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農村大規模拆遷是真的嗎?不想搬走的農民怎麼辦?

林色芬


很多人都在懷疑,是不是幾十年之後農村就會消失了,那麼農村到底會不會一直存在下去呢?

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會看到很多農村地區都已經開始在搬遷了,就是把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戶口搬遷到比較集中的地區,山上的農民搬下來等等。而且還有一些農村地區國家建立了統一的規劃房子,就是和城裡的小區房差不多的,整個村子或者是一個鄉鎮的人都集中在一塊,這個已經不是在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的事了,而是現在國家已經開始在這樣做了。

對於這些做法很多農村人是不是擔心如果自己在農村建房子了,那麼過幾年是不是就沒用了呢?還有如果是不想搬遷的應該怎麼辦呢?

國家這樣做的目的其實還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的,為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也便於國家管理。當然出發點很好,但是實際的實行過程中問題還是很多的。很多人都還是不願意搬遷的,除非是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償。不然沒有多少農村人會真正的願意集中在一塊的。比如說我們這邊的山區農村這幾年有扶貧搬遷,國家的補助力度是非常大的,只要搬遷修房子的基本上都會得到很大的一筆補償。

集中在一塊了對於農村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活來源了,因為農村人畢竟不像城裡人有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如果農村人集中在一塊了那麼農村人沒有工作,又沒有土地了那麼生活來源怎麼辦呢?雖然說現在的大部分農村人都是在外面打工的,但是遲早也要回農村的,現在的房價物價這麼高大部分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些大城市買房安家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如果想要農民搬遷最大的問題就是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就是補貼的力度大不大,當然不管怎麼樣肯定是有一部分的人還是不願意的。但是隻要是國家能夠把補貼的金額,還有後續的農村人就業工作的問題解決的話,我想對於農村人來說都會願意的。

當然對於實在是不想搬遷的人,國家肯定也不會強制執行的,除非是一些開發的地區,或者是一些保護區內不讓人居住的地區才會這樣做的,一般是不會強制執行的。而且近幾年之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強制搬遷的,還是要根據農村人自己的意願來的,現在國家的經濟能力也不足以支持全國性的農村人搬遷。所以也是沒有太過擔心的。

現在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所以農村的條件肯定會越來越好的,相信農村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張家界小伍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是"十三五"提出的規劃。為落實這一規劃,各省、市以及地區,開啟了城鎮化、新農村社區的建設。2018年是實施鄉村戰略的元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年。對未來的五年中,很可能會有的村莊合併搬遷。但我們也不要過於擔心。村莊的搬遷,並不是使行一刀切,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家的需要,農民的同意而定。需要搬遷的就搬遷,不需要搬遷的不能讓你搬遷。根據鄉村戰略五年規劃,可能會有以下幾類農村會被搬遷與撤併,統一規化建房。

《一》徵地搬遷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提高,為了更好的發展國民經濟,有很多項目需要徵地,如:修路、建廠、城市的發展,區域化特色規劃等等,都需要徵地。這時就徵收農村的土地,以供國家建設需求。同時國家根據相關標準,對徵地農民實行一定補助與賠償(各地區標準不同),為農民集中安置居房。整體搬遷到其他區域居住。

《二》扶貧搬遷

國家為農民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對貧困地區實行幫扶政策。特別是邊緣、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使行搬遷。將貧困農民搬遷到條件更好的區域。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過上舒心如意的生活。這種搬遷是全體村民協商同意後施使。

《三》新農村建設搬遷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家加強了美麗新農村的投入與建設。對那些破舊農房進行了集中整治,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社區。讓農民搬遷入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面貌。農民住上了乾淨的房子。同樣,此搬遷是農民協商同意,才能搬遷的。

以上是可能會搬遷的村莊,但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農民朋友們!幾代人居住的地方,真是捨不得,為了美麗新農村的建設,配合農村整體規劃,也只能搬遷新居了。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希望我們共同期待吧!






Xyz薛玉重


異地搬遷了解一下,我們縣城這邊正在做,前幾天剛抓完樓號,農村比較偏僻一點的地方,縣城周邊統一蓋小區,貧困戶每人交3000,非貧困戶交一萬,每人25平米樓房……目前我們縣的房價五六千左右,邊緣一點稍低,但是這種事放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我覺得他都會搬的,轉手就可以賣幾十萬,白給醫一樣,況且如今社會,偏遠農村真正種地的有幾個?年輕人早都闖出去了,只剩下一些了老人和老舊空房子,百分之九十的地都沒有水澆,都是靠天吃飯,夏天一個月不下雨,地裡莊稼都有旱死的,不死的也減產,不要說澆地了,最旱的時候,老百姓喝水都有困難,淺的井早旱乾了,我們這個人家最深的井將近一百米,還不好喝,不是我忘本,是惡劣的農村環境,留不住人……


badboy5070


首先,大規模搬遷不代表遠離村莊,第二,人民日漸幸福的生活,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將更高,顯然,在交通發達,鄉村道路戶戶通的前提下,城市的環境和農村的環境是有天壤之別的。2018年,江蘇,農民集中居住,也就是新農村建設目前基本每個鎮都有試點,一些新修的高速,高鐵旁邊首當其衝,2018年連鹽鐵路通車,兩邊“一村一品”確實拆遷了很多人家,但是據說2019年會放慢農民集中居住的建設,而改為“美麗鄉村”計劃,美麗鄉村是在原來的村子裡細化基礎設施建設,人文環境建設,比如,廁所改造,伐楊樹改栽其他風景樹,村民活動中心建設等等,是不會搬遷重新蓋個小區。未來幾年農村將會越來越美麗,土地流轉後,不排除大面積搬遷的可能,但是絕對不會失去鄉村,畢竟,那是中堅力量80後一代人的鄉愁。






響水三農


不一定是真的,但終歸會夢想成真。

現在農村形勢一片大好,基層產業死寂一片,鄉鎮企業全部黃攤,老少無就業門路,連看見一點點“死灰復燃”的蠢蠢欲動都算奢侈。獨苗孩子一撥兒一撥兒以學校為跳板,逃出農村後不再回鄉。結婚更是一個大跳板,男孩從外地回鄉結完婚領走了女孩,女孩從外地回來婚後領走了男孩,如此“良性循環”使鄉、村、鎮人口劇減,年輕人“幾多”不見,老年人“幾多”歸西,映入眼簾的基本情況是:

荒地成片枯河靜,空房連營人不還,

但喜夕陽無限好,難見朝陽遍地紅。

由此可想而知,農村目前就算沒有大規模拆遷趨勢,但都以順其自然的方式偷偷摸進城裡。至於不想搬走的“那部分”農民,他們只是還沒規化好,至於怎麼辦!他們不怕。只要有地就可以暫時做為根據地以謀後路,一但水到渠成,他們定會遠走高飛。所以,不用操心,目前看不出怎樣,將來,都擺在面前。

這種情況,屬東北吉林省鄉村最為嚴重。


驍勇34


前段時間國家完成了土地確權的工作,農民希望看到自己的相關證件,但他們做了最基本的保護,也有一些農民自己在心裡犯嘀咕。我大驚小怪了。我不知道這個國家是否會生存下去,無論國家是逐步改善農民還是拆除和合並。一旦農村實際整合房屋的所有權,國家還會有一天會將土地重新用於其他目的,這個想法聽起來是有些荒謬,但它與農民的財產有關,誰能不擔心呢?一些農村地區面臨著拆遷合併,但即使是真的拆除合併,也是要看農民的意願的,例如,具有以下三個條件的村莊極有可能要被拆除合併。1、政府部門希望改變土地的基本性質的地方。無論是在什麼地方的資源,都不是想用就用的。使用時都會有這特殊的規定,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隨著土地性質的變化,農民的住房問題受到影響,政府部門可能會直接參與到其中。合理的規劃和諮詢是必要的。協商後,受影響的農民獲得相應的補償,以確保農民的一些權力,在這種情況下,村莊就需要拆除了。2、被指定為改造範圍內的農村地區。現在有許多地方的農村地區開始隨著國家的腳步而改變。新農村建設也開始慢慢蔓延,經歷了變革的農村不只是改變了外觀,內部也開始改善。然而,仍有一些農村外面看起來不錯,內部仍然很髒。因此,這些村莊都需要重新整改,甚至有些村莊的名字也會跟隨換掉。 3、資源貧困對農村地區的發展沒有一點利益。由於農民世世代代保護他們的土地,他們對家鄉的土地上有很大的情感,情感歸情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農村地區不能很快地發展。從長遠來看,整個村莊的經濟不會上升。即使我們在村裡盡力而為,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國家也開始對發展困難的農村地區進行溝通改革,溝通後,他們同意搬家。我們還提議搬遷的方案。


3023075930013互


國家為了儘早實現脫貧致富目標,對貧困地區實行幫扶政策,特別是邊遠,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實行搬遷。將貧困農民搬遷到條件好點的地方,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讓他們過上舒心如意的生活。這種搬遷是全體村民協商同意後才能實行。




鄉村旅遊採摘老魏


合村並鎮,這個是個好政策,國家給蓋個好房住。有廣場,有路燈~~~


雲淡風輕239977482


18億畝耕地.若戶均50畝.需3600萬戶農戶。若戶均25畝..需7200萬戶農戶..若每戶7人(爺奶兩孫娃加兒子兒媳加爺奶的女兒)..農村人最多約5.04億。13.3億人口約有8.2億會在城市…約7200萬戶農戶,每4戶為一組,每十戶1000畝為一村,那麼多富餘的農戶最終只能集中居住城鎮化,或進城成為城市人口和工人…


武漢妹a1310060862x


你好,針對你的問題。近幾年不會產生大規模農村拆遷,但是農村城市化進程還是在緊鑼密鼓的而開展,並且農村城鎮化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是這並不會一定產生農民大規模搬遷,近幾年國家發展新農村,一方面將農村破舊危房或地理位置比較差的房屋統一進行拆除,集中修建到位置較好,房屋結構堅固,外觀更加漂亮的新房,讓農民統一居住。另一方面,國家因為一些項目對農村土地進行徵收,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農民房屋拆遷通常也是在原址或就近安置,不會搬遷到其他很遠的地區去。

拆遷不一定是壞事,如果遇到拆遷補償不公平不合理,歡迎諮詢愛土拆遷律師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