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目前多個國家接受接入支付寶,而不是自己研發一個類似的軟件呢?

戀你如初


據支網上支付寶的數據統計,目前支付寶已經在超過 25 個國家和地區完成接入,並且超過 12 萬家線下門店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寶二維碼進行付款,也就是說中國式的二維碼基本掃遍全球了。

我們在為支付寶感到驕傲之餘,很多人可能會產生這麼一個疑問,為什麼那麼多國家寧願接入支付寶也不去自己研發一個類似的支付軟件呢?

其實,很多國家並沒有自己去研發一個類似支付寶的軟件,不外乎以下 3 個原因:

1、首先,很多國家本身互聯網發展和技術的限制。近幾年我們國家互聯網告訴發展,於是很自然就以為國外很多國家的互聯網也一樣迅速發展,其實不然。

我們要知道,國外很多國家的互聯網發展並沒有中國這麼快速,例如印度緬甸等亞洲國家和很多非洲國家的互聯網發展其實都是處於非常緩慢的狀態。

而像支付寶這樣的互聯網金融軟件應用,除了對互聯網的發展有要求之外,對技術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畢竟裡面放的都是錢啊,稍有不慎就會被黑客攻破。而國外很多國家的非但互聯網發展沒有達到要求,技術的發展同樣也是望塵莫及的。

特別是網絡安全技術的要求,我們要知道支付寶一天受到幾億次黑客的攻擊。很多國家的安全技術也達不到要求,如果冒然去研發,萬一遭到黑客攻擊,後果不堪設想。

2、其次,直接接入支付寶很明顯會更加方便快捷。作為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獨角獸,支付寶無論是在風控方面還是在技術實力上,都已經非常成熟。

而很多國家直接接入支付寶,不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與中國的貿易當中,直接使用支付寶環節會少掉很多的麻煩,因為支付寶已經可以幫助這些國家完成相當部分的貿易了。

3、最重要的是,支付寶可以成為這些國家打開國內市場的重要工具。我們要知道,支付寶背後的阿里巴巴,目前不僅僅是國內,更是全球頂尖的互聯網公司了,在國內也是擁有鉅額的用戶和流量,而通過阿里巴巴可以直接在網上與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用戶進行交易。

面對中國 13 億的人數,支付寶這麼便捷快速的工具和這麼龐大的市場,何樂而不用?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你認為國外那些國家可以自行研發一個類似支付寶的軟件呢?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首先這裡要搞清楚的事,接入支付寶是很多國家的國家級戰略,但是能不能研發出類似的軟件多數是企業行為,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那麼多國家選擇接入支付寶而不是自己研發一個相應的軟件。

  • 很多國家互聯網並不發達,所以缺乏移動支付方面的經驗

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其實在全球來說,互聯網分為三極,其中第一極就是美國、中國的互聯網,發展程度非常高,並且都有眾多千億美金級別的互聯網公司,這一點其他國家都沒有,可謂是獨一檔。第二極是以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等為代表的國家,也有一些巨頭企業,但是體量沒有到達千億美金量級或者說很少。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第三極,這類國家以歐洲發達公家為主,經濟發達,工業發達,但是在互聯網行業並無太大建樹,缺乏在互聯網的發展經驗,又由於傳統金融行業非常發達,所以缺少移動支付的發展經驗,這一點是選擇支付寶的原因之一。

  • PayPal和支付寶已經非常成熟,現成的解決方案擺在這裡

其二是,不管是PayPal已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在線支付平臺在全世界已經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跨境支付網絡,經過無數的支付場景的驗證,PayPal已經經得起檢驗。

而支付寶則是全世界最為成熟的移動支付平臺,並且在國內有眾多國字號資本支持,加上阿里巴巴在國內的資源,經歷了雙十一的考驗,支付寶絕對是全世界最完善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這對於海外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接入支付寶其實就是接入了藉助馬雲的阿里巴巴,接入了中國的互聯網資源

最後一點,其實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接入支付寶,其實本質上也就是接入了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最好的本土資源,也是中國最好的互聯網資源之一。

未來想要開展跨國貿易,可以直接藉助阿里系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省心省時,這才是這些國家真正需要的,而且這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所以其實本質上來說,一方面這些國家缺少移動支付的發展經驗,藉助阿里系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對於未來跨境貿易來說,可以說是真正實現1+1大於2的效果的最佳途徑。


EmacserVimer


接受現實吧,bat之所以如此強大,其技術是非常強的,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自己研發出來的。支付寶做了這麼多年,幾年前開始推餘額寶的時候,銀行等傳統金融行業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威脅,各種傳聞都在說銀行要與支付寶開戰。

傳聞真假難辨,不過銀行折騰了這麼多年,各家的APP用戶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金融支付軟件雲閃付多年後才姍姍來遲,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加了各種手續費和提現額度限制,依然無法阻擋用戶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熱情。

此外,除了銀行金融行業,通信運營商也有自己的支付平臺,移動有和錢包,電信有翼支付,但體量可以忽略不計。


首先是遠見

支付寶只是阿里做淘寶時順便推出的,方便淘寶店主和淘寶用戶購物、支付的產品,最早阿里做支付寶時,並沒有想到它會成為今天的螞蟻金服。所以說它完全是從金融外來客,以生意輔助為主。

在金融方面,天生有優勢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反而沒有去做這方面的佈局,直至今天,也是受到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金融等外界刺激,才被動去做雲閃付。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成為用戶擼羊毛的選擇,用戶的主動第一選擇絕對是支付寶和微信。

用戶習慣培養起來是十分可怕的。

很多國家移動互聯網發展落後,並不具備這樣的遠見,如同當年的金融行業,看不到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其次是技術

銀行、通信運營商,都在做支付工具,但是用戶體驗當然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最佳,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深耕移動支付領域多年,縱深打通。微信支付更是藉助社交場景,成為高頻觸發產品,尤其在節假日,基本上能實現全民應用。

除此之外,京東金融,蘇寧金融,都在發力做自己的金融支付平臺。

並且,支付寶除了移動支付外,還有超級多的泛金融功能,比如購買理財,保險,繳納五險一金,旅遊出行險等等。這不僅對技術要求極高,對整個平臺的運營協調能力,以及行業話語權也有較高要求,畢竟實力如阿里,在餘額寶推行時,也遭受到行業和社會環境的大量抨擊。

其他移動科技發展還不如我國的國家,更不具備這樣的開發技術。


接著是克服困難的決心

支付寶飛速發展那幾年,支付寶最初也只是想,突破淘寶用戶圈層,獲取更多用戶,並反哺淘寶。但它沒有社交關係鏈,所有的流量都在淘寶上,其他的金融技術和金融資源,支付寶都沒有,於是想到通過切入銀行,金融行業都不願意乾的生活水電煤氣這類苦活累活來斬獲更多普通用戶。

事實證明,支付寶做到了,利用支付寶交水電煤氣的打發收穫了一波新用戶。並且夯實了支付寶的移動支付壁壘。

國內同樣有這個野心、能力和抗壓能力的是微信支付。

移動做和錢包時去和超市談合作,超市都不願意,因為微信錢包、QQ錢包,支付寶已經很方便了,反而是和錢包,需要客戶另外綁定銀行卡,再另行充值,非常麻煩。


最後是便捷

支付寶已經借入大小超市,個體商戶,只要有個支付寶收款二維碼就能輕鬆收錢。並且,感謝大淘寶,國外用戶也非常熱衷淘寶購物,直接接入支付寶非常方便,實在沒有必要自己去投入大量金錢和技術開發一個自己的移動支付產品。

支付寶的經驗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很平常。但是在大多數地區,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會反問,“支付寶和PayPal這些支付工具這麼好用了,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花時間和金錢)再做一個類似的軟件呢?”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除了美國有PayPal,中國有支付寶,還有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支付工具。比如說,接受了阿里巴巴投資的印度支付工具——Paytm。還有很多國家,接入支付寶,主要是為了方便中國消費者而不是他們自己用。不過,很多國家的主流移動支付工具的確都不是自研的,而是PayPal(美國的支付工具,支付寶的老師)。支付寶國際化處於起步階段,進軍某些國家地區會大力宣傳,因此大家的印象會更深刻一些,但是在國際市場份額不是很高。還有很多地區則是有自己的支付體系,移動支付還在消費習慣培養階段。

接下來我們主要談談為什麼會有一些國家,接入支付寶而不選擇自己研發類似的軟件。

一. 開發意願不強

產生這個問題的背景在於,有一些人認為軟件的從屬關係很重要,而很多地區的人們則更關心使用的效果。這是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大家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關注的側重點不同。

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有,這種心態有時候是上進心的表現,有時候則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怎麼區分這兩者呢?如果經過調研發現,我們做一個類似的軟件,有利於經濟發展和民生,所以一定要有,這是有上進心。如果主要是出於害怕缺乏控制權導致別人侵害自己的利益,那就是缺乏安全感。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是兩種情緒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放眼全球,全球化和多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合作共贏的思想日益成為主流,競爭對抗的思想相對減弱。很多國家既沒有很強的危機感,又沒有足夠的收益預期刺激他們的上進心,自然沒有動力去自研支付寶這樣子的軟件。大家更關心的是支付寶好不好用,而不是支付寶是由誰研發的。

二.經濟回報不大,技術難度挑戰大

接入支付寶或者PayPal,還是自主開發,主要看經濟回報。雖然政府層面會有政策導向,但是開發軟件一般都是企業行為的,自然是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考慮因素。

經濟收益主要由技術能力和市場容量決定。沒有市場容量,經濟回報就低。而技術底子薄弱,研發難度就大。

開發支付寶這樣一個軟件,要保證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上,需要大量技術和資金投入,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是不值得去嘗試的。

因此,在已經有了PayPal和支付寶的情況下,再盲目投資,去自研一個類似的軟件屬於大投資,低迴報,高風險的事情,沒有動力去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支付寶的成功的確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希望支付寶可以為更多人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在海外,看到支付寶的標識並不是一件很令人意外的事情。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外交流頻繁。同時,支付寶的國際化佈局完善,越來越多的地區支持支付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鎂客網


這當然是因為中國遊客群體龐大,使得各個國家都要接入支付寶來服務中國遊客啦。伴隨著“無現金社會”的理念在全世界被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接受這種支付方式,包含摩納哥、俄羅斯莫斯科的公交系統將逐漸過渡到支付寶支付,未來中國用戶去這些國家和地區連現金都免得用了。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4年在全球出境旅遊人數及出境旅遊消費的首位。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1.22億人次,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及地區;2017年“十一”黃金週期間,中國出境遊客超過600萬人次,3年中增長了50%。“十一”期間,在一些境外熱門的旅遊購物店裡,不少中國遊客可以看到熟悉的支付寶支付標誌,據悉支付寶已登陸33個國家和地區;而不久前,京東支付也宣佈“出征”泰國。專家表示,中國移動支付機構紛紛佈局海外市場。

為了中國遊客更好的消費,掏荷包,在海外刷支付寶真的實在太過方便,只要人民幣結算就好。你說以後我們的在國外旅遊,錢是不是花得更容易、更快了呢?


超能網


日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首批食品連鎖店Lenta和Dixy將開通支付寶支付。而這兩家分別是俄羅斯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大型零售連鎖店。雖然俄羅斯也可以自己開發類似的系統和軟件,但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入支付寶能夠加大中國遊客對俄羅斯食品的興趣,遊客們不僅會在旅遊期間積極購買商品,還會帶回國內。因此,接入支付寶對其營業額的提高幫助還是很大的。相應的首先接入支付寶的連鎖店鋪都是在中國遊客和留學生流量大的地方。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國外接入支付寶就是為了中國人。

實際上,俄羅斯不是第一個在國外接入支付寶的國家。之前就有日本的網友發求助帖,詢問店裡接入支付寶的方法,因為很多中國遊客總是會詢問:可不可以用支付寶?

國外商家其實也接入了其他支付系統,但對於流量巨大的中國客人來說,他們對別的軟件和支付系統不感冒。在國內,支付寶幾乎就相當於他們的錢包。而出國之後,能免去兌換貨幣、習慣其他軟件的麻煩,打開支付寶一掃就可以支付,豈不是很方便、很有吸引力?遊客高興了,商家也就高興了。

而這個前提就是中國遊客的數量值得商家這樣選擇。當然了,就拿今年國慶小長假來說,攜程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出境遊客超過600萬人次,在此期間,數十萬境外商家接入了支付寶,並提供“支付寶價”專屬優惠。單憑這個數據,支付寶就值得國外商家接入,更何況,支付寶本身也具有很多優勢,國外自己開發也是有成本和風險的。


獨角獸工場


前段時間,國外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分別為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另據英國路透社稱,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支付寶很可能在不久將取代錢包。支付寶在中國的大熱可以理解,可是外國人為什麼也紛紛接入支付寶呢?

接入支付寶就是接入了中國人的錢包!

中國遊客的購買力有多強?經商務部初步估算,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31億人次,境外購物消費大約2000億美元,購物清單中包括高檔商品、日用消費品等

。同時,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中國遊客佔全球出境遊客總消費額的比例超過1/5,而排名第二的美國遊客消費額僅相當於中國遊客的一半。

但是,這些出手闊綽到的中國遊客有一個“特點”——相比兌換外幣和使用信用卡,更青睞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最近,支付寶官方發佈“五一”小長假出境遊移動支付數據報告,赴香港支付寶用戶比2017年“五一”期間增長近一倍,其中90後成為主力。

既然中國“金主”們喜歡用支付寶,那接入支付寶就成了許多國家吸引中國遊客的必須手段,甚至許多外國商店要求店員必須會用支付寶。近日,美國紐約出現了一則高薪招聘啟事:某紀念品店招募會講普通話會用支付寶的收銀員,並開出了每小時18美金(約114人民幣)的高薪,而普通美國收銀員的平均實際時薪只有8.75美元。

馬雲進軍亞洲市場,外國支付軟件紛紛被收購!

當前的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沿,無論是發達的美國、日本還是歐洲,都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據支付寶公佈數據,支付寶用戶已達到5.2億,其中移動支付使用率達到了82%;同時,全球還有7個“支付寶”本地錢包,正在服務2.8億的當地人。

而且,在馬雲的帶領下,支付寶正在全世界進行擴張。 去年,阿里巴巴集團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東南亞電子商務巨頭Lazada控股權,同時獲得了該網站的移動支付業務。很快,這家公司就退推出了新加坡支付寶、馬來西亞支付寶、印尼支付寶......

除了東南亞之外,阿里巴巴也已經瞄準了潛力巨大的印度移動互聯網市場,已經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服務商Paytm。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為了防止支付寶的“進入”,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郵儲銀行、橫濱銀行等將近70家日本銀行甚至打算聯手狙擊,但目前並沒有什麼進展。

所以,對很多亞洲國家來說,他們根本沒機會發展自己的支付軟件,因為在國際移動支付市場,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人說了算!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我來簡單的說一些觀點吧!本人是搞軟件的!

首先,做一個這個成本也很高!

其次,還要立項,然後看你這個都有哪些需求,哪些功能等等。

開發,測試,部署,維護。

買服務器,買域名。

等等。

搞一個這玩意兒,時間週期很長,花的錢也很多。

有現成不要錢的這個東西幹嘛不用。

除非是信息安全之類的不用這個。比如美帝跟華為。不多說了,吃飯了。

勿噴。


僕147123668



支付寶和Paypal作為中國和除中國以外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放在一起對比也有些意思。既然是對比那就要有對比的標準,我想從以下5個方面聊一下:

1.支付方式支付寶有快捷支付、網銀支付、賬戶支付(餘額支付)三種支付方式(即時到賬、擔保交易,屬於交易類型,並非支付方式,不管是即時到賬還是擔保交易都包含這三種支付方式。至於代付,是衍生的一種支付方式,最終還是依託這三種支付方式來完成交易)。Paypal有無磁無密、賬戶支付兩種支付方式。無磁無密就是綁定用戶的信用卡,無需密碼即可消費,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是無磁無密支付的一個變種。賬戶支付是一樣的。從支付方式上看Paypal沒有網銀支付,原因是國內的金融環境與米國有較大差別,並無優劣之分,不再贅述。

2.安全性做支付安全是第一要務,就個人體驗(僅是個人體驗)層面來說,支付寶在安全方面做的還是要比Paypal略強一些,起碼在信用卡欺詐和盜刷方面風控做的更好,在風險保障和賠付方面都有提供保險,當然由於金融環境的差異較大,並不是說Paypal的風控做的不好,只是機制不同,在國外,如果持卡人的信用卡被盜刷,一般髮卡組織會讓商家去承擔責任,而國內只能在交易環節設置更多的驗證,本質上說是要持卡人承擔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支付寶的風控看起來更好的原因。

3.穩定性支付寶是我在接入過的所有第三方支付中做的最穩定的,無論是支付、驗證、返回通知從來都是及時而準確的,這對一個電商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你能想象當一個用戶已經支付成功而訂單狀態沒有改變還是未支付的那種焦急嗎?這一點如果你不是接入過國內排名前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比較不出來的,具體是哪一家,就不點名了。Paypal的穩定性還是不錯的,但是在國內我覺得有點水土不服,無論是用戶體驗還是支付流程都不太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就造成了整個支付過程有些慢,返回通知有延遲(不知道Paypal 在中國有沒有服務器,如果沒有,這一點也可以原諒)所以穩定性上不如支付寶。

4.費率Paypal官方給出的費率是每筆交易收取3.9%+$0.3(根據你的交易流水,比例可以優惠,具體下限看接入者的實力),看清楚那可是美刀,不得不說這個費率是相當的高,但是國內做境外的電商,一般還是要接入Paypal作為支付方式。支付寶的費率基本上在1%左右,具體的費率也看交易流水,有實力的下限可以做到很低(有多低?不能講),單純的看費率似乎支付寶更有優勢,但是別忘記了,這樣對比是不科學的,因為凡事接入Paypal的,都是沒辦法的事,到那個時候費率就不由的你了。

5.用戶覆蓋從絕對數量上來說,支付寶領先,但是覆蓋的區Paypal 更廣。


芊微生活


比如QQ,就是模仿國外軟件的,比如淘寶,都是模仿國外的!那國外的為何不模仿支付寶呢?其實這裡有個微妙的關係,僅從遊客這個角度簡單闡述,支付寶是支付工具,中國遊客全世界出名,中國遊客購物搶購更是全世界出名,以前大家出國,得提前瞭解這個國家通用人民幣不,如果不通用,就得提前兌換該國國幣,可是如果支付寶全世界通用的話,那就恐怖了,就好像全世界通用幣一樣,到哪裡都可以支付,一方面出國旅遊人員方便了,不必再提前補課瞭解兌換幣種的事,而對商家也是好事,支付寶支付可以吸引很多遊客來店裡消費。所以說支付寶不僅是支付工具,重要的是他帶來了海量中國遊客,所以自己抄寫一個支付寶,關鍵問題是沒人用,帶不來遊客,比如百度也有支付工具,京東也有支付工具,為何不見國外和他們合作,因為合作了帶不來利益!

總之一句話,商業社會,合作的前提是可以共贏,如果不能共贏,那合作就是一時噱頭,不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