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電子5748萬元定增“難產” A股再融資回暖還要再等等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雖然相關政策鬆口,讓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動作變得日漸頻繁,但受股價低迷等負面因素影響,仍有不少公司的募資計劃陷入停滯期。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截至24日,去年發佈定向增發募集資金預案且已經通過證監會核准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還遲遲沒有實施募資方案。其中,魯股中的神思電子(300479)早在今年4月就已拿到證監會批文,但至今已過去半年多時間,其5748萬元的募資計劃依然在推動中。

對此,受訪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定增募資遲遲不落地,多因增發股份缺乏機構認購所致。

手中現金降至3年新低

定增募資遲遲不到位

神思電子的定增募資預案是在去年提出的。當時,公司打算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併購一家名為因諾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企業,其中所要支付的現金就要依靠公司再融資獲得。

具體方案為,神思電子向因諾微的5位個人股東定向增發493.27萬股份,同時支付5748萬元現金,從而交易取得因諾微66.20%股權。而這5748萬元現金,需要神思電子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得。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述併購方案於去年9月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今年4月獲得證監會批文,隨後公司很快實施了方案,取得了因諾微的控股權。不過,在支付5748萬元現金時,公司選擇了“自掏腰包”的方式。對此,公司稱,待上市公司配套募集資金到賬,並履行相關程序後,會對先行支付的自有資金進行置換。

不過隨後,公司的再融資方案卻遲遲不見落地。公告顯示,從6月到11月,神思電子共發佈了6條與募集配套資金進展有關的信息,均為“積極推動”募資事項,但並未披露實質性進展。

“證監會的批覆有效期是下發之日起12個月內,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年時間,還沒見動靜,是不是遇到什麼瓶頸了?”24日,神思電子的一位小股東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了擔憂。

值得關注的是,神思電子手頭其實並不寬綽。公司披露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所持有的貨幣資金只有8481.06萬元,創出了2015年底以來的新低,公司表示現金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自有資金支付收購因諾微現金對價所致。“如果現金缺口遲遲不能補上,對於公司戰略發展是否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成為神思電子小股東關心的問題。

“乏人問津者”應引起警惕

實際上,類似神思電子這樣定增募資遲遲未見落地的情況,在A股市場並非個例。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去年發佈定增募資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已經拿到證監會批文,但尚未實施再融資。如博敏電子(603963)去年11月發佈預案,擬通過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4.18億元,公司今年7月拿到證監會的批文,募資方案至今尚未落地。

華東某券商自營業部經理陳凱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通過定增進行再融資,需要找到足夠的機構來認購,才能正式實施。目前,A股市場走勢低迷,不少個股股價仍處在下行通道,機構參與熱情大大降溫。

同時,監管層為規範定增市場,近年來也出臺了“減持新規”“發行期首日定價”等舉措,大大壓縮了機構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獲利空間。

不過,有投資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近來監管層對定增市場有所鬆口,如證監會就明確上市公司可使用定增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投資者認為,這將有助於激發上市公司定增募資熱情,從而帶動市場回暖。

對此,受訪券商及投資業人士表示,隨著上市公司定增募資事件增多,機構也會選擇具備良好成長性的個股參與,但由於交易規則的變化,機構選擇標的會變得更為理性,而這同時也會給普通投資者帶來參考。“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募資遲遲不見動靜,公司近期經營指標也呈現下滑態勢,可能機構就對公司前景、募資所投項目持不看好態度,投資者應該增加警惕,防範其中風險。”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如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