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整理 | 沈 林

據新華社消息,蔡英文24日晚間宣佈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以示對該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的表現負責。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究竟是什麼表現令蔡英文辭職謝罪呢?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曾“獨霸”20年的高雄也被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接掌。島內媒體形容此次選舉臺灣“綠地變藍天”,民進黨“慘敗”。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在選情最為膠著的臺北市,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3200餘票的微弱多數險勝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丁守中25日凌晨向法院提出“選舉無效訴訟”。

結果出爐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個人臉書上宣佈,已經向蔡英文口頭請辭。他表示,“九合一”選舉是人民對政府施政的檢驗,而投票的結果顯示出人民並不滿意,所以選擇請辭、負起政治責任。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選舉結果出來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我們注意到這次選舉的結果。這一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團結廣大臺灣同胞,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此前,外界雖一致看衰民進黨的選情,但輸得這麼慘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回想兩年前,民進黨還在島內的所有選舉中一帆風順,實現了所謂的“完全執政”,“全臺灣一片綠油油”。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沒想到僅僅兩年的時間,民進黨就把曾經的看上去厚實的“家底兒”敗光了。環球時報評論表示,“九合一”選舉常被看成是對臺灣執政當局的信任投票。之前的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時期,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是在第二個任期才在“九合一”選舉中大輸,但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剛過半就在“九合一”選舉中輸得潰不成軍,這顯示出,蔡英文是臺灣開始競爭選舉以來執政最差的一屆行政當局。

那民進黨為什麼在此次“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呢?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總結了三大原因:

1.民進黨上臺以來,在島內拼政治,搞清算,在兩岸之間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重新回到對立,他們的心思沒有用在和平發展上,這與臺灣的基本民意是嗆著來的。蔡英文執政兩年多以來,臺灣的經濟形勢、民生福祉等沒有任何的改變,甚至是變得更糟,2017年臺灣的經濟增長率是2.65%,遠低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3.7%。

選舉期間,島內有句很流行的話:“現在臺灣最大的黨是‘討厭民進黨’”,從這次選舉的結果來看,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2. “九合一”選舉本來不怎麼涉兩岸議題,但是這一次民進黨大打兩岸牌,也恰好說明操弄兩岸對立這一民進黨曾屢試不爽的招數大勢已去。

3. 美國此次深度介入臺灣“九合一”選舉。美國官員指責大陸干預臺選舉,為民進黨幫腔。選前美國軍事上及在美臺關係上的動作被綠營廣泛解讀為“挺臺灣民主”。但民進黨大敗反映出美國對島內民意的引導力是有限的,美國的態度只是影響島內政治生態的力量之一,而且這個力量呈下降趨勢。

社科院臺研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在總結民進黨慘敗原因時也表示,臺灣民眾需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交流交往,已經開始對“臺獨”分子的“恐中牌”、“反中牌”產生免疫甚至是反感。

另外,張華認為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推出了一些具有相當大的爆發力的候選人,侯友宜、韓國瑜等人都是非傳統的國民黨人,事實也證明他們的衝擊力非常強。作為一個從未參加過選舉的新人,侯友宜竟然能夠贏經歷過數次選舉甚至當過臺灣地區行政部門負責人的蘇貞昌20多萬票。這說明,民進黨一方面過高估計了臺灣民眾對它的忠誠度,另一方面也完全失去了對臺灣社會脈動的把握,與臺灣基層民眾已經越來越遠。

民進黨慘敗的三大原因


今天早晨,俠客島發表評論認為,“九合一”是2020年“大選”的前哨戰。這一戰,蔡英文辭職,“行政院長”賴清德、“秘書長”陳菊請辭,民進黨三員大將重傷落馬。對民進黨來說,2020年已經輸了大半。

國民黨雖然在此次選舉中大勝,但2020年,國民黨目前同樣看不到突出的人選。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選舉是個分水嶺和風向標。韓國瑜說“‘臺獨’比梅毒還可怕”,說這句話的人可以在高雄大勝,說明包括傳統綠營支持者在內的臺灣民眾開始看清一個樸素的真相——兩岸好,臺灣才會好。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環球時報、中國日報、俠客島、觀察者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