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當年和光緒皇帝西逃的時候,他們大概帶了多少人?一路上都吃什麼,住在哪裡?

初心不變i65279321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等人倉皇離京,這一天是庚子年(1900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

慈禧西逃的這支隊伍,出發時主要人員有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皇后、瑾妃、三格格、四格格、元大奶奶、大阿哥、和貝子溥倫等;太監有李蓮英和崔玉貴;宮女4名,慈禧自己2名,皇后1名,兩位格格1名;整個隊伍一共15人,都化裝成老百姓模樣,分乘三輛馬車出宮,後來在鼓樓一帶又找了步軍統領載瀾的一輛馬車,一共四輛馬車出城。

到了頤和園匆匆吃完飯,隨即又出發。這時端王爺、慶王爺和肅王爺騎馬趕來,慈禧恐怕聯軍追來,於是派太監崔玉貴帶一個人打前站,李蓮英跑前跑後隨時打聽消息;慈禧等人在後面跟隨;最後面是端王爺等人帶領頤和園護衛斷後,這時人馬已經比較多了。

一路上非常狼狽,慈禧口渴了,宮女從老百姓家裡借來一隻水瓢,給慈禧舀了一瓢涼水喝,估計慈禧這是第一次喝涼水。

當天晚上來到一個叫西貫市的村落,回民比較多,慈禧等人就住在村裡一個破舊的清真寺裡。慈禧坐在屋裡一個破炕上,光緒坐在一個板凳上,其餘人都外出尋找食物。慈禧沒有臉盆洗手洗臉,宮女找了個喂騾子的瓦盆,刷了刷給慈禧用。晚上睡覺時,慈禧、皇帝和皇后、瑾妃等住在屋裡,其餘人就在馬車上躺一躺。


西貫市清真寺

西貫市有個大戶人家李子恆,習武出身,很講義氣,開了一家鏢局,在當地很有威望。他聽說太后和皇帝逃難到此,於是派了一位叫楊巨川的鏢師作為嚮導和保鏢,還奉獻出三乘騾轎和三名腳伕。

李子恆獻給慈禧太后的騾馱轎

楊巨川為人精明強幹,在江湖上很有名氣,在他沿途護送下,慈禧一行順利到達了張家口,到張家口後,楊巨川就回去了。據1986年6月7日《北京晚報》刊載的《騾馱轎 西貫市》一文記述,事後慈禧太后不忘舊事,特地封楊巨川為引路侯,李子恆為新疆伊犁縣令。此事不知真假,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00年8月15日凌晨,八國聯軍即將攻佔北京東華門。慈禧太后不得不帶著光緒皇帝,一路向西,途徑河北,山西兩省直到西安,這是一條非常近的路線。

倉促離京

一開始,事出倉促,兩宮的行蹤是比較保密的,為了安全考慮,暫時並沒有下旨各地方接待。慈禧太后多人改頭換面,化妝為民婦等形象,出了紫禁城。

大概到了西華門外找了一輛騾子車。到了西直門一帶,碰到了馬玉昆殘部,加上一些神機營的其他兵將,大概是2000多人一起上路。

亡命之苦


一行人最先到達了離京城70裡外的昌平貫市,住在一個比較破敗的寺院裡,粗茶淡飯。之後,又到了當時直隸省今天河北的懷來縣。雖然是夏季,但是夜間的天氣還是很陰冷的,頗有幾分飢寒交迫之感。根據岑春煊的回憶:

由於兩宮以前並沒吃過這種苦,慈禧忍不住大哭,而光緒皇帝因為飲食問題腹瀉不止。

可以想見,當時的交通不便,行走慌忙,並沒有攜帶多少糧食和清水。清末的懷來縣不像現在,可以找旅館酒店住,找餐廳吃飯。而是兩眼一抹黑,啥也沒有,沒有辦法之下只能勉強在雞鳴驛站裡過夜住宿。


吳永接駕

原本地方官員沒有收到兩宮出京的消息,然而不久之後,懷來縣知縣通過驛站管事的吳永得知了這個消息,名不見經傳的他感覺到機會來了,立刻帶領一眾衙役,慌忙到驛站接駕。此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嚴,君臣之間對視苦笑了一番。

不過,吳永考慮確實還不周全,也是因為來見駕心裡急切。一眾人等來不及準備,只拿著一些簡單的食品。過了一小會,殺了一頭豬,給慈禧和光緒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麵、窩窩頭等家常吃食和炒菜,盡了自己作為臣子的孝心。

要是平日在宮裡,對於養尊處優的大清帝王與西宮太后而言,這些當然是粗糙不看難以下嚥的。但是,此時原本尊貴的慈禧和光緒,基本上已經筋疲力盡,有吃的就可以了。這簡直是久旱逢甘霖啊,慈禧吃完之後非常高興,誇讚吳永非常忠心,在變亂中尚能有心迎駕,心生幾分感激之情。

一路向西

吳永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跟著兩宮鑾駕,負責膳食工作,擔任行途中的糧臺會辦,直到西安。實際上,慈禧帶著一幫殘兵,在到太原之前,為了吃飯,兵士沿途不免燒殺搶掠,百姓深受其害。

路途遙遠,行程顛簸,兩宮到了山西太原之後,逐步安穩了腳跟,要求地方按照超準供應,基本上是每天200兩,生活飲食才有了保障。

慈禧和光緒開始行天子令,發放諭旨,宣示各地,要求沿途的地方官要準備迎接與供應事宜,那種吃糠咽菜的日子又成為過去。此時,山西由於天旱民力貧瘠,晉商喬家25歲的賈繼英,孝敬了20萬銀兩給兩宮使用。

到達長安

10月26日,他們奔波了兩個多月,終於安全地到了西安。慈禧,眾位王爺和隨扈大臣就組成了臨時朝廷,疏導通訊渠道,打通驛傳急遞鋪系統,發電遙控朝政。

同時,臨時朝廷在西安設置皇差和支應局,耗費甚大,各省的孝敬也不夠,只能讓西安的富戶在捐獻。慈禧太后以光緒的名義,對外宣佈議和,儘量滿足洋人要求,最終派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1902年兩宮迴鑾,重歸北京,衰敗不堪的清廷又延續了十年。

吳永與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在路上日夕召對,可謂榮寵非常,成為他的政治資歷。但是朝廷局勢不是那麼簡單的,吳永從基層知縣突然登龍門,促進不適應朝廷的氣候,也被軍機處大臣和岑春煊等人排擠傾軋,從前途無量變成了心灰意冷。

庚子西狩

到了民國初年,吳永擔任山東提法使。後來,由吳永本人口述,劉治襄執筆,寫了一本書叫《庚子西狩叢談》,內容詳細記錄了沿途的情況,還有一些機密事件。

而所謂採用永庚子西狩這個頗具東方智慧的名稱,指代兩宮往西逃亡,極具微言大義與曲筆之妙,深得儒學之精要,顧及了大清的顏面,就是這位聰明的吳大人所發明的。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兩宮”換成下人的裝扮,從德勝門出逃,借“西狩”以遮羞。

“兩宮”攜百官逃至張家口,在一破廟休息時,碰到甘肅布政使岑春煊率領的2000士兵。八國聯軍侵華後,岑春煊率兵北上勤王,後從北京調至張家口以防備俄國。正巧“兩宮”出逃至此,此後,岑春煊一路護送“兩宮”到西安。

“兩宮”沿途所經各縣,縣令均奉獻出美食鮮果迎接“聖駕”。

“兩宮”逃至西安後,將總督衙門做為行宮。

從1900年8月15日開始的“兩宮西狩”,到1901年10月6日的“兩宮起駕回鑾”,最後1902年1月8日兩宮回京。


五味社


1900年7月19日夜,當八國聯軍的炮聲在北京城裡想起後,慈禧嚇的不敢入睡,坐在養心殿聽取軍情報告。忽然載漪向慈禧報告說八國聯軍已經打進了,接著軍機大臣榮祿也驚慌失措地報告沙俄騎兵已經攻入天壇。

慈禧慌忙召集王室親貴和軍機大臣,緊急商議撤離京師避難事宜。


7月21日凌晨,慈禧與光緒皇帝等皇室人員,換便衣乘馬車倉皇逃離京城,當時東直門、齊化門已經被洋人攻入,慈禧一行從神武門出宮,經景山西街。出地安門西街向西跑,當隊伍到了德勝門,難民湧來,慈禧的哥哥桂祥率八旗護軍橫衝直撞一陣,才開出一條道來。

隊伍在上午像潮水一般到達頤和園,兩宮人員紛紛下車進入仁壽殿休息一會,

隨後,慈禧下令馬上出發,由皇室成員和1000多護駕人員組成的隊伍,馬不停蹄一路向西行軍。也就是說,總共就帶了一千多人。

慈禧一行,歷經了顛沛之苦,沿途只能夜宿土坑,既無被褥,又無換洗衣物,更談不上以前的御膳,僅以小米粥充飢,一路到了西安才有保障。


歷史有妖氣



西逃之時主要有慈禧太后、光緒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慶親王奕劻的兩個女兒、肅親王善耆、莊親王載勳、載漪、載瀾兄弟、鎮國公載澤、貝子溥倫、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內務府大臣兼步軍統領衙門右翼總兵英年等,加上隨從太監和宮女及其馬玉崑等人統領的護軍侍衛大概幾百號人馬。

具體如此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1900年慈禧太后霸氣的向西方列強宣戰,不久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蒼惶逃往西安,美曰其名為西狩。

話說慈禧光緒西逃時情況是千鈞一髮,八國聯軍都打入了內城,甚至流彈都飛入了深宮之中。慈禧太后匆忙之中換上了普通漢人老太太的布衣布裙布鞋,為了偽裝的更像避免被八國聯軍發現,甚至李蓮英特意為慈禧太后梳了一個漢人的墜馬髻。

瘦弱的光緒帝換上了一套半舊玄色細行湖縐的薄棉袍。

雖然美曰其名是西狩但其實是逃難,因此慈禧太后並沒有傳旨宮中派人隨架。瑾妃平素拉攏的慈禧太后身邊的李蓮英還不錯,因此李蓮英派了一個小太監悄悄地通知了瑾妃。

逃難的隊伍在西華門在西華門匯合,主要有慈禧太后、光緒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慶親王奕劻的兩個女兒、肅親王善耆、莊親王載勳、載漪、載瀾兄弟、鎮國公載澤、貝子溥倫、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內務府大臣兼步軍統領衙門右翼總兵英年等,加上隨從太監和宮女及其馬玉崑等人統領的護軍侍衛大概幾百號人馬。

其中瑾妃是得到了小道消息而來。慶親王奕劻因為留在京城,因此主動派兩個女兒隨行,其實暗含人質之意。

逃難的隊伍由德勝門出城,出城不久城頭豎起白旗,大清帝國的京師徹底淪陷於外夷之手,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差點沒能出了城。

正所謂落草的鳳凰不如雞,兩宮出行的路上,隨著八國聯軍的侵華及其義和團的橫行,京畿重地一帶已是亂成了一鍋粥,一派亡國之象。平常若是兩宮出行各地肯定是費盡心思的接待巴結,而這時出了城的兩宮聖駕,竟然沒有什麼地方官府迎接。


兩宮一路走了幾百裡,幾乎是荒無人煙,都沒見到一個官吏。途中可以說是受盡了苦難,因為兵災屍橫遍野,井水一類的都被汙染了,都落魄到都沒有水喝,甚至餓的不行只能嚼嚼去掉穗和葉子的高粱杆。
直到到了延慶,才有人招呼,但也僅僅是招呼,有個睡覺的驛站罷了。(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到了懷來縣才受到了縣令吳永的盡心招待,吳永為慈禧太后準備了綠豆小米粥,並且煮了五個雞蛋。慈禧太后好抽水煙,吳永又臨時找到了一些菸草滿足了慈禧太后的煙癮。

有吃有喝以後,逃難的隊伍經過商議以後,原計劃駐紮於太原,以遙控京城榮祿等人與洋人的議和。不久甘肅藩司岑春煊第一時間率軍趕來懷來縣來護駕。

後來考慮到山西巡撫毓賢在山西縱容義和團,並且極端排外對洋人大開殺戒,害怕八國聯軍會進軍太原。並且議和不太順利,因此最後決定逃到西安避難。

而自懷來縣城以後,隨著縣令吳永的招待,和岑春煊率領的第一支勤王軍隊到來,慈禧和光緒的保護軍隊是越來越多。往後的地方隨著有大隊人馬的護衛,及其遭受兵災的程度較小,兩宮出逃也總算是少了落魄狼狽,有了安全保證和些許的顏面,最終安全的逃到了西安。

而這次風波之中的第一個盡心招待慈禧太后的懷來縣縣令吳永和第一個前來勤王的岑春煊。在八國聯軍侵華事件過後,皆盡被慈禧太后重用,尤其是岑春煊成為了晚清的風雲人物,與後來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並稱為“南岑北袁”。

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繼咸豐帝逃往熱河以後,再度刷新了記錄,逃到了更遠的西安。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段恥辱。而慈禧太后所謂的先是霸氣宣戰各國,後是狼狽出逃更是鬧了一個大笑話,成為晚清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笑料。


宋安之


慈禧太后帶著光緒西行,宮內帶的人不多。

當時慈禧和光緒換了平民衣服,據說穿的是藍布夏衣和黑紗長衣,步行到西華門,然後乘坐騾子拉的車。帶的人大概有,載漪、溥俊、載勳、載瀾、剛毅等滿清皇室人員,還有光緒的皇后,其他妃子讓他們自己跑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太監和宮女。

至於八國聯軍攻進紫禁城以後,沒來得及跑的妃子和宮女,有的還自殺了。

帶的護衛兵馬一開始是剛毅帶領的神機營的一千多人。走到西直門,馬玉昆帶著一千多被八國聯軍打散的兵馬來護駕。

出北京城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些人。

一直走到傍晚,到了北京西邊的貫市村,這幫人都沒吃東西。貫市是當時北京最大的回民聚集區。老百姓於是拿來吃的給慈禧太后等人吃。主要是一些麥豆、青菜之類。當時天氣轉冷,老百姓還給慈禧他們送了被子。

貫市有個姓李的富豪,是個鏢師,在道上很有地位,送給慈禧太后一千兩銀子。

當時山西布政使岑春煊正在昌平,便帶領人馬來護駕。慈禧曾經晚上住在破廟裡,還嚇得做噩夢,當時岑春煊帶著兵馬在廟外護駕。接著走到延慶,延慶地方官也來迎接,延慶知州秦奎良送來好吃的,這班人才能好好吃一頓飯。一直走到這裡,據說慈禧只吃過三個雞蛋,未知真假。但是秦奎良也很害怕,因為他帶的吃的只夠慈禧等貴胄吃,隨軍的護衛沒得吃,可能是丘八們威脅過他。

接著他們就來到河北懷來,當地的知縣不但給慈禧送來吃的,還給慈禧送來棉衣。慈禧立馬給這個縣令升了官。在懷來,慈禧和光緒住在了縣衙縣令他們家。慈禧住在縣令夫人房裡,光緒的皇后住在縣令兒媳房裡,而光緒帝則住在縣衙的簽押房裡。

走到這裡,護駕勤王的開始陸續趕來了。比如軍機大臣王文韶父子,帶來了軍機處的印信。順天府尹趙舒翹也趕來了。

然後這幫人繼續往西走,走到沙城就不坐騾車,改乘嬌子了。繼續往西走,終於走到了太原,太原總兵何金龜率兵迎駕,慈禧等人就住在了巡撫衙門裡。

到這時候,衣食住行全都不愁了。

江蘇巡撫鹿傳霖也帶著六千兵馬趕到太原護駕。當時八國聯軍分兵追擊,追到保定就撤了。但是慈禧太后還是很惶恐,鹿傳霖就建議繼續往西跑,跑到西安。但是南方的督撫們都在搞東南自保,發電報給慈禧說,還是和談的好,不和談,跑到西安也不安全。

至於護駕的兵馬,因為沒有軍餉,則在沿途搶殺劫掠老百姓。

縱觀慈禧光緒往西跑的過程中,除了前幾天沒怎麼吃,在貫市吃的不太好,住的不太好。後來勤王兵馬陸續跟進以後,吃喝都不愁了。

甚至到了潼關,坐船過了黃河,慈禧太后還想去爬華山,結果被阻止了。

到了西安,慈禧太后將巡撫衙門改作行宮,住在行宮以後又開始驕奢淫逸,蓋戲園子。並且給天下的封疆大吏,特別是東南各省發懿旨,讓他們籌措跟洋人和談的費用和軍餉。

光緒帝還算有點良心,看到東南各省發來的錢,流下了眼淚。但是慈禧太后又像自己在紫禁城、在頤和園一樣驕奢淫逸了。而且各省籌措的這些錢還被隨侍他的太監貪墨了不少。

在西安,慈禧太后得了胃病,下面的人敬獻各種藥方和御膳費二百兩,她見了岑春煊還跟岑春煊哭訴,說陝西的官員太摳門了,她在皇宮裡吃飯花的錢是在西安的好多倍。

在西安,一開始慈禧和光緒還是穿的布衣,後來北京來人才把龍袍之類的才送來了。

至於神機營和馬玉昆的兵馬,則在陝西騷擾百姓,恣意妄為,老百姓被他們害慘了。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慈禧西行》,裡面就是講“兩宮西狩”的事,有一個鏡頭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在路上,荒郊野外,光緒皇帝要解手,自己卻不會脫褲子,還得讓太監宮女伺候他脫褲子。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治理好國家呢?


西堤君


慈禧光緒一行人出逃頭一天晚上的住宿場所,是昌平境內一個比較破敗的寺院——由於附近村莊住的都是回民,因為民族習慣上的不同,他們輕易不會接納外族人過夜。


一行人在荒廢的寺院中安頓下來之後,宮女們找來喂騾子的盆子,清洗之後,打來水,讓慈禧太后等人清洗一下臉部——寺院中找不到碗、盆等工具,也只好將就一下了。

這個需要拋頭露面問題,自然要交給大太監李蓮英、崔玉貴去做——所謂的主子們,自然是指望不上,宮女們則不適合拋頭露面。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李蓮英提著個大茶壺,託著幾個粗藍花水碗,崔玉貴則抱著個盆,拿幾雙筷子,快步走了進來。

據他們說,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說盡了好話之後,當地人拿出來給他們的,沒有要錢。

大茶壺中,是涼茶,茶水深褐色,慈禧喝了兩口,皇上喝了一口,就不喝了,說不如白水好喝——估計在他們口中,這味道根本無法入口。要不是渴急了,可能一口也不會喝。

崔玉貴端的是一盆粥,但這不是一般人家熬的米粥,而是當地的一種小吃——小豆粥。需要把小米和豆混合煮熟,用涼水再把它投涼了,要過好多遍涼水,投得越涼越好,用勺舀在碗裡吃。

人餓,可以吃稠的。不餓,可以喝稀的。

出逃的第一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皇后等,都是吃的是這樣的飯。

據史書記載,慈禧在出逃期間,有兩天時間。滴水未進,這時候的慈禧真是落毛的鳳凰。

一路艱辛行程,兩宮到了河北境內的懷來縣,懷來縣的縣令叫吳永,接見兩宮的那一天,天上下著毛毛細雨,因為知道兩宮很久沒能吃飽肚子了,於是吳縣令是拿著綠豆粥和雞蛋前去接駕的,慈禧看到這一幕時,感動的老淚橫流。

這個故事的傳奇之處還不在這裡,故事還有更曲折的情節。當慈禧回到皇宮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當時給他送雞蛋的縣令,然後慈禧直接下令將七品吳縣令升到了從四品的道臺。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官員是很講究資歷的,一個七品的官員升到四品,差不多需要十年時間的磨礪,而吳縣令卻創造了一個奇蹟,用小米粥和熟雞蛋換來了官運亨通。

吳縣令的運氣是比較好的,不過有一個縣令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慈禧太后從懷來縣出發後,過了一段時間就到了山西一個叫天鎮縣的地方,當時天鎮縣的縣令叫鄂騰。

這位叫鄂騰的縣令,早在慈禧路過宣化縣的時候,就開始為慈禧準備各種食物了。因為鄂騰縣令是事先為慈禧準備好食物的,由於缺少製冷設備,這些食物全部變質、腐爛了。

要是再臨時去為慈禧太后準備食物,肯定是來不及了。當時負責護送慈禧的前臺督辦岑春煊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於是岑春煊狠狠的罵了鄂騰一頓,沒想到鄂騰非常害怕,回去後就自殺了。

鄂騰死後,慈禧太后沒有絲毫憐憫,只覺得來到天鎮縣非常晦氣,而且慈禧太后還給天鎮縣起了一個外號叫“喪城”。

因為天鎮縣的鄂騰縣令已經死了,於是接待慈禧的地方換成了天鎮縣的慈雲寺,寺裡的和尚也不能夠讓慈禧吃上什麼山珍海味,於是讓慈禧吃的是玉米糊糊,飢不擇食的慈禧端起來玉米糊糊,大叫好香、好香。

後來,這座慈雲寺也顯耀了,兩宮在歸京的路上,再次路過了慈雲寺,慈禧太后還給這個寺廟賜了兩塊匾額。


青年史學家


詳細情況得看清史稿。

但慈禧倉皇出逃,除光緒及嬪妃,再有幾個太監宮女。

我以為五六十人到百人以內。

至於吃住怕是隨遇而安了。


誰說一山不容二虎


帶了多少人不知道,吃了啥不知道,但肯定比好多人安逸


回不去的過去57


張學良活了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