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勝負取決於政治大環境、經濟實力、軍隊主官的指揮造詣,有一個重要因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地理因素。長平之戰,白起指揮六十萬秦軍圍困四十五萬趙軍,靠的就是山川地理優勢。只要應運得當,地形優勢可抵數十萬雄兵。從古至今,地理優勢就是僅次於人和的存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中華大地上就有五處兵家必爭之地,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關中。關中位於陝西省中部,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西周在這裡興起,秦國憑藉此地東拒諸侯,橫掃天下,漢唐以此為根本,開創中華文明史上最強盛的時代。戰國時期,張儀曾說: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和關中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潼關古城

關中四面都有天然地理屏障,易守難攻,東有潼關,西有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只有內部不亂,敵人很難從外部攻破。戰國時期,秦國佔據了關中平原後,從未有過敵人打進來的記錄,五國伐秦也只打到函谷關門口便敗歸。歷史上,凡是定都長安的都享有較長國祚,長安也是六朝古都的存在。唐朝以後,關中連年征戰,對民生破壞極大,漸漸喪失了經濟地位。加之經濟中心難以,蘇湖一帶稱為新的主要產量基地,關中才逐漸退出決定天下大勢的歷史地位。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四川。四川古稱益州,地理位置同樣險要。西有邛崍山脈,北有秦嶺,東有大巴山。自古以來,蜀道就有險要著稱,從南往北只有金牛道、米倉道可以通行,從東往西只有長江三峽可以通行,易守難攻,進可攻退可守。中央是盆地和平原,土地富饒,物產豐富,可謂帝王之資。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劉備謀劃”隆中對”,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佔據四川,和荊州遙相呼應,兩路北伐才能成功。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古蜀道

一直以來,四川就扮演著中華民族最後一道防線的角色,蒙古入侵、清軍入關,四川抵抗到了最後。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退守四川,依靠大西南的賦稅,出糧出兵,完成了最後的絕地反擊。因此,四川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戰略備份地”。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襄陽。襄陽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扼守在中原和南方的十字路口。西有武當山,東有柏桐山,向西可沿漢水到達漢中,沿商洛道北上走武關可進軍關中,走南陽、宛城可出師洛陽、中原地區,沿漢水順流而下可進入長江,進可攻退可守,當真咽喉要地。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襄陽古城

三國時,關羽率軍攻克襄陽,兵圍樊城,曹操權衡之下,竟然考慮遷都以避關羽兵鋒。南宋時期,宋軍固守襄陽,蒙古軍三次南侵,均在襄陽城下鎩羽而歸,最後還是先攻下四川,由長江順流而下,才攻破樊城,襄陽城在糧盡援絕情況下投降。明朝末年,大西軍席捲湖廣,也是因佔據襄陽之故。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上黨。自古以來,中原就是中華文明的精華萃集之地,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而上黨正是中原地區的制高點,故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說。因此,上黨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若立功業,必先取上黨。上黨腹地有兩塊盆地,沃野百里,南邊是中條山,出天井關渡過黃河,便是中原腹心之地洛陽,果真進可攻、退可守。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長平之戰遺址

戰國時期,秦趙之間爆發長平之戰,雙方對峙兩年,傷亡數十萬,歸根到底,就是為了爭奪上黨地區的控制權。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徐州。徐州古稱彭城,地處沂蒙山脈最南端,是連接中原和華東地區的戰略要地。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徐州處在黃河和淮河之間的中點位置,像一把匕首一樣刺入中原腹地。若是佔據了這個地方,就等於卡住了北上南下的通道。因為它的位置太重要了,所以根據區域制衡原則,把它劃歸了江蘇而不是山東。


中華版圖上的五大兵家必爭之地,一組圖告訴你它們有多重要


古彭城

楚漢相爭時,項羽在此定都,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大戰,最後還是輸給了同時佔據四川、關中兩大戰略要地的劉邦。

在軍工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地理因素同樣不可小覷,再發達的科技,也不能完全將地理上的優劣拉平。這些兵家必爭之地,將會再次發揮它們的歷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