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要 轉型升級再出發 融入灣區正當時

高要作為肇慶“南大門”和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是肇慶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陣地。當前,高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肇慶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作出高要擔當。

近年來,高要區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產業強區不動搖,以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轉型升級,大力招商引資,力促項目落地,優化投資環境,取得紮實成效,被評為“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中國幸福小康縣市百強”。

提質創新發展

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區

肇慶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要求,高要要打造成為引領產業強市重要增長極。高要區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區,大力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和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持續開展“工業園區建設年”“招商引資年”“項目落地年”活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和提質創新發展,努力打造引領產業強市的重要增長極,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6月,廣東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申報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今年9月,投資超百億元的肇慶西江國際未來城項目首期動工建設,為提升高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和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廣東天龍油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薩米特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入圍2018肇慶企業100強前十,其中廣東天龍油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一和第二名。

中國建築五金產業基地、中國壓鑄產業集群示範基地、廣東省汽配產業基地,一張張閃亮的名片,彰顯著高要產業發展的實力和活力。

如今的高要,汽配、五金、化工、裝備、康養等五大產業集聚發展,引進了大唐國際、中鐵股份、北新建材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孕育出鴻圖科技、天龍油墨、華鋒電子、羚光電子、鴻泰科技、新榮昌等6家上市企業,西江國際未來科技城、信基集團、國信集團等一批投資超百億元的大項目落戶高要。

乘著珠三角整車業快速發展的東風,高要汽配產業迅速崛起,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的產業輻射區選址高要。以鴻圖科技、鴻泰科技為龍頭的35家汽配企業,成為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壓鑄模具設計製造和精密加工的重要基地。

五金產業是高要享譽國內外的“金字招牌”。高要金利鎮擁有五金企業2500多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產品2000多種、30%出口國外市場,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五金升級示範區”。

高要有近88家規模以上先進裝備製造業企業,41家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佈局;近50家精細化工企業集中落戶金利瀚和化工基地和活道化工園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高要以中國首批特色小鎮回龍鎮為中心,以投資超200億元的恆大世紀夢幻城,以投資146億元的綠地·樾湖國際生態城為帶動,打造50平方公里健康休閒養生旅遊度假區。

高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產業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力爭2021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產值400億元、350億元、30億元,為肇慶打造三大千億產業集聚作出高要貢獻。

放眼高要,隨著金利省級汽配園、金渡先進裝備產業園、金利五金升級示範區、金利瀚和化工園區、南岸天資綜合產業園、活道化工園區的開發或擴園發展,以及空港經濟區的規劃建設,高要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空間。

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提速實體經濟發展

近日,在高要區創辦了一家40多人的小工廠的江偉權,從郵儲銀行高要支行獲得為期3年的250萬元貸款,從申請到放貸僅用了10天。正在金利鎮建造新廠房的肇慶市金雨汽配有限公司,因其“註冊時期新、註冊資本大”特點,不到一個月便從工行高要支行獲得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構建貸款”。

當前,高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得到有效解決,營商投資環境持續向好。今年11月8日,肇慶市“百行服萬企”小微融資專項行動全面啟動會暨高要區金融暖企對接會在高要區舉辦,通過搭建銀企對接有效平臺,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高要區大力開展“暖企”行動,實行區四套班子成員開展一對一扶持企業制度,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企業一線現場辦公,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和困難。今年11月,高要區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面對面瞭解民營企業家所思所想所憂,聽取和回應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建議,為企業家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高要始終秉承重商、親商、安商、扶商的理念,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竭誠為投資者提供“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做到“企業到哪裡就支持到哪裡”,區內政府性投資項目28個工作日、社會性投資項目21個工作日、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可辦結,政府行政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使“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一門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成”。

高要人力資源豐富,區內有一所本科院校——廣東理工學院,在校學生2萬多人;有兩所專職培訓機構——國家開放大學鑄造學院高要分院和高要區技工學校,是“中國鑄造行業教育培訓基地”,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保障。

高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創建“河樂水”鄉村旅遊示範區,加快推進回龍廣府文化特色小鎮、棕櫚谷花卉世界等一批文旅大項目,描繪宜居宜業宜遊的新畫卷。

構建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高要,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屬廣州1小時經濟圈,與佛山隔江相望。至廣州國際白雲機場1小時車程,乘坐高鐵、輕軌至廣州30分鐘車程,至香港2.5小時車程。廣佛肇高速、廣昆高速、江肇高速、汕湛高速途經高要境內。擁有近100公里西江黃金水道河岸線,常年可通行5000噸江海輪。

交通興則城市興、產業興。今年6月,全長4.6公里、主線雙向8車道、輔道雙向4車道的紫雲大道升級改造工程建成通車,不僅完善肇慶區域路網主幹線,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而且是對外展示高要良好城市形象的窗口,標誌著高要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邁進了重要一步。

當前,高要正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珠三角新幹線機場規劃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大灣區意識,主動對標肇慶新區,加快“北融南拓”步伐,主動配合謀劃肇明高速、連接港珠澳大橋快速幹線、佛肇高速、環城快速幹線、深肇高鐵等一批與佛山、廣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區互聯互通的交通大項目,積極參與空港經濟區規劃建設,加快搭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通道。高要作為肇慶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陣地和肇慶“南大門”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

相關

2018年“肇慶金秋”高要亮點紛呈

大項目多。據初步統計,2018年“肇慶金秋”期間,高要區共有簽約項目13宗,投資總額291.95億元;動工項目10宗,投資總額22.96億元;投產項目10宗,投資總額39.6億元。其中包括投資160億元的國信(肇慶)教育文旅產業項目,投資10億元的鴻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差壓鑄造項目,投資6.5億元的飯田汽車(NVH)零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投資2億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工模具鋼及應用”項目產業示範平臺等一批大項目。今年11月24日,高要區還將在廣東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舉行2018“肇慶金秋”之高要區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洽談會,屆時將有一批大項目簽約動工投產,200多名客商齊聚高要暢敘友誼、共謀發展。

營商環境好。高要始終秉承重商、親商、安商、扶商的理念,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竭誠為投資者提供“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做到“企業到哪裡就支持到哪裡”,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營商環境“高地”形成營商成本“窪地”,不斷吸引優質企業落地落戶。區內政府性投資項目28個工作日、社會性投資項目21個工作日、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可辦結,創新投資環境持續向好。

知名客商多。“肇慶金秋”期間邀請嘉賓客商200多人,包括省重點行業商協會領導,世界五百強企業、大型企業、知名外企和國內民營企業負責人。

一大批大項目

將簽約動工投產

據初步統計,2018年“肇慶金秋”期間,高要區共有簽約項目13宗,投資總額291.95億元;動工項目10宗,投資總額22.96億元;投產項目10宗,投資總額39.6億元。

部分簽約項目

國信(肇慶)教育文旅產業項目位於高要區金利鎮內,由國信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160億元。項目整體包括:國際教育小鎮[華南外國語大學(學院)、溫德姆全球商學院、美國帕切利(藍帶K12)學校、國際幼兒園]、健康產業小鎮(由大灣區國際高端精準醫療機構、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因工程產業、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整合醫學研究、海歸醫學人才報國創業基地等組成)和文化文旅小鎮(由三家國際知名星級酒店、科幻教育主題公園、夢幻谷主題樂園、現代生態農業樂園、科幻影視拍攝基地、動漫研發基地、網遊研發中心、文學藝術創作中心、長者學堂等組成)。

鴻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差壓鑄造項目位於高要區金利鎮,由鴻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10億元,項目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各種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合金壓鑄件、模具、工裝夾具。

部分動工項目

高要區金利鎮五金智造小鎮項目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各類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

廣東萬翔寶誠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表面活性劑生產的大型民營精細化工企業,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

部分投產項目

大唐國際高要金淘天然氣熱電冷聯產項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金利鎮金淘工業集聚基地,規劃建設4×400MW(9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冷聯產機組,首期建設2×400MW(9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冷聯產機組。首期第一機組項目總投資28億元,11月試投產。

豐裕汽配項目由廣東豐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位於高要區天資工業集聚基地內,總投資6億元,分三期建設,主要生產金屬模具、汽車零部件。項目投產後,年產18萬噸產品,年創稅4100萬元。目前一期車間已封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