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七對夫婦成功一例,雙胞胎中一名仍有患艾滋風險

每日人物朱江報道

11月26日上午,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晚間南方科技大學發佈聲明稱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基因編輯嬰兒”七對夫婦成功一例,雙胞胎中一名仍有患艾滋風險


網傳的實驗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負責人也否認基因編輯實驗在該院進行,嬰兒非在該院誕生,目前正調查此事。

針對“基因編輯嬰兒實驗”倫理審查的質疑,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公開表示,此前並未收到項目的倫理審查報備,但網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是由該醫院的婦產科專家龍宏和麻醉科醫生禇振忠簽字,該院是一家普通的私立婦產醫院。

據悉,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這項研究激起了國內生物學界的強烈反對,百餘名生物科學家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

“此項技術其實沒有任何科技創新,早就可以做,但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問題不解決,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存在巨大風險。”聲明中說。

此前據人民網報道,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可以天然地抵抗艾滋病。

“基因編輯嬰兒”七對夫婦成功一例,雙胞胎中一名仍有患艾滋風險

圖片為賀建奎在深圳實驗室接受採訪


更早之前,賀建奎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聲稱在生育治療過程中,他改動了七對夫婦孩子的胚胎,其中一位孕婦順利生產一對雙胞胎。

他稱,自己通過北京的艾滋病權益組織“白樺林”招募到了參加實驗的夫婦,其中,所有的男性感染了艾滋病毒,而女性並未感染,而基因編輯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艾滋病傳播,而是讓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有機會生一個能免於感染艾滋病的孩子。

賀建奎表示,基因編輯嬰兒的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但該項目的後續懷孕嘗試計劃將暫時擱置,直到該項目的安全性分析完成。

他自稱已經獲得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相關批准,並委託了四家醫院進行實驗。但截至發稿,此前網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負責人否認其為實驗醫院。

據介紹,所謂基因編輯,是對受精卵進行改變,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將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受精卵中。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艾滋病免疫需要對胚胎中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該基因是艾滋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該基因的缺失就能夠關閉艾滋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艾滋病毒。

但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表示,CCR5基因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及其重要,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倫理的。

她強調,由於艾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他的受體可以使用,CCR5基因缺失也無法完全阻斷艾滋病毒感染,而且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艾滋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完全可以生一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目前,每日人物也尚未在任何專業期刊查詢到相關研究報告,多次致電賀建奎並未收到回覆。

此前,賀建奎的媒體負責人陳遠林公開表示:“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這個實驗不是因為母親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嬰兒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因為個人隱私不能說太多。”

公開資料顯示,賀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的副教授,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一直從事基因測序領域的科研工作。11月26日晚間南方科技大學發佈聲明稱,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

學者並未賀建奎的唯一身份,工商資料顯示,賀建奎目前在8家基因相關公司參股或任高管,主要包括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合生物”)及其幾個子公司、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海基因”),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

“基因編輯嬰兒”七對夫婦成功一例,雙胞胎中一名仍有患艾滋風險

賀建奎和瀚海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GenoCare

​其中,深圳瀚海基因2012年成立,並於2018年4月宣佈完成2.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主要產品為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由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等五家機構參與跟投。當時賀建奎公開表示,融資的資金主要用於三個方面:“首先進行測序儀生產線的建設,以期達到量產;其次保證持續研發的能力;第三用於和醫院臨床合作,開發疾病的檢測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