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公元1644年的4月22號的晚上,紫禁城已經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皇城城門已經緊閉,一箇中年男人圍著紫禁城跑步,披頭散髮,一邊跑還一邊感嘆,呼天喊地,這個人就是影視劇裡經常出現的一個悲情人物,大名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皇帝。當天晚上折騰了一夜沒睡覺,第二天早上既然保持17年來沒變的一個好習慣,準時上朝跟大臣們見最後一面,這個時候李自成已經把北京城包圍的嚴嚴實實,無處可逃了。崇禎皇帝之前為什麼就不跑呢?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4月24號的晚上崇禎皇帝擺了一桌家宴,家人也是最後一次團聚,殺了自己的一個女兒,砍斷了另外一個女兒的一隻手臂,叫來隨從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化妝送出城,他身邊的周皇后當時跟他說了一句話,隨後去了內堂自縊身亡,我們稍後再講她說了什麼話。這就是當天晚上發生的事情。4月25號的時候,北京城已破,據說崇禎還在宮內逛了一圈,看有沒有大臣跟他一塊上朝送他最後一程,結果很悲壯的就是沒有一個大臣來送他最後這一程,絕望的崇禎在自己貼身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了紫禁城後面的煤山那一顆歪脖子樹下自縊而死。那麼崇禎到底在最後連一個原因跟著自己送死的人都沒有呢?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周皇后在臨死的時候跟崇禎說了一句話,說的是:夫君啊,你怎麼就不聽我的勸告呢,我們在南京還有一個家啊,我們應該早早的就南遷啊。說完這個話,周皇后就自縊身亡。其實歷史上好多個皇帝面臨都城背圍的時候都跑過。假如崇禎皇帝早早的跑出去了,把當時北方的的爛攤子丟給李自成,自己跑到南京,說不定他還能在東山再起呢,當年朱元璋在南京是有一整套的行政系統在那裡的,根本不需要再從組行政班底,而且皇帝的合法性還在,非常的可惜崇禎是沒有跑。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當時有個大臣叫李明瑞就給崇禎皇帝一整套的逃跑方案,學學宋微宗,去進香,第一站先去山曲阜祭奠孔老夫子,然後在派人把你接到淮安,再讓南京的兵部尚書接你去南京。崇禎說他沒錢,沒錢這個大臣就說了,可以用你的私房錢我們來找一些兵保護你南逃,前面崇禎聽了之後覺得不錯,但是一到問他要錢的時候,他就推託說自己沒錢,如果要錢得找戶部要錢,最後私下商定沒用,只能讓所有大臣都知道一塊商議,最後有一個人提出來,不讓走,崇禎聽了內心很是不爽,為什麼這個大臣不讓走呢,因為當時吳三桂還在抵抗清軍,最後的軍事力量還沒有完全喪失。這在當時的士大夫心裡也是這麼想的。為什麼崇禎不堅持要南逃呢?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這在崇禎心裡看來是窩囊廢,會被後人恥笑的一件事,所以如果沒有大臣反覆的去勸誡他,他根本不會同意的,即使在心裡上十分的想走,但是沒有足夠的正當的理由去“說服”他,他也不想背個罵名啊。沒辦法沒走了,沒過幾天,前方的戰報一直在傳來,又有一個人提出來說您不走,讓太子去南方,您留守北京,崇禎聽了之後大為不爽,想著讓我送死,讓我兒子逃命去,結果這件事情又在朝堂上提出來了,又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說是不能讓太子揹負一個不孝的罪名,不能學唐玄宗,把自己兒子丟下自己跑了。最後這事兒又不了了之了。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崇禎皇帝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特別喜歡推卸責任,每次大臣打仗敗了,本身沒有太大的錯誤,崇禎就找一個理由把大臣殺掉,到了大明最後的危機關頭,崇禎還是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把責任推卸給大臣,最後他死的時候還說:文臣誤國。所有文臣皆可殺也。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在紫禁城搜出來3200萬兩白銀,其他大大小小官員少的幾萬兩,多的幾十萬兩都有,老朱家好像從萬曆年間就非常的摳門,一直藏著掖在,不把銀子拿出來街燃眉之急,為什麼到最後這些文官都不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來給崇禎救急呢?

老朱家的一個傳統害了崇禎,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說的話實在惋惜

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很摳啊,每次出了事兒,全部找大臣的責任,明明是自己的錯誤,非要說成是自己的大臣發了錯,最後硬是給殺掉,大臣最後也想通了,作為一個一國之君,自己都不去承擔責任,那我們何必要給你賣命呢,還有最悲慘的一幕,就是崇禎跟他的皇后周皇后的屍體在煤山旁邊大臣們看了沒有一個人去給他收屍的,崇禎到最後都可憐到這種地步了,可想而知他的為人到底有多差,最後還是一個六品的主事實在看不下去了,自己買了兩口柳木棺材給屍體收斂了。悲情的一幕就這樣發生在崇禎皇帝身邊。

崇禎皇帝到最後連君臣之間的信任都沒有了,崇禎也是想跑,但是沒有大臣給他一個臺階啊,沒有人在勸誡他南逃,如果所有大臣都勸誡他逃跑,去南京,他跟大臣的關係沒有那麼的惡劣,那麼也許崇禎皇帝還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