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株洲在湖南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輕鋼別墅在民間


株洲,古稱“建寧”,位於長沙市東南部40公里處,湘江下游。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在株洲交匯成為中國重要的“十字型”鐵路樞紐。株洲是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株洲綜合實力位居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第一,湖南第二。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株洲入選名列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中,株洲入選“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之一。“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湖南有6個城市上榜,株洲排名第75位,僅次於省會長沙。

經濟實力上看,株洲位列“2018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百強城市”榜單,株洲位列第82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株洲經濟發展保持平穩。按可比價計算,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6%,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增速從2016年開始,連續10個季度累計增幅保持在7%-8%區間運行,其中有8個季度實現了7.5%以上的增長,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且平穩運行特徵較為明顯。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97.1%,連續3年穩居全省第二,全面小康考評綜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一。

民生方面,2016年,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用於民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並軌,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在全省率先全域通過教育強縣評估驗收,公立醫院改革被國務院譽為“醫改株洲模式”;推進城市管理法治化、市場化、信息化、標準化,實施交通暢通、城市綠蔭、舊城提質、碧水藍天“四大行動”,湘江株洲段水質保持Ⅲ類以上,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連續兩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7年,株洲第四次捧回“長安杯”,成為全省唯一一個連續這麼多次獲得全國綜治工作最高獎的市州。

生態環境方面,株洲主動轉型升級,壯士斷腕啟動搬遷改造清水塘老工業區。2013年以來,關停企業1300多家,影響產值500多億。大規模關停企業的同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激發發展第一動力,心無旁騖聚焦實體經濟和優勢產業,構建“3+5+2”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尋找到城市發展的新動能。2016年至2017年,株洲成為國務院表彰的穩增長先進地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地市、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先進地市。


T老師在大株洲


1、株洲是工業重鎮。是新中國一五、二五時期的八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國家在此佈局了鐵路機車、冶煉、化工、航空、機械等系列產業。中國第一輛電力機車、第一個中小航空發動機等近200項新中國工業“第一”都誕生於此。經過多年的發展,株洲的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比較優勢進一步顯現。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產值佔全國全行業的33%,是國內份額最高的城市。株洲產的電力機車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城軌車輛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中小航空發動機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北汽株洲分公司僅花了5年時間,就成長為華中地區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性最好的自主品牌企業。“時代”自主品牌混合動力公交車,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2、株洲是創新高地。株洲是國家兩型社會建設試驗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入圍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總戰略,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人民日報把株洲“動力谷”和武漢“光谷”、瀋陽機器人、無錫物聯網、西安航空航天產業一道作為我國打造新增長極推動經濟向中高端升級的典型例證。全球首列無軌列車,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軸電力機車,世界首臺儲能式電力牽引輕軌車輛、國內首列商業化運營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我國第一型完全自主研製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渦軸“玉龍”發動機,國內首條8英寸IGBT專業芯片生產線……一項項核心技術都源自株洲,填補了國內空白。

3、株洲是神農福地。株洲是一塊古老而神聖的土地,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這裡種五穀、嘗百草、始作耒耜、教人耕種,創造了中華民族文明之源。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款的國家4A旅遊區炎帝陵就位於株洲的炎陵縣,被譽為“神州第一陵”,是中華民族的人文聖地,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炎黃子孫的尋根祖堂。除此之外,株洲還擁有神農谷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雲陽國家森林公園、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茶陵工農兵政府舊址旅遊區、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醴陵瓷谷等諸多景點。


我知道可以的11


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步,可能壞蛋太多了,例如他們…





株洲608所人事部雜碎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出現許多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些區域經濟也正由傳統的省域經濟與行政區經濟向城市群經濟轉變,城市群已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主要空間形態。那麼未來10年,被稱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20大城市群中就包括湖南長株潭城市群。

早在2011年出臺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就把“環長株潭城市群”列為一項重要內容後,這也是我國審批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這一舉措將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現今上升到重大國家戰略,說明環長株潭城市群進一步提升,對經濟的發展,民生的改善將是一大機遇,對湖南來說是一大福音。

湖南環長株潭城市群是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並向周圍分別發展常德、岳陽、衡陽、婁底四個次級城市圈。總面積9.96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GDP佔全省79%,是湖南重要的一大區域。

在如今湖南長株潭一體化的進程中,三個城市之間的城際軌道交通也早已順利建設完工試營通車了。同時株洲作為環長株潭城市群中核心之一的城市,也在市區開發高鐵新城武廣新城板塊和“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株洲雲龍示範區。

總體而言,株洲現在經濟總量不如常德岳陽,但隨著株洲產業轉型升級以及長株潭一體化真正到來,經濟將迎來跨越式發展,那個時候經濟總量與人均都將成為湖南第二,那才是真正的株洲時代!




株洲樓市圈


株洲在新中國以後就是一個火車頭拉起來的城市【主要是工業城市】,比較著名的有航天航空部的331廠,硬質合金廠,田心機車廠(南車)等等廠。主要是重工業方面比較發達。

改革開放以後,株洲在服裝加工,批發,等輕工業方面發展十分迅速。

應該說株洲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這些年發展都比較好。

原來環境比較差【主要是化工廠,電廠等廠子影響比較大】,目前環境要好了很多。

從湖南而言,株洲是位於長沙之後的一個重要城市。

也是未來長株潭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前長株潭還沒有完全融合,需要一個過程。

完成長株潭融城以後,長株潭應該能夠成為帶動中國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城市群吧?


龍利華傳媒


高鐵時代的來臨使株洲不具有交通樞紐,地位已不及岳陽常德,甚至不一定拼得過衡陽,同時由於地理原因市區較小,附屬縣過大過多,使株洲跑不起來。發展方向不明確,本想借助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雲龍與長沙結合,但是個人覺得長株潭一體化理想大於實際,同時從近年長沙的發展方向上看是向東向西的拓展,長沙南部的規劃成了城市綠肺禁止開發,所以株洲抱一體化的大腿有點一廂情願。株洲目前也在聚焦大力發展河西武廣,這個方向不錯,所以如果以拓展河西為目標,株洲保持湖南前5力爭第4應該沒問題。作為外來株洲人,希望第二故鄉越來越好


嘯VC


高鐵時代被長沙吸血了,交通優勢逐漸喪失!與同類城市岳陽比交通都落後了!一,南北向京廣鐵路,武廣高鐵,京珠高速,經過兩市!但京珠複線經過岳陽轉長沙,湘潭,衡陽!跳開了株洲!二,東西向株洲有湘贛(黔)鐵路線,滬昆高速!岳陽有蒙華鐵路(在修)雖比不上湘贛(黔)線,但九江岳陽常德高鐵在岳陽與武廣高鐵交匯,高速公路岳陽有杭瑞高速!三航道運輸,岳陽是湖南唯一出海口,而株洲湘江碼頭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四,機場建設,岳陽離市區12公里有座客貨兩用機場,同時是武漢王家墩,長沙黃花的備降機場!!所以說株洲的交通優勢正在喪失!


有二說一


株洲是一個管轄面積很大的市,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有四百萬,城市人有一百一十萬,佔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五,這個比利在全省都祘高的。株洲有著過去輝煌,是全國二十個重點發展的工業城市,也為湖南寫了光輝的篇章。株洲建設初期,有百分四十五建設大軍來自衡陽(有的說百分之六十五)。株洲人民創造了奇蹟,從一個縣的小鎮,成為湖南省城市人口排第三的大城市,車牌排第二,我為株洲驕傲。


環中佳麗


尷尬的地位,離長沙太近,交通區位優勢被長沙逐漸吞噬,人才留不住,民企發展不大,都是國有央企,一步步成為長沙的外圍區市


手機用戶4737384272


人均第三,總額第五,去年GDP增速倒數第一。我是株洲人,我很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