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招不到人?最近才收到近40份簡歷

“中国天眼”招不到人?最近才收到近40份简历

“天眼”

這幾天,關於“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招聘,有兩條消息先後在社交網站刷屏:

10萬年薪招不到人;這兩天收到近40份簡歷。

“天眼”招人之所以引起這麼大關注,不少網友認為,可能是因為“天眼”是個大家心目中高大上的尖端重點項目,卻處在偏僻山區,年薪10萬又很平常,反差有些大。

以前招聘招不足人 這次忽然引爆了網絡

“不知道為啥,這兩天我們收到了將近40份簡歷。”“天眼”科研人員日前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他還發了幾張應聘者的截圖。

這與《科技日報》10月29日一篇題為“FAST驗收在即,已啟動新一輪招聘,‘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的報道有關。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貴州人才招聘啟事”10月29日在國家天文臺官網上發佈,計劃招聘12個職位24人,2019年1月面試,待遇據規定面談。這些職位包括:

譜線科學研究和數據處理人員,脈衝星科學研究和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行維護,觀測助手,電氣、測量、結構、通信維護、軟件工程師,等等。

報道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張蜀新說,此次招聘為聘用制,工作相應年限後,表現優秀者可入編(據招聘啟事,指事業編制);工資加駐地補貼,年薪10萬左右。

張蜀新說,以前公開招聘過一輪,只招到半數科研人才,與預期相去甚遠。

“來的人不多,選擇面窄。”他說,希望這一輪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搜索國家天文臺官網,有4條“FAST工程貴州人才招聘啟事”,以前三次招聘啟事,分別是2016年12月、2017年8月和2017年12月發佈的。

為什麼10萬年薪招不到人?張蜀新分析,一個原因是宣傳不到位。不過這次已經引爆了網絡。

那些愛看星星的人來報名了

一個杭州人說:招必應

“天眼”科研人員發出的截圖中,應聘人員寫下了自己投簡歷的原因。

“我從小就喜歡宇宙,能探測研究宇宙或尋找外星人是我的夢想。”想當電子工程師或觀測助手的應聘者說。

“自己對科學研究有很大的熱情,招聘要求也與自己的個人條件比較匹配。”一個好像是在國外讀碩士的應聘者說。

還有一個應聘者,父母在“天眼”所在地平塘,期待回鄉“能為射電望遠鏡作貢獻”。

“當我在西伯利亞的深山裡看見流星滑過的時候就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去望見更廣闊的天空。”這位應聘者疑似在俄羅斯,他“深知科研的艱辛和寂寞”,但還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歲月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還有人寫了一首小詩:“我,喜歡夜晚一個人抬頭看壯麗的星空。我,為旅行者1號邁入星際空間/而激動不已。我,為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壯麗謝幕熱淚……”

還有一個今年本科畢業的杭州人說:“如國家需要本人,招必應。”

“天眼”明年驗收

已發現53顆脈衝星,60顆優質候選體

據招聘啟事,“天眼”這次招聘,是“為了配合調試、驗收及科學觀測工作,保障現場合理、持續運行”。

“天眼”將於明年上半年接受國家驗收,涉及工藝、設備、檔案等六大項目。一旦通過驗收,將正式對外開放,全中國科學家都可共享使用。

FAST總工程師、研究員姜鵬說,經過兩年緊張調試,FAST的數項指標超過預期,截至目前已發現了53顆脈衝星、60顆優質候選體。從調試進展來看,FAST在靈敏度、系統噪音、指向精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已經達到了國家驗收標準。

姜鵬說,調試後的FAST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靈敏射電望遠鏡,它“耳聰目明”,可以幫助人類瞭解更遙遠、更早期的宇宙。

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姜鵬透露,科研人員正在研發現場設備的電磁屏蔽技術,以改善FAST周邊的電磁環境,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此外,科研人員也在設法提升FAST的全天候能力,增加有效觀測時長。

下一步的觀測目標,姜鵬說,FAST譜線終端調試已經完成,隨時可以開展中性氫的觀測。屆時,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將幫助人類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瞭解宇宙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