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說孔子是“野合”而生?

Ocean_Song


仔細看史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長大後比較厲害的人,出生的時候有些特別。

司馬遷寫孔子的時候,是這樣的:“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

好吧,特地強調了“野合”這個詞。孔子他爹是叔梁紇,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孟皮,但是因為腳不利索,有足疾,所以叔梁紇不滿意啊,想著必須再生個兒子才行。

於是,66歲高齡的他,去找了不滿20歲的顏氏。大家要知道,那個時代66歲年齡很大了,按規矩是不能算合法結婚了。那就只能在外面找個房子住了,領回家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野合”,很有可能指的是雙方的“不合規矩”。

當然,“野合”要真是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說明六十多歲的孔子他爹,不僅老當益壯,而且頗有浪漫氣息。可能是老夫少妻出門郊遊,一時把持不住,也算正常吧。

但是,司馬遷為啥非要寫上“野合”,為啥不直接寫“紇與顏氏女生孔子”?估計當時關於孔子的出生,社會上八卦的人也比較多,要是不寫上去,就不太嚴謹了。


到了司馬遷寫劉邦的時候,畫風就變得詭異了。

(影視劇裡的劉邦)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劉邦他娘夢到了神仙,雷雨交加的晚上,劉邦他爹估計聽到了奇怪的聲音,於是起床一看,哎呦喂,一條龍正趴在媳婦身上呢!然後,懷上了,生了劉邦。

這可是最直白的“真龍天子”了,劉邦他爹還是見證人。


咱們順著再看看別的名人,出生的時候都有什麼異象。

“……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所藉藁如始刈。及長,白豪生於日角之左,隆準龍顏,目有精曜,顧眄煒如也。”

這個是《晉書》當中關於晉元帝的記載,看人家出生的時候,房間裡有“神光”!


“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尼自外入見曰:‘已驚我兒,致令晚得天下。’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這是《隋書》當中關於隋文帝楊堅的記載,更是誇張。出生的時候滿屋子的“紫氣”,還有一位尼姑專門跑過來,說這個孩子很不一般啊,我要幫你養!隋文帝他娘有一次抱孩子,忽然看到孩子頭上長出了角,身上出了鱗片,嚇得直接把孩子扔了……

尼姑就說了,你看看你,沒見過世面吧?這下把孩子摔著了,沒辦法,得天下要晚一點了……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這是《宋史》當中關於趙匡胤的記載,看人家出生的時候,不僅滿屋子“赤光”,還有香味。這孩子身上還是金色的,整整三天。這也是明顯告訴我們,看吧,出生就註定了,以後大富大貴!


“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

上面是《明史》當中的朱元璋,雖然家庭貧困,但是阻擋不了“異象”。他娘做夢神仙給了一顆藥丸,於是就吃了。生朱元璋的時候,滿屋子都是紅光,還幾天都是這樣。可把鄰居們嚇壞了,老是擔心發生火災……


據說岳飛出生的時候,屋裡都飛進來一隻大鵬鳥……

所以,以前的名人要是出生的時候沒個啥異象,都不好意思混名人圈。


七追風


這個問題,要先說說司馬遷。司馬遷,是歷史世家出身,他爹就是史學家,所以他對歷史是從小耳濡目染。另外作為歷史世家,司馬遷周遊列國,尋訪各種依據。

那麼司馬遷對孔子的瞭解如何呢?可以說很瞭解,因為司馬遷的老師就是孔安國,孔安國是孔子的第十代子孫,難道還有比孔家更瞭解自己祖宗的人嘛!

那麼司馬遷對孔子是否尊重呢?很顯然是尊重的,因為他從小就讀孔子的書,另外他也是大儒董仲舒的學生,你可別忘記了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有以上三點可以說明,司馬遷對孔子的“野合”而生的言論,絕對不是造謠,而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說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但是並沒有說叔梁紇和顏氏女有婚姻事實,這其實就已經點名了,孔子就是私生子。但是他並沒有直接說,這是礙於他老師的緣故而已。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因為孔子確實是經野合而生。

不過,這個“野合”並不像現在所說帶有貶義。

在春秋時期,社會制度裡還保留著一種男女交合的形式,稱為“春社”,也叫“春日”、“社會”。這是古代社會的生殖崇拜儀式,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

《禮記》裡說:“建國軍民先命立社”,“社”屬於一個儀式場所,古人祈福、禳災、獻俘、處刑等等,都要在“社”進行。

“社”中,設有石柱、冢土和社木,就代表著生殖,屬於圖騰。這裡最值得一說的就是“社木”,它不是一根木頭,而是一片桑林。《春秋》《墨子》《左傳》都有記載,這裡就是男女發生和諧故事的專門場所。

這種形式起源於大禹,由於大禹與塗山女在桑林中和諧,於是桑林就衍變成了春社的固定場所。“桑林”“桑間”也成為漢語裡描述和諧事情的隱晦詞語。

古代,到了春天的時候有一種儀式叫“社祭”,是一種為祭祀生殖而舉行的狂歡活動。在這個活動裡,和諧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因為這種活動完全符合當時的風俗和禮法。

《詩經·國風·鄘風·桑中》裡就寫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正是“春社”的記載。

當然是很受歡迎了。比如《離騷》和《道德經》裡都有相關記載,“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嘛。即便如老子那樣的人物,也難免俗啊。

孔子父親叔梁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跟孔子的母親顏徵發生了和諧的事情,雖然沒有正式的婚禮,但是並不受當時的禮數敵視,最終兩個傢伙在尼山過上了沒羞沒臊的日子,並誕下了孔子。

所說孔子屬於“私生子”,生於"野合",也是因為孔子的父母沒有舉行正式的婚禮。但是,由於他們的行為符合當時的禮法,所以也沒有人因此敵視孔子。

事實上,這種儀式,直到戰國時期,才有人覺得不妥,《國語·魯語》記載:“莊公如齊觀社”,竟然還出現了固定觀眾,所以《左傳》《穀梁》《公羊》都認為這屬於“非禮”,批評莊公。而這種儀式,一直到漢代才逐漸消亡。


純鈞LHGR


野合說”是司馬遷《史記》中關於孔子出生的解釋:“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即孔子是叔梁紇與顏徵“野合”而生。關於“野合”,一說是在野地裡苟合,而唐朝人對此的解釋是,叔粱紇年老而孔子母親顏徵年少,兩人年齡相差懸殊,故兩人結合不符合禮法。到了現代蔡尚思等著的《孔子思想體系》一書裡,則直截了當地稱孔子是個私生子。作者認為,孔子的母親應該是一位家境貧寒的少女,可能是奴隸或平民的女兒,叔梁紇則是一個地方官吏,因此,孔母與叔梁紇屬於兩個不同的階層。因而關於“野合”,作者的解釋是,顏氏女在野外被老奴隸主叔梁紇強姦,懷孕後生下孔子。

至於第二類說法,“祈禱而生說”稱孔子是孔父孔母祈禱於尼丘山,感受黑龍的精靈而生的,“夢生說”稱孔子之母顏徵做夢感黑帝而生。在今天看來,這兩種說法無非都是儒學的後繼者們為了神化孔子的附會之辭,是缺乏依據的。因而,相較第二類說法,第一類說法似乎更可信,也就是說,孔聖人極有可能是個“非禮”而生的私生子。



老張不忙


這是一個歷史疑案,多種說法似乎都有理,但沒有明確的史料,只能說是推猜。

一 不合當時的禮制,所以是野合。孔子父親和母親年齡相差懸殊,有人認為不合當時的禮制,所以司馬遷說是野合。

二 交姌在丘之山中而有孔子所以說是野合,其依據是孔父母無繼承人雙雙向丘山禱告而得。也只能是推猜。

三 有人認為不是經過禮治的即現在說的沒有結婚證。


宸175863


先秦時候為增加人口,各諸侯國有法令,適齡青壯年,春季必須去河邊踏青、跳廣場舞,社火,祭祀,沐浴,聚眾交流。各國風中有所傳頌、記載。以齊魯為甚。孔子刪詩,子為父隱,不刪鄭、衛,刪了齊、魯。

孔子生於秋季,他媽懷他於聖誕節左右,不是法定踏青時間交合的,所以是野合。


風葉玫瑰


司馬遷不懂道家文化而仇視道家文化。孔子是道家文化的傑出代表,因此,司馬遷故意醜化孔子的形象。醜化孔子就是醜化道家文化。《史記》閹割了中華文化的根一一道家文化!


盤古開傳


孔子父親叔梁紇一直想要兒子,但是與他的妻子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與其妾生一子孟皮,有足疾。在七十多歲晚年高齡的情況下,與十八歲的顏氏生下了孔子,在當時社會,忘年之配是不符合道義的,所以被稱為野合。


讀書消得潑茶香


野合而生,指的是春秋風俗中一種形式,由此而誕生孔子。

司馬遷並非貶低孔子形象,而是考察實地風俗習慣,野圌合與春秋"社祭"有關,是一種重要的宗圌教活動。故而在《史記》中:"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圌合而生孔子。"


歷史長舟


因為話語權在司馬遷手裡,所以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