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平天國打不過清朝?

real南得


不是太平天國打不過清朝。

而是,底層所構建出的這種“政教合一式的神權國家機器”打不掉“大清這種登峰造極式的封建式國家機器”。

太平天國和傳統的農民起義不太一樣,它是真的讓“天地變色”的,用的是古怪的“改造版西方宗教”當理念,把傳統綱常倫理全部打破,視儒生為豬狗,發展經濟和內政建設更是一塌糊塗。

這是什麼情況?這等於是得罪了這個制度下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團。那既然如此,就只能受到其聯手狙擊了。

這一點,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說的一清二楚,他還直接號召什麼“血性男子”,“抱道君子”,“仗義仁人”都來與太平天國為敵。

這種力量不是太平天國有能力打垮的,太平天國真的沒有一絲可能性打垮清朝嗎?不一定,說不定北伐的時候爭口氣,或者高層稍微再忍忍不那麼早搞內亂,大清真的被他們滅了,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然後呢?百分之一萬的可能性,獲勝的太平天國還會被這股力量再掃出去。

所以,即使太平天國僥倖滅了清朝,它自身的覆滅命運也是無法避免的。


國史拾遺


太平天國的失敗,不能簡單地說是“打不過清朝”。事實上,他們曾經把清朝的常規部隊——八旗兵和綠營兵打得落花流水。

要不是後來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個書生曾國藩,搞出了一支戰鬥力空前的湘軍,可能清朝早就被推翻了。

慈禧曾經說過,李鴻章是清朝的“再造玄黃”之人。其實,更能擔得起“再造玄黃”這四個字的,應該是曾國藩。曾國藩才是清廷最大的恩人,堪稱再生父母。

除了曾國藩這個偶然因素外,太平天國的失敗,更主要的是敗於自己內部。

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是一個格局太小的人。他曾經是一個失敗的鄉村知識分子,夢想通過科舉正途改變卑微的人生。可是他資質太差,連續考了數次,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之後深受刺激,這才神使鬼差地創立了“拜上帝教”。然後以此凝聚人心,做起了造反的大買賣。

其實,太平天國是成也“拜上帝教”,敗也“拜上帝教”。

不可否認,正是宗教的凝聚力,使太平軍的戰鬥力空前強大。但是,拜上帝教是一神教,排斥除“上帝”之外的其他所有神——以孔子為神的儒教,當然也在他們的排斥之列。

天平軍所到之處,孔子的塑像、畫像都要被砸爛、撕爛的。這就得罪了全天下的知識分子。

古代的農民起義,要想最終成氣候,知識分子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知識分子在幕後出謀劃策、制定戰略、戰術,單靠著一幫大老粗莽撞衝殺,是不可能成功的。

另外,由於宗教的性質,洪秀全不能像其他的農民起義首領那樣稱帝,只能稱'“天王”,與其他的“王”並列。結果,君非君,臣非臣。

這就給了東王洪秀清以可乘之機,時常以“天父”附體的名義教訓洪秀全這個“兒子”——因為洪秀全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

正是這種君臣不清的混亂關係,為之後的“王殺王”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綜上,太平天國前階段的成功,是因為充分利用了宗教的凝聚力;後階段的失敗,則是因為沒有及時地剝離宗教的束縛。


趣談秘史


太平天國在起事之初,也是取得過輝煌的成績的,而且太平天國軍隊當時採用的還是西式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是敗給大清了呢!是滿清太強大還是自身太腐敗?

一:太平天國統治者日益腐敗,失民心

太平天國統治者離心離德,鼠目寸光,安享於以前殘留的勝利成果,內政腐敗,不得人心。領導人爭權奪利搞內槓,削弱了自己實力,給了清朝可趁之際。

二:太平天國領導者的戰略眼光和目標理想

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他的目標其實就是為了個人享樂主義,雖然他打著要分田,不分上下級,建立絕對平均社會的口號,可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後所有果實都上交了,而他自己就開始足不出戶深居後宮,專注於研究神學論,而且還不斷的從民間選取秀女供自己享樂,把自己當成皇帝一樣。

在面對清軍的圍剿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領導者們,也沒有認認真真的考慮怎樣從軍事上打擊敵人,從政治上鞏固已有的根據,而是大興土木,花天酒地。

三:列強的干涉

太平天國一開始與列強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自從太平天國拒絕與列強合作鴉片貿易,列強就開始幫助清政府對抗太平天國。

四:宗教

太平天國創立的是拜上帝教,這是不被中國傳統文化接受的。而且太平天國不正確對待儒家,徹底與儒教思想對立,得不到傳統老百姓等的支持。

五:清朝實力比太平天國強

清朝雖然腐敗,但統治力,控制力很強而且他們還有許多可用人才,例如曾國藩,他懂得籠絡人心,會治軍用軍。 雖然他們打洋人是裝裝樣子的,可是內戰,卻是拼了血本的。

它失敗還有他們後期內部出現矛盾,軍事能力不足、農民的階級性等等原因,都註定它是失敗的。

撰文:@蛟潭小郡主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太平天國在前期是有一定人數的支持的,但在定都天京後似乎在他的上層就開始變質了。



在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緊急提拔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洪仁達,洪仁發為王,並執掌大權,用來牽制石達開,此舉成功把石達開逼迫而出走。


之後的太平天國,變得比大清還要腐敗。洪家兄弟為了撈錢出洪氏票,進城門要買票才能進, 如果拉的有貨物錢之類的,買的票也相應的高。


另一邊,洪秀全為了制衡將領。分封了兩千多個王。名額由他兩個哥提名,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洪仁達的一個馬車伕平時很會說話討好,所以在這個時候也封了王。而相應的每個王都要修建王府,因此就要大興土木。洪秀全的天王府,是在以前的總督署擴建的,一期擴十里。 又修二期外擴三十里。 還沒修完天國就完蛋了。


太平天國統治期間,實行聖庫制度,老百姓所以東西都要上交。 鎮江還發生了農民起義, 李秀成派兵鎮壓。這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農民起義鎮壓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對文化的管制比大清還嚴,大清搞文字獄。 太平天國稱呼大清為清妖,把所有書都稱為妖書。人們只能看洪秀全編的那幾本書。例如天父天兄之類的。


太平天國是自己把自己整垮的, 由於洪氏兄弟的洪氏票, 本來以前有很多洋人到南京來賣軍火糧食。因為門票太貴, 都不來了。被圍困後城內很快就彈盡糧絕。



因為封王太多。 李秀成手下有一百多個王。這些人手下都有兵,但是相互之間都管不了 ,安慶告急,洪仁玕命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分兵救援。李秀成當時一心想拿下上海。不願分兵。隨便找個藉口推了。 洪仁玕也沒辦法。然後安慶失守了,天國大門大開。



天京被困,李秀成組織另外幾十萬部隊來救援, 他率領本部進城, 其他王都藉口兵少糧缺,撤走了。 李秀成救援不成,把自己也陷進去了。 太平天國完蛋的時候,還有幾十萬部隊呢。 後來都變成土匪,流寇,到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當時好多地方老百姓嚇唬孩子就說,長毛來了,這個長毛,就是當初的太平軍。



青年史學家


答 | 獬執事

太平天國打不過清朝,要分兩個階段來說。以咸豐三年(1853年)為界,之前稱之為金田時期,之後稱之為南京時期。

金田時期,太平軍實質上就是一群流寇,其戰略、戰術完全不成體制,戰鬥力根本不能與裝備精良且經過專門訓練的官軍相比。之所以太平軍在江南眾官軍的夾縫中左右逢源、越戰越勇以至能夠“永安建制”,除了太平軍的確有“等死,死國可乎”的不要命的精神,更重要的一點是官軍並沒有正視太平軍,只想著養寇自重、多邀功請賞。

養寇自重是自古以來官場的潛規則。各地官軍看到流寇,如果硬拼但難免有死傷,官軍有退路,流寇沒有退路,有產者不願意與產者拼命也是情理之中。但剿匪的軍令不可違,怎麼辦麼?好辦:追而不堵即可。追則有功,一邊趁火打劫,一旦有捷報則可向上請賞,再不濟至少能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路子。不堵則寇不會拼死相抗,打不過就跑到別地官軍的防區去了,自己也依然算有功——太平軍面對的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群官僚,所以能左右逢源、越戰越勇。

“永安建制”之後的太平軍已經不再是流寇,隨著戰事的發展其裹挾的百姓也漸漸增多,這之後太平軍才真正成了一支軍隊,到進軍南京時其力量已非清朝之前的官軍所能抵抗,清朝不得已開始讓曾國藩等人組織地方團練。這時候如果洪秀全能盡力北伐,天下或可傳檄而定,清天易代之事有可能在19世紀50年代便上演。可是洪秀全到了南京的脂粉堆裡一泡就出不來了:他眼中的大事已經不是推翻清朝而是建天王府、選宮女甚至“製造”宦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平軍在這樣的君主之下可以與清朝抗衡十餘年已經是奇蹟,焉有不敗之理?

所以宏觀上來看,太平軍一開始戰鬥力弱於官軍,卻能節節勝利,這源於清軍的腐敗上。之後太平軍愈加強大,卻最終天京失守,這源於太平天國自身的腐敗。所以太平天國敗於清朝,根源不在於軍,而在於政。


亞歐研究寮


太平天國指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領導的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太平天國曆時14年,在世界歷史上也算是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

鴉片戰爭以後,滿清政府已經腐朽不堪,搖搖欲墜,他的八旗兵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據說八旗兵每人有兩杆槍,一杆紅纓槍鏽跡斑斑,一杆大煙槍鋥光瓦亮。所以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打下了南京,差不多打下了中國最富庶的半壁江山。隨後派出的北伐軍也一度打到了直隸(今河北),距離北京已經很近了。當時列強各國也作壁上觀,保持中立,在兩邊都大賣軍火,發戰爭財。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正當太平天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內部起了分爭,各大王爺爭權奪利互相殘殺,洪秀全躲人深宮,不問朝政,整日浪跡於幾百個嬪妃之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史稱天京事變,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西方列強在與太平天國充分接觸後,瞭解到太平天國並非真正意義上有基督教的信仰,並且不承認他們與清政府所籤的不平等條約,他們開始全力支持清政府,另外清政府不拘一格降人才,湧現出一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能人幹吏,他們訓練的湘軍、淮軍善打硬仗,最終攻破了天京。

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各個王爺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下級官兵結了婚,夫妻都不能住在一起,男營女營分開居住,違揹人性。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總之,太平天國的失敗有其必然性。


浩蕩揚子江


前期的太平天國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但是到了後期有了個懸崖式跌落。要說太平天國沒打過清朝,單從太平天國軍隊來分析的話,主要有這麼幾點:

1,來者不拒,軍隊整體素質差。以李秀成為首的軍事將領太過看重軍隊的規模,幾乎將其視為打勝仗的決定性因素,再加上擴充私人勢力的動機,造成了民眾入伍,來者不拒,哪怕是身體弱也要壯大聲勢。另一方面,不少人參加太平天國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既沒有打仗的意志也沒有打仗的能力,一到戰場或逃或降。

2.大量收編清軍。李秀成在佔領江南之時大量收編了清軍,光在蘇州就收了五六萬人,先不說他們的戰鬥意志,就是他們中的一些惡習就帶進了太平軍中。太平天國在起義之時是嚴格禁止吸食鴉片的,隨著清兵的大量進入,這些惡習死灰復燃。早期的太平軍的軍紀還是比較好的“不淫殺,不剽劫,鄉村進貢人迎接”,但是隨著各色人等的混入,又沒有時間進行訓練,導致軍紀逐漸敗壞,和當地的流氓土匪逐漸同流合汙混為一體。

3.武將太過愛財

上樑不正下樑歪,士兵戰鬥力下降的同時,他們的將領在幹什麼呢?太平軍起義初期,上層領導並沒有追求享受的傾向,眾所周知,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還處於清軍包圍的情況下就分封諸王並佈置王府,在攻克了南京後每一個王都建了自己的王府,且規模都不小,天王更是奢華至極。追求財富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將本部軍隊佔領的地方視為自己的“分地”——如陳玉成在安慶,李秀成在蘇、杭,李世賢在金華、楊輔清在寧國等——不容他人(無論敵友)置喙(這的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軍閥”)。如太平軍東取蘇常之時,江陰、常熟兩縣本是英王陳玉成部下攻取,李秀成卻認為兩地是自己的地盤,竟將陳玉成部下趕走。


國家人文歷史


說起太平天國就不得不說一說洪秀全,洪秀全大約出生於1814年,說起來也是個讀書人,道光年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次不中,於是乎,就做了個夢說自己是耶穌的弟弟上帝的兒子,後來就慢慢背棄了儒家學說,開始到處傳教,想要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的盛世。

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建了太平天國,自己為天王,1853年改南京為天京,洪秀全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運動也是席捲了大半個中國,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勢力發展到了18個省,也給予了中外反動勢力以巨大的打擊。

但是這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1856年開始楊秀清開始居功自傲,後來自相殘殺,1857年石達開也遭洪秀全的懷疑,一氣之下出走,眾多將士也跟隨石達開離開開始獨立進行反清大作戰,各個地方相繼失守,太平軍形勢也不斷惡化,此次內訌導致了若干年建立的勢力大部分丟失,太平天國也開始由盛轉衰。

第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或者說現實是和理想相悖的。洪秀全金田起義之初衷就是和發佈《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一樣,希望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但是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後,自己小農的侷限性慢慢就凸顯出來了,他逐漸深居後宮,貪玩享樂,挑選女人充裕自己的後宮,簡直樂上了天。

第三,他們宣揚的洋教和小農經濟和封建社會的信仰相悖,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清末一直延續了上千年了,早就已經根深蒂固,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和儒家思想徹底站在對立面,是不被中國的傳統文化所接受的。並且洪秀全本來就是儒家的信奉者,只是因為自己科舉多次屢試屢敗才對儒家文化產生了敵意。


消失的月光


跟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一樣,太平天國在取得一些成就後也出現了嚴重的內部問題,歷經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之後在對清戰事上屢戰屢敗,我認為原因有四,僅供參考。



1.組織結構複雜

在太平軍中後期的隊伍里人員配備可謂三教九流。有農民、有城市貧民、有碼頭工人、有流氓地痞、有鄉紳貴族,也有被俘的清軍,這樣一來不僅加大了團隊管理難度,凝聚力和戰鬥力自然也大不如前,而且湘軍和淮軍的戰鬥力也非八旗軍可比。



2.內部管理欠缺

在高層管理上,太平軍攻下天京後,洪秀全認為平定天下指日可待,所以提前準備為自己的皇權鞏固掃清障礙,於是分封了兩千多個王讓他們相互制約,然後逐個擊破,導致了內部分化嚴重,危機浮現。

在基層管理上,進了城的太平軍軍紀鬆懈,燒殺姦淫無惡不作,讓原本名氣不錯的太平軍遭到了老百姓的唾棄,民心盡失。



3.文化全盤否定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運動最早是利用西方宗教來傳播思想,鼓動造反的。所以對中國的本土教派就產生了文化衝突,無論是道教、佛家、儒學都進行全盤否定並進行大肆扼殺,如此一來就讓很多的有識之士惶恐不安,也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4.階級侷限性

通俗得講,太平天國領導者的本位主義太重。原來的指導思想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想讓老百姓人人有飯吃,處處都均等,儘可能的要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在起事前期得到了底層民眾的擁護,但在後期卻表現為領導階層的私慾,沒有滿足平民的基本需求反而致使民不聊生,盡顯小階級思想。


納蘭談史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攻佔南京,更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的統治,太平軍進行了西征、北伐,太平天國處於全盛時期,擁有中國的半壁江山。

🍁定都天京後,領導者被勝利衝昏頭腦,進取心逐漸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長,領導集團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以致發生內訌。1856年秋,韋昌輝殺掉楊秀清,繼而韋昌輝又被處死。接著,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負氣出走,清軍乘機反撲,再次圍攻天京。後來,石達開部隊在大渡河覆滅,石達開被清軍殺害。

🎄1860年,清政府勾結英、法兩國,成立了當時現代化的軍隊——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為統領。

🎄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失敗了呢?!第一:農民階級具有侷限性,這是根本原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階級不可能完成時代任務。

第二: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力量過於強大。

第三: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在戰略上嚴重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