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 “海上三峽”躋身“長三角氫走廊”

鹽城 “海上三峽”躋身“長三角氫走廊”

鹽城在全國首創的“風光漁”立體開發模式,有望為當地乃至華東地區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盛正挺 攝

鹽城 “海上三峽”躋身“長三角氫走廊”

江蘇奧新的技術人員正在研製燃料電池汽車。 盧浩能 攝

江蘇鹽城東臺,黃海之濱的灘塗溼地一望無際,一幅蔚為壯觀的新能源立體開發圖卷赫然映入眼簾:半空中,數百臺近百米高的大型風力發電機像哨兵般昂首挺立,風葉迎著海風不停旋轉;風機下,數十萬片藍紫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鋪排,在秋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電池板下,則是數千畝的魚塘,魚蝦蟹貝嬉遊其間。

“上面風車轉、中間太陽曬、下面魚兒遊”,這是鹽城在全國首創的“風光漁”立體開發模式,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灘塗風光電產業基地就坐落於此。預計到今年底,鹽城海上風電規模將達到150萬千瓦,居全國所有城市首位。該市擁有超1萬兆瓦的可開發“風光資源”,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八大風電基地之一,正致力打造中國的“海上三峽”。

創新的開發利用模式正在不斷拉長鹽城的新能源產業鏈條。以氫能為例,特有的“風光漁”一體化發電站,可為電解水制氫提供大量清潔能源,這將有望為鹽城、江蘇乃至華東地區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本版撰文:盛正挺 盧浩能

1 有資源

“風光漁”讓氫能更便宜更清潔

對於汽車能源能否實現真正的清潔無汙染,業界一直爭論不休。不少專家認為,就算是純電動汽車,如果其電力來源於煤電,那麼它消耗的依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並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最近幾年漸漸被業界關注、逐步走進消費者視野的燃料電池汽車,雖是僅排放純淨水的“清潔汽車”,其實也須面對這個問題。

不過,對於鹽城來說,這不是問題。

鹽城地域一馬平川,有582公里的海岸線(佔江蘇省61%)、683萬畝灘塗溼地(佔江蘇省70%),是太平洋西岸亞洲最大、最完好的灘塗溼地,風力、光伏資源豐富。

“鹽城發展氫能的資源稟賦比較突出,現階段擁有豐富的工業副產氫,最大的潛力是有大量的清潔能源。”據鹽城市科技局副局長丁桂林介紹,目前,神華、中節能、華電、國機集團、中電投等一批央企都在該市推進“風光漁”模式,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G瓦,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近20億千瓦時,建成了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灘塗風光電產業基地,江蘇省70%的風電、50%的光電資源都在鹽城。

目前,部分不穩定的電力不適合輸送給國家電網,從而成為棄電。“棄電如何儲存?變成氫氣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丁桂林表示,電解水制氫是最直接最單純的方式,純度也是最高的。落戶該市的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奧新”)正在研發電解水制氫技術。

在江蘇奧新總經理史踐看來,鹽城巨量的風光電資源就是取不盡、用不竭的氫能。“煤制氫以及長距離運輸氫都不實際,我們通過電解水制氫。多餘的風光電用來製造氫氣,比電力被白白浪費肯定划算。”他說,鹽城每年約有純度99.92%不含硫的副產氫20000噸左右,稍加提純就可滿足燃料電池所需要的99.99%氫氣。“再加上鹽城還有豐富的風、光可再生能源用於制氫,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保障。”江蘇奧新正在建設的產業基地,就規劃了一個電解水制氫加氫站。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焰峰也表示:“鹽城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們有大量的工業棄氫,而且純度非常高,我們原材料的來源非常容易,要是不做燃料電池汽車的話,反倒是浪費我們的資源稟賦。”

“我們有水,有天生的風和光、天生的電,這裡是能成為‘氫都’的地方。”丁桂林表示,鹽城非化石能源制氫有無限潛力,有可能成為全國最大的氫氣製造基地。

2 有技術

培育氫能龍頭打造產業集群

再過幾天的“雙11”網購節,對深圳人周忠發有另一層意義,因為這是他在鹽城打拼事業三週年的日子。2015年11月11日,周忠發和幾個夥伴在鹽城登記成立江蘇興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邦能源”),進軍燃料電池行業。

今年10月中旬,“2018長三角燃料電池汽車科普巡遊”在如皋、南通、上海等地舉行,巡遊的車隊中,一輛車身碩長的淺藍色公交車尤為顯眼。這正是興邦能源研製的電電混合氫燃料電池公交巴士。

目前,興邦能源已經交付了2輛電電混合氫燃料電池公交巴士,今年年底預計再交付8輛。屆時將一共有1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奔跑在鹽城。

“產品研發應用要經歷原理樣機,到原型機,到定型機,再到量產的過程。從原理樣機到原型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的海外技術團隊已經走過了前面的孵化過程,有了原型機,有一些可以向定型產品發展。”據周忠發介紹,興邦能源擁有海外研發團隊,在燃料電池電堆、模組以及電堆與模組的檢測等方面有自主核心技術。

除了汽車,興邦能源的產品還用在了法國潛艇、加拿大無人機等高端設備上。“我們立志成為我國氫燃料動力領域的領軍企業和國際氫燃料動力領域的一流企業。”周忠發說。

2016年3月,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張焰峰作為“鹽城市515引進人才”應邀進入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在她的協調運作下,江蘇奧新獲得了燃料電池商用車生產資質。其參與實施的“高性能長壽命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開發研製”項目,已獲得“新能源汽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今年3月,江蘇奧新研發的7.5噸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被工信部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8年第2批)。

張焰峰計劃未來3年內幫助江蘇奧新建成年產能2000輛燃料電池物流車的生產線,並完成全球環境基金(GEF)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組織的“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示範”鹽城項目。

該項目實施完成後將會實現經濟效益單車利潤5萬元,年產值新增17.6億元,同時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的社會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並加速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加快鹽城汽車支柱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氫能動力不只能用在汽車上,船、動力機車、城市軌道交通、動車牽引力量以及其他設備如割草機等都可使用,氫能產業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丁桂林表示,鹽城計劃把興邦能源、江蘇奧新等企業發展為該市氫能產業的龍頭,然後引進上下游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

3 有規劃

區域協同發展助推產業成長

在我國,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已成大勢,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這一地區也得到重視。今年,我國提出要打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經濟帶——長三角氫走廊,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根據規劃,“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目標是以長三角高速公路為主軸,以上海、蘇州、南通、如皋、鹽城、湖州等熱點城市為據點,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城際間由點連線、由線構網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化適度超前佈局建設,推動氫能高速示範線路建設,拓寬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範圍,將長三角地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集聚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範區。

未來,“長三角氫走廊”還將進一步輻射並帶動山東半島、京津翼、珠三角都市圈和華中地區甚至全國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和規模化應用。

今年4月舉行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八次市長聯席會議上,鹽城牽頭設立長三角新能源專委會獲得批准。該委員會將推進並加強長三角城市間新能源產業交流合作,增強區域新能源產業的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顯然,高規格的產業協作規劃將為鹽城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產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且,作為UNDP項目示範城市之一,以及自身擁有的豐富氫能資源,鹽城還將成為“長三角氫走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從內部來看,汽車產業是鹽城第一支柱產業,具有良好發展基礎,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較早。東風悅達起亞“華騏”純電動車、江蘇奧新純電動專用車、登達純電動客車、悅達摩比斯新能源電池、臺灣實聯鋰電池、興邦能源等項目相繼落戶鹽城,形成了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開發運用並舉的格局。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實施“一部車”戰略工程,堅持傳統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車多元化發展,打造汽車整車、零部件和服務業“三個千億”產業集群。

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按照規劃,今年鹽城將有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和5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在大市區運營;“十三五”期間,該市將力爭實現1500輛以上的客車、物流車、專用車、乘用車等多種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應用,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

聚焦

人才短板怎麼破?

政府大力引才,企業柔性用才

對市場而言,燃料電池汽車是一個很新鮮的商品;對汽車業界而言,燃料電池汽車也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產業。要想讓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上路,不論是創業公司還是車企巨頭,都還需解決不少技術難題。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無疑是最關鍵的。鹽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周忠發之所以離開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深圳,到鹽城成立興邦能源,是因為當地豐富的氫能資源、紮實的汽車產業基礎、較低的土地成本,以及政府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重視;但是,他也坦言:“在鹽城遇到了人才方面的瓶頸。”

從地理位置來看,鹽城與上海、南京等城市距離不遠,交通也便捷,這讓它雖能享受到一些產業輻射,但同時由於並不在長三角核心區域,很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為此,周忠發不僅尋找了海外合作團隊,還在上海設立了研發機構,在深圳成立了子公司作為銷售的前線。“我們還十分注意讓海外的技術團隊帶領國內隊伍的成長。”在興邦能源,好幾輛車都掛著“粵B”車牌。

“鹽城高校資源不豐富,人才資源匱乏,要想辦法營造磁場,必須比其他地方提供更優厚的待遇。”據丁桂林介紹,鹽城市人才辦是正處級單位,獨立辦公,有10個行政編制。該市從2011年開始實施“515人才計劃”,三年投入40億元,給從外地引進來的人才創業創新團隊給予支持。“如果項目好,政府財政支持1200萬元。後來覺得還不夠,就開始搞科技金融,聯合銀行扶持優質項目。”

丁桂林表示,鹽城為優質創業創新項目提供保姆式的服務。人才團隊不僅可以享受辦公場地、住房等優惠,其子女還可在鹽城挑學校入讀,有副主任以上醫師專人為其個人和家庭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我們在上海設立了科創中心,人才的關係在鹽城,工作可以在上海,甚至國外。”丁桂林說,興邦能源的海外技術團隊以及上海、深圳團隊,都可享受相應的政策福利。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張焰峰就是“鹽城市515引進人才”。2000年前後,她就開始了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先後擔任江門大長江集團主任工程師、新奧集團高級經理、上海乾視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監等職務,牽頭開發車用燃料電池、光伏建築一體化燃料電池儲能等多個項目,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論文10多篇,參與過7項省級以上研發項目,擁有3項授權專利。她還是上海市海歸引進人才、廣西柳州市政府新能源汽車專家。

手記

在更大格局上揚長補短

在全球環境基金(GEF)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的示範城市中,北京、上海是直轄市,鄭州是省會城市,都有較雄厚的城市綜合實力,北京、上海更是高校及研發機構林立;相比之下,鹽城在行政級別及城市綜合實力上稍遜一籌,但鹽城揚長補短,發揮其擁有豐富氫能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並將目光投向海外。

鹽城有大量高純度的工業棄氫,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可以說直接是變廢為寶;而灘塗風光電產業基地則可成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的“氫源地”。

“十三五”期間,該基地新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2G瓦,創成國家沿海高比例清潔能源綜合示範區,年可實現產值25億元,提供清潔能源30億千瓦時。這背後就是源源不斷的、清潔的氫能。

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機與環境汙染背景下,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已是世界各國的一致選擇。氫能因來源豐富、清潔無汙染、可再生、可存儲、用途廣泛、使用安全等特點,成為世界各國新能源技術開發首選,被公認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目前,氫能正處在從工業原料向大規模能源開發利用的轉折階段。

氫能與燃料電池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都將其列為重要任務,並作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表示,氫能產業橫跨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裝備製造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更新週期非常短。

在這樣的背景下,且不論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得如何,光憑藉大量產出清潔又低成本的氫能,鹽城其實就已經打開了一片新能源產業的藍海。

緊緊把握自己的這一特長,鹽城首先吸引了興邦能源等氫能優質企業。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在商用及工業用氫系統的設計、製造及安裝領域有60多年的經驗,而興邦能源的海外團隊就有該公司的基因。

鹽城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丁桂林表示:“日本的氫能產業化是全球最快的,他們目前的能源保障是澳大利亞劣質煤制氫。他們的轉化、運輸過程不僅會損失能效,而且路途遠、成本高。目前我們正在和日本談判,希望他們可以從鹽城進口氫氣,並達成技術上的交流合作。”

目前,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風潮已經開始湧動,不少資本正四處搜尋“潛力股”。面對正在加劇的競爭,佛山也應該在更大的格局上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揚長補短,贏得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