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文/邓志庚 图/ 田战生 源自白洋淀历史文化研究院

马家寨村的捻匠都是没进过“洋学堂”的“草根”师傅。可别小看这些土专家,他们能做洋专家办不了的事。捻匠和木匠同出一宗,不管什么船,只要是木质结构的,他们都能造、能修。有人说:“他们那么大能耐,造个驱逐舰,巡洋舰试试?”这是抬杠的话。那些打仗的船,用的是钢铁,“鱼行管不了虾行的事儿”。打仗的船只要是木质的,捻匠师傅们照样能造,白洋淀雁翎队打日本汉奸的那些船,不都是马家寨捻匠造的吗?

马家寨的捻匠由于经常做买树选料、修船造船这套活儿,不断传承和积累经验,掌握了许多土得掉渣儿又简便实用的绝活儿。

由“龙”寻“凤”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白洋淀的船,多选用笨槐(小叶槐)做木料。这种树木质坚硬,不怕水沤,是造船的上好材料。

白洋淀经常闹洪水,长不起大树来,槐树怕水更长不大,要想排船,就得到旱地去买。小家小主的,排个新船不容易,要是买棵树空了、朽了“打了眼”,不就要了命了?所以买树必得请马家寨的捻匠跟着。

树在地上长着,木质有无毛病,马家寨的捻匠一看便知。诀窍在哪呢?他们相一棵树时,先看树上有无干枝。有干枝叫“焦梢”,口诀是“上有焦梢,下有底拔”,底拔就是树的根部起码三尺以内腐空了。提前看出毛病来,心里有了底码,再往价钱上找齐儿。要是价钱低,刨去树病的损耗也合适就买,要是价格和好树一样,谁还上这个当呢?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再就是观察树身上有无树疤,树疤就是砍去树框留下的疤痕。树疤分干疤和水疤,干疤里面木质没有问题;要是疤痕潮湿且生有苔藓,里边木质肯定有毛病,起码疤下三尺不空也朽。树的毛病知道了再讨价还价,心里不就有了底啦?

第三点最重要,观察树皮。如果树皮光润美观,里面木质当然是好的。如果顺着树身有凸起的条痕,这叫树龙,捻匠师傅说“外边有龙,里边有凤(缝)”,有树龙的树,里面是空的。这样的树,多便宜也不能买。买了拉回家只能当烟筒用,这就是马家寨捻匠“由龙寻凤”的绝活儿。

因子买母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起,白洋淀连年涨水,生产生活急需大量船只,马家寨好多船厂应运而生。最有名的是东兴、永顺、同兴、四和顺、盛兴、两益公等“八大家儿”。这几家船厂除了“做订活儿”,还在新安、端村、赵北口等市镇设了船市。

做订活儿先收一笔订金,可以作为购料的资金,定期取船付款。这种销售方法虽然资金压力小,但利润低、销量小。批量生产到集市上卖,销量大,利润高,但需用大量的资金。厂子股东们摊不出钱来只能借高利贷。造船的利润让债主分去了不少,所以没有“两道豆腐的本儿”厂子也很难发展起来。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人不得外财不富,属于八大厂之一的永丰船厂,却因买一棵槐树发了财,这还得从厂长韩老永的断树绝活儿说起。

韩老永和姑家表兄、姨家表第,三人都是科班儿出身的捻匠,三家砸锅卖铁平均摊资办起永丰船厂。开始也是资金短缺,只做订活儿。由于手艺好,讲信用,经营一年多小有起色。表哥儿仨商量着统筹资金,买几棵槐树排船到集上卖,逐步从订活儿向“卖活儿”过渡。

清明节哥儿仨上的路,吆喝到白沟街上,一个拾粪的老头儿搭讪:“我有棵大槐树,两搂粗,三、四丈高。要是吃得起来,我就领你们去看看”。老韩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你老领我们去看看吧?”老头儿把三人领到荒郊野外,走下一条老河故道。老头儿用粪叉一指说:“就是那棵树!”三人举目一看,只见道中一棵大槐树,树冠团团如华盖,郁郁苍苍,韩老永心中一喜。走到近前再看,这么大的槐树,树皮却光滑泛绿,呈现出勃勃生机,韩老永心中又是一喜。韩老永用手比量了一下树围,仰头看看太阳,又低头步量着树的影子。发现几棵槐苗断断续续排成一条线,延续出五六丈远的光景,一阵惊喜涌上心头。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韩老永平静地对老汉说:“这棵树看着挺直,树倒身曲,破料时会出许多废材,老人家打算卖多少钱?”老头儿说:“褒贬的是买主,我们卖树是为腾出地来种花生,儿们说了,一百块大洋不打破儿,一口价没商量!”韩老永心想:“谢天谢地,真是该着的,你再多要一块钱俺们还真拿不出来呢!”心里想着,对老头儿说:“你老人家抽袋烟儿,容我们商量商量。”

韩老永小声对表兄弟俩说:“这棵树估量能排六只大六舱,每只能卖二十五元,一百块大洋买下来,排出船来能赚五十元,这是财神爷来敲咱们的门啦,没准还有一个大惊喜呢!”这番话表哥儿俩只听懂了一半儿,异口同声地说:“俺们听你的,你拍板儿吧”!韩老永过去对老头儿说:“老人家,我们不驳您老的面儿,不过,俺们是连树带柴一块儿买,树梢树根都得要。”老头儿笑了说:“这个不用说,树你买了,上上下下自然都是你的” !事情说妥了,三个人就都解裤腰带,原来,既防偷又防抢,哥儿仨把一百块大洋分装在裤腰带里。老头儿数了数说:“正好,两清!”说着摘下头上的毛巾裹上钱放在背筐里,哼着小曲儿走了。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韩老永对表兄弟俩一挤眼儿,神秘地说:“哥们儿,这回咱们发了!这么着,你俩就伴儿回去叫人、雇车,我在这儿看着树。记着,得找十个壮工,带着绳索、铁锹、伐锯、刨斧。再雇五辆胶轮大车,越快越好!”表弟说:“我看有两辆大车就够用了,干么雇那么多车?”韩老永果断地说:“别逗话了,按我说的办” !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第二天日头刚露头儿,五辆大车就拉着人和家伙来了。韩老永分派:你们三人伐树,你们七人顺着这一溜儿小槐树苗儿刨。简短捷说,竟从地下又挖出一棵两搂多粗,四丈多长的大槐树来!大伙儿都说:“韩师傅,你真神了,看进地下三尺去呀” ?韩老永说:“这是条河的故道,肯定是当年发大水,把大槐树冲倒又被泥沙淤没了。洪水退去大树憋的芽儿又长成了大树,也是该着这憋了几百年的宝出世!是这一溜儿小槐树苗儿告诉我的”!大伙儿绷嘴咂舌,佩服得五体投地,表弟说:“原来咱们买的是‘儿’,‘娘’还躺在地下给它吃奶呢!”这比喻还真恰当,大伙都乐开了。

就这么着,永丰船厂一夜暴富,发了大财。一个“因子买母”的故事,也传说了一百多年啦!

量身测影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马家寨捻匠还有一手绝活儿,他们用手掐掐树围,步量步量树影,就能测算出长着的树能出多少木料,其中的奥妙何在?

“五手丈八,算到老家”是他们的经验之谈,就是说,一棵五手粗,一丈八尺高的树,就够排一只“六舱”船的料。在此基础上,树围每增加一手,就能多排一只六舱。他们用手量树围时,双手举起高与肩平,张开双手掐着树身,一巴掌长再加上中指的一节叫做“一手”。加一节手指就刨了皮,因为树皮不能当料用。

在地上长着的树,怎么量高度呢?他们的方法是量树影,这得按时间说,辰时树影是树高的二倍;巳时树影和树高等同……当然,咱们只是说个大概,一个时辰两小时呢,时辰的开始和末尾,树影和树高的比例肯定不一样,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还有更细的说道。难道这绝活儿中的所有秘诀,人家都告诉咱们吗?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大卸八块

长在平地儿上的树好伐。可长在房前屋后、狭小庭院里的树就不好伐了。树小的时候主人挺稀罕,长大之后问题来了。有的堵了道儿妨碍通行,有的荫翳蔽日影响采光,反倒成了主人的心病,急于请人把它除掉。这样的树要价可就低多了,给钱就卖。不过有个条件:伐树时不能伤害了周围的建筑,这道难题,常使很多买树人望而却步。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马家寨的捻匠专爱接这个活儿,伐这样的树,不再用先从根部锯断再卸框的方法,而是从树尖伐起。先把树冠上的小枝小杈修理下来再卸树框,把最高的树框用绳子拴在次高的树框上,锯断之后最高的树框被吊在次高的树框上,用绳索把它轻轻送到地面。再把次高的树框拴在第三高度的树框上锯断。只剩下树干以后,再采取断节的方法,把最高的一节,拴在第二节上锯断,头节被吊在第二节上,用绳子把头节系下来,再把第二节拴在第三节上,这样一节一节断开,直到伐完为止。有时因为树主家的门口窄小,伐断的圆木出不去门口,捻匠师傅就原地把圆木放成木板。就这样,把一棵大槐树肢解开来,零打碎敲地运走,哪儿也没妨害到。

买这样的树,可以用一只船料的钱买三只船的木料,人们把这种本末倒置的伐树法戏称为“大卸八块”。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随弯就弯

俗话说:“树倒身曲”,就是说,树在地上长着的时候,一看挺直溜。等伐倒之后,就看出弯儿来了。一棵弯度颇大的树,要是直线放开,得浪费很多木料。怎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呢?马家寨的捻匠摸索出一套随弯就弯放板儿的方法,这种技术在木工界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在给木料放线时,不是放直线,而是放弧线。人常说:“木曲中绳”,意思是木头是弯的,放出线来是直的,这样就可以弯中取直,这是一般木工的活儿路。而马家寨的捻匠却能因形取材,根据船上不同部件需要的弧度,在木料上放出弧线来,能做到“放线一手准”。再按所放的弧线拉锯破板儿。放好的板材可以顺弯儿使用,再用船钉较劲儿,达到需要的弯度。仅此一招绝活儿,就不知节约了多少木材,怎么会不受老百姓欢迎呢?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胸有成竹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白洋淀的船因生产需要,其种类、大小、造型很复杂,船与船部件的尺寸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还有排一只船需要钉墩、编底、上托、上梁板等共有十九道工序。如此繁复的活儿路,从不见师傅们设计、计算,只见他们用那锛、凿、斧、锯一阵忙活,做成一个部件放在需要的地方,严丝合缝、分毫不差。原来他们一无图纸,二无笔记,全凭脑子记着呢。这套功夫,对于这些 “草根”师傅们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攀谈起来,他们说:“要造一只船,心里早有了一只现成的船;做哪个部件,心里早有了哪个部件的形体和大小尺寸。现时想还来得及呀” ?“胸有成竹”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最爱看捻匠“换印子”,就是给旧船打补丁。只见他先用斧、凿、镂锯等,把船体上有病害的地方剔除干净,现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船洞来。不用尺量,也不比印儿划线,只扫了一眼,选一块合适的板料,砍一回、锯一通、端详一下、打磨打磨,安放在船洞上,方对方,角对角,形状、大小正合适。然后钻钉固定,再用刨子一刮,既严实又平整,甚至比原来还好看呢!真令人拍案叫绝。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俗话说:“百巧百能,必得受穷。”是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猎门类太多,必然不精。想想咱们身边,有不少“赵万能”、“李万能”,说起来什么都会,可哪一样儿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看家本领呢?俗话还说:“一招儿鲜,吃遍天。”马家寨捻匠造船、修船的“一招儿鲜”,就是“能吃遍天下”的绝活儿,无论海岸、湖边、江河、园林,只要是有水用船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雄安新区白洋淀淀边村:捻匠的绝活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