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會讓位做太上皇?

視聽閱讀


乾隆在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就默默向天起誓,只當60年的皇帝,把在位時間的最長記錄留給自己的祖父康熙。


乾隆對組發康熙的感情遠遠大於自己對於自己父親的感情,乾隆 早期的執政方針,在很大程度上是效仿了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康熙執政時期差不多以以仁治國為主,而乾隆執政的早期也比較仁厚開明,乾隆即位之初就想像唐太宗,漢文帝還有康熙一樣仁政愛人的,並且還效仿康熙帝,舉辦了一場千叟宴。

他在退位的時候說過:“朕此舉天下無由共聞,未嘗無竊議朕為貪戀寶位,不肯立儲。不知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卷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清高宗實錄》)


縱觀中國歷史,乾隆皇帝可以說是除了堯舜以外唯一一個主動讓出皇位的皇帝,天下哪一個皇帝不是對權利熱衷呢?而歷史上除了乾隆之外的太上皇下場也都比較悽慘。

那除了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康熙,還有什麼原因讓乾隆禪讓呢,一是在於為了讓權利交接比較順利,想想萬一乾隆死了之後嘉慶才過來繼承皇位,會有很多意外的麻煩。此外,可以滿足乾隆皇帝的某種虛榮心吧,乾隆皇帝是一個把自己的功績看的比較重的人,他禪讓舉辦了禪讓大典,場面也比較大,這就是說自己的這個做法比堯舜還要牛逼,他要把這一行為名留青史。


其次,他成為太上皇之後,仍是一國之主,嘉慶只能算是在他身邊的小秘書而已,真正的權力還是把握在他的手上,只是相對於全職皇帝有了點自由的時間來幹自己的事情了而已。


消失的月光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內禪不止乾隆一人。唐高祖李淵,於武德九年(626)禪位於皇次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李淵禪位,實由“玄武門之變”促成,不得已而為之。唐玄宗李隆基在兒子李亨做了事實上的皇帝以後,不得不承認現實,傳位李亨,自稱太上皇。北宋皇帝宋徽宗於宣和七年(1125)下詔禪位太子趙桓,被即位的欽宗尊為太上皇帝。宋徽宗禪位,實為逃避亡國之責,保全性命之舉。這些帝王的內禪,如乾隆所說,“非其時怠荒,即其時多故”,或多或少都有些變故促成他們不得不禪讓帝位。乾隆的禪位與歷史上的禪位帝王的情況不盡相同。

乾隆是自動讓位的。據乾隆自己宣稱:“朕……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由此看來,乾隆早在即位之初就已許下了內禪的心願。

乾隆的這番話,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開始,屢屢見諸於上諭。他的表述在當時看來是虔誠的。這種虔誠來源於乾隆對祖父康熙的無限崇敬。康熙在乾隆的記憶中,不僅僅是一個建立了雄偉大業的偉大帝王,更是一個曾給過他無限恩寵和無微不至關懷、愛護的慈祥的老祖父。

乾隆對康熙的崇敬感激之情,在即位之後進而演化成為對康熙從治政方針到思想作風、行為上的極力仿效。康熙治政從寬,乾隆亦以寬大為政,康熙六巡江浙,每至江寧,必幸明孝陵拜謁,乾隆亦六巡江浙,至江寧亦祭明太祖陵;康熙六旬時,開千叟宴於乾清宮,乾隆亦開千叟宴於乾清宮;康熙中期,一年初夏久旱不雨,康熙由乾清門步行至南郊祈禱蒼天降雨,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亦因久旱,祈禱於三壇、社稷皆無效,乃仿康熙步禱於南郊。如此等等,康熙所為,乾隆盡力仿行。

就連當皇帝的年頭,乾隆也決計不超過康熙。康熙自元年(1662)即位,至六十一年(1722)辭世,總共做了61年的皇帝。故而乾隆在即位之初,即焚香禱告上蒼:得在位60年,當傳位嗣子,以免超過康熙執政的年頭。


古道犀風


乾隆在位六十年,然後退位,讓位於嘉慶帝,自己退與幕後,一直到嘉慶四年,也就是乾隆退位後第四年才死去。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乾隆不再當皇帝了,要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死於任上,除了傀儡之外,偏偏乾隆會自己退位。

其實原因很簡單:

1.乾隆一直都很尊重他爺爺康熙,認為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康熙,這也是史書上經常說的原因.

2.我自己認為其實這是乾隆逼不得已做的決定,雖然乾隆年間中國的國際地位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其實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他自己已經沒有臉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

3.雖然退位了,但是軍國大事仍然是他說了算。


矛盾體160202925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出生於清康熙五十年,死於嘉慶四年(1711—1799年),在位六十年,傳位於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之後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他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一個,他的在位時間僅比其祖父康熙少一年而位於居第二,但是實際上他做太上皇時仍然獨攬大權,因此,他實際掌握權力的時間比所有的帝王更長。

乾隆像

那乾隆讓位做太上皇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六十年前,乾隆登基時曾當眾發誓,說做皇帝時間絕不敢超過祖父康熙大帝的六十一年,他擔心別人說他食言,於是宣佈到點退休。

當然立儲傳位只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在處理帝國大政時,新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行使同意權,形同木偶。

乾隆寧壽宮

另外就是乾隆晚年表現,遠不如青壯年時,國家財政虧空、吏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而年輕的嘉慶也是批評大臣們報喜不報憂。雖說如此,卻明顯反映出了乾隆晚年不傳位所帶來的危害性。

嘉慶像


史說新傳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問題的主人公乾隆皇帝。乾隆帝名愛新覺羅·弘曆,雍正帝第四子,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但他還繼續執政,行使最高權力時間長達六十三年,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享年89歲。廟號高宗,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乾隆帝在位期間,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而且他還愛戴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不僅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還統一了新疆,使清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大化。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由於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那麼,他為什麼會讓位做太上皇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乾隆以示對爺爺康熙的尊敬,曾說過不會超過爺爺康熙的在位時間,而康熙皇帝在位61年,所以,乾隆在坐滿60年皇位後禪位給嘉慶帝;

2、乾隆皇帝選擇了比較平庸的嘉慶作為繼承人。想要放手,卻捨不得放手,所以,在將皇位傳給嘉慶之後,乾隆依然要再做三年“父皇帝”,行使最高權力。


壹墨書香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有意思,乾隆皇帝,並非是出於自願,非得讓位做太上皇,而是實在是,無奈之舉。

一句話:老頭活的太長了,兒子們太短命了。



這裡不討論什麼皇權多麼高貴,捨不得放開,這樣庸俗的說法,試想一下,一個坐了六十年皇位,吃過,見過,玩過,享過,將近九十歲的耋耄老頭,還能貪戀什麼?

其實,早在許多年以前,乾隆就想要效仿漢唐的古風,立儲嫡長。當然,經過康熙皇帝,幾立幾廢太子的風波,乾隆已經不敢,再明立太子,而改為秘密立儲。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老天爺就是愛開玩笑,用一句話說:那是立一個死一個。



不詳細介紹了,乾隆一共生了17個兒子:其中夭折7個,活命10個。而成人的10個兒子中,有兩個過繼給了皇族王爺,早死的有4個,剩下了4個。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而皇十七子太小,立儲的時候才七八歲(乾隆帝五十五歲的時候,額,狠!),所以,只剩下這三個庶出的,成年的,活著的兒子。

怎麼辦呢?乾隆也不傻,自己這個歲數,隨時都可能歸天,那麼,只好在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了還算比較順眼的,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做了太子。



看好了,乾隆三十八年立的太子,到他退位做太上皇,嘉靖帝又熬了二十幾年。而且,太上皇時期,乾隆也是掌握生殺大權,直到最後駕崩,嘉靖才真正的當上皇帝。

所以,不是乾隆帝相當太上皇,而是借用一句歌詞:我還想再活五百年!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因為康熙做了61年皇帝,乾隆說過:“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也就是說不敢超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所以乾隆六十年的時候傳位於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傳位不傳璽,實際上還是乾隆皇帝在把持朝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