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F-22真正的對手,蘇-47“金雕”為何僅生產一架便再無下文?

劉屹珺


處女殺手S-37?

當年在在五代機的摸索中,S-37的確是走在最前面的。每一個航空公司都會對自己的某些理念加以實相化。“金雕”戰機就是蘇霍伊五代戰機研發中的第一款驗證機(注意是驗證機),它只是對某些技術(俄羅斯複合材料和電傳操縱系統)的實驗性平臺。大白話說來就是積累數據的小白鼠。後來這架飛機被正式命名為Su-47。

從型號分配看來,俄羅斯軍方確實有一段時間打算使用這款戰機,Su-47和最終購買的Su-57是有接替關係的。

2002年5月,作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主要研發商,蘇霍伊從S-37(Su-47的試驗機)時代就開始不斷積累適合俄空軍的五代機類型。這一系列的參數對標包括:性能不能低於美國F-22;多功能性(空戰、對地打擊);超級機動性;隱身性;短距起降技術等。

美國X-29前掠翼驗證機

W君之前的問答裡說過:俄派戰鬥機注重電子壓制和“狗鬥”技術的機動性。這種思路下Su-47體現的是非常完美的,獨有的前掠翼設計使“金雕”在亞音速時有極高的靈敏度,能夠非常快速的改變仰角和飛行路徑,並且可以在所有的仰角下發射武器;即使在超音速時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機動性。前掠翼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失速狀態的“延遲反應”,這一點上Su-47可以做到更低的最小空速轉向率,使發射導彈的轉向率大幅提升。

同時,高升阻比也可以用來獲得更短的起降距離(不考慮矢量噴口,僅僅是機體設計就可獲得)。

很遺憾,俄羅斯空軍最後選擇了同為蘇霍伊公司設計的T-50作為俄羅斯下一代的主力戰機。在沒有戰爭的年代中,一款武器能否成為主力戰機,完全是高層做出的決定為主。

綜上,“金雕”在參數上是略遜於F-22的(隱身和雷達技術),其串聯式的三翼佈局(鴨翼、主翼、尾翼)、以及前掠翼的設計在五代機中也是開創性的,最後的尾部長短不一的突出物也是一個影響外觀的“特點”,左邊是向後雷達,用於對來襲導彈的越肩摧毀;右邊是減速傘,這是對強迫症患者(處女座)極大的挑戰!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不符合美學的戰機絕對不是優秀戰機!


軍武數據庫


首先要強調,蘇47“金雕”只是一架技術驗證機。

儘管如今蘇-47戰鬥機早已隱姓埋名,被人忘記,可是在剛剛誕生的時分,卻招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與美國F-22戰機相同,蘇-47戰鬥機早在1997年就進行了初次試飛,又進行了數年的飛翔測驗,可是一直沒有終究成型,當俄羅斯另一種五代機T-50面世以後,蘇-47戰鬥機項目也宣告罷工。

由於前蘇聯積累了必定的前掠翼技能,蘇霍伊飛機規劃局計劃規劃一種前掠翼戰機,這是因與其他形狀機翼比較,前掠翼具有很多傑出的長處。前掠翼飛機不只降低了機翼的曲折載荷,還進步的升力係數,降低了機動時的誘導阻力。並且大展弦比機翼還有增大航程的好處。此外,還能夠減小迎面臨雷達波的反射面積。

美國也進行過類似的規劃,不過終究也是不了了之,由此可見這種技能尚不成熟。

蘇-47戰鬥機僅僅只出產出了一臺原型機,並不是真實的作戰飛機,僅被用於前掠翼和超機動性技能驗證。這架原型機安裝了兩臺帶加力燃燒室的D-30F6渦扇發動機,儘管並不是最領先的,可是作為測驗用也足夠了。在1997年9月25日,蘇-47原型機進行了初次飛翔測驗,首飛繼續30分鐘,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後來又經過了上百次的試飛,進行了很多改進。

蘇霍伊規劃局以為蘇-47的機動性最少相當於美國F-22A“猛禽”戰機,在某些方面還有所超出。可是很惋惜的是,2002年4月蘇霍伊規劃局授命研發全新的第五代戰機,也即是後來為人熟知的T-50戰機,蘇-47項目則被迫下馬。


諸葛小兵兵


圖為俄羅斯大名鼎鼎的蘇47戰機


首先,這裡在重申一遍,蘇47僅僅是一架驗證機。蘇霍伊自己都沒打算量產,更別提俄羅斯軍方會要這麼一款戰機了。這款飛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蘇霍伊自己湊錢造的。


圖為蘇47展開的彈倉


在蘇聯沒解體的時候,米格就已經逐漸露出疲態了。在米格29和蘇27出現的時候米格就徹底淪為陪襯了,憑著蘇27蘇霍伊大賺了一筆,有野心的蘇霍伊就打算自己籌資建造一架驗證機,來驗證五代機的技術,這樣就能進一步打壓米格,穩穩的中標5代機計劃了。加上後來賣給中國蘇27又讓蘇霍伊狠狠的賺了一筆。所以儘管蘇聯解體,但是對蘇47卻沒有多少影響,最終順利完成製造。這裡說明一下,在2000年以前蘇47沒有正式編號,都是以S37的代號出現在人們面前的。


圖為蘇47的三視圖


蘇47最主要的驗證了前掠翼的技術特徵,因為前掠翼的亞音速特性非常好,機動能力非常強大。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解決前掠翼強度的問題,這個註定了蘇47無法量產,沒有哪個國家能接受自己的戰機最高只能高亞音速飛行。


除此之外蘇57還驗證了隱身材料,隱身佈局等等問題,其機首搭載了一個內置武器艙,同時也驗證了內置彈倉技術。很多人懷疑蘇57的隱身彈倉是很沒道理的,人家老早就在搞了。綜上所述,蘇47是一架永遠不可能量產的戰機。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軍情解析


蘇47絕對不是F22真正的對手!蘇47是一架被很多人神話了的戰鬥機,確切的說,是一架被神化了的技術驗證機!蘇47,綽號金雕,是前蘇聯於上世紀80年代末研發的一款技術驗證機,時間上和F22差不多。蘇聯研發蘇47的目的,是作為蘇軍下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蘇47最終因不符合蘇空軍的作戰要求而下馬!



蘇47最大的特點是其前掠翼設計!這種設計有其優點,也有缺點,缺點就是會產生過大的扭力,容易撕裂掠翼!雖然蘇聯專家採用特殊材料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前掠翼的佈局僅僅是看起來比較科幻,並不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蘇47在設計之初,機體並未進行隱身設計,該機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但這種隱身能力主要來自於機身表面的吸波材料,跟飛機本身沒什麼關係!即便是蘇47現在服役了,也只能是一架優秀的三代半戰鬥機,四代機都算不上,這怎麼能說是F22的主要對手呢?

以蘇47最終的研發情況看,一對一的情況下,其根本不是F22的對手,綜合作戰能力甚至不如現在俄羅斯的蘇57,要不然蘇軍也不會選擇了蘇57!要說F22的真正對手,現在世界上只有一種,那就是我國的殲20!


迷彩新觀察


圖注:蘇-47雄姿,獨特的前掠翼佈局特點讓它看上去相當科幻

見過蘇-47照片的人都會對這款戰機的奇特造型印象深刻,它採用了很不常見的前掠翼造型,簡直是戰鬥機中的“異類”,這款戰機造型奇特,當然也就有了一些異乎尋常的“能耐”。

雖然前掠翼飛機不常見,看起來很科幻,但實際上這項設計早在二戰時候就出現了,1945年德國納粹空軍一款名為Ju 287的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這款飛機就採用了前掠翼設計,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例。1984年,美國格魯門公司設計人員提出了前掠翼戰機設想,併為此設計製造了X-29A前掠翼研究機用於演示驗證。第三個研究前掠翼航空器的國家就是蘇聯,1997年,蘇聯前掠翼驗證機首飛成功,2002定名為蘇-47,繼續進行全性能試飛驗證工作。

納粹德國、美國、蘇聯先後下大力氣研究前掠翼佈局的戰機,原因就在於看中了這種特殊氣動佈局所帶來的幾個顯著優點,最大的好處就是,前掠翼具有低波阻性能,沒有常規機翼帶來的翼尖氣流分離現象,因此有助於增加升力,而且相比常規機翼來說,它還可以延遲失速時間。蘇聯研製的蘇-47在試飛期間也完美展現了這些優點,超機動能力強,低空低速機動能力突出,可以輕鬆完成零半徑轉彎,可以在滯空過程中輕鬆實現機頭隨意指向,而這些特點正是第四代隱身戰機的典型特徵,也正因如此,外界有評論稱蘇-47是可與F-22相抗衡的競爭對手。

蘇-47雖然厲害,但也不是無懈可擊,作為前掠翼佈局的戰機,它的最大缺陷在於結構性不強,風洞試驗數據表明,前掠翼佈局戰機的關鍵問題在於結構發散,一旦材料工藝方面不達標,滿足不了高強度要求,那麼戰機在高速飛行,特別是超機動飛行中,易誘發結構損傷乃至於嚴重時解體的地步,這也是蘇-47雖然獲得了空軍型號命名,但並未量產交付部隊使用的原因,未來,隨著材料技術和強度設計方面的進步,前掠翼戰機有可能重出江湖。


兵工科技


當年蘇-47“金雕”一出,前掠翼造型瞬間擊中各路軍迷的心臟,一時間對這款設計“超前”的戰機“驚為天人”。然而,這款連蘇/俄軍方都沒看上的戰機,也就是造型“犀利”一點,紙面數據豪華一些,但其本質仍然是一個指標、功能看似華麗,實則脫離實際的驗證機而已,以俄羅斯後來的經濟技術條件,完全無法完全實現其功能的樣子貨。

實際上當時蘇聯的五代機研製項目I-90中,雙發重型多用途戰術戰鬥機MFI中標單位是米格設計局,只不過由於當時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系列口碑不俗,仍然讓沒中標的蘇霍伊設計局繼續研製自己的方案而已,這也就是後來“米格1.44”和“蘇-47”(原S-37)產生的原因。

到了五代機項目,蘇/俄還是根據美國新戰機的技術發展提出了相對應的技術指標,不過對於當時的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來說,很多指標都已經力所不及。當美國人的YF-22在1989年首飛時,米格中標的原型機1.42才剛剛完成製造,預計1992年首飛,蘇霍伊的S-37各項技術更是遙遙無期,然而馬上蘇聯就解體了,很多來不及做的事再也沒有辦法去做。

解體後的蘇聯,整個航空工業面臨的困境是:1、各種項目都嚴重缺乏資金。2、航空工業體系四分五裂。3、MFI的許多設計理念和指標已經不適合新生的俄羅斯。結果就是,MFI項目不管是米格局還是蘇霍伊都進度緩慢。

蘇/俄當時整個五代機項目(包括米格1.44和蘇-47)受到以下影響:

1、超音速巡航,當時計劃設計的五代機用發動機AL-41F,設計指標18噸級,結果測試試驗發現最大加力推力才17.6噸。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蘇聯解體,沒錢沒技術。直到2018年,俄羅斯應用了不少AL-41F技術成果的“產品-30”發動機(為蘇-57第二階段準備,第一階段用117發動機),也沒有完全實現AL-41F的設計指標。

2、低可探測性,當時蘇聯提出了“等離子隱身方案”,看起來、聽起來著實“高大上”,科爾德希研究中心聲稱,等離子隱身方案可以不必犧牲飛機的氣動外形,利用特殊的等離子發生器形成電子射線產生等離子波,可將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降低約100倍。然而,這技術過於超前,然後蘇聯又解體了,還是沒錢沒人沒技術。

3、材料問題,前掠翼飛機設計帶來優秀的氣動特性以外,也帶來了重大缺陷,前掠翼翼尖在翼根之前,在氣流載荷作用下,機翼翼尖相對於翼根發生扭曲變形,增大翼尖的局部迎角,增大的迎角又進一步增大翼尖的載荷,如此惡性循環,會產生最終的機翼嚴重破壞,甚至解體。以蘇聯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無法研製出新型高強度材料來解決這些問題,後來的俄羅斯更沒有能力去解決。

所以,到了1999年,眼看遙遙無期的MFI,以及為適應新時代的空戰需求,降低成本,加快研製進度,俄羅斯空軍下馬了MFI,至此米格1.44和蘇-47都壽終正寢。此後,俄空軍開啟PAK-FA項目,也就是後來的蘇-57,在MFI項目N014有源相控陣雷達、新一代空空導彈、AL-41F發動機等技術遺產上,要麼降低指標、要麼利用已經成功的技術,開發了蘇-57的各項子系統。

4、前掠翼飛機在高速狀態下,對於數字化操控的要求極高,而這方面也一直是蘇/俄的弱項。

另外,蘇-47為蘇-57留下的最大技術遺產恐怕就是已經驗證了彈艙的可行性。

再說一點,前掠翼飛機,雖然非常稀少,但是蘇-47絕對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唯一的,納粹德國早就製造國前掠翼戰鬥機和轟炸機,如果你說這個太古老,沒有技術可比性,那麼請看下面這貨:

這是美國人“X-29”驗證機,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製X-29A前掠翼驗證機,1981年格魯門公司開始建造兩架X-29A,1984年X-29A首飛成功,而且當時美國就利用新型高強度複合材料基本解決了前掠翼飛機機翼扭曲變形的問題。這樣你就不會覺得俄羅斯的蘇-47有多超前了把?其實還是跟在美國後面,你先研製,我再跟蹤而已。


衛青點兵


蘇-47在剛研製出來之時,就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聲稱其性能堪比美國的F-22戰鬥機,俄羅斯的蘇霍伊公司也向世界稱讚它的良好機動性,外界普遍認為蘇47是與F22競爭的對手。眾所周知,美製F-22戰鬥機是當今較為先進的戰鬥機,它以其高超的性能位居世界戰機排名前列,既然蘇-47能做F-22的對手,想必有獨到之處。

蘇-47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研製,到了1997年就已經定型,值得注意的是,蘇-47戰鬥機是一架技術驗證機,為的是用來進行技術測驗的,所以它並沒有正式服役,儘管在1997年後進行了很多次的試飛,但由於其自身並不滿足於俄羅斯空軍的實際作戰需求,因此它只能被俄空軍告以停止研發而落幕。

蘇-47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其採用了前掠翼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是有效降低了氣流阻力,提高了飛機飛行速度。在降低機翼載荷的同時,升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增強。不僅如此,前掠翼迎角的設計還許可飛機提高了轉彎的速度,而且,這還可以很大程度減小對於雷達波的監測反射面積。這使得蘇-47的機動性在此基礎上有了很好的保障。

但蘇-47也有其自身缺點。前掠翼的設計可以產生巨大的扭力,這種扭力足以破壞掉它。而且,雖然蘇-47是具有隱身能力的,主要得益於飛機表面的吸波材料利用,然而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它的機體並沒有考慮到隱身的需要,而F-22在機體的隱身功能上可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蘇57才是俄羅斯最需要的機型

總的來說,這架被稱為可以抗衡F-22的戰鬥機的確是有一定的優勢,可是俄空軍方面對這款戰機考慮到的因素不僅僅只是戰機本身的性能,更多的是其對於實際作戰能做出的貢獻,畢竟戰機始終都是要回歸到作戰當中的,不具備隱身能力的蘇47只能被淘汰掉。


利刃巨透社


蘇47和米格1.44只是技術驗證機,蘇聯希望在一代戰鬥機的機動性能上壓倒美國,當時美國也曾試飛過一種高性能技術驗證機。但是蘇聯對美國下一代戰機的發展方向發生了誤判,美國將隱形作為主要的基礎性能,結合超音速巡航,推力矢量控制,先進探測和航電系統,追求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f22就是這種設計理念的產物。t50不過是窮於應付的急就章而已。考慮到美國在航電系統方面的巨大優勢,蘇聯就算在飛行性能上趕上美國,也無濟於事。


fanfanfff


現在看這貨應該是沒有隱身能力的,純粹強調變態的機動能力,綜合性能可能還不如50,50再不堪,至少外形還是有隱身考慮,只不過作為毛子首款隱身機,50還有很多缺陷。從四代機標準看,應該是蘇35<蘇47<T50,47能列裝的話只能是最強三代半


姓霸名天字虎JB


蘇47只是技術驗證機,只是用來驗證某些新材料新技術的。相較於美式戰機的強調隱身,蘇式戰機更注重機動性和速度,但是出於技術能力的問題,航發不如美國,所以機動性就力求極致,賴以期望在纏鬥中得到優勢。蘇47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在試飛驗證過後肯定有些技術不達標,光氣動佈局就不如蘇27系列的成熟穩定,所以放棄也很正常。但一些通過驗證的新技術新材料卻被應用到了別的戰機上面,比如蘇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