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那些將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民族脊樑、國家柱石?

國史春秋


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之為民族脊樑的氣節壯烈之士不少,稱之為國家柱石的國之功臣的也挺多。

但又要能稱之為民族脊樑(要有氣節,比如竇憲這種就不能算了),又能稱之為國家柱石(一人擔起整個國家)的就不多了。以史為鑑墨上桑簡單講三個人的事蹟。


一、李牧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東方六國中最出色的名將之一。

李牧先是在趙國北方鎮守十餘年,組織烽火臺觀察匈奴動向,躲避匈奴遊騎兵騷擾,於是匈奴以為李牧膽小不敢出戰,李牧有故意讓小股騎兵搶劫大量財務,於是匈奴單于認為李牧好欺負帥大軍南下,結果李牧設下包圍圈,一戰斬殺匈奴人超過十萬,創造了春秋時期以步兵、戰車大破騎兵的經典戰例。

戰國末期,藺相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叛逃,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李牧在秦軍來襲的危局之下終於被趙王重用,率軍抵擋以秦國,並且多有斬獲,特別是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逼的秦軍大將桓齮畏罪潛逃燕國改名樊於其(荊軻刺秦就是拿他的頭取信於秦王),李牧因功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秦軍不論是桓齮還是王翦這樣的名將,都不能在戰場上取得便宜,於是王翦使用財務賄賂趙王身邊小人,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作為國家柱石的李牧一死,趙國沒幾天就被秦軍給滅亡了。

二、郭子儀


郭子儀是歷史上少有的名將賢臣,有一副對聯形容郭子儀: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是少有的功高不震主,長壽多福的完美之臣。

早年英名晚年昏庸的唐明皇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唐軍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叛軍攻佔了洛陽、長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唐玄宗逃往蜀地,太子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郭子儀被唐肅宗封為兵部尚書。

最後郭子儀用人不疑,體貼士卒,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肅宗曾經對郭子儀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一生中經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功勞之大地位之尊無人可及,

德宗尊他為“尚父”。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後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員。著名的故事《醉打金枝》就是取材於郭子儀兒子娶了公主的故事。

建中二年(公元781)戎馬一生的郭子儀薨,年八十五,贈太師,諡忠武。

郭子儀可以說是憑藉一己之力中興大唐,稱之為民族脊樑國之柱石絲毫不為過。

三、錢學森

應該是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們。


正是他們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奮鬥,獨立自主掌握了中華文明的安全結界:兩彈一星。

這也是我們能從一個半封建半zhi民地的落後農業國,短短几十年就能安心發展壯大成為現在的世界工廠,得以民族復興、國家復興、文明覆興的保證和底氣所在。他們就是民族脊樑和國之柱石。


讓我們向前輩致敬!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全網閱讀過億的歷史博主,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彭德懷元帥絕對稱得上真正的民族脊樑,絕對是真正的國家柱石!

彭老總出身於湖南湘潭縣一個貧苦的家庭,自小飢寒交迫甚至被迫乞討養家,但彭老總沒有墮落,他弱冠時即入湘軍當兵,在湘軍當兵時彭老總為民除害親手處決為害一方的惡霸歐霸天,隨即聲名鵲起。



殺死歐霸天被通緝後彭總在黃攻略、張榮生等人幫助下改名換姓(彭總原名彭德華,此後改名彭德懷)考入保定軍校,畢業後在湘軍中平步青雲做到了團長。 但彭老總並沒有安於現狀,他積極革命,領導了平江起義,此後順利進入井岡山,成為紅五軍創始以及我軍傑出創始人之一。


彭老總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過紅五軍軍長、紅三軍團軍團長、八路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總司令、第一野戰軍總司令等職務。戰功赫赫,他指揮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他指揮的蘭州戰役、扶眉戰役等戰役,打的胡宗南率領的天下第一軍和戰鬥力強悍的馬家軍丟盔棄甲 解放了大西北。抗美援朝中,彭老總更是勇於亮劍,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彭老總無疑是民族脊樑、國家柱石。


林屋公子


“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不身處鴉片戰爭以後百年苦難的中國,恐怕很難真正理解這段話的深意,足以振聾發聵。




這是彭老總在志願軍工作報告裡的一段話,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彭德懷元帥莫屬,在“民族脊樑”這個稱謂上,近代中國將軍無一可以超越彭總者,因為他曾經是兩次抗擊重要外敵的人民軍隊軍事主帥,這兩個外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軍事力量都很強大,“敢戰”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民族精神。


第一個外敵是日本帝國主義。


中央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後,恢復紅1軍團番號,重建紅一方面軍的建制,所轄的紅1軍團司令員林彪、紅15軍團司令員徐海東,而紅一方面軍司令員正是彭德懷,在人民軍隊的軍中資歷和地位不言而喻。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彭德懷先後就任副總指揮和副總司令,排序只在朱德元帥之後。不過朱老總很快調回延安,彭總是實際上的八路軍前線最高指揮員,第115、120、129三個師都要受其節制。八路軍的正式職務是重慶方面給的,其實彭總還有個內部職務:“前線總指揮部司令員”,戰鬥在抗日的第一線。




1940年左權將軍犧牲的“十字嶺”戰鬥,是日軍出動重兵奔襲八路軍總部所致,而其實彭總也在遼縣包圍圈內,只比左權副參謀長早突圍半個小時。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頂在前線以身犯險的是彭總。


“百團大戰”一直有爭議,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當時國民黨內部投降主義思潮有所抬頭,一方面是正面戰場國軍不斷失敗,讓部分人失去了抗戰信心;一方面是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投敵,造成這個黨內部一片混亂。也確實有傳出蔣介石與日本人私下接觸的小道消息,彭總毅然發動百團大戰,正是鼓舞全國民眾的抗日信心,震懾國民黨內部的投降派,這才是為民族利益而戰,無論犧牲。



第二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二戰之後的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說實話,原本答應至少出動空軍參戰的斯大林都有些膽怯了,擔心美蘇直接對抗發生戰爭。林彪和粟裕都因身體不好無法領兵,關鍵時刻,還是彭總從大西北趕回北京,就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


與志願軍對壘的所謂“聯合國軍”,先後以美軍麥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等為總司令,總部設在日本東京。參加的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軍隊。



如果再加上之前的日本侵略軍,意即彭總率部曾經與17個國家的軍隊對陣,而最終低下頭去的都是敵人,這份殊榮,中國歷史上的將軍,可有第二人嗎?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馬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度度狼gg


蔣中正居然稱得上民族脊樑、國家柱石?把這頂桂冠戴在蔣中正的頭上可能他自己都會臉紅呢!請看他的幾個載入史冊的功績吧:他領導的國民黨抗日戰爭期間有20多箇中央委員50多個將軍叛國投敵當了漢奸;抗日戰爭打了幾年了,他領導的國民政府還在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按期如數支付庚子賠款;他親自指導兒子蔣經國和外交部長王世傑和前蘇聯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古獨立。他殘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如果他稱"國家柱石",天理不容!


舒舒服服19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在我看來,彭德懷元帥是真正的民族脊樑、國家柱石,他的表現無愧這一稱號。

中國歷史上誕生了很多抵抗外侮,力挽狂瀾的名將,古代如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等,近現代則有張自忠、孫立人、戴安瀾等,但說起不畏強敵,敢打硬仗,不畏霸權,英雄氣概,民族脊樑,我首推彭德懷元帥第一。

抗日戰爭,前線總指揮,百團大戰痛擊日寇,堪稱民族脊樑

很多人對彭德懷元帥抗擊日寇的印象僅停留在百團大戰上,事實上百團大戰只是彭德懷指揮的最具代表性的戰役,他對抗戰的功勳遠遠不止百團大戰。

1937年抗戰爆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彭德懷就開始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後來改任副總司令,協助朱德總指揮(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一戰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囂張氣焰。

黨中央和八路軍的大後方在延安,朱德總司令不久就返回延安,彭德懷開始兼任八路軍前線總指揮,一直到抗戰結束,彭德懷始終堅持在最危險的抗戰一線,他領導八路軍和華北人民克服種種困難,開闢抗日根據地,開展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戰爭。

日軍的所謂“掃蕩”主要針對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八路軍前線指揮部,但彭德懷毫不畏懼,絕不退縮,他指揮八路軍針鋒相對,挫敗日軍多次“圍攻”和“掃蕩”。

1940年,彭德懷在前線組織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

10月29日,八路軍第129師對駐紮在山西武鄉縣關家堖的日軍岡崎大隊發動進攻,彭德懷親自指揮作戰,他在距日軍控制的關家堖不足500米的地方,對日軍陣地作近距離觀察。日軍的炮彈不時呼嘯著打過來,在附近爆炸,掀起巨大塵土。

但彭德懷不顧個人安危,他穩如泰山,手持望遠鏡,全神貫注地觀察日軍動向,英勇無畏的精神令人仰慕,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極為經典的瞬間照片,不愧為民族脊樑。

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力挫十七國聯軍美國,堪稱國家柱石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組織了十七國聯軍,干涉半島戰爭,悍然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新生的人民政權,毛主席高瞻遠矚,下定決心抗美援朝。

這個時候的美國是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唯一能與美國較勁的蘇聯出於各種因素考慮,不敢直接出兵參戰;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形勢不穩,蔣介石蠢蠢欲動,國內很多人對抗美援朝、打敗美國缺乏信心,但彭德懷毅然擁護和支持毛主席的決定,並且親自擔任志願軍司令,率領數十萬人民子弟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軍在武器裝備、戰術體系和後勤保障上全面落於下風,美軍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根本不把志願軍放在眼裡,但彭德懷偏偏不信這個邪,他一生最不怕的就是強敵,敵人越強大,彭德懷就越堅強,這就是彭大將軍的霸氣!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戰鬥,彭德懷終於率領人民志願軍打敗了美國為十七國聯軍,迫使對方簽訂《板門店協定》,有力鞏固了新中國的國防安全,一戰打出世界級名帥的聲譽,一戰打出新中國軍隊的銳氣,一戰打出中國人民的尊嚴,一戰打出數十年的國際和平!

在給毛主席的報告中,彭德懷元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如此彭大將軍,就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民族脊樑、國家柱石,不做第二人想。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光是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就秒殺近代以來所有的其他將帥了!更不要說彭總解放了佔中國三分之一的大西北領土!以十分之一的兵力不僅要保衛黨中央,還要勇鬥胡宗南,二萬對二十萬!還有其他大大小小,不勝枚舉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土地革命時期唯一打下過省會,長征時期攻佔婁山關 遵義。試問近代以來誰能達到如此高度!

彭總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守護神!


qq19010203


大家都說得很好,像衛青、霍去病等,他們北擊匈奴,抵抗外敵,都為民族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我們的民族英雄。蔣介石也在中華民族處於最艱難的時刻硬頂著巨大的壓力誓死抵抗,在國際上豎起了中國決不投降的正義旗幟,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呢,還想再提一個人,他的名聲可能沒有他們這麼響亮,但是國之柱石我覺得當之無愧,他就是西漢時期的名將趙充國。他參與過多次對匈奴的作戰,指揮能力爐火純青。但我更為看重他的是他在處理當時西北地區爆發的大規模羌族叛亂時的成熟穩重和高瞻遠矚,能夠以超越一個名將的高度,不僅僅只考慮軍事層面,而是站在了時代的大格局下,全方面地對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研判,對被動捲入叛亂的部落不計前嫌,以教化為主,使這些部落深受感動,從而使羌族的內部發生了明顯的分化,最終導致大量羌族部落主動歸附,使漢朝不但減少了巨大的兵員和經濟損失,很好地維護了漢朝的國力,而且又得到了大量的羌族人口作為勞動力,真正做到了化干戈為玉帛。同時,對於真正發動叛亂的頑固分子,則在歸附了的羌族部落的幫助下,進行猛烈的軍事打擊和政治孤立,使其陷入類似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最終使這些罪魁禍首眾叛親離。他先後總共也只用了漢朝幾萬人的軍隊,而且從始至終也沒打幾個大仗,更沒讓漢朝和羌族死傷過多無辜的百姓,就把這場最多時有數十萬羌人參與的大規模武裝叛亂消解於無形之中。最英明的是,在戰後對羌族地區的管理問題上,他提出了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同時按照現在的話說叫性價比非常高的屯守方案(具體細節詳見資治通鑑),每年可以在保證西北穩定的前提下為漢朝政府節約海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此後漢朝政府能夠長期實現對西北地區的有效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一生,雖然沒有像很多名將那樣有著很多轟轟烈烈的大仗惡仗,也沒有閃耀著耀眼的主角光環,但是他所做出的每個決定,都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經過反覆權衡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那麼的接地氣,那麼的紮實。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是一輛車上的乘客,那麼衛青、霍去病這類名將就是車邊騎著高頭大馬的勇者,他們雄姿英發,敢於擊退一切入侵者來護衛車上民眾的安全。而趙充國就更像一個騎著馬的維修員,時而在車陷入泥濘時到車後推車,時而四處奔走,就地取材,用最經濟有效的代價對車輛進行著全方位的維修,確保著我們民族這輛大車一直前進。我相信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像衛青、霍去病一樣的國之柱石,但我更相信,中華民族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像趙充國一樣的維修員,是他們用自己的畢生心血為中國這輛大車修修補補,使其永遠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國之柱石,他們當之無愧。


我真的是大湯湯湯小湯


明朝的俞大猷,戚繼光可稱得上真正的民族脊樑尤其是戚繼光,他的戚家軍,打起入侵大明王朝的日本鬼子來,是毫不手軟,一度把侵略者趕出大明的國門之外。為保護大明的子民,以及捍衛國家的主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代史上的彭德懷將軍同樣也是民族的脊樑。

彭德懷元帥,日軍在華北平原上叫囂的時候。彭德懷組織了百團大戰,給予了日軍,在開戰以來最大的重創。百團大戰,我軍共投入了一百零五個團的兵力。殲滅日偽軍三萬餘人。這一戰是真真正正的打出了我軍的軍威,我國的國威。

戰後,毛澤東寫來賀信,希望彭德懷將軍,像這樣的戰役,可以多組織幾次……。 之後彭德懷元帥進入到晉察冀地區開展和擴大敵後革命根據地,曾帶領部隊多次打退日軍的大“掃蕩”。為中國抗日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終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迎來了全體中國人民抗日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之後,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對我國更是虎視眈眈。

毛澤東高瞻遠矚,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開始派中國志願軍奔赴前線,幫助朝鮮人民一起對抗美帝國主義。

這時候又是彭德懷站了出來,開始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去異國他鄉,迎取另一場艱苦的鬥爭。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彭德懷將軍毫不退縮。他在戰場上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我軍夜戰的優勢,儘量避開敵軍白天飛機大炮狂轟亂炸的優勢。和敵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終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美國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籤訂協議。

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我國迎取了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促進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所以像彭德懷,這種在外國侵略者入侵的是時候,帶領人民英勇反抗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脊樑。


史學達人


能稱得上真正的民族脊樑、國家柱石的將軍,當然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了,當國家面臨最嚴峻的時刻,彭德懷臨危受命、掛帥出征,率領志願軍經過五次戰役沉重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大軍囂張氣焰,不僅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也極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而且還鞏固了人民政權,為民族發展贏得了和平與穩定的環境。

在我國剛建國滿一週年後,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組成的聯合大軍大舉入侵朝鮮,而且不顧我們多次“不要越過三八線”的警告,而將戰火燃燒到了中朝邊界。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出兵朝鮮已經刻不容緩,必須趕在平壤被攻佔前入朝作戰,毛主席的決策得到了彭德懷的擁護。1950年10月8日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總司令兼政委,10月19日誌願軍開始從丹東、長甸河口等地秘密進入朝鮮,在七個多月的時間裡,彭德懷指揮的志願軍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大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外並迫使美軍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

第一次戰役於1950年10月25日打響,被稱為了朝鮮戰爭的“命運之日”,美軍應該記住這個日子,志願軍正式參戰。從西線的雲山至東線的長津湖一帶,彭德懷指揮的志願軍全面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大軍交手。由於美軍一路勢如破竹並未發現志願軍大規模入朝而放鬆了警戒,在志願軍突然發起反擊後,美軍第八集團軍錯不及防一路敗退並撤退到了青川江一帶,歷時七天的戰鬥結束,志願軍初步穩住了朝鮮戰線,打贏了出國的第一仗。

第二次戰役於1950年11月25日打響,由於美聯合軍分兵後導致兵力不足,再加上地形分散,東西兩線之間出現了巨大的缺口,而右翼的南朝鮮兩個師戰鬥力較弱,彭德懷決定以南朝鮮的兩個師為餌,誘美聯合大軍至預設陣地,對美第八集團軍形成合圍之勢。由於火力的差距導致合圍失敗,但美聯軍西線全線潰敗,被迫放棄平壤向“三八線”以南撤退並轉入了防禦,而在撤退過程中,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車禍身亡,志願軍收復了平壤並初步扭轉了朝鮮戰局。

第三次戰役於1950年12月31日打響,為了打破美聯合軍企圖突破“三八線”捲土重來,彭德懷決定集中6個軍發起春節攻勢,由副司令韓先楚負責前線指揮,經過八天的激烈戰鬥,志願軍將戰線推向了“三八線”以內並攻佔了漢城。第四次戰役於1951年1月25日發起,而志願軍連續進行了三次戰役後已經進入了修整狀態,當彭德懷得知美聯軍準備大規模反擊後,果斷決定採取全線運動防禦並將美聯軍阻擋在了“三八線”附近,主動撤出了漢城。第四次戰役後,麥克阿瑟與杜魯門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遭到了的解職。

第五次戰役於1951年4月22日發起,彭德懷集結了3個兵團共11個軍再次越過“三八線”,全線發起猛攻、直逼漢城,這也是志願軍入朝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戰役,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彭德懷圓滿完成了毛主席提出的“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的戰略方針,挫敗了美軍側後登陸計劃,奪取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並將戰場牢牢穩固在了“三八線”附近,雙方也進入到了戰略相持階段。

彭德懷在七個多月的時間裡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將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合大軍從鴨綠江一舉打回到了“三八線”,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最終將美國打打了談判桌上,奠定了朝鮮戰爭勝利的基礎。彭德懷將軍半島戰爭這一仗,打出了國威,讓全世界認識到了我國軍人的威風,也讓全世界認識到了“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賽門軍略


看了評論老子想吐,一群昧著良心講話的人一本正經在那胡說八道,什麼叫“民族英雄”?得是保家衛國維護國家統一與安全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能配此稱號,近一百多年俺認為就兩個半,一個左宗棠,收復新疆。一個薛嶽,殺日本鬼子最多,半個是北洋時期的徐樹錚打擊蒙古叛國分裂勢力收復外蒙(可惜後來被八姓家奴“愛國將領馮玉祥殺害,外蒙分裂出去),至於其它殺了幾十幾百個鬼子的還排不上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