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麼要挖開初唐三朝元老李勣的墓葬

我們在追尋帝王陵墓蹤跡的時候,發現武則天和劉邦的呂后有局部相似的地方。因為臨朝稱制,她們都曾引發過社會不滿。因為洩憤,她們都曾挖掘過反對者的祖陵。

684年2月,武則天扶立李旦即位,自己臨朝稱制。把天下還沒有掌控幾天,前朝重臣李勣的孫子徐敬業(當時在柳州做司馬)對武則天廢黜李顯不滿,便和被貶為臨海丞的長安主簿駱賓王等人聚集揚州,拉起一杆子人馬,起兵反武,要求匡復李顯的帝位。

武則天為什麼要挖開初唐三朝元老李勣的墓葬

李勣本名徐懋功,追隨高祖李淵征戰廝殺、出生入死、在大唐立國時立下了赫赫戰功。李淵在長安建唐之後的第二年,賜予他皇姓,改稱李勣。後來,他成為高祖、太宗、高宗的三朝元老,在朝廷裡威望很高。655年9月至10月間,高宗動了廢立皇后的心思。當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韓瑗等力保王皇后,認為廢王立武不妥。而李勣和許敬宗、李義府等一幫幕僚卻力挺武后,毫不猶豫地鋪墊武則天的政治道路。當年的11月1日,在冊封武后的儀式上,時任司空的李勣受高宗之託,出面宣佈旨意,深得信任。669年,李勣死亡的時候,李治哀痛不已,茶飲不思,竟至於七天沒有上朝理政。甚至在埋葬李勣的當天,李治親自到未央宮為他送靈。望著漸漸遠去的靈柩,高宗為這位忠心不二的大唐臣子悲泣失聲。這回,他的孫子徐敬業卻要動兵討武。

歷史記住了這樣一個細節:長安主簿駱賓王執筆撰寫了言辭激烈的《討武曌檄》,武則天看過之後,雖然怒火中燒,但又禁不住歎賞駱賓王的詩賦才情。

才情盪漾的長安主簿和一個三朝元老的後人聯合起來,向她的政權叫板,武后實在忍受不了。一方面,武則天派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30萬前往鎮壓。另一方面,她和呂后一樣要狠狠地懲罰自己的反對力量,下令:

“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新唐書•徐敬業傳》也記載:“武后遣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兵三十萬往擊之,削其祖父官爵,毀冢藏,除屬籍”。爾後,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李勣墓很快被挖開,此時距李勣入葬不到十五年。

武則天為什麼要挖開初唐三朝元老李勣的墓葬

至於挖開李勣墓葬後,大將軍李孝逸怎樣折磨了這位已故的先朝老臣,歷史的筆墨沒有回答。而後來的情形卻被捕捉到了,705年,中宗李顯復位後,對母親的殘暴心存不滿,下令追復了李勣家族的官位,重新修葺了陪葬在昭陵的李勣陵墓,再葬了李勣的衣冠。

高宗李治的宰相郝處俊同樣被武則天掘墓焚屍。

為人耿直的郝處俊身為太宗進士,後來襲封父親爵位。李治登基後,拜為宰相,深受信任,681年病死的時候,李治哀嘆不已,贈其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並親自到光順門舉行哀悼,表態“官庀葬事”(即葬事由朝廷出面出錢操辦)。

武則天為什麼要挖開初唐三朝元老李勣的墓葬

上元二年(675年)3月,高宗風眩病加重,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后處理。這時候,高宗欲遜位於武后,徵求宰相郝處俊的意見,為人耿直忠烈的郝處俊,直言諫止。他認為天子治理陽道,皇后治理陰德,帝后如同日月、陽陰,秩序不能出現差錯和顛倒,否則,上會有責於天,下會降災於人。郝處俊的言行動搖過李治讓武后操持江山的決心,武則天耿耿於懷。690年9月,武則天當上皇帝后要報復郝家。那時候,郝處俊已經作古多年,而他的孫子郝象賢還領著天皇的俸祿。這樣的人不能留著,武皇終於找到了機會。郝象賢是一個剛烈的漢子,行刑的時候,大罵武則天。敢罵當朝皇帝,武則天氣不打一處來,下令挖掘他的祖墳,前朝宰相郝處俊遭受“掘冢破棺”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