求姜維投降曹魏。姜維和眾將士感到悲憤不已,紛紛拔出寶劍劈砍石頭,發洩怒火。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姜維向鍾會投降。264年元宵節剛過,鍾會和姜維在成都密謀叛亂,但被衛瓘識破,曹魏士兵發生火拼,鍾會、姜維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則被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膽,碎屍萬段,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恨之入骨。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維呢?

一、姜維是“曹魏”叛徒,並多次北伐曹魏,造成大量曹魏士兵死傷。

姜維本是天水郡冀縣人,姜氏是當地望族,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俘。之後,姜維受到諸葛亮和劉禪的重用,從俘虜一路做到了蜀漢大將軍,成為蜀漢後期的棟樑之才。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丞相遺志,多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極大困擾。特別是狄道一戰,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曹魏士兵死傷數萬人之多。

姜維的叛國行為為曹魏士兵不齒,而且姜維多次北伐,造成曹魏軍民死傷無數,所以曹魏士兵對姜維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

二、姜維是謀害鄧艾的主謀之一。

蜀漢滅亡,鄧艾是頭功,但鄧艾的下場卻是被下獄收監,鄧艾所部許多士兵因此受到牽連。他們認為,是姜維和鍾會兩人合謀陷害了鄧艾,所以藉此機會為鄧艾伸冤報仇。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姜維是否參與謀害鄧艾,但鍾會應該和姜維商議過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維的支持。

三、姜維挑撥鍾會叛亂,借刀殺人,意欲光復蜀漢。

投降後的姜維得到了鍾會的厚待,兩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而且稱姜維的才能與夏侯玄和諸葛誕不分伯仲。姜維看出鍾會的野心不小,於是便想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光復蜀漢。姜維的計劃是借鍾會之手誅殺曹魏骨幹將領,然後伺機殺掉鍾會,坑殺曹魏士兵。所以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書“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263年冬,姜維隨鍾會一同進入成都,將鄧艾收監。此時鐘會已經得意忘形,自以為扳倒了鄧艾,就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馬昭寫信給鍾會,說賈充將帶兵數萬下漢中,自己將屯兵十萬於長安。鍾會一看,司馬昭要來收拾他了,於是計劃立即謀反。姜維建議鍾會擇日召集軍中牙門騎都以上軍官、護軍、郡守和蜀漢舊官,將他們牢牢控制,並用親信接替他們的位置,再將不配合的士兵予以坑殺。

正月十六,鍾會按照姜維的計劃將上述官員牢牢控制,但許多士兵則歸鄉心切,不想為鍾會賣命,鍾會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坑殺準備。但消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騷動,姜維建議鍾會盡快殺掉牙門騎都以上的軍官,以絕後患,但鍾會遲疑不決。十八日,士兵發生變亂,矛頭直指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在徒手殺掉5、6名敵兵後被亂刀砍翻在地,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維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其“膽如升大”。隨後,將姜維的家屬一併虐殺。姜維的計劃就此破滅。

這場變亂持續了數日,成都遭到洗劫,張翼、關彝(關羽之孫)、劉璿(劉禪太子)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的後宮、宮女被曹魏軍官玷汙。而鄧艾也在綿竹被衛瓘滅口。這個故事被羅貫中演繹成“一計害三賢”


石頭說歷史


姜維死後被魏軍剖腹取膽,這件事情正史和演義都有記載。演義記載更詳細些。咱們以正史論,更合理和可信。

正史記載如下:

(姜維傳)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大。

因為魏軍對姜維有刻骨的仇恨。一則因為姜維以魏國人,為蜀漢征戰,雙手沾滿了魏軍的鮮血;二則姜維參與到鍾會之亂中,被魏軍視為罪魁禍首。

先看戰爭。

本來兩國交兵,各為其主,談不上私怨,更何況魏蜀兩國本來都是漢朝分裂而來,政治體制之爭而已。

然而具體到姜維個人身上,他的數次北伐,比諸葛亮要激進得多。可以說姜維時代的北伐,魏蜀雙方都死傷甚重。尤其延熹二十年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使得王經的部眾戰死數萬人。這數萬人的子弟、親屬,想必在鍾會、鄧艾的南征軍中不少。而整個魏軍,也自然把姜維看做了殺人魔王。何況這個魔王本來還是魏國的臣屬,在諸葛亮一次北伐時拋棄了母親叛逃,更讓人憤恨了。

以上這些宿怨,不至於讓魏軍立刻對姜維動手,但卻足以讓魏軍在局勢失控後加倍報復。


再看鐘會之亂。

歷史上鍾會企圖叛變,是在鄧艾的狂妄、鍾會的野心、姜維的反間計,以及司馬昭的挑撥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這其中姜維的反間計到底佔了多大比重無從判斷。但對當時的廣大魏軍而言,他們對發起叛亂的鐘會和姜維一定是相當痛恨的。

鍾會囚禁了魏將,企圖把他們盡數殺死。最終雖然被魏軍救了出來,但難保其中沒有死傷。而反鍾會的骨幹們在發動士兵起來時,多半也會把“鍾會勾結蜀將姜維造反”作為口號之一。於是在魏軍眼中,姜維和鍾會同樣成為這次變亂的罪魁禍首,甚至可能被視為真正的幕後主使。試想,一個魏軍士兵,翻越千山萬水,好容易攻滅了敵國,正準備好好衣錦還鄉,卻忽然遭遇軍中自相殘殺的變亂。這時候,他們對於煽動變亂的敵國降將,將是何等的仇恨?

正是這兩方面原因加在一起,使得魏軍士兵對姜維的屍體作出了剖腹挖心的殘酷舉動。


巴山夜雨涮鍋


“膽大如斗”,這是一個形容人膽量極大的古漢語成語,看似很平淡,然其背後卻有著一段非常悲壯而令人嘆惋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蜀漢名將——天水姜伯約!

公元264年正月,鍾會與姜維密謀反叛,然消息走漏,隨即引起了軍中一片騷動,後在監軍衛瓘的號召下,鍾會手下士兵譁變,矛頭直指鍾會與姜維二人,當即鍾會便被亂軍砍死,姜維在一番搏殺之後也終被魏兵所殺,然姜維死後卻仍不解當時魏兵之恨,被魏兵剖腹取膽。據《三國志》記載:

“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這便是“膽大如斗”這個成語的來源!話說姜維畢竟是一代名臣,既然已經為國而死,應當贏來時人的尊重,為何在其死後,卻還遭受到了“剖腹取膽”的羞辱呢?時魏兵為何如此痛恨姜維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叛國降將

姜維本是魏國將軍,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因被天水太守馬遵懷疑有異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諸葛亮,儘管在小說中這一情節被美化成了“棄暗投明”,但姜維對於魏國來說,不過一個叛國之賊罷了。

北伐結怨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這不僅僅對蜀國造成了極大損耗,對魏國而言也是一個災難。姜維從一個魏國降將一路做到了蜀國大將軍,其才能是無可否認的。其繼諸葛遺志,數次北伐,光復漢室之心是值得後人所欽佩的。然作為當時戰爭的發起者,姜維無疑是魏軍極度痛恨的對象。據《三國志》記載,姜維一生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所謂“九伐中原”實為泛指!而這十一次的北伐過程中,對魏軍的損害是極大的,特別是姜維第八次北伐,據史料記載,此次北伐,姜維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人。相比當年諸葛北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之姜維本是魏國叛臣的身份,試問魏軍將士怎不對姜維恨之入骨!

策反鍾會

說到計害鄧艾,這個其實到和姜維關係不大,鄧艾之死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其拿下成都後擅自循照東漢將軍鄧禹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官吏,又怎能不讓司馬昭生疑,落口舌於鍾會!不過說到策反鍾會,到確實與姜維有著一定的關係,不過姜維的意圖也並非幫鍾會謀反,而是想借刀殺人,趁機復國。當時姜維的支持讓搖擺不定的鐘會決意反叛司馬昭,後姜維又慫恿鍾會設法殺害一些重要的魏將,好讓自己殺了鍾會後使得魏軍群龍無首,進而達到光復蜀漢的目的。

時姜維曾有密信於後主劉禪: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然這種復國手段在時人看來是十分卑劣的|,故陰謀敗露之後,新仇舊恨激起了魏軍心中的憤懣,故姜維遭到了魏軍“剖腹取膽”的羞辱!不過姜維對蜀漢的一片赤誠之心,還是很令人欽佩的。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姜維也算是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蜀漢政權的鞏固以及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諸葛亮病逝後,姜維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將軍隊安全撤退。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總攬軍權,多次北伐,即使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之後,他還想利用鍾會復興蜀漢,可見他忠於蜀漢的堅定信念。


越是這樣的人,他的敵人自然就越恨他,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姜維在其自殺後還被魏軍剖腹取膽,這又是為何?

司馬昭伐蜀

公元263年,司馬昭伐蜀。

諸葛緒率兵3萬切斷了姜維退路;

鄧艾率兵3萬直接進攻姜維;

鍾會率兵10餘萬人直擊漢中;

這三人都想著爭奪滅掉蜀國的功勞,鄧艾兵力最少,所以決定用奇謀,隨後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


在綿竹將諸葛瞻父子斬殺,成都危急,劉禪主動投降,蜀國宣佈滅亡。

姜維假意投降,離間鍾會鄧艾

話說劉禪都投降了,按理說姜維會要求投降,可事實並非如此,姜維不得已假意投降鍾會,企圖離間鍾會,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復漢室。

姜維可能學到了諸葛亮的本事,認為鍾會後腦和魏延一樣有反骨,鍾會本就是個野心家,首功被鄧艾拿去,心裡不爽。

姜維也曾秘密告訴劉禪,讓他忍耐一些時日,自己自有妙計恢復漢室,投降之後,姜維一直在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鍾會還經常找姜維出謀劃策,以此排擠鄧艾。

(鍾會劇照)

鄧艾佔領成都後,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蜀中官吏,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此舉讓司馬昭很是惱火。

再加上鍾會密謀誣告鄧艾謀反,說鄧艾擅自籠絡人心、召集兵馬、企圖謀反。司馬昭派人去收押鄧艾父子。最後押送回洛陽。在這期間鍾會還在成都侮辱鄧艾。

而司馬昭也對鍾會不放心,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鐘會擁有20萬兵馬,所以司馬昭寫信說要駐紮十萬軍隊在長安為鍾會接風洗塵,歡迎他凱旋歸來。

鍾會也不是傻子,認為司馬昭肯定在懷疑自己,於是又找到姜維,找姜維只會火上澆油。姜維一頓“分析”,說鍾會士兵數十萬,忌憚的鄧艾也被收押,害怕什麼,完全可以自己在蜀中稱王,如果回到司馬昭手下,兵權被奪,說不好也會被懲罰。


鍾會認為姜維說的對,最後直接宣佈謀反,還說司馬昭背主弒君,自己要替天行道,可是手下官員都不同意,大多都表示中立,鍾會只能將他們全部收押。姜維知道後讓鍾會殺了他們,反正不為自己所用,何必要留著。

姜維自殺殉國,被魏軍剖腹取膽

因為疏忽,導致一名官員逃出去將此事告知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

一時間大軍殺入鍾會府中,鍾會被亂箭射殺,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

姜維自殺後,衛灌怕自己陷害鄧艾父子被發現,決定殺了鄧艾父子,然後嫁禍給姜維,反正死無對證,姜維也成了魏軍最痛恨的人,他們認為魏國差點就因為姜維而內亂,要不是事情敗露,免不了一場大戰。

魏軍還覺得姜維實在可惡可恨,詭計多端,死一百次都不足以洩憤,最後將姜維剖腹,讓後取出內膽,還將姜維府中的家小全部斬殺,以此洩憤。


這就是姜維被剖腹取膽的原因和經過,現在不同的角度,蜀國認為姜維功不可沒,魏國自然越發的痛恨,不過此舉也成就了姜維的忠臣的名聲。


羽評郡主


姜維這個人,對魏國來說,真的是千刀萬剮都不過分。

我們知道,對軍人來說,忠誠是最重要的。當自己國家面臨滅亡的時候,軍人挺身而出保衛祖國是沒問題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主子已經被團滅了呢?或者主子已經投降了。這時候一般軍人有兩個選擇:

1. 投降。

比較典型的是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之後,張郃、高覽一看,得了,老大不行了,良禽擇木而棲,投降。

2.死戰。

這裡舉個謀士的例子,陳宮。呂布投降以後,作為呂布的重要謀士,陳宮“伸頸就刑,眾皆下淚”!伸著脖子就讓曹操給砍了。

但姜維都不是。

對姜維來說,劉禪投降以後,他可以選擇投降,反正原本是魏國的降將,再叛變一下,其實在三國裡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有一個將領叫孟達,就先是蜀將,隨後降魏、再叛變回蜀國。後來被司馬懿殺了。

姜維也可以選擇不投降,死戰到底。那魏蜀吳三國估計都得敬姜維是一條漢子。

結果姜維偏偏是詐降。

這在邏輯上就說不過去了。畢竟姜維先叛變魏國去了蜀國,然後蜀國都投降了,魏國也沒給姜維甩臉子,結果姜維還是詐降。

所以對魏國來說,姜維這個人就完全沒有立場可言。

這種人不弄死,弄死誰?


酒騎風


三國時期蜀漢的姜維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不忠(背叛祖國)、不孝(拋棄老母)、不義(頻繁用兵)、不節(戰敗偷生)無能之輩,備受詬病。實則不然,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優秀,但也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蜀漢最後的支柱,即使在劉禪投降之後,姜維還設計翻盤,差一點就成功了,但最後還是失敗了,他不僅被殺死,而且還被人剖腹取膽。這樣的人不應該被質疑,大忠臣呀!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按照接班人培養。在諸葛亮死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後來,在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了諸葛亮未完的北伐大業,姜維北伐總計大勝2次,小勝3次,不克4次,大敗1次,小敗1次。總體看上去姜維還是勝多負少,只是蜀漢本就貧弱,怎麼經得起如此頻繁的北伐呢?

於是,姜維招致蜀漢民聲怨道,朝中大臣反對其北伐,再加上宦官黃皓弄權,最後姜維被逼得無奈去屯田避禍。一個蜀漢最後的支柱,被逼得去屯田,蜀漢焉能不亡呢?後來,魏國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但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不戰而降。難道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就此束手就擒了嗎?



當然不是了,在劉禪投降後,姜維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準備利用鍾會反叛曹魏,然後再殺死鍾會,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當時,魏軍將士對姜維的計策非常憤怒,在姜維被殺後,依然難解心頭之恨,又將其剖腹取膽,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驚為天人。當然這所謂的“膽大如斗”,肯定是誇張的說法,真有那麼大的話,他的肚子怎麼能裝得下,但應該大於常人。

後來,魏軍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因其參與誣諂鄧艾,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西。姜維這最後一計可謂“一計除三賢”。只是造化弄人,最後還是沒有翻盤成功。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時也,勢也,命也,運也,非吾之所能也”。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很多人以為姜維被人剖腹後被取膽只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但是並非如此,在歷史上面同樣有記載,根據世說新語記載,姜維被殺時被剖他的膽如斗大,另外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是和鍾會一起被魏將士所殺的,並非是自盡而死。

從三國演義上來說,鄧艾從陰平關入,江油關的太守投降,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被鄧艾打敗,鄧艾率軍兵向成都,劉禪在譙周的勸說下投降了鄧艾。劉禪讓太僕蔣顯至劍閣去,跟姜維通知此事,命姜維向魏軍投降。

姜維聽了大吃一驚,眾將士也十分的氣憤,然後刀去砍石頭說:我們願意戰死,不願意投降!姜維看大家還是心懷蜀漢,就跟大家說:我有一計,可以光復漢室。姜維就偷偷的跟大家說了。

姜維率軍投降了鍾會,鍾會十分高興,十分禮遇姜維,姜維對鍾會說:淮南之戰以來,司馬昭正是聽了你的計謀,才越來越強大的,我對你是很服氣,但我對鄧艾是不服氣的,鍾會與姜維兩個人就拜為兄弟。

鍾會誣陷鄧艾要造反,司馬昭就下詔將鄧艾收押,送往洛陽。鍾會收了鄧艾的軍馬,十分的得意,姜維說:以前韓信不聽蒯通的話,文種不聽范蠡的話,最後都被殺了,而鍾會現在也是這樣,功高震主了,不如歸隱,以避其禍。

而鍾會說:我現在還沒四十歲,怎麼就要歸隱呀?姜維說:如果不想歸隱,那應該早做打算呀。你是個聰明人,應該不用我說了。鍾會說:還是你懂呀。鍾會與姜維,每天都在密謀大事。

姜維寫信給劉禪說:希望陛下多忍幾天,我一定不會讓漢室滅亡的。司馬昭來了一封信,說他已經屯兵長安了。鍾會明白,這個是司馬昭在懷疑他了。鍾會說:如果這個事情成功了,我就得天下,如果不成功,我就當劉備。

姜維說:你可以假稱有郭太后遺詔,命你討伐司馬昭的弒君之罪,但怕諸將不聽命呀。鍾會說:過幾天,我設宴諸將,不聽從的,我就殺掉。到了這一天,可是很多人還是不情願,姜維就說:我看諸將很不情願,那麼就都坑殺吧。

鍾會有一個心腹叫丘建,他原來是將軍胡烈的部下,丘建就把這個話告訴了胡烈,胡烈讓丘建帶書信給胡淵,胡淵這個事情告訴了眾將,眾將自然十分的氣憤,就率軍攻打姜維與鍾會,鍾會先是被射死,被取了首級。

姜維眼看著自己的計謀失敗了,說這是天命呀,然後自刎而死,而魏將士實在太痛恨這個姜維了,因為他們認為鍾會在姜維的挑唆下想要坑殺他們,於是就將他給剖了,發現姜維的膽子大如鬥。


歷史簡單說



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分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伐蜀,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由祁山進攻武街、陰平橋頭切斷姜維退路,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由狄道進攻甘松、沓中並直接進攻姜維,鍾會親率十餘萬人為東路軍,由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三人都想爭奪滅蜀之功,鄧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想出奇謀,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議被採納後,鄧艾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兵臨成都,劉禪因驚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鄧艾蜀國滅亡。

劉禪投降後,要求姜維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維不得已而投降鍾會,後來鍾會在成都謀反,監軍衛瓘率軍誅殺鍾會,姜維也在亂軍中被殺,並且被剖腹取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原因之一姜維投降鍾會離間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意圖恢復漢室。滅蜀的第一功臣是鄧艾,姜維為何會投降鍾會,除了痛恨鄧艾滅蜀以外,鍾會也是一個野心家,腦後有反骨,姜維正是想通過鍾會謀反,然後在殺掉鍾會,以此來興復漢室。姜維也曾秘密告訴劉禪:陛下先忍耐一段時間,臣自有妙計恢復漢室。


姜維投靠鍾會之後,積極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姜維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爭攻之心,鍾會更是屢次請教姜維如何排擠鄧艾,奪得滅蜀第一功。姜維便與鄧艾積極謀劃,蒐羅鄧艾謀反的證據。鄧艾也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佔領成都後,鄧艾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蜀中官吏,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員,要麼被任命為當地官吏,那麼被鄧艾蒐羅為自己的部下,而這一切並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同意。


因此司馬昭對鄧艾也是又愛又恨,更擔心鄧艾會謀反,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姜維鍾會於是就密謀誣告鄧艾謀反,上書司馬昭說鄧艾在蜀中擅自籠絡人心,召集兵馬,意圖謀反。司馬昭自然知道鍾會的意思,但鍾會不但功高震主,最主要是做事沒有徵求司馬昭本人同意,司馬昭也顧不得鄧艾是否謀反,只想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於是司馬昭就派監軍衛灌,前去成都捉拿鄧艾,鄧艾父子均被收押。


原因之二姜維勸說鍾會謀反。司馬昭拿下鄧艾後,命衛灌將鄧艾父子押回洛陽,鍾會到達成都後,親自審訊並侮辱了鄧艾,姜維對鄧艾更是嗤之以鼻。但司馬昭開始對鍾會不放心,此時鐘已經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威震西土。於是司馬昭給鍾會修書一封,上面寫著:(司馬昭)因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特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一萬進入斜谷,我(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駐紮長安,為將軍(鍾會)接風。鍾會驚慌失措,便對姜維說:司馬昭這是懷疑我,如果司馬昭真心歡迎我凱旋,怎會率十萬大軍前來迎接。姜維也看出了鍾會心思,便勸諫鍾會:今將軍帶甲數十萬,唯一忌憚的鄧艾也被收押,功名天下無人可比,完全可以在蜀中稱王,又何必寄人籬下,再者即便回到長安,司馬昭也不會放過將軍。


最後姜維、鍾會之死。於是鍾會思慮再三,決定採納姜維的建議,然而應鐘會卻不知,自己也是姜維的一個棋子。鍾會宣佈謀反後,召集各路官員,前來議事,鍾會勸說:司馬昭背主弒君,人神共怒,我已決心反叛,眾人都不表態支持,於是鍾會便將所有官吏收押。姜維勸說鍾會將所有官吏坑殺,重新任用,鍾會採納建議,決定第二天處決所有不服從的官吏。


由於做事不秘,其中一位官吏的部下,悄悄將消息報告給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在加上官吏大多是司馬昭的舊部,不願謀反,於是魏軍一時間一起興兵討伐鍾會。大軍殺入鍾會府中,姜維鍾會率幾百人迎敵,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


姜維死後,衛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參與陷害鄧艾,於是將鄧艾父子在綿竹地區處死,為了推卸責任,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姜維,於是姜維便成了魏軍發洩的對象,官員們將姜維破腹取膽,挖心取肺,以此來表達憤怒,之後又殺入姜維府中,將姜維家小滿門抄斬,可憐唯一對蜀漢忠心耿耿的姜維,卻落得如此下場。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之死?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姜維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一代名將,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姜維其實是魏國人,出生於甘肅一帶,他一開始是為魏國工作的,是個小軍官,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有一個計謀被20多歲的姜維給一眼看穿了,諸葛亮至此對這個年輕人上了心,於是小施策略,使其投降於蜀漢,並且重用姜維,可以說諸葛亮是姜維的伯樂,才子姜維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後來開始統領蜀國的三軍,姜維全心全意地輔佐著劉後主,他多年被諸葛亮教育,腦子裡想的都是恢復漢朝的想法,曹魏在他眼裡就是逆臣賊子,他的人生就是為了要滅魏而戰。


但是姜維是生不逢時,他所在蜀漢的實力遠遠不如曹魏,晚年的姜維遭遇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鍾會和鄧艾伐蜀,劉後主投降了鄧艾,讓在外面征戰的姜維投降於鍾會,如果姜維也跟著投降,他也許就可以保全性命,度過一個平和的晚年。



可是姜維不是這樣的人,到了最後還要拼搏一下,他帶著自己的兵馬在投降鍾會的同時,開始離間鍾會和魏國的關係,因為鍾會這個人是有野心的,想取司馬昭而代之。鍾會先是汙衊鄧艾要造反,鄧艾被司馬昭給抓了。鍾會帶著眾多的兵馬進入了成都。此時鐘會和姜維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鍾會想讓姜維帶著大批兵馬去討伐司馬昭,而姜維呢,想借著鍾會的手把一些魏國的名將幹掉,然後再殺鍾會,取得兵權,重振蜀國。但是此次的計策沒有獲得成功,姜維的行動敗露了,結果鍾會和姜維都被殺害。不過小說《三國演義》中把姜維的死說成了自殺。鍾會如果讓姜維去殺司馬昭,那麼鍾會部隊裡的將領肯定是死路一條,而鍾會如果聽姜維的話,屠殺將領,很多將領也是死路一條,所以那些魏國將領肯定對姜維是咬牙切齒,他們剖開了姜維的肚子,居然發現他的膽與常人不同,膽如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