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何應欽?

大不列顛的帝王


有國民黨,就有何應欽;有國民黨軍隊,就有何應欽。實事求是的說,何應欽也是國民革命軍的創建者之一,從創建黃埔軍校到建立軍隊,他都是參與者,領導者之一,歷任國民黨陸軍上將、行政院長、國防部長、軍政部長、陸海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官居高位,權威赫赫,當然也戰功赫赫。

何應欽,貴州興義人,1901年考入貴陽陸軍小學,後升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08年赴日留學,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期間加入孫中山的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參加革命,任江蘇陸軍第一師步兵營營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又到日本繼續完成學業,回國後歷任貴州第一師第四團團長、貴州講武堂校長、貴州混成旅旅長、貴州省警務處處長兼警察廳廳長、靖國聯軍黔軍第五混成旅旅長、黔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職。1920年任雲南講武堂教育長,不久陷入貴州軍政界的內部鬥爭,被對手派刺客槍擊受傷,傷愈後便到上海寓居,達4年之久。

1924年初,何應欽到達廣州,出任孫中山大本營參謀處軍事參謀。黃埔軍校成立,何應欽被孫中山任命為少將總教官,因為他與蔣介石是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蔣介石對他十分器重,讓他負責創建軍校教導團,兼任團長。

1925年,何應欽率團參加第一次東征,攻佔了淡水、五華、興寧等地。後組建黨軍第一旅,何應欽任旅長,率軍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黨軍第一旅擴充為第一師,任師長。廣東革命政府所轄軍隊統一改為國民革命軍後,黨軍改為第一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蔣介石任陸軍總監後,辭去第一軍軍長職務,由何應欽接任,足見蔣介石對他的信任。

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兼北伐軍東路軍總指揮,第二次北伐,兼任第一路軍總指揮,後歷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長、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等職,成為國民革命軍名副其實的二號首長。

1933年,抗戰初期,曾率35萬大軍,與日寇在長城一帶交戰,失敗後,與日軍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後又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全部答應了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提出的條件,簽訂《何梅協定》,出賣了華北大部分主權。

西安事變後,曾一度置蔣介石生死於不顧,準備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在宋子文和宋美齡的極力反對下未能實施,從此,蔣介石對何應欽開始心生芥蒂,有了戒心。

全面抗戰期間,何應欽作為參謀總長,全面負責戰時軍制計劃,參與了各個重大戰役的指揮,對抗日戰爭作了努力,也為抗戰最後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內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成國防部,在陳誠等人的排擠下,何應欽卸任參謀總長和陸軍總司令兩個重要職務,僅任重慶行營主任,蔣介石下野,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寓居臺北,不問政事。1987年,因病去世,享年98歲。

何應欽的政治表現雖然受到過很多人的詬病,但他在晚年熱衷於弘揚文化、培養人才、支持經濟發展,也作出過一些貢獻。還有一點,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為人稱道。他妻子王文湘,婚後一直不能生育,何應欽愛之如初;妻子身患絕症,何應欽照顧妻子二十多年,毫無怨言,恩愛一生,直到妻子去世,臺灣媒體曾因此稱何應欽為“中國第一好丈夫”。


帝國的臉譜


說起何應欽,就離不開蔣介石,他是國民黨黃埔集團中的二號人物,和蔣介石一樣,他留學過日本,他也是從大革命時期就追隨的孫中山,或許沒有蔣介石的話,何應欽也許會成為國民黨將領中黃埔系的領袖。但蔣介石是校長,他只是一個總教官,即使後來還成為了軍事教育長,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單論才華的話,其實何應欽是一位頗有才幹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蔣介石比起來,還是差的太遠,所以他只能成為蔣介石的副手。而何應欽和蔣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幾乎總有爭執,一生也有過多次倒蔣,但“剿共”卻是他們共同的話題,這二人似乎對共產主義充滿著畏懼,因而他們在“攘外必先安內”上是一致的。



或許這一點成為了他們二人能夠共事的唯一紐帶,但在西安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和何應欽的矛盾到達了頂點。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學良和楊虎城,四十個師的中央軍已經集結,但後來因為宋子文等等軍政要員的干預,最後得以和平解決。



在何應欽的一生中,他似乎永遠在充當蔣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的投降儀式,他享受了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

國民黨敗退後,他去往了臺灣,晚年的何應欽雖然沒有為吃喝而發愁,但最為當年的軍政要員,卻成為了邊緣人物,可以說是飽受冷落,後無疾而終,享年98歲。


歷史之絕唱


何應欽,國民黨上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人物,但人們只熟悉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是怎麼起家的?又帶兵打過什麼仗?其實何應欽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還是個十足的雜牌,他軍校畢業後回貴州幫他舅舅的忙,加入了貴州軍隊,後來,王家烈兵變奪權,帶兵攻入貴陽,何應欽率兵抵抗,手臂被王家烈的兵一槍打傷,何應欽帶傷逃出貴陽,一口氣跑到了廣東,當時蔣介石正在籌辦黃埔軍校,正缺少人才,何應欽來投,正好幫蔣介石的忙,因而獲得蔣介石的好感,被蔣委任為黃埔軍校教育長,何應欽又向蔣推薦雲南講武堂畢業,在家賦閒的葉劍英,蔣立刻聘請葉劍英到廣州任黃埔軍校軍事教官,討伐陳炯明時,黃埔學生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蔣介石親任第一軍軍長,第一師師長則由何應欽擔任,殲滅陳炯明後,第一軍又擴編一師,成立第一軍第二師,由葉劍英擔任第二師師長,接著便是勢如破竹的北代戰爭,打到上海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四一二"政變,葉劍英不滿蔣介石對上海工人的大屠殺,率第二師兵變倒蔣,第二師被蔣介石擊敗,葉劍英出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何應欽也離開了實戰部隊轉而幫蔣介石搞起了政治,抗戰時任軍令部長,國民黨敗退後跟隨蔣介石撤退到了臺灣。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彎著腰接日本將軍投降書的那個?雖然有人說他不是故意的,桌子也太寬,但還是應該是底氣不足的原因。看到人家主動鞠躬遞降書,忙不迭去接。其實個人認為是日本人給何應欽眼藥,遞投降書時故意往回收了一點,讓何應欽不得不前傾接受,既像鞠躬,又顯得猴急。



由此也可看出,何應欽這個人不太聰明,也沒有決斷能力,原則性不強,只能當副手,成不了大事。(不要誤解,比普通人要強,人家做到上將,比一般人強百倍)像這種事,可以不主動去接,岡村就會乖乖的伸過中線。日本人這點小聰明,明顯是事前想好故意的,表示不服氣罷了。(以我在日本三四年對他們的瞭解)



當時在一些國民眼裡,何長官距離汪精衛只有一步之遙。(不是因為他彎腰接投降書)而是很多人都覺得他親日。何屬於沒啥威嚴的那類,老蔣讓他受降算是酬勞他。



何北伐時可以,後來也有二次大捷,湘西和桂柳反攻。有人說中條山慘敗,是衛立煌指揮的,何只是主持了個戰前高級將領研討會,整個部署和臨戰指揮都是衛負責。但實際前期是衛立煌準備的,衛立煌還檢查防禦工式的,站前突然換人了,換成了何應欽,然後就慘敗了。那場戰鬥,國軍各自為戰,輸的很奇怪,難道何是背鍋俠?《胡宗南日記》記載衛立煌評他:敬之那一套還停留在東征時代。


不過何應欽日語是相當的好,日本語を上手ですね〜60年岸信介訪臺,何應欽和張嶽軍兩個給蔣當翻譯。(話說蔣也是日本留過學的啊)岸驚信介嘆何應欽日文說得溜…(蔣可以看,聽,說日語一般,以前看某本民國史話留的印象)


李三萬的三萬裡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二十九:陸軍上將、行政院長、國防部長、軍政部長、陸海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任孫中山大本營參謀、黃埔軍校副總教官。

何應欽個性儒雅、隨和,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被人尊為“何婆婆”。與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蔣的八大金剛之首,軍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

何應欽有軍事才能,指揮若定,在東征北伐、軍閥混戰中立有大功,在軍事上為民國打下基礎。何應欽慧眼識人,提拔了關麟徵、杜聿明、鄭洞國等名將,形成中央軍內部何應欽派系。

何應欽與蔣介石合作幾十年,但中間有二次不和。一次是逼蔣下野做的不厚道,二是西安事變中幾乎致蔣於死地。逐漸失去蔣介石信任,被削去兵權。

後來何應欽位高權輕,抗戰中短暫指揮過作戰,代表中國接受日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投降。抗戰勝利後出使美國,48年回國出任行政院長等文職官員。1987年在臺灣去世,終年98歲。



何應欽早年留學日本,參加辛亥革命。受貴州督軍王顯世提攜,於黔軍起家,並娶王顯世侄女王文湘。

何應欽(1890-1987年),字敬之,貴州興義人,家中經商兼務農。何應欽自幼身體強壯,七歲入私塾、勤奮好學。

1905年考入縣高小、陸軍小學,後選送到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又以全校第一名成績,到日本振武學校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

1911年何應欽回國參加辛亥革命,討袁失敗後返回日本就讀士官學校。1916年學成回國,任貴州講武堂校長兼黔軍參謀長,並娶貴州督軍劉顯世侄女王文湘為妻。

王文湘小何應欽歲。雖為富家子女,但知書達理,亦能勤儉持家。因不能生育,曾勸何應欽納妾,被何拒絕。兩人白頭偕老,恩愛一生,身後沒有子女。這也成就何應欽民國第一好丈夫的美譽。

後何應欽與妻舅王文華聯手發動“民九事變”,迫使劉顯世交出貴州大權。次年王文華被刺身亡,何應欽遭黔軍谷正倫排擠,被逐出貴州。

何應欽後來遭劉顯世刺客暗殺,胸部、腿部受傷,前往上海治療,全靠夫人王文湘精心照顧。後蔣介石與何應欽關係教較僵,王文湘亦在宋美齡處斡旋,為何辯解、開脫。


何應欽受同學蔣介石邀請,出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校軍指揮官,在東征、北伐、軍閥混戰中展露軍事才能,成為僅次蔣介石的軍事將領。

1924年,孫中山計劃創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四處延攬人才。何應欽與蔣介石既有同學之誼,又在貴州辦講武學校頗有名氣,於是蔣介石邀請何應欽參與籌建工作,出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

組建黃埔軍校學生軍時,何應欽任第1教導團團長。在東征陳炯明時連戰皆捷,後校軍兩個團合編為第1旅,何應欽升任旅長。

7月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並組建國民革命軍,校軍併入第1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第1師師長。何應欽對待第1師的黃埔生比較關心和愛護,著名的中央軍何應欽系就從此而來。


何應欽與‘’雲南王‘’龍雲,後為關麟徵。

1925年,何應欽第1師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和兩次東征陳炯明。次年北伐開始,何應欽升任第1軍軍長。拿下福建後任東路總指揮,乘勝進軍浙江,攻克杭州、逼近南京。

1927年何應欽大力主張剿共,在上海血洗工人組織,製造四一二慘案。同年5月何應欽與蔣介石、李宗仁分三路北伐,遭到直魯聯軍反攻,退守到長江沿線。

何應欽在棉湖戰役英勇奮戰,以一團之眾擊退陳炯明1萬餘人;又在龍潭戰役中表現出眾,苦戰七日,消滅孫傳芳主力。鞏固國民政府地位,得到了蔣介石充分信任。成為軍內地位僅此蔣介石的將領。

桂系逼蔣下野,何應欽擅長見風使舵,關鍵時刻落井下石,令蔣遠走日本,雙方關係第一次破裂。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汪精衛武漢政府分庭抗禮。汪精衛通電反共反蔣,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聯合馮玉祥、閻錫山公開逼蔣下野。

何應欽此時判斷失誤,以為蔣樹敵太多,在政界再無翻身之日,作為蔣介石最倚重的軍事副帥,何應欽暗中支持桂系逼宮。這是日後蔣何交惡的開端。

當白崇禧在會上要蔣離職時,蔣回顧何,而何一聲不吭,蔣傷心異常拂袖而走。蔣事後說:“當時只要何應欽一句話,我是可以不走的”。這是蔣、何的第一次矛盾。

蔣下野後,何應欽解散許多國軍部隊,將黃埔軍官悉數解職,如關麟徵補充三團。關麟徵告狀到蔣介石那裡,蔣大怒說:“你告訴同學們,何應欽已背叛於我,你們做土匪,那我就是土匪頭子。”


下野後的蔣介石重新佈局,通過聯姻引入外援,一舉鹹魚翻身,何應欽重新認識局勢,再次與蔣合作。

下野後的蔣介石東渡日本,一刻也沒有閒著。先是花九牛二虎之力娶了宋美齡,獲得宋家的人脈和政治影響力。然後接連拜會美日政界,獲得列強支持。

1927年11月10日,蔣介石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第二屆四中全會預會通過決議,敦請蔣介石復職。蔣復職後,乘何應欽去南京之際,直奔何的第一路軍徐州總指揮部,找了何不在崗的理由,立即撤消了何應欽本兼各職。

後經人說情,何應欽出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主持裁軍委員會工作。此次教訓後,何應欽鞍前馬後、忠心耿耿。後升任陸海空司令部參謀長、開封鄭州行營主任。


1929年何應欽在中原大戰前線督戰,其父病故,無暇奔喪。蔣介石深受感動,親赴何府祭拜,使何應欽感激涕零,蔣介石、何應欽關係和好如初。

1930年,何應欽任軍政部長,後任剿共前線總指揮。6月蔣桂戰爭爆發,桂系李宗仁率部進攻長江一線,何應欽這次忠誠蔣介石,坐鎮武漢將李宗仁擊退。

1931年2月,何應欽任南昌行營主任,指揮部隊圍剿紅軍,卻連敗五場。蔣介石剛上任國民政府主席,心情極好,不僅未責備何,反而任其為前線總指揮兼空軍司令。

西安事變中,何應欽再次看走眼,不聽宋美齡意見,堅持武力解決、邀請汪精衛回國主持大局,犯了蔣介石大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陳誠、衛立煌等,舉世震驚。共產黨和宋美齡、馮玉祥、李烈鈞等都要求和平解決。

事變發生後,何應欽態度強硬,一方面出任代總司令,命劉峙、顧祝同兵分兩路進剿西安,一方面聯繫日本大使館,邀請汪精衛回國主政。

宋美齡、宋子文認為軍事解決會逼迫張學良、楊虎城殺死蔣介石,再三請求停止軍事行動。何應欽一意孤行,即使元老戴季陶跪地相求不為所動。

於是宋美齡找到東路軍總司令顧祝同,說了心中顧慮。顧祝同立即表態,自己絕對忠誠蔣介石,一切以委員長安危為重。於是,顧祝同藉故遲遲不到任東路軍總司令職務。

顧祝同東路軍按兵不動,以至於何應欽準備安排他人出任司令官。不料26日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何應欽再次在政治上犯了錯,西安事變後何的種種舉措,使得蔣介石不再對其信任,逐步削去兵權。

出於政治考慮,蔣介石表面上充分肯定何應欽以武力解決西安事變的舉措,認為是制衡張、楊最有力的態度,並讓何應欽在返京大會上代表自己做發言,殊榮無限。

蔣介石在外部場合多次說明,是何應欽強硬態度和行動迫使張楊讓步。實際上,蔣介石對何應欽所作所為非常憤怒,立即提拔不聽何應欽指揮的顧祝同為陸軍總司令兼第一集團軍司令官。

此後何應欽雖然名義上是僅次於中央軍二號人物,實際權力被蔣最信任的顧祝同、陳誠架空。


西安事變後,何應欽接替張學良主政華北。期間主持長城抗戰,又與日本人斡旋,簽訂了《何梅協定》。抗戰開始,何應欽亦積極參與。

西安事變後,何應欽接替張學良主持華北軍政,期間與日本人斡旋,亦主持長城抗戰。最後簽訂了《何梅協定》,這是日後人們詬病何應欽不抗戰的依據。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時,何在四川主持整軍會議,被蔣召回南京。擔任第4戰區司令長官。轄蔣鼎文第4集團軍和餘漢謀第12集團軍,主要職責是守衛福建與港、粵地區。

在南京保衛戰問題上,何應欽等多數將領主張不死守,以殲日軍有生力量為主。但蔣未採納,結果唐生智大敗。

1938年1月,何應欽改任軍委會參謀長,負責制定作戰計劃和參與各個戰役的指揮,對抗日戰爭作了一些努力。

但總體上,蔣介石逐步剝奪何的實權,1944年,何應欽擔任十四年的軍政部長位置亦被陳誠頂替。何轉任陸軍總司令,主要負責部隊培訓和西南作戰,指揮策劃了長衡會戰和湘西反攻。



國軍中央軍有四大軍事派系,何應欽擔心蔣介石猜忌,其系統比較低調,沒有特別明顯特徵。

國軍派系林立,不但有李宗仁、龍雲、閻錫山這些地方大佬派系,即使中央軍內部也有四個派系之多,即何應欽、陳誠、胡宗南、湯恩伯等。

不像陳誠“土木系”那麼明目張膽,何應欽擔心引起蔣介石猜忌,在派系問題上小心翼翼。據郭汝瑰回憶:何應欽提拔的將領,自己都可以指揮,所以算是一個派系。

屬於何應欽派系的將領主要有顧祝同、劉峙、蔣鼎文、錢大鈞;猛將如杜聿明、關麟徵、宋希濂、鄭洞國等。杜聿明在回憶錄也說,自己的靠山是何應欽。


抗戰勝利後,何應欽代表中國及東南亞戰區接受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投降。之後完全被排除權力中心,皆任閒職、虛職。到臺灣後只擔任民間職務。

1945年9月8日何應欽代表中國政府飛赴南京,9日9時在南京原軍校大禮堂進行“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接受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遞交的投降書,但其彎腰接受降書的姿勢受人詬病。

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不但代表中國政府和民眾,也代表東南亞戰區盟軍,包括蘇、越、朝、緬、泰等國接受日本政府投降。這是晚清以來最值得榮耀的一刻,何應欽此刻寄託了百年來多為國家奮鬥志士的希望。

日軍雖然投降後,何應欽組織運力,短時間內將數百萬日軍和日僑撤離,如此大規模的運輸甚至影響了國內軍事調度。



1946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成國防部。何受陳誠等排擠,失去了參謀總長和陸軍總司令兩個重要職務,由陳誠和白崇禧分任參謀總長和國防部長。何僅任國防部重慶行營主任一職,離開權力中心。

後何應欽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前往美國,受到美國媒體諸多讚譽。

1948年,經蔣介石同意,何應欽回國述職。當時進行總統大選,部分軍軍政負責人提出何應欽競選“副總統”,何表示無政治野心,逐拒絕。

其後蔣介石想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派林蔚徵求意見。何考慮到蔣介石用人都親自決定,自己只是個傀儡,於是婉拒。

何應欽去臺灣後只任虛職,但熱衷民間組織活動,活到98歲高齡去世。

1948年底,蔣介石再次宣告下野,李宗仁代總統,李宗仁即要請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何應欽怕蔣介石顧慮,主動從南京搬到杭州。蔣介石深受感動,勸何應欽以大局為重,接受職務。

渡江戰役後,行政院遷往廣東,何應欽率內閣總辭職,將權力交給閻錫山。其後經香港轉赴臺灣。何應欽赴臺後,只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何應欽晚年熱衷民間活動,擔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童子軍副會長等民間職務。1986年何應欽中風送入醫院,1987年去世,享年98歲。

敬請關注菸酒閣大學士:百名國軍將領系列文章,感謝點贊和評論。


菸酒閣大學士


何應欽軍事才能十分突出,但更重要的是,人家跟對了領導啊。他應該算得上蔣介石的真正嫡系。有三件事可以說明。

1.黃埔系總教頭。何應欽在北伐戰爭期間,擔任的職務是黃埔軍校總教官,兼任黃埔學生軍教導團第一團團長,後來黃埔學生軍編入第一軍,他又是第一軍軍長。也就是說,黃埔系將領除了認校長蔣介石,其次就是何應欽這個總教頭了。黃埔軍校差不多就成老蔣私產了,這樣一支軍隊的主要將領都是何應欽的學生,這個就得老蔣放心才行。(何梅協定談判現場)

2.簽訂何梅協定。何梅協定是當時中國和日本秘密簽訂的一個喪權辱國條約,這個條約允許“華北自治”,其實意味著中國放棄了行使主權。這個條約,據說現在因為找不到確鑿證據,還不知道到底存在與否,但當時國民政府做的事兒的的確確就跟這個條約內容所約定的一樣。這個條約是何應欽作為代表簽訂的。這麼個受後人唾罵的條約,誰籤誰就遭罵,何應欽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去簽了。會是老蔣給了壓力嗎?也許有,但何應欽貼心不接受,也是完全做得到拒絕的,大不了通電下野,當時的政客嚐嚐這麼幹。也就是說,何應欽是替老蔣背鍋。

3.西安事變中主戰。西安事變很複雜,國民黨唱紅臉的,唱白臉的都有。何應欽就是個唱紅臉的,看起來似乎在逼楊虎城等動手,實際上更像是兩面手法,一面是宋美齡等主和,一面是主戰,這樣才能談出最好的結果。很顯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就成了名義上中國領袖。西安事變解決之後,蔣介石對何應欽讚賞有加,請何應欽代表自己在20萬人大會上講話。仔細推敲就明白,讓別的人主戰肯定不行,會真的坑了老蔣,只有心腹去主戰,才能讓老蔣放心。


西奈山的火柱


何應欽,生於1890年,字敬之。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貴州省興義人。是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畢業於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完全徹底的親日派。黃埔軍校總教官,可以說在黃埔的資歷僅次於蔣介石,也就是由於此。何應欽被蔣介石防範了一輩子,就何應欽一生的軍旅生涯而言,何應欽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沒有自己的嫡系將領,更沒有自己的派系。始終老老實實地待在老蔣身邊當副手,

難怪白崇禧大罵何應欽是童養媳婦。是奶媽,天天給人家養軍隊,看家。閻錫山也說,何應欽見老蔣就會打立正。

何應欽幾乎做了國民黨所有的黨政機構的二把手,從行營主任到軍政部長。從三軍總長到行政院長。始終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下,何應欽直接掌控部隊是國民黨第一師師長、第一軍軍長,都是蔣介石的發家和嫡系部隊,依舊是奶媽看孩子--別人的。這既看看出了蔣介石對何應欽的信任,也看出了蔣介石政治手腕的高超,何應欽雖然被蔣介石壓制了一輩子,但也頗有手段,在國民黨軍政兩界素有“靈官”之稱,可見深通為官之道,何應欽在西安事變裡力主武力討伐,大有將老蔣置於死地。反對宋子文等主張和平解決。但蔣介石回來以後,依舊是權柄在握還是他,軍中的二號人物。可見何應欽做官的本事。

就實際軍事指揮水平而言,何應欽真一般,當然他也幾乎沒有指揮過任何大規模的戰役和會戰。白崇禧,薛嶽,關麟徵等人對何應欽也是頗為瞧不起。覺得何應欽完全是依靠資歷做到軍中二號人物的。

在大陸權傾一時的何應到了臺灣以後。就徹底地被邊緣化了,此時的蔣介石的最大心願就是傳位給兒子蔣經國、蔣介石在臺灣開始改造國民黨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將這些資歷深厚,權傾朝野的大佬剔除,因為他們既是兒子上位的阻礙,也是給蔣介石尋找丟失大陸的替罪羊,

在這一點上何應欽也是明白人。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何應欽對此更是心領神會。在到達臺灣以後。何應欽主動交出兵權。不攬政事。而蔣介石也只給了何應欽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連中央委員都沒有給他,顯然蔣介石對何應欽當年在西安事變時候的做法一直存有芥蒂。但面子上給予了何應欽最大尊重。晚年何應欽應該還是不錯的。沒有了權力的何應欽也讓蔣家父子很是放心,各種榮譽也是不吝賜予。在1979年,何應欽90大壽的時候,蔣經國在“總統府”向何應欽頒發了當局的最高獎賞——國光勳章。在祝壽大會上,蔣經國對何應欽執晚輩。十分恭謙。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應欽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98 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何應欽(1890-1987),字敬之,貴州人。

有書君認為他是個權欲極強的野心家,是個有底線的親日派,同時又是一個積極的反共派,就他個人婚姻而言,還是一個民國好丈夫。

一、權欲極強的野心家

何應欽入仕以來,從黃埔總教官到行政院長,從國防部長到軍政部長,從陸海空軍總司令到參謀總長,一步步平步青雲。

在國民黨內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軍官。

何應欽從政路上,曾和蔣介石有過兩次過節,這兩次不合都和何應欽想打垮蔣,從而取而代之有關,說到底就是他的權力慾極強,不想屈居人下。

第一次不和是1927年的逼將下野事件。4.12反革命政變不久後的7月,汪精衛通電反共反蔣。桂系、西北軍和晉系與蔣介石矛盾重重,公開通電逼蔣下野。

何應欽心中的野心蠢蠢欲動,認為蔣介石樹敵眾多,風聲鶴唳,四面楚歌,敗局已定。

就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暗通曲款一起逼宮,蔣介石不得不下野。

第二次過節是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他不顧宋美齡的反對,極力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組織軍隊攻打張學良、楊虎成,全然不顧蔣介石的安危。

元老戴季陶跪求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何應欽仍固執地準備出兵。

後來,西安事變在中共周恩來等的斡旋下,得到和平解決,蔣介石回到南京,對何應欽的職務進行了調整,讓他位高權低。

兩次不和皆因何應欽的野心膨脹,想擠走將或是擊垮將,取而代之,才有了他們漸行漸遠的合作關係。

大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權欲極強的野心家。

二、有底線的親日派

這位政壇上的野心家還是一個有底線的親日派。

在抗日戰爭中,失去蔣介石信任的何應欽空有頭銜,卻無實權,但他一直在參與對日戰略,特別是湘西戰役。

打敗板西一郎8萬精兵良將,逼迫日軍在芷江簽署了投降備忘錄,這可見何應欽還是一個抗日英雄。

但他與岡村寧次簽訂《塘沽停戰協定》,長城抗戰後,他和日本人簽訂過《何梅協定》,這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何應欽親日辱國之表現,但又徹底失去一箇中國的良知。

後來抗戰勝利,他又充當中方代表接受岡村寧次的投降,參與了投降儀式,但在交結文件時的一低頭躹躬,盡失中國人顏面。

而且在岡村寧次的審判時,又暗中相助,讓岡村無罪釋放,還讓人送他回日本,這些典型的親日行為多為後世詬病。

三、民國好丈夫

何應欽的妻子是貴州督軍劉顯世侄女王文湘。

知書達理的王文湘因發現自己不能生育,曾經多次勸何應欽納妾,每次他都拒絕了。

在那個男人三妻四妾的年代,一位高官卻能和妻子白頭偕老,恩愛一生,實屬不易。

何應欽因為妻子沒生育能力,居然沒有一個子女。何應欽民國第一好丈夫的美譽真乃名副其實。

所以評價一個人,不能單純地以好壞來區分,何應欽作為一個軍人,四.一二政變時,還大肆殺害過共產黨人,在中共眼中絕對是壞人;

他與蔣介石的合作既是個野心家,忠心時又像個奴才;在抗日戰爭中既抗戰,又有些親日。

這些可見何應欽是個矛盾的統一體,是個多面性的人物,但從家庭婚姻方面評價,他絕對是個民國時的模範丈夫!


有書共讀


有我蔣介石,必有你何應欽

何應欽和蔣介石是一對很好的搭檔,作為蔣介石的下屬,何應欽一直被蔣介石委以重任,可以說,何應欽是蔣介石比較信任的嫡系。

關於何應欽和蔣介石的關係,二人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的校友,又都在陳其美手下共過事,後來兩人又在黃埔開啟合作,蔣介石任校長,何應欽任少將總教官,二人開始走在一起。

在蔣介石開始在國民黨內上位的時期裡,蔣任命何應欽為黃埔教導團的團長,奠定了何在國民黨軍政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平定商團叛亂,兩次東征等蔣介石崛起的至關重要之時,何應欽都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第一次東征中,蔣介石的指揮部被敵人重兵包圍,何應欽率部浴血奮戰,老蔣老淚縱橫的說:“你必須想法堅持,挽回頹勢,否則什麼都完了。“何應欽當即表示,“既然非拼即死,那麼我就去了!”於是和敵人展開殊死拼殺,後來援軍趕到,蔣介石大獲全勝。

蔣介石也因此,變成國民黨內的一匹黑馬,在中山先生死後,一躍成為國民黨的大佬,時候,蔣介石對何應欽說,有我蔣介石,必有你何應欽。

有人評價何應欽對蔣介石的關係,何應欽“深感蔣介石的知遇之恩,秉堅貞不二之志節,竭智盡忠,驅馳效命,五十餘年如一日,未稍或逾”。

國民黨內的大佬何應欽

正是由於蔣介石的提攜,才有了何應欽的飛黃騰達,但是何應欽絕對是實力派,而並不是陳誠那樣沒有多少水平,只知道聽蔣介石的話。

有時候蔣介石猶豫不決的事情,甚至需要何應欽來打氣,在1926年北伐前期,蔣介石預謀發動“中山艦事件”,但是當時畢竟不是大權在握,蔣介石也很是擔心,於是密電何應欽,徵求意見。何應欽當即表示,對於蔣介石提出的任何決策,都全力擁護,正是何應欽的態度,讓蔣介石下定了發動中山艦事件的決心。

後來在蔣介石與汪精衛對抗時期,蔣介石下野,何應欽就代掌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並且搖旗吶喊,要求蔣介石復位,在汪精衛玩不轉後,使得蔣介石得以重新出山。

在西安事變中,已經身為軍政部長的何應欽不像宋美齡、宋子文等人所提倡的那樣一定要和平解決,何應欽主張“討伐勤王”,那個要轟炸西安的就是何應欽,除此之外,何應欽還致電汪精衛,並安排軍隊向西安靠攏。

蔣介石後來說到:···之所以同意和平解決、同意釋放他,張學良之所以禮送他回南京,都是因為何應欽的“討伐”施加軍事壓力的結果。

可見,何應欽的政治謀略並不是蓋的,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才能把戲演好啊!

正是因為何應欽的個人能力,使得其成為國民黨內的大佬。

關於何應欽的評價

關於何應欽其實是一個很難評價的人物,何應欽在北伐、中原大戰、抗戰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其個人品質還是值得肯定的,在國民黨大佬裡面,能夠堅持不納妾的估計也只有何應欽一個。

但是何應欽在很多問題上還是存在問題的,在九一八事變後,何應欽對待日本一直妥協退讓,在抗戰勝利後本應該對日本進行嚴格審判,結果何應欽一再放開審判標準。

究其原因,雖然何應欽抗日有功,但是何應欽因為早年留學日本,在一些問題上,有親日傾向。基於此,甚至有人把何應欽和汪精衛做對比,認為何應欽和汪精衛為了政治利益都依賴於日本,史論縱橫認為,雖然汪精衛與何應欽都有利用日本人的初衷,並且最終都被日本人利用了,但是何應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懂得什麼事情是萬萬不能做的。直到抗戰結束,何應欽也沒有走向叛國的地步。

在對待革命的問題上,何應欽一直以反革命的身份出現,對我黨來說,一直是一個極具威脅的人物,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只能說,譭譽參半吧!


史論縱橫


在紅軍到達陝北後,在西安附近的東北軍張學良所部成為距離紅軍最近的部隊,此時蔣介石已經客觀統一中國了,張學良作為副總司令,蔣介石要求張學良進攻陝北的紅軍,張學良和周恩來交好多年,而且對於蔣介石的獨裁,張學良也多有不滿。

蔣介石為了督促張學良進攻陝北地區,親自跑到西安來勸說,結果被張學良扣押,要知道蔣介石麾下可有60萬裝備精良的中央軍呢,張學良也沒有要殺蔣介石的意思,準備和國民黨進行談判,但是國民黨內部並不是統一的,內部有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何應欽等人作為反對蔣介石的勢力,此時,何應欽召開軍事委員會。自己擅自做主擔任國民黨革命軍司令,而且要率軍進攻西安,救出蔣介石。


很多國民黨老將說道,張學良有意和咱們談判,此時進攻,不是逼著張學良殺蔣介石呢?何應欽的確有這個意思,早年他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但是隨著他們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好,而且蔣介石也對他的不滿日益加重,很多次何應欽和白崇禧一起排擠蔣介石。


之後何應欽率領大部隊進攻東北軍,在陝甘地區的胡宗南也率領部隊圍堵東北軍,東北軍局勢岌岌可危。此時張學良要求蔣介石寫出一封停戰命令來停滯中央軍的進攻,此時蔣百里也在西安,於是張學良問計策於他。他說道,由蔣介石下一個停戰手諭,自己送出去。

張學良問道,外邊的中央軍是聽蔣介石的呢,還是何應欽的,蔣百里說道,何應欽比不上蔣介石。


在停戰命令下達後,宋美齡,戴笠,宋子文也到達西安,和周恩來一道解決西安事情,在隨後第二天,蔣介石乘坐飛機飛回南京,中央軍頓時大撤退,何應欽更是不敢多動。

將傑斯暗中忌憚何應欽的實力,於是也沒有多加責怪,反而升任此人擔任軍事參謀長,但是從此之後何應欽再也沒有掌兵的機會了。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