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嗎?

衰默


日本的愚蠢,不在於偷襲珍珠港,而在於野心太大!



其實,就算當時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會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去!並且會把德國,日本全部都給幹掉。因為,撿便宜的時候來了!而美國人是不會放棄撿便宜的!日本偷襲珍珠港,最多隻是把美國參戰的時間提前了而已。



美國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沒有捲入戰爭呢?當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人覺得那個時候參加戰爭對自己很不利,會極大的消耗自己,還不如作壁上觀,然後向有關國家輸出武器,做他們的買賣,掙一大筆錢。到現在,美國人已經把這一套玩得十分爐火純青了!



但是是不是說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就不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呢?這一判斷顯然是錯誤的,而且錯得太遠!

為什麼?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勝國一定是決定世界格局的!如果美國不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只是作為一箇中立國的話,那麼二戰後的秩序的建立和形成,就跟美國沒什麼關係了!



再說的直白一點,也就是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將由蘇聯來主導,或者如果軸心國贏了的話,那就由德國和日本、意大利來主導!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美國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因為美國要當這個世界的老大!它不僅僅有這樣的野心,更重要的是,它有這樣的實力!如果美國沒有這樣的實力,沒有這樣的機會,當不成老大也就算了!



但是,在世界各國打得你死我活,都差不多奄奄一息的時候,美國只需要以精力充沛的姿態下去打一打,就成了世界的盟主,這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他怎麼會放過呢?



所以你們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日本只要不去招惹美國,美國就不會幹他,你們太不瞭解美國了!


科技探索隊長


日軍偷襲珍珠港確實是一場戰術上的勝利,這個不必爭了,在戰略上實際上是一場失敗的,這個也沒什麼可爭的。

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達到,最根本戰略目的:戰勝美國,對美國來說,珍珠港事件更多的是刺激了全國上下的戰爭慾望,結束了有關是否參戰的問題了,解決了當時美國的難題,將孤立主義一掃而空。從民心士氣的角度來說,不僅沒有挫敗美國,相反刺激了美國。從道義上說,日本揹負了發動戰爭的責任,偷襲,不宣而戰,成為日本的形象,失去了與美國議和的可能性。

表面上,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其實,以美國的國力來說,這不算致命,

損失幾乎可以說,不影響美軍的戰爭潛力,這一點,山本五十六在戰前就有過預言,認為珍珠港事件只能夠讓美國艦隊6個月到一年時間,隨後就沒法保證日本佔便宜了。事實上,他估計的很對,僅僅過了六個月就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艦隊就可以與日本進行了一場大決戰,並取得了勝利。

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件,僅取得了一個戰術勝利,戰略上把自己最大的敵人美國人惹毛了,把自己置於一個難以取勝的境地,可以說,日本決定開戰時,已經決定沒有機會取勝了,兩者本來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對手。


浴火


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愚蠢,也是為形勢所迫,非如此不可。

說它愚蠢,是因為它明明知道美國的實力強於它,卻還要捅老虎屁股,以至於把自已推上了死路。

但當時的形勢迫使日本必須走這一步。

當時,日本不但入侵中國,而且侵佔了東南亞許多國家。這就極大地侵犯了美國的利益。雖然暫時美國沒有直接參戰,卻在經濟和戰略物資方面對日本加以封鎖。日本是個島國,資源有限,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很多物資需要進口。美國的封鎖直接給它造成了生存危機。它要繼續維持戰爭,就必須打破美國的封鎖,也就必須要擊敗美國。

侵略者自然沒有智力殘缺者,但他們的思維卻有時會出現問題,比如,希特勒打蘇聯時,預料四個星期就可擊敗蘇聯。日本侵華時,預料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在偷襲珍珠港這件事上,日本同樣犯了這樣的錯誤。他們算計此一擊可以徹底殲滅美太平洋艦隊,從而解除美對日本的封鎖。但在實施偷襲的過程中,一方面是美國的航空母艦恰好外出,不在港內,另一方面,日軍只注意炸軍艦,卻忽略了對美軍陸上軍事基地的破壞,所以,雖然偷襲成功,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卻遠遠未能達到殲滅太平洋艦隊的目標。美軍很快恢復了元氣,並對日軍發動了反擊。

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敗給了美國。日本戰敗,主要不是因為愚蠢,而是因為本質上的反動。

歡迎點評。


WM曉奇


不愚蠢,而且很精明。

第一,當時日本已經被美國禁了廢鋼鐵,石油了。日本石油儲備還能用個一兩年,如果等到石油見底就只能任美國宰割了,不如放手一搏,況且當時日本對美國開戰不一定輸的,55開。

第二,日本有很好的殺手鐧和策略。那就是利用航母編隊癱瘓美國艦隊一段時間,為日本的下一步爭取時間。(日本發明了艦隊加油技術,大大增加了艦隊航程,而且山本五十六開創了航母編隊快速出擊戰術,能夠短時間起飛大量戰機編隊)。

第三佔領西太平洋諸島,佔領東南亞,中南半島,菲律賓,如果可能最好把澳大利亞也拿下。(這些地方有石油和橡膠),逼迫中國開放沿海地區(注意,只是開放就好,不是佔領),打通海上路上兩條資源通道,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然後以強大的日本海軍在西太平洋諸島之間機動支援和美國打持久戰,以美國不能承受的代價逼迫美國講和。

但是,有三處致命錯誤導致失敗。第一,日本最初的目的是逼迫中國開放沿海通道,但日本天皇卻錯誤的想要佔領全中國(當時中國是個大農村,佔領也沒用),陷入中國戰場泥潭,錯過最關鍵的軍改(機械化軍隊的建設)。導致和世界主流陸軍強國拉大了差距。(其實諾門坎戰役是蘇聯最精銳的機械化步兵打的,蘇聯當時也沒多少這樣的部隊。斯大林就是要用雷霆一擊打破日本北上戰略的美夢,逼迫日美海上決戰,避免日蘇陸上決戰)。

第二,日本輕視了美國的創新能力,美國發明瞭人造橡膠,潛艇的破交戰術,大型兩棲登錄作戰等,打的日本頭暈眼花,日本創新科技明顯趕不上美國。

第三,日本錯誤的估計了美國的戰鬥精神,以為美國人都是少爺兵,死幾個人就會講和(現在很多國內磚家也是這樣想的)日本人以為自己是武士的後代,有大和魂,卻不知道美國也有自己的牛仔文化,配槍精神。美國是不打則已一打就要戰勝對手的主(朝鮮戰爭我們其實和美國打了個平手,這已經非常厲害了)。

因此,日本對美國開戰並不是頭腦一熱決定的,而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


思享


主要原因還是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打亂了日軍的作戰部署,迫使日本不得不多次推遲南下的戰略時間。加上石油等資源的短缺,不惜冒險一擲,偷襲珍珠港。

1939年日本在中蒙邊境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雙方動用了十多萬精銳部隊,在荒原上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戰爭,最後日本慘敗。

北上不行,日本就選擇南下爭奪戰爭資源石油,當時在東南亞有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由於同時日美在東南亞的政策完全對立,日美必然會發生利益碰撞。1940到1941年日本“南下論”高漲,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險炸掉美國珍珠港。


沒有柚子的貓


日本人不是愚蠢,而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最明顯的就是戰線拉得太長,表明了日本人對它國領土貪婪佔有的心態。
日本軍國主義就像一個賭紅眼的賭徒,最初的勝利讓他們衝昏了頭腦,特別是在中國戰場上初期的節節勝利,包括東南亞一些小國家的輕鬆取勝,激發了日本人以為可以


獨步天下的野心。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心態促使他們認為日軍足夠強大,可打敗任何國家的軍隊,美國人不足為懼,所以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妄圖消滅美國海軍的大部分力量,為稱霸世界掃平一切障礙。


Zys204972老兵歲月


惡魔的野心彭脹起來是誰也控制不住的!日本軍國主義吞併朝鮮,侵佔中國東北三省,接著又侵佔大半個中國,蘇聯公開反對了嗎?沒有!美國、英國對曰本說不了嗎?沒有!那時的曰本軍國主義如果停止擴大侵略的步伐,也許對日本來說是最明智的國家戰略!但曰本軍國主義劫野心彭脹,意欲佔領控制整個東南亞直至獨霸亞洲,成為亞洲的主人,日本上至天皇下至軍民都不會拒絕,誰還能阻擋得了呢?惡魔的飽食!東南亞各國有日本急需的戰爭物質:鐵礦石、橡膠、石油、金錢財富,這是日軍維持戰爭必須槍奪的資源,而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越南是法屬殖民地,香港當然是英國殖民地,攻佔上述地區,勢必侵犯了美國、英國的利息,開戰不可僻免!日本既然與美英開戰不可僻免,就一定要首先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_夏威夷珍珠港,如果得手,二,三年內日軍無後顧之憂,安心攻佔東南亞所有國家,建立穩固的“大東亞共榮圈”,開弓沒有回頭箭!


薦商12345678


從戰略上來說當然是愚蠢的,小鬍子就極力避免把美國拉入戰爭,但是實際上日美開戰是必然的,或早或完,這個由不得日本來選擇。日本本身就缺少高水平的戰略大師,侵略中國也不是按計劃一步步來,是有一些偶然的冒險,九一八就是關東軍的賭博,並不是大本營的計劃,結果賭贏了,日本感覺天上掉金子砸跟前了,後來在華北一步步蠶食,使日本的膽越來越肥以至於後來吼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之語,結果三年也沒打下來。日本的侵略步伐是被國內外的形勢一步一步推著走的,並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先打哪裡後打哪裡,哪裡打到什麼程度應該收手哪裡應該往死裡打?感覺就像狗,見到骨頭就往上撲,不管有沒有毒藥。美國從一開始就在中國執行的是門戶開放政策,不允許一家獨大,客觀上避免了中國被瓜分,羅斯福上臺後主要精力在恢復經濟,國內孤立主義盛行,所以沒有全力阻止日本的擴張。後來看日本佔了半個中國了,一方面出於對日本的警惕,另一方面羅斯福也想美國儘可能的分一杯羹,於是逐漸收緊了對日本廢鋼鐵和原油的出口,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在中國找到了鐵礦但不夠用,沒有找到石油。羅斯福這招把日本逼上了絕路(有可能是逼著日本對美開戰,不然搞不定國內的孤立主義,羅斯福想參戰國會不同意)。在北上被削之後唯一的戰略方向就是南下了,南下英法可以忽略不計,菲律賓可是美國的地盤,美國已經顯示出了敵意,那得先把太平洋清掃乾淨,珍珠港於是進入了日本軍方的目標。再加上日本陸海軍嚴重不和,陸軍在中國大殺四方,海軍每年花著鉅額軍費卻只能打醬油,一邊被奚落一邊看著陸軍那幫孫子加官進爵早眼紅了,現在一看有活幹了都像打了雞血,至於後果,皇軍無敵於四海,誰擋路就打唄。是,論科技和海軍素質日本和美國差不多,但是你日本勒緊褲腰帶幾年才憋出了幾艘航母,人美國一開打航母下水像下餃子,堆也堆死了。美國參戰不到四年造了各種航母162艘,坦克8萬輛,飛機二十萬架,轟炸東京能一次出動一千架重型轟炸機,就這工業實力日本連零頭都不夠。後來有很多解密的資料顯示羅斯福是知道日本偷襲的,但是為了擺平孤立主義,達到參戰的目的故意把情報壓下了,悄悄做了些準備,比如把航母調走了,準備了燒傷的藥物和醫生等等,畢竟美國參戰比不參戰獲利大得多。我比較相信羅斯福故意給日本挖坑的說法。果然戰火一起美國國內一片譁然,小日本都敢打我啊,削他,往死裡削,什麼孤立主義,面子都沒了得找回來,羅斯福得到國會幾乎全票通過的宣戰授權。幾年間美國把他令人絕望的工業經濟實力化為了軍事實力政治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成為了唯二的超級大國,正式接過了世界的霸主地位。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自然是愚蠢的,但是形勢會逼著他走到這一步,日本註定只是美國霸權之路的墊腳石。


老友迷


並不是。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既無石油也無鐵礦。而戰爭是極其消耗資源的。尤其是石油和鋼鐵,沒有這兩樣東西就無法打仗。日本必須大量進口各種資源才能將戰爭維持下去。日本作為島國,進出口物資只能走海路。

日本原定的戰略目標是三個月拿下中國,然後以佔領地資源養戰爭(中國資源雖然也不豐富,但和日本比總是好多了)。也可以向東向南打通歐亞大陸橋,這樣日本就多了一條進口的通路。

沒想到日本在中國始終無法實現全面佔領的戰略目標,不僅如此,由於中國在日本佔領區進行的敵後抗日活動,尤其對公路鐵路等運輸線路的破壞,使得日本不僅無法以佔領區養前線,還要另外分出兵力和資源對付佔領區的抗日武裝。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海上通路對日本至關重要。

再來說美國。美國是個資源大國,也是工業大國,美國的鋼鐵產量在當時是世界之最。在二戰之初,美國並沒有選邊站,也沒有對軸心國實行禁售禁運,日本的鋼材基本上都是從美國進口的。但是在40年左右(具體時間我不記得了,也懶得百度,反正就是那個意思),美國出於某些原因開始明裡暗裡支援同盟國,並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不僅不再出口日本鋼材,並且準備封鎖日本的海上通路,這樣的話日本就什麼都進口不了了。這對日本來說就是死路。

所以,日本如果還想把戰爭繼續下去的話,那麼別無選擇,只能和美國打。

勝率不大又必須打,怎麼辦呢?只有偷襲了。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不是出於蠢,是別無選擇下的最佳選擇。


江山競多嬌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錯誤的忽略了美國維護主權的實力和當時的美國在高層,本身就想參戰,迫於美國民眾不想參戰和國會不能通過一直沒有參戰,但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和其他制裁措施,對戰時的日本機械化武器來了迎頭一棒,很多戰車動不起來,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有什麼評估就匆忙著對美國珍珠港進行偷襲。

日本偷襲珍珠港喚醒了美國這頭雄獅,沒有受過戰爭創傷的美國國力雄厚,機械化部隊兵源充足,日本的偷襲行為,煽起了全國美國民眾全體抗日的高潮,使得日本全球戰場上吃盡了苦頭在太平洋戰爭東南亞戰場和中國戰場上損失慘重,急急敗退,

就因為日本海軍頭腦發熱攻擊美國珍珠港。使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前結束,也是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本國眾多的島嶼,現在還向上俄羅斯國賣乖要求歸還本國島嶼,還要看俄羅斯的臉色,我們中國有個諺語壞事做多了,惡有惡報國家也一樣,國家領導做錯事國內民眾受遭殃,日本當時政治家對不起本國國民,希望日本國今後好好珍惜世界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