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名人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

聊聊老闆那點事


不可否認,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確實是一些名人提出來的,這些名人甚至還是一些我們都十分熟悉的名人。比如霍金曾發表的《人工智能會導致人類滅亡》、比爾蓋茨也曾發表《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馬斯克發表的《人工智能是人類生存最大威脅》。這些新聞出來,讓人們開始擔心起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有說的那樣“可怕”。

仔細思考,人工智能的發展除了會對技術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必然也會對社會結構產生深刻的變革,畢竟假如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來臨了,到時候很多工作都被機器人代替了,人類的社會分工必然會發生大的改變,這對人類的生存來說確實是巨大的考驗。

從技術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有一個“去專家化”的過程,以語音識別為例,最早的時候,訓練一個模型需要大量的語音專家來調試,而到現在,如果你要訓練一個新的語音識別系統,可能你先要召集一批工程師之後,最後的最後,才會考慮要不要找一個語言學家來檢測檢測。這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人們工作上的影響,到那時候,可能會有更多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替代。

從300年前機器開始代替工廠的工人,到現在計算機開始代替人類推算部分工作,直到現在,可能一些工廠都不需要再僱傭人了,這個變化過程就是技術對人類社會結構明顯的影響。這也是一些名人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的重要原因。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畢竟人工智能太強大了,人類目前的勞動關係似乎還不能完全適應它。

但是我想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並沒有如此的令人恐懼,它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一個更便利的社會和工作場景。比如目前一些公司,也開始在讓人們試著接受和適應AI技術,比如華為公司推出的普惠AI概念,致力於讓AI走入尋常百姓家,讓廣大普通用戶都能用得起、用的好、用的放心。

也許,值得令人警惕的是,人們應該如何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和未來它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在霍金博士裡面有一句是這樣講的:“隨著好處的帶來,人工智能也會帶來危險,比如強大的自動武器,少數人欺壓多數人的新方法”。可以看出霍金博士的本意是要人們防患於未然,更謹慎的利用技術,這也是提醒大家正確理解人工智能的一種思路。之所以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不應該是技術本身,而是人的自我意識和格局,面對技術的改變,如何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和時代。


栗子筆記


風頭就是風頭,哪有那麼多的人工智能,現在看來語音識別,大數據篩選,都一股腦的被扔進了人工智能,好像不提個AI,科技公司都沒臉出來開發佈會一樣。如果你不是投資者,那就不要跟風,很多名人告訴大家要警惕人工智能,也算是良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