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吐蕃王朝開始廣泛使用,存活於文成公主詩篇的藏毯故事


圖為解放前拍攝到的藏民紡紗、紡線,織做藏毯的場景。據西藏《南詔德化石碑》記載,吐蕃時期,藏區已有毛毯,毛布等紡織品,這裡的毛毯即是藏被,是一種豎毛集束起絨的毛織物。藏被是西藏栽絨地毯的雛形,織造藏毯所採用的拉桿結釦法是由藏被的織作工藝演進而來,成為藏毯所獨有的工藝,並沿用至今。文/格桑梅朵,圖/《西藏人文地理》圖片庫。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藏毯編織品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必備的生活用品,其主要用料是犛牛毛、山羊毛、綿羊毛,在用純天然的礦物質顏料染色編織成的,在逐水草而居的高寒遊牧區,編織牛羊毛生活用品是遊牧民生活、生產中最熱心從事的一項手工藝勞作。其中的藏毯編織藝術以其精美的質地、高超的工藝、變幻無窮的圖案、絢麗的色彩製成。文/格桑梅朵,圖/《西藏人文地理》圖片庫。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根據考古發掘,藏族編織工藝的源頭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時期。卡若遺址出土了大量骨角錐、骨針,其中骨角錐208件,骨針31件,磨製精細、針尖鋒利,說明當時先民已經有了用獸皮或用毛編織物縫製的衣服;出土的陶紡輪、線墜等物,證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經開始了早期的毛紡織生產活動。文/格桑梅朵,圖/《西藏人文地理》圖片庫。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